“后悔权”是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10:01:29

   “后悔权”是啥?

   
■专家解释,所谓后悔权就是原则上让消费者在合理期限内可以无条件退货,特别是针对房屋、汽车、电视直销商品、网上购物等。“消费者将来可能会买到从未有过的‘后悔药’”。因为后悔权可以优化、重构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游戏规则,从根本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也有专家认为,“后悔权”的称谓可能会引起消费者误会,改称“犹豫权”更加直白。后悔权是给消费者在购买房屋等商品时有一定的冷静思考期,而不应该是对市场信用的损害,这就需要对后悔权制度进行一定的限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都是由相同的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订立,且属于同一性质的法律,所以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并不会发生冲突。

    “后悔权”有望写入新的消法?

   
去年10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5年立法计划。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俊海教授对媒体公开表示,国内法学界酝酿已久的“后悔权”将有望被写入新的消法。这一消息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消费者叫好 企业主忧心

  在新浪网推出的一项有关“后悔权”的网络投票里,参与投票的1055名网友中有64.1%的网友赞同建立“后悔权制度”,其中,绝大多数网友认为,实施“后悔权”属于双赢制度,不仅消费者买东西将没有顾虑,同时也可以促进消费。

  不少网友表示:“经常被营业员一忽悠买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购物消费确实应该有可以后悔的权利。”一位网友在网上列举了购房消费者经常遇见的问题:买到的房子环境没有开发商承诺得好、楼顶渗水、墙上有缝,这时候,消费者却不能退房维权。他认为,不能退房是一种不公平,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伤害,后悔权赋予了老百姓一种新的维权方式。

  但也有一些网友对“后悔权”表示担心:“如果真的有了后悔权,商家就可自卖自买,制造楼市的虚假繁荣,最后的结果就是让房价抬高。”

  相对于消费者的纷纷叫好,一些企业却有些 “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后悔权”将打破市场秩序,企业将无法实现预期利润。

  本市远洋地产的市场总监肖劲认为,房屋买卖跟其他消费不同,是一种大额消费,购房者买之前都会做好准备,一般深思熟虑之后才会购买,不能不限时间随意反悔,“开发商推广楼盘都是有计划安排的,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消费者随意购买,又随意反悔退房的话,会打乱推盘的计划,严重的可能导致现有的房地产市场秩序被打乱。”

  事实上,除了商品房买卖,其他一些行业的商家也并不赞同后悔权。“汽车是易耗品,一般的惯例是消费者买了新车,从经销店里开走,开出门哪怕一公里,就被当作是二手车了。这样的二手车让我再卖给谁?”某汽车经销商向记者明确称,很难接受后悔权制度。

  后悔权和单方违约不“撞车”

  提到后悔权是否会和《合同法》的单方违约条款“撞车”,刘俊海说:“后悔权主要针对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消费合同,并不同于《合同法》所指的一般合同关系。”

  刘俊海解释,后悔权可以被理解为单独撤销合同的制度,即赋予消费者单方面解除、撤销合同的权利,且不必承担违约责任。他特别指出,后悔权同样也不会与《合同法》中的撤销权相抵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都是由相同的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订立,且属于同一性质的法律,所以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并不会发生冲突。”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专家傅鼎生教授表示。

  后悔权制度的设立对消费者无疑是有利的,那么后悔权向消费者这一边“倾斜”是否会违背我国立法公平的精神呢?

  对此,刘俊海解释,商家和消费者两者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主体地位,但由于双方信息占有不对称、财富力量不均等客观条件的存在,所以实践操作中商家和消费者的位置并不平等。“这时就需要在立法上向消费者作出适度的倾斜,从而恢复双方之间的平等地位。”

  后悔有“度”宜先提倡后法定

  后悔权是否就是无限制地让消费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悔呢?事实上,法学界在提出这个概念时,已经对它作了一些限定,刘俊海表示,目前考虑使用后悔权的消费领域有三个方面:一是大件的购物包括买房、买车;二是网上购物或上门直销的冲动型购物;三是其他一些先交钱再看合同或者先交钱再签订合同的消费方式。

  上海市消保委副主任兼秘书长赵皎黎感到,“后悔权”的称谓可能会引起消费者误会,改称“犹豫权”可能更加直白。她解释,后悔权是给消费者在购买房屋等商品时有一定的冷静思考期,而不应该是对市场信用的损害,这就需要对后悔权制度进行一定的限制,例如在房屋买卖时规定在若干天内可以使用后悔权,超过期限则无法再用。

  “具体的行业是否应当适用后悔权制度也需要考虑。”赵皎黎拿汽车行业举例,根据汽车消费的特性,与其加入后悔权制度,不如强制推行召回制度,更容易为各方所接受。

  “另外,对后悔权制度应先进行提倡,形成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共识之后,再用法律的形式来推广。”相关人士建议,由于后悔权制度可能对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应当谨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