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定剑:怎样防止基层贿选(新京报 2009-6-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40:37
怎样防止基层贿选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 2009-06-06 作者:蔡定剑

蔡定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专栏·蔡定剑
我曾请教一个外国专家,怎样防止基层贿选。他说这个很简单,只要真正实行公开竞争和秘密投票,即使有人愿意给选民送钱,选民也不一定会按贿选者的要求投票。这种情况下,直选的范围越大,贿选的成本就越高。
权利意识
近日,中办和国办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这对被贿选困扰已久的农村民主选举来说,虽然来得有点晚,但还是来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作为民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村民自治制度和农村民主选举的建立,曾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内外声誉,改变了农村的政治生态,提升了农民的自主和权利意识。但是,就在农村民主发展时,一些农村地区的家族和贿选也相伴而生。由于对贿选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农村的民主选举正在遭受这种病毒的严重侵蚀和伤害。农村民主选举在有些地方已病入膏肓,不但贿选在加码,而且因选举发生命案的报道时有耳闻。选举造成农村不稳定因素甚至成为上访的热点,原因是有选举而缺少规矩,有民主而缺少法制。这一通知对治疗农村选举病,无疑是剂良药。
民主制度是一项好的制度,所以能在世界蓬勃发展,一波又一波。但民主制度也有它的弊端,就像任何好的事情都会有缺陷,民主的弊端就是会伴随贿选,它就像人肌体上的病毒。从世界范围内的经验看,贿选完全可以治理。在西方民主选举初期也是贿选丛生,腐败严重。但随着民主发展、法制完善,比如说,通过明确的立法界定贿选,并对贿选加以严厉处罚;通过建立选举中的阳光制度,对各种选举捐资加以规范和限制,并公布选举资金的来源;实行选举的秘密投票,扩大直选的范围等措施,从而增加贿选的成本。现在选举民主发达的国家,贿选已为少见。
我曾请教一个外国专家,怎样防止基层贿选。他说这个很简单,只要真正实行公开竞争和秘密投票,即使有人愿意给选民送钱,选民也不一定会按贿选者的要求投票。这种情况下,直选的范围越大,贿选的成本就越高,而且也难以控制结果,所以贿选就很难有效。这里的关键是选举程序是公正并得到有效监督的。我曾在台湾考察选举,贿选也曾在基层盛行。我也曾问过上述问题,如果真正实行秘密投票,怎么能保证受了贿的选民投贿选者的票呢?台湾朋友告诉我说,贿选往往需要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才能保证这种贿选的有效性。如果真正实施公正的、秘密的选举,是能避免贿选的。
贿选本来是不难治理的问题,但是在中国农村,过去十多年时间,贿选之所以越来越严重,是因规范选举的有关法律迟迟没有跟上去。民主需要法律保障以规范做轨道,才可以正常运行。过去之所以频现贿选,就是因放开了海选后,却长期监管不够。农村选举已经实行了20年,但法律连什么是贿选都没有一个说法,所以不公正的操纵选举就越来越泛滥。
一些基层乡镇领导为了操纵选举,也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选举。选举的程序难以保证公正、公开和透明,也是造成农村选举腐败和混乱的原因。特别是出现了贿选和不公正的选举以后,村民投诉无门,得不到及时公正有效的救济,也发酵了不健康的选举病菌。一些学者早就呼吁完善立法、界定贿选,对贿选行为给予处理,建立规范的选举程序,加强对选举的指导和监督,但是过去迟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立法的不作为,基层有关部门对选举的违法的放任,使农村民主选举和村民自治制度面临严重威胁。
要实施中办和国办的通知精神,还需要有关立法机关积极行动,最好是通过地方立法方式把这些精神明确化、具体化、制度化。比如对贿选,还可以根据各地实际,做出列举性的明确规定。特别是对选举中是否贿选的纠纷,应有快速有效的裁定和处理机制,使贿选得到及时严肃处理,才能真正解决贿选问题。解决农村的选举腐败问题,提升民主选举的质量,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真正重视民主建设,把它作为重大事情来抓,建立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导监督村委会选举的责任制,使失职人员承担一定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如此才能使农村选举走出困局。
http://epaper.thebeijingnews.com/xjb/html/2009-06/06/content_366637.htm
蔡定剑:怎样防止基层贿选(新京报 2009-6-6) 林达:我们怎么才能防止被骗(新京报 2009-6-6) 中共党员达7593万,基层年净增5.5万(新京报 2009-7-3) 内蒙通辽市科尔沁区政府买断律师防止民告官(新京报 2009-7-28) 和菜头:很×,很××(新京报 2009-1-6) 七部委曝光“低俗网站”(新京报 2009-1-6) 孙旭阳:生死风速(新京报 2009-6-9) 汪永晨:金沙江,六年来不离不弃(新京报 2009-6-20) 76%网友支持取消公费医疗(新京报 2009-6-20) 熊培云:拍照,还是射击?(新京报 2009-6-27) 吴晓平:保卫老南京(新京报 2009-6-13) 此心忍死最堪哀(新京报 2006-6-10) 如何防止下一个“张衡生悲剧”重演--新京报(2005-3-31) 杨耕身:防止三聚氰胺国标被人“钻空子”(新京报 2008-10-12) 杨凤霞:刘翔怎样参政议政?(新京报 2008-3-3) 公交车燃烧成都25人遇难(新京报 2009-6-6) 重庆山体垮塌79人失踪(新京报 2009-6-6) 马国英:47万民众“被借钱”,缘何14年不还?(新京报 2009-6-6) 林喆:“用人不当”也应问责(新京报 2009-6-6) 社论:三鹿公关成功是媒体责任感的缺失(新京报 2009-1-6) 湖北公安县副县长:要求干部吸合法烟无可非议(新京报 2009-5-6) 冰启:官员之女冒名上大学何以一路绿灯(新京报 2009-5-6) 社论:我们该怎样纪念地震一周年(新京报 2009-5-6) 吕宗恕:株洲垮桥案:诡谲的真相(新京报 200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