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的强弱排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5:54:22
[转帖]历代王朝的强弱排名,满清倒数第一


中国自秦以降,一共出过九个大王朝,它们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还出过五十几个小王朝。评价一个王朝的好坏优劣,主要有哪些考量呢?  

—,国势的强盛;  

二、民生的安福;  

三,政治的清明;  

四、文化的发达;  

五,结局和影响。  

 

这些题目,还是大了一点。具体来说,应该包括:疆域,国祚,军事,皇帝,摄政,治世  

,变乱,人口,民生,民族,文化,影响,结局,等等。我们来看看九大王朝的各项排名。  


1疆域: 唐、清、汉、元、明、隋、秦、晋、宋  


评说:宋朝的疆域最小,似无异议。  

秦的边界大至为起于辽东鸭绿江江口,向北至沈阳西折,经呼和浩特到河套然后沿黄河南  

折,经兰州到缅甸密附近的中缅边界折向东南,到越南鸿基附近抵海。这一边界对中华民  

 

族有着重要意义,这也就是后来汉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汉代疆域在秦的基础上主要有三方面的扩大,在北部,在北方边界基本没变的情况占据了  

朝鲜三十八度线以北的领土,南部占据了大半个越南,最南在胡志明市附近,西部扩张最  

大,通过在藏族先民地区和匈奴地区之间的武威到酒泉一线的一条不宽的通道,控制了中  

亚地区,最西达到了巴尔喀什湖西岸以及塔什干附近。汉代的领土扩张奠定了中国对朝鲜  

、越南和新疆的统制基础  

 

唐朝疆域最大:东北达外兴安岭、库页岛,西至咸海,南及南海,东至大海,李白就出生在  

贝加尔湖畔的碎叶城(今属俄罗斯),唐代,中国领土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扩张,在北部,得  

到了东北南部、朝鲜西部、整个外蒙和大半个西伯利亚,最北达到贝加尔湖西北的安加拉  

河一带,在西部,到达了咸海和伊朗边界,囊括了整个阿富汗和决大多数的中亚五国领土  

,南部第一次确认了对海南的统制。  

隋,晋(西晋)与秦领土大致相仿,宋(北宋)略小于秦,南宋和东晋最小.元是大蒙古帝国的一  

 

部,包括金,南宋和蒙古三部分,较汉略小。到了明朝,由于继承了元的大部分领土,中国  

领土出现了第三次大规模扩张,在北方,占据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全部东北地区的和大量  

了远东领土,但外蒙和大部分内蒙地区不在疆域内,西部,恢复了除新疆外的所有领土,  

在西南,占蒙元的光,不仅恢复了自唐末由于南诏和大理的兴起而长时间失去了云南地区  

,而且还第一次确立了对西藏和青海的统制,这其中还包括整个不丹和锡金以及大半个克  

什米尔。  

 

到清代,除基本继承了明的领土外,领土还有大规模的扩张,在北部,取得了内外蒙的全  

部领土和唐努乌梁海地区,在西部,取得了新疆和锡尔河以东地区在东部,第一次确定了  

对T灣的统制,但与明最盛时相比,在远东,失去了乌第河以北地区,在西南,失去了不  

丹和锡金。从清末开始,中国出现了第三次大规模的领土缩小,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失去  

了东北、西北、西南的大量领土,还有整个外蒙和唐努乌梁海地区以及T灣,值得一提的  

是闻一多先生的七子我们收回了五个,T灣多少也还在中国人手中,但琉球就不知什么时  

 

候能回家了。  


2国祚: 汉、宋、唐、明、清、晋、元、隋、秦  


评说:汉四百一十年(西汉214年,东汉196年),宋三百一十九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  

),唐二百八十九年,明二百七十六年,清二百七十五年(1636-1911,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  

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1911年清亡),元九十七年(1271-1367,忽必烈1271定国号  

为大元,1279年灭宋,1367年元亡)晋四十五年,隋三十七年,秦十五年。秦是中国的创立  

 

者,从“始皇帝”算起是十五年;从秦王政即位算起是四十年;从秦灭周室,史家以秦代  

周纪年算起是四十九年。以上数据来自,至于元清,本属异族,不应  

从他们的立国者算起(因为奴儿哈赤和成吉思汗所建之国实为当时中国之外国),而应从他们  

归化于中国算起,既从大清和大元的国号出现算起.如果从他们入主中原算起,则时间更短.  


虽然两汉中间有个王莽的新朝,十五年。唐代,武则天的“周朝”也有十五年.看似有个断  

层,但两汉皇帝的血统一脉相承,唐朝皇帝也是这样,而且在断层前后政治体制,国家结构,乃  

 

至国号都未改变.所以这种断层只相当是一种短命的政变.  


3军事: 唐、汉、元、明、秦、隋、清、晋、宋  


现在比较唐、清两朝。  


对外战争:唐征朝鲜,终灭高勾丽国及百济国;清对朝鲜只是名义上的宗主国,从未灭朝鲜  

。唐与日本的战争,大唐白江口一战全歼日军海军,摧毁日本在朝鲜的领地,使日本人几百年  

来不敢正眼看中国,并以学习中国为荣;清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和朝鲜派遣军全军覆灭,签  

 

马关条约,割让T灣,后来又签《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让日本在旅顺设置的关东都督  

府,把大连旅顺等地变成日本的殖民地关东洲,日本从此称中国人为"人",至今蔑视中国.唐  

对北方民族突厥的战争,东突厥前汗国为唐大将李靖所破,后汗国为回纥首领“怀仁可汗”  

所灭,西突厥为唐大将苏定芳所灭。国破之后,突厥余族被迫西迁,没西迁的与汉族和新疆  

各少数民族融合,不复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存在,唐对突厥的战争,以突厥在中国的彻底消  

失而告终;清对北方蒙古民族的战争,必须巴结一部分蒙古部落,封王赏侯,嫁公主结为亲  

 

家,使之助战才行,这里多亏了蒙古各部四分五裂.清对准噶尔蒙古人用兵,从康熙打到乾隆  

,断断续续花了一百多年,几次重要大战,胜的极为侥幸,这还多亏了汉军八旗的大炮。唐灭  

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正式控制西域,成为中国对新疆主权的最早历史依据;清攻回疆,维  

部首领从来是时叛时降,断断续续的战争一直打到清末,还被俄罗斯割去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唐与西藏历史上最强大的土蕃争夺中亚,屡次大败土蕃;清对  

已经被蒙古人所灭的西藏用兵,从来以多打少,还有失利,清对西藏只有名义上的主权,而从  

来没有实际的管理权,所以海外的西藏D立分子认为中国对西藏1949年以前没有历史主权。  

 

唐与印度的战争,唐大唐右卫长史王玄策檄召邻近各部军府节度使,及近处各大唐番属国,  

集兵马万余,自为总管,蒋师仁为先锋,一仗击溃天竺数万先头象骑,斩杀天竺兵将三千,  

趁势攻入中天竺。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灭中天竺,共收得土地五百八十  

余所。东天竺王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三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  

,以示臣服大唐,玄策方才罢兵回朝。执阿罗顺那及一干降臣,绑俘长安.而清与印度之战  

,应该是廓尔喀人侵入西藏后,清军入藏与廓尔喀人的战斗,当时的廓尔喀人就是现在的尼泊  

 

尔人,清军在加德满都(尼泊尔首都)附近大败,损失惨重,被迫和谈,撤军回国.  

蒙元如果只以中国本部算(疆域也是按这个算的),在与日本的战争中两战两败,在于越南的  

战争中也完全失败,应该在唐,汉之后.  

满清对外签定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十几块土地,被十几个国家侵略,赔巨额赔  

款,至今都没有还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F拒绝支付),大批国土被强行租给他国,成为  

国中之国,沦为世界最大的半殖民地国家。  

 

汉灭匈奴。终其一朝,未再逢强敌;秦灭六国,北服匈奴,未输过外敌,所以汉秦强于清。  

刚才列举对外战争,很明显唐强于清,说明唐当时在世界上军事强大.那有人说对内战争呢  

。于是列举平三藩之乱,收取T灣,平诸次少数民族、教门帮会起义,满清很多。我随便举  

一例反驳,Z压太平天国和义和拳时,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都攻陷北京了,这种对内战争说明  

满清军事强大吗,清军如果不是靠侵略者的洋枪洋炮,还Z压不了呢.这就象一个人左手打自  

己的右手一样,再怎么打出血都不能证明自己会打架.相反内战越多,越说明国家管理得不好  

 

,政权不稳定,内战更使人民生活悲惨,哪还能说自己军事强大啊.美国立国三百年就一次内  

战,你说美国军事弱小吗?唐的安史之乱、藩镇之乱,只能说明唐中央集权弱,地方大员军权  

太大而已.历史上的王朝都是亡于人民起义,唐亡于黄巢起义,清也亡于革M党起义.所以对  

于内战,应该算负分,内战越多负的越多,所以元清都要扣很多分.顺便说一句,平三藩之乱的  

潘舜臣,平定新疆的左宗堂,收取T灣的施琅都是汉人,这些还都是汉人的功劳。  


4皇帝: 唐、汉、秦、明、宋、隋、晋、清、元  

 


评说:皇帝优劣的排名,主要根据一个朝代好坏皇帝的比例来定。而皇帝的好坏,则依据  

功业、政绩、才识、品德等各项标准来划分。我另作《给历代皇帝评级》一文,可资参考  

。  


5摄政: 唐、汉、明、宋、隋、元、晋、秦、清  


评说:这里说的摄政,是指代替皇帝掌握朝政的人。他(她)可能是太后、皇后,也可能是  

摄政王、外戚权臣、辅政大臣,其权势应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一  

 

般性的“权倾朝野”,不在此列;实际掌权不足一年的,从略。  


隋没有摄政人物,可将之作为“零点”;实权人物坏多于好(以年代论)的朝代,排在隋的  

后面;反之,排在隋的前面。其奸坏,以施政为主要考量,私德为次。  


秦:赵高,二年。汉:吕后.十五年;霍光,十九年;王莽,二十三年;窦太后,四年;  

邓太后,十五年;梁冀,二十年;董卓,三年;曹操,二十四年。晋:贾后,十年。唐:  

武则天,四十一年;韦后,五年。宋:刘太后,十一年;高大后,八年。元:铁木迭儿,  

 

七年;燕帖木儿,六年;篾儿赤伯颜,九年;脱脱,九年。明:张太后,七年;张居正,  

十年。清:多尔衮,七年;鳌拜,八年;慈禧太后.四十八年;载沣,三年。  


其中,秦、晋全坏,尤以“指鹿为马”的宦官赵高最为恶劣,应名列榜尾。太后与皇后当  

权,并不一定是坏事。北魏冯太后、辽萧太后,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九大王朝中  

,称制、听政的皇后太后中.因乱政而留下恶名的只有汉窦太后、晋贾后、唐韦后三人,  

掌权时间加起来总共才十九年。其余几位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汉邓太后提倡经学,深好  

 

儒术,自身也相当能干;宋刘太后去世后.名臣范仲淹对她的评价也是很正面的,“今当  

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宋高太后,也勤勉问政,尊重司马光一类学者名臣;最贤明的一  

位当推明张太后她执政的七年.可以说是明朝的黄金时代。  


汉、唐、清三个王朝,都各有一位“女强人”长期当政,即汉朝的吕后、中唐的武则天、  

晚清的慈禧、这三位我都归到“正面形象”一类。吕后为政,尚能识大体,用能任贤,“黄  

老之治”即为明证,她下承文景之治,开创大汉富国强兵之路。武则天是以一女儿身称帝,前  

 

无古人,后无来者,能上承“ 贞观”,下启“开元”,使大唐继续兴盛。慈禧扼杀变法,顽  

固不化,屠杀改革派,囚禁皇帝,奢侈浪费,抽海军军饷庆寿,致使甲午残败,丧权辱国,还恬不  

知耻的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无论在才识,远见,胆量,思想,气魄上都远远  

不如吕后和武则天,假如慈禧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傻瓜,那也好了,大清或许有救,偏偏她也很  

聪明,善于玩弄权术,摄政四十八年,硬是做了历史的反推动力,最终导致清的灭亡.  


6治世: 汉、唐、明、宋、隋、秦、晋、清、元  

 


评说:治世即政治清明安定、人民生活富足的年代。一般认为,秦、晋、元三代无治世。  

其余六大王朝:汉代有黄老之治到文景之治,约五十年;汉宣之治,二十五年;明章之治  

,二十一年,合九十六年。隋代有开皇之治,二十四年。唐代有贞观之治,二十三年;水  

徽之治,约二十年;开元之治,三十年;大中之治,十三年,合八十六年。宋代有太祖、  

太宗“致治”,三十年;仁宗晚年,十年,合四十年。明代有仁宣之治十一年;张大后当  

权,七年;弘治之政.十八年,合36年。清代有康雍乾盛世,约50年,康熙早年战乱太多,  

 

人民生活艰苦,谈不上治世,乾隆晚年,国家政治腐败,贪污成风,内乱不断,也谈不上治世,从  

康熙晚年到乾隆早年,只有大约50年时间才是治世。  


7变乱: 宋、汉、明、唐、元、隋、秦、晋、清  


评说:这一项是“逆排名”,越乱的排到越后。所谓祸乱,主要有:一,朝廷之乱;二,  

诸侯之乱;三,民变;四外患。不包括建立王朝和统一中国的历次战争,如秦灭六国,楚  

汉之争,晋灭东吴,唐平群雄……直至扬州三日与嘉定三屠等;也不包括成功的对外战争。  

 


乱世是治世的反面,夜是判断一个王朝好不好的重要依据。但乱世不象治世那样,可以一  

概而论。盖“幸福的世道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世道却各有各的不幸。”年代较长的王朝,  

祸乱也较多;有些祸乱,甚至是治世发生的,如汉初黄老之治时的吕氏之祸,文景之治时  

的吴楚七国之乱,清康熙年间的三藩之变等等。乱世就是政治不清明安定、人民生活悲惨  

的年代,乱世越长,朝代越黑暗.  

隋仅一乱,即“天下大乱”.自大业七年各地民变,历七年而亡。秦因赵高之祸,引起天  

 

下大乱,仅两年三个月而亡。晋因贾后之祸,引起长达二十年的八王之乱,接着五胡乱华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漫长、最黑暗的一段的乱世。元代的主要乱因,是内部的权位之争  

,包括昔里吉叛变、乃颜之乱、海都内犯等,后有民变,历二十年天下大乱而亡。  


其他各朝的主要变乱如下——  


汉:吴楚七国之乱、王莽纂汉、宦官之祸、外戚之祸、羌乱、十常侍之乱、黄巾起义、董  

卓之乱、诸侯割据。  

 


唐:安史之乱、权宦用事;藩镇之乱、回纥之患、吐蕃入寇、南诏之患、黄巢之乱。其中  

,尤以安史、黄巢为烈,藩镇、宦官之祸乱为久。  

宋:宋辽争战、西夏争战、王小波李顺之乱、蔡京乱政、方腊之乱、宋江之乱、靖康之耻。  

明:靖难之变、土木之变、安化王之变、宁王之变、土司之乱与徭变、大同兵变、倭寇、  

海盗、鞑靼之犯、播州杨应龙之变、宁夏之乱、缅甸之役、朝鲜之役、魏忠贤乱政、辽东  

战争、天下大乱、甲申之变。  

 

清:圈地占田、服饰之易、三藩之变、文字狱、两次T灣之变、准噶尔之乱、苗民起义、  

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廓尔喀之役、白莲教起义、海盗、陕西兵变、天理教起义、箱民之  

乱、天地会、捻军之乱、回温张格尔之变、徭民起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太平天  

国、回民起义、新疆事变、中法安南之战、甲午战争、列强租界、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侵  

、英军入侵西藏、日俄战争、革M党起义。  

清:代祸乱最多,甚至席卷大半个中国,如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捻军等,对外战争一败涂地,  

 

到处割地赔款,版图不断缩小,甚至首都几次被攻陷,中国被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生活悲  

惨,受帝国Z義和封建Z義的双重压迫,其悲惨程度是当时世界上难以想象的(《中国革  

命史》语)  


8效能: 唐、汉、明、隋、秦、宋、元、晋、清  


评说:有人认为,专制的政F较有效能。此说不确。明是中国最专制的王朝,其政F效能  

却十分低下。还有人认为,廉洁可以产生效能。此说也不确。宋是历代最节俭的王朝,其  

 

政F效能仍不高。对王朝而言,皇帝的勤政,中枢机构的精简,地方制度的完善,是最为  

重要的。  


秦:建立皇帝制度,秦始皇勤于公务,每有公文必亲笔批阅,常至深夜,令人想起“周总理办公  

室的灯光”。  

汉:中央政F权力逐渐增大,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弱化,效率提高  

晋:大封宗室,各自为大。地方割据势力加强。  

 

隋:军国大事由内史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地方官由吏部任免,加强了效能。  

唐:初袭隋三省制;后以政事堂为最高权力机构,提高了中央工作效率;再后又以翰林参预  

机要,削弱宰相职权;至藩镇时代,中央集权减弱,地方权利太大。  

宋:以扩大皇极为中心建立一套庞大的官僚体制,其后越来越膨胀,凡职都得皇帝亲自任命  

,凡事都要皇帝指挥。  

元:改三省制为一省制,以提高效能,但不理想。  

 

明:初为丞相制,不久改内阁制,效率提高  

清:承明制,改内阁为军机处,基本和明朝的内阁制差不多.但皇帝高度独裁,每逢生日和过年  

就不办公,官员腐败,权臣舞弊,皇帝还到处卖官,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坤就是乾隆的  

小舅子。清末更是异常腐败,有"一年穷知县,十万雪花银"的说法  


9民生: 明、唐、汉、宋、隋、晋、秦、元、清  

评说:民生即人民生活,在漫长的农业经济社会中,最主要的人民就是农民。每个王朝都  

 

有其兴亡史,同一王朝不同时期的人民生活,差别是极为巨大的。我主张分两方面讨论。  

一是承平时代,人民富到什么程度,富了多久,二是离乱时代,人民穷到什么程度,然后  

综合给出一个排名。  


秦:徭赋很重,刑法苛刻。  

晋:民能劝课农桑,减轻赋役,形成暂时繁荣。  

元:民分四等,从事农耕的汉人、南人地位低下。国家对人民采取搜刮政策,人民饥寒交迫  

 

,民变迭起。  

隋:开皇之治二十余年,民生尚称繁庶;炀帝穷兵黩武,民变四起,天下大乱。  


宋:是两极分化的典型。一是士与民的贫富悬殊,知识份子和官吏生活优游,一般百姓穷苦  

。二是城与乡的差别较大,财富集中在繁华的都市(如《清明上河图》)。  

汉:是第一个强盛王朝.又极为重视农耕,农民的生活水平高。文景之治以后,一般百姓都  

能吃到梁肉。  

 

唐:在安史之乱前的约一百三十余年,人民远比汉时富足,“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  

丰实”(杜甫);徭赋也远低于汉、晋。安史之乱后情况变坏,但开元之治后,又有恢复。  

明:前期的约一百五十余年,民生富庶,“百姓充实,府藏衍溢”,明末由于天灾人祸,民  

变迭起(《明史》)  

清:朝乱世最多,百姓生活最为艰苦。从而起义也最多,苗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  

箱民之乱,天地会、捻军之乱、徭民起义,回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等等,都是迫于生计和民  

 

族压迫发生的,就是满清吹嘘的康乾盛世里,也大范围发生过人吃人的惨剧(可以从《天  

下粮仓》里了解一二),再加上列强入侵,赔偿巨额赔款,辛丑条约以后,中国人成为世界上  

受压迫,受剥削最严重,生活最悲惨的民族之一,一下子从明朝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变成  

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10民族: 唐、汉、明、隋、宋、晋、秦、清、元  


评说:这一项是指“大中国”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尤其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元:的民族关系最差,公开实行种族歧视政策,人分四等。蒙古帝国西征灭国四十余个,屠  

杀许多民族,毁灭许多百万人口的城市。元初南下时,掠民为奴;统治时期大肆搜刮;元  

末亡于民族起义。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书同文,车同轨,奠定汉民族基础,居功至伟  

晋:时外患并发,致使五胡乱华。  

宋:弱,对夏、对辽、对金用兵,多以失败收场。  

 

明:推翻蒙元,对蒙古人有过大屠杀。  

隋:在数百年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建国,本可以开创如汉、唐一般的盛世,但穷兵黩武三征高  

丽,最终导致民变。  

唐:凭借兵力,降服突厥、契丹、高丽和西域,有天下归心之势。唐朝皇帝不搞私心,大力任用外族人才,对外开放,博采中外,很多外国人都来中国留学,北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  

可汗".  

汉:灭匈奴。经略西域,胡**睦相处。  

 

清:入关后就搞“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及Z压准噶尔部的大屠杀。满人大搞文字狱  

,剃法令,搞民族压迫及不平等,以维护其满洲贵族统治。对西藏,确立D赖、班掸的精神领  

袖地位,以喇叭教奴化藏人,并使其影响蒙古,达到奴役两个原本极为强悍的民族的目的;  

实行改土归流、分割西藏与青海,蚕食和限制了藏人的传统专有地域。对蒙古,搞盟旗制  

度,限制蒙古人自由放牧的自由,又不许蒙古学习汉文化,还有喇叭教来奴役蒙古民族。对“  

西域”,实行分地限人的政策,赤裸裸进行民族歧视。闭关锁国,不求进取,不但被西方列强  

 

侵略,连小小的日本,也多次凌辱中国.正是这样的政策,满清结束时,国家几乎彻底分类裂  

,蒙古,新疆,西藏,纷纷寻求独立,满人也遭到报应,被几次屠杀.连北京慈禧的坟都被刨了  

.  

11文化: 唐、汉、宋、明、秦、隋、元、晋、清  


评说:文化的含义,不仅仅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笔记小说,主要还应包括科  

技、教育、生产营造的进步,及文物典章制度。此条是指综合排名。  

 


秦:统一汉字及度量衡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功莫大焉;但焚书,夷灭各国文化的丰富性,  

罪莫大焉。  

汉:发明造纸,创立有中国特色的修史方式,汉赋繁荣一时,汉文明与古罗马帝国比肩,领  

先世界。  

晋:佛教渐盛,时兴清谈。  

隋:创立的政治典章制度,为中国王朝制度的经典唐为文学、佛学的高峰时代,建筑宏大,  

 

发明印刷术。  

盛:唐文明远播日本,朝鲜,东南亚,至今仍有影响,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盛唐文明世界独领风骚  

宋:发明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文学、艺术、出版发达。  

元:戏曲创作繁荣。  

明:器物精巧,文学繁荣并逐渐通俗化,著述极丰超越前朝,火器得到巨大发展。  

 

清:朝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成为半殖民地国家,在西方人眼里,成为地地道道的  

野蛮人,被外国大炮强行轰开国门,被迫学习外国文化。  


12影响: 唐、汉、明、秦、宋、元、隋、晋、清  


评说:这一项,主要是指历代王朝对后世的影响力,不是指历史地位。其次,也包括对世  

界格局的影响。  


秦:是统一的“中国”之源;它开创的中国疆域,大致维系了近两千年;它的朝代名、成为  

 

中国在国际上正式的、永久国名(China);它是中国主体民族汉族的创造者,汉文字的定型  

者,两千余年政治典章制度的创建者。  

清:对外签定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被外国人讥笑为"东亚病夫",甚至在  

中国土地上挂着"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使中国从一个让世界敬畏的国家变成世界  

上别人最瞧不起的国家之一;中国割地赔款,搞得主权尽丧,国破民穷,成为世界上最落后的  

国家,人民生活最悲惨的国家之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现在还是个发展中国家。  

 

汉:形成了中国的主体民族,以及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影响后代至为深远的汉文化;它使西  

方人知道,东方存在着一个极为强盛的文明国家,可比美古罗马帝国。  

唐:接受容纳了大量的外来民族和文化,是留给后世汉文化经典最多的朝代;它的兵力,曾  

抵达咸海和和伊朗边界;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富裕的国家。  

宋:形成影响中国上千年的“传统”伦理观;对后世文化影响亦不可低估。  

明:使通俗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跟海外的民间交往频繁。  

 

元:兵力横扫欧亚大陆;奠定了中国戏剧的基石。  

隋:创立科举制,影响以后历代的政体与学风。  

晋:形成士大夫习气,至今犹存。  


13结局: 汉、秦、隋、唐、明、晋、宋、元、清  

评说:每一个王朝都有自己的兴亡史。有兴就有亡,有开端就会有结局,这是很正常的。  

朝代的结局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王朝的结局,即它的下场如何;一是它所统治的国家的  

 

状况,即它在怎样一种背景下收场,善后如何。  

秦:皇帝被权臣所杀,皇室向义军投降;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汉:皇位禅让于权臣;天下大乱,群雄割据。  

晋:皇帝被外族所杀;中原沦陷,衣冠南渡。  

隋:帝被叛将所杀;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唐:皇帝被叛将所杀;群藩割据,军阀混战。  

 

宋:皇帝被北元俘虏  

元:大都陷落,皇帝逃往草原;“分裂”为中、蒙两国。  

明:皇帝自殺  

清:皇帝沦为洋人的走狗,外怕列强,内惧强臣,四面楚歌,被迫退位,随后满族遭到屠杀;国家四分五裂,蒙古,新疆,西藏,纷纷独立;国家大乱,军阀连年混战;成为典型的半殖民地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