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再当政府配套改革先锋 广州细数六大不足(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3:07:22

深圳再当政府配套改革先锋 广州细数六大不足(2)

2009年06月04日 08:14时代周报【 】 【打印已有评论61条

仁者见仁,尽管各人眼中的亮点不同,但无疑,人们又一次见识了深圳的大胆开拓。

“过去,特区是优惠政策的代名词,2008年1月1日,随着最后一条优惠政策寿终正寝,深圳步入了一个后特区时代—当有形的优惠政策失去,特区就变成精神、文化意义上的特区了。在后特区时代,特区可能变成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敢为人先的代名词,通过改革创新这种无形资源来弥补有形政策的失去。我称之为‘新特区意识’。”在此次《方案》的制定中,杨立勋所阐释的“新特区意识”成为深圳锐意改革的最好注解。

政改内容缺席?

虽然《方案》亮点多,“基本上是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五位一体的改革”,马敬仁还是有些遗憾。

去年5月,深圳曾出台《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征求意见稿)》和《深圳市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那里面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内容,比如“试行区长差额选举”等,还引起网友“难道深圳要搞政治特区”的质疑。

“但政改今年没有写入《方案》。”个中原因,据马敬仁透露,主要是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要求,突出以行政改革作为综改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不过汕头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倒是觉得,虽说政治改革没有写进《方案》,但“中央也没有说深圳不做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给深圳的政策就是鼓励深圳大胆尝试,看深圳自己怎么解放思想”。在他看来,这一次《方案》中其实是鼓励深圳做政治改革调整的。因为根据《方案》,深圳发展的思路是和香港合为一体,在两个城市一体化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政治改革,“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是改革有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政治改革是下一场的问题”。

考验党员干部的时刻到了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地位已经确立,《方案》也已批复,杨立勋认为,这对即将进入“深水区游泳”的深圳来说无疑送来了信心,也送来了中央政府的期望,游的路线和方法,它将让深圳迎来改革的第二春。

“必须拿出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突出一个‘干’字,迅速组织落实,力争早见成效。”5月31日,在《方案》正式发布5天后,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贯彻实施《方案》工作会议,对贯彻实施《方案》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会上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的发言透出几分急切。

怎么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也是今年改革的关键所在。”刘玉浦指出了方向。

然而说起这个被杨立勋称为“政府向自己开刀”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人们无法不怀疑这次改革能否成功实施—毕竟我们曾经出现过7次机构改革、7次恶性膨胀的事实。

“这个《方案》实际上只是个框架性的东西,具体怎么办都还没有细化,中国从来不缺框架性的东西。而且这次改革会牵涉到各个部门的利益博弈,实施起来没那么简单。”一位熟悉深圳改革路径的学者有些担忧。

“现在外部条件已经成熟了,关键在于深圳如何落实,考验深圳各级党委和政府,考验党员干部的时刻到了。”杨立勋很直白。对于如何去“干”,他重点强调要有“工兵意识”,要敢于闯政策、法律的雷区,为中国探路,“如果只知道自保乌纱,回避所有的政治风险,就辜负了特区、综改区两顶光辉的帽子”。另外他还强调:“要稳打稳扎,不要把改革做成政治秀。”

刘玉浦在上述会议上介绍,深圳市已成立了实施《方案》、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改革工作将全面展开。并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逐项细化分解,拿出更加具体、可操作的改革方案和计划”。按照“总体方案—三年实施方案—年度改革计划”的要求滚动操作。据悉,三年实施方案和年度改革计划近期就会出台。

深圳此次综合配套改革的难度显而易见,担忧、怀疑、观望也不可避免,不过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基层政府方面在跟进落实《方案》上,反应堪称迅速,在5月26日《方案》正式对外发布之后不久,龙岗、福田、罗湖等几个区主要领导纷纷表达了锐意改革的态度。

记者从龙岗区宣传科了解到,在《方案》出台之前,该区已就此召开过区委常委会。近日已制定了《龙岗区落实〈综改方案〉情况要点》。

龙岗区一位干部表示看到《方案》很振奋,他表示最关注的是《方案》中要撤掉区级政府的提法,“但这是将来的事,能不能执行也是在观望”。他和一些同事讨论,“感觉因为执行难度很大,现在实施的可能性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