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悍马是捡便宜还是“收破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3:18:53


核心提示
6月2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中国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就后者购买通用旗下著名越野车品牌悍马达成初步协议。根据双方达成的初步协议,悍马公司总部和生产部门仍将设在美国,公司计划在全球扩大销售网络,其中包括尚未开发的中国市场。[详细]
请点击参与调查 • 请点击参与讨论


·腾中收购悍马:看上去好处很多
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悍马从益处而言,一是可以投石问路,用跨国企业并购的策略考验美国对华态度,如果激起美国社会激烈反应,亦可全身而退;二是可以打开美国对华贸易技术限制;三是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在西方国家进行企业并购积累实战经验。但从当前的事态发展看,中国企业收购悍马其实并无实质内涵:一方面,悍马品牌和技术依然保留在美国本土,中国企业只不过是给入不敷出的悍马投资而已,另一方面也不会给中国本土制造工作机会。[详细]

·美国甩了包袱
面对日、德、韩车企的激烈竞争,美国的传统汽车产业早已日薄西山、难以为继。由于劳动力成本高企,加上美国汽车重宽大、轻油耗的弊端,美国汽车业早已出现整体颓势,三大汽车巨头中的克莱斯勒、通用先后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就是明证。在美国汽车业由高油耗向新能源的战略转变过程中,“悍马”这类油老虎属于必须被甩掉的“破烂”。[详细]

·腾中买了负担
腾中花多少钱拿下悍马,公告中没有提及,专家估计在5亿美元左右。注册资本才50亿人民币的民企敢于花数亿美元拿一个品牌,魄力让人惊叹,前景却让人担忧。因为你要维持这个品牌,还得不断的注资。后期追加的投入,可能是你收购价的数倍、数十倍![详细]
相关阅读

来源:南方日报

2009年6月3日 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和悍马公司的代表举行会谈(3月11日摄)。
相关阅读

悍马汽车(资料图)

悍马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泰勒(右一)在四川德阳和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代表等举行会谈(3月11日摄)。


·有了品牌,不等于有了核心技术
为腾中欢呼的人可能也忽略了,腾中只是拿下了悍马品牌,部件和材料还得由通用供应。品牌是什么?如果说悍马两个字是包在外面的壳,那么真正把它撑起来的,是核心科技,是生产工艺和质量保证,是企业文化。买回来两个字有什么用,人家哪天高兴了把悍马换成“悍牛”,照样能打翻你这匹空壳子马。[详细]

·交了现金,不等于后续资金充足
悍马的收购方不但要承担交易涉及的现金,还要考虑所有债务,以及如何尽快使悍马摆脱失血状态。根据双方达成的初步协议,悍马公司总部和生产部门仍将设在美国,公司计划在全球扩大销售网络,其中包括尚未开发的中国市场。这对于保住美国的就业岗位无疑是有利的,但是也对“新悍马”控制成本、提高竞争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更对收购企业的后续资金储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详细]

·生产落地,不等于制造能力提升
悍马的生产不进入中国,先进的制造技术就很难随股东的转移而转移。假设腾中重工在几年后能实现悍马汽车在中国的落地生产,是否就能提升国内越野汽车制造能力呢?也未必尽然。即便腾中能把悍马“牵”到四川生产,先进的制造技术与公司管理理念也并不必然随之落地。况且国内高端越野车生产制造水平能否得到提高,引进生产技术只是一个方面,决定技术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研发能力能否同步掌握,才是更为关键的话题。[详细]


·机遇不比风险多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外资到中国进行收购,都是很寻常的事。可是,由于不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没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国人总是被当成“冤大头”和“收破烂”的。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吸引培养人才的工作很重要。[详细]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回首当年,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一分钱未出,西门子还倒贴2.5亿欧元,可一年之后,明基在赔了8亿欧元后无奈地承认了失败。这是前车,腾中当引以为鉴。我们的企业,在迈向全球化的过程中,步子真该更稳些![详细]

·别让中国成“钱多、人傻、速来”之地
中国要想在海外并购中少吃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发现并重用能在国际市场上打胜仗的领军人才。同时,中国也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特别是要在国外企业在中国收购和中国企业在国外收购之间,建立起明确的对等关系,确保互利互惠,免得中国成为在国内给外资以超国民待遇,在国外却处处受人刁难的“凯子”。腾中重工如能让“悍马”起死回生,当然是最好的结局。这样不仅能证明中国民营企业的眼光和经营能力,还会多少改变一下外国人对中国“此地人傻、钱多,速来”的观感。[详细]


相关阅读

悍马H2

通用与一收购方就出售悍马品牌达成初步协议

通用:一个时代的结束
责任编辑:网评频道 窦含章 周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