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何以成为舆论焦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0 06:42:38

工信部何以成为舆论焦点?

顾训中

         按:本文写就于本月10日深夜,即此间媒体刚刚报道工信部欲于7月1日强行推广“绿坝”。之所以迟至今日才在此地贴出,是因为在下高估了相关部门调控媒体的尺度。一大个圈子兜下来,才知道,“绿坝”已成了新的关键词,媒体奉命噤声。当然,“五毛”的功能也不能低估。贴在这里的寿命会有多长也不得而知。无论如何,先贴一下再说。

    唉!这种猫与老鼠的较量何时才是个头!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部成为国内舆论的焦点。起因是,该部下发了一个通知,要求7月1日之后凡在中国销售的所有个人电脑出厂时应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进口计算机在中国销售前也应预装该软件;同时,要求计算机生产者和软件提供者定期报告计算机销售数量和软件安装数量。通知还称,经综合测试和试点使用,这款软件可过滤互联网不良文字和图像内容,并已具备计算机厂商预装条件。据试用者称,该软件具备拦截色情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查看上网记录等功能。
    该通知一出,最为关切的网民、最为敏感的媒体无不议论纷纷。《新京报》发表评论说,没有人会真正反对政府出台管理制度屏蔽色情和暴力内容,但强制性的手段未必可取。《中国青年报》评论质疑说,哪部法律赋予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拥有这种权力?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吕京建提出,要让社会普遍使用一种电脑软件,应该公开听证。而《北京青年报》评论则称这是一场“美丽的虚惊”,因为,几乎所有的质疑都建立在“工信部要求强制安装‘绿色软件’”的前提上,但这从一开始就是缘于对工信部通知内容的误读和虚惊,或者说是出于对自身权利可能受到侵犯而产生的过度敏感与焦虑。

    果然这一切都源自人们的“误读和虚惊”吗?

    为此,笔者仔细阅读了工信部的通知,以及来自官方的种种解释。套用一句熟语,“不读不知道,一读疑更多”。媒体也好,网民也好,对这一马上必须执行的规定议论纷纷,不是无的放矢。稍作归纳,至少有如下疑惑值得一提:

疑惑之一:究竟是强制安装还是真的可以选择?

工信部负责人出面澄清,此款软件并非强制安装。然而,细看新华网刊登的工信部《通知》,其中十分明确地说明:“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时应预装‘绿坝-花季护航’软件最新适用版本;进口计算机在国内销售前应预装“绿坝-花季护航”软件最新适用版本。”《通知》在最后部分还强调:“对于逾期未预装、不按时上报、虚假上报和拒不上报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责令其限期补报或改正。”将这些话说得更简单明了一些,就是说,从7月1日起,所以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电脑厂商必须统一安装这一软件,否则将受到该部的追究。请问,这不是强制,又是什么?

相关部门一再解释所谓“并非一款强制安装软件”,仅仅是指“用户完全可以随意卸载”。然而,《通知》同时规定:“‘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应预装在计算机硬盘或随机光盘内,且在恢复分区和恢复光盘中作为备份文件”。此举明显是为了防止卸载后不易恢复。说明出台这一规定的工信部当然不会倡导网民去卸载,否则,花费如此巨款、运用那么大的力量去作推广,还有什么意义呢?申明“用户完全可以随意卸载”并非工信部的主观意图,仅仅只是目前的技术尚不可能做到阻止网民卸载,因而不得不放出这样的漂亮话。这能作为“不强制”的注释吗?还请留意,据相关厂商说明,卸载该软件时“需要输入一个在安装该软件时设置的密码”。据称,“设置密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以卸载的方式让软件失效”。不知道工信部是否会向网民提供这一密码。否则,这一软件已预装在电脑是。如果不提供的话,网民也是无法卸载的。

假如工信部真的尊重网民意愿,允许选择,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做法,例如,政府买单,免费提供,让需要的网民自行决定是否下载。当然,相关部门可以进行大力推介,介绍这一功效。要求商家限时限刻必须安装,然后再称允许卸载,无论如何难以避免强制之嫌。
    疑惑之二:安装这款软件究竟是针对未成年人、还是所有网民?

媒体和网民们之所以反响强烈,还在于《通知》内容与解释在这一适用范围上的相互矛盾。《通知》在说明统一安装的理由是“为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避免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毒害”;新华网引述工信部有关负责人的表态也说,由政府出资提供过滤软件供社会免费使用是国际通行做法,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相关厂商在对这一软件作介绍时也一再说明,“绿坝·花季护航”是一款专门针对10-16岁的青少年儿童上网进行管理的软件。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外国记者询问时也说,“如果你有孩子或者你打算要孩子,你应该能理解作为家长对互联网传播有害信息的关切。”但是,工信部同一《通知》中却将安装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以及所有在中国销售的进口计算机,并不只是出售给未成年人的电脑,这就必然引起众人热议。

众所周知,从关心、爱护未成年人出发,对他们上网的内容、时间作出限制是十分必须的,不仅家长们赞同,所有关心下一代、关心祖国未来的人们都会赞同。然而,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北京市网民中未成年人约占35%以上。以保护35%未成年人为由,将这一软件的安装强制推行到其他65%的所有电脑用户中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具有什么依据呢?难道工信部可以不提供一条理由,就这么限时推行了吗?

疑惑之三:由谁来界定以及如何界定所谓“不良信息”?

工信部《通知》称,该软件产品可有效过滤互联网不良文字和图像内容;软件生产厂家介绍,该软件具备拦截色情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查看上网记录等功能。应该说,这中间体现出的政府相关部门的动机是可以理解的。“不良文字和图像内容”、“色情内容”、“不良网站”确实应该过滤、屏蔽。但人们同样有理由追问:所谓“不良文字和图像内容”、“色情内容”、“不良网站”由谁来界定?通过什么程序来界定?在公民权益意识日益觉醒了的今天,如何切实保护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保障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出版自由等公民权利,是公民社会成长、民主政治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假如没有通过符合宪法、法律的程序,通过民主的方式对“不良信息”作出科学的界定,便冒然推行这一软件的安装,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恐怕连工信部及其他相关部门都难以预料。

疑惑之四:这一软件的统一安装是否会侵犯网民的隐私?

    新华网引述工信部有关负责人的话说,安装这一软件对用户上网行为不会进行任何监控,也不搜集任何用户信息。然而,网民的反应却恰恰相反。据搜狐网作的一项调查,83.95%的网民认为侵犯了用户隐私权,只有11.71%认为不是;93.93%的网民表示一年后不会付费使用,只有2.48%表示愿意。虽然这一调查并不严密,但至少反映了部分网民的强烈情绪。中国社科院政府政策系博士马光远更进一步说明,个人电脑属于私密领域,虽然软件商强调软件可自行卸载,但这并不成为要求所有电脑统一安装的依据。如果是成年人自己使用电脑,统一安装过滤软件,难免会有时刻被监控的感觉。

网民的这种隐私被侵犯的感觉并非空穴来风。开发商在介绍时已经说明,该软件除了具备拦截色情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等项功能外,还能查看上网记录。所谓“不会监控”只是一种没有任何约束的承诺。只有相关部门认为需要,监控随时可以进行。犹如规定你卧室、卫生间必须安装透明玻璃,同时承诺说不会偷窥你和你的家人,你会相信并有安全感吗?
    疑惑之五:涉及如此广大公众之事为何事先没有进行公开听证?

    工信部负责人在解释出台这一措施时再三说明,由政府出资提供过滤软件供社会免费使用是国际通行做法。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确实,控制网络不良信息,以尽量减少其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由政府出面,采取各种举措予以控制,也确实成了一种通行的方法。但是,工信部的做法如果说是“国际通行”,只是到此为止。也就是说,在采取措施的必要性上中外是一致的,在具体做法上却有着相当的差异。最大的差异即在于,其他国家的政府往往只是通过某种方式来做倡导、而不会、也不可能在没有经过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时便采取这种统一、强制的做法。

例如,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信息中心副主任曾明发介绍,欧美国家大多通过内容分级、网页加标签的方式来控制未成年人接触到不良信息。又如,日本于今年4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保证青少年安全安心上网环境的整顿法》,对相关机构、人员在保障青少年安全安心上网方面的义务做出了详细规定,并要求推广和不断升级过滤软件,以确保青少年的上网安全。

当然,中国正在进行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如何从一个全能型、管理性政府真正转化为服务性政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的期待是,政府体制的改革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而不是走走停停、甚至走走退退。此次工信部的举措无论用意如何,都应该不再走老路,而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听取公众、特别是网民的意见;采用倡导式的措施,而不是一刀切的命令;多点人性化的办法,少用、不用一出台就令人反感的举措。否则,等到引起公愤了再行纠正,不仅事情无法办好,还会极大影响政府形象,何苦来哉?!

    一件不大不小的行政措施,引发了人们这么多、这么强烈的议论,其实并非坏事。毕竟,“舆论一律”时代已然过去。人们警惕和防止的是,公权力的行使不能侵害到宪法、法律赋予的公民自由和权利。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工信部充当一回舆论焦点,但愿只是中国民主宪政之路中一个曲折、一段过程。

 

2009年6月10日深夜

写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