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危机不能靠通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8:58:06

摆脱危机不能靠通胀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沃尔夫冈•明肖(Wolfgang Munchau) 2009-05-26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加入收藏 电邮给朋友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对于一个管理不善的国家而言论,首选的灵丹妙药就是通货膨胀;其次是战争。这两种方法都会带来短暂的繁荣,也都会带来永久性的毁灭。但两者都是政治及经济机会主义者的权宜之计。”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Notes on the Next War: A Serious Topical Letter”,1935年

从银行家和经济学家那里,我听得越来越多的是,结束目前这场金融危机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货膨胀。他们的观点是:高通胀将会降低实际负债水平,从而使负债累累的家庭和银行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痛苦来降低负债率。

为了实现所希望的通胀率上升,美联储(Fed)要么需要公布一个通胀目标,要么只需在经济开始复苏时,将利率维持在零水平。如此一来,实际利率将明显为负值。鼓吹这种策略的并非行为怪异的边缘学者,其中不乏一些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经济学家。

有四个问题接踵而至。我们能制造通胀吗?我们能消除通胀吗?我们能否以一种适度的经济代价实现这一目标?最后,我们应该这样做吗?

我们当然能够提高通胀率,但前提是央行致力于提高通胀水平的承诺可信。通货膨胀不是央行可以想开就开、想关就关的电灯泡。它是通过人们的预期来实现。如果美联储计划制定一个长期通胀目标(比如说6%),那么我确信它最终将实现这一目标。起初,老百姓和市场可能不觉得这个新目标可靠,但如果央行一直坚持,那么人们最终将会调整预期。最后,工人们将要求每年至少加薪6%,而企业也会设法按照这一幅度提高产品价格。

不过,如果央行打算提前宣布,2010和2011年的通胀目标是6%,此后变为2%,那么该计划很可能无法成功。我们知道,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影响存在较长的时滞和很多变数。如此程度的微调在实践中行不通。我自己的猜测是,要想让这种政策变动可以信赖,央行必须作出一种更长期的承诺,致力于提高通胀率。我觉得,新通胀率与当前通胀率之间的差距越大,央行所承诺的时间就必须越长。

一旦通胀水平上升了,我们能够加以逆转吗?答案仍然是可以;同样,这也仍然要求央行的承诺要让人信赖。但这正是问题所在。如果央行从一开始就非常诚实,提前告知人们,它最终将扭转自己的政策,那么它或许永远都无法实现提高通胀率这个第一目标。如果央行不诚实,它或许能实现这个目标。但当央行决定逆转政策时,会丧失人们的信任。因此,必须通过新的政策行动来赢得新的信任。这可能意味着,名义利率会在长得令人感到不安的一段时期内,远远维持在6%以上。

之后将会发生什么?我能想到两种情景。最好的结果将会是一种简单的“双底”型衰退。为期两年的适度高通胀,可能使债务的实际价值减少10%左右。但这也存在不利的一面。贷款利息的增加、违约率的上升以及不良债务的进一步增多,会减少、甚至可能完全抵消通胀的有利影响。如果这些因素相互抵消后的影响是积极的,将令我感到非常惊讶。

无论如何,这都不是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提高通胀的政策——如果成功的话——可能会引发债券市场的严重问题。通货膨胀是将财富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本质上是从中国向美国转移。美国通胀率的上升,可能很容易导致全球投资者撤离美国债券市场。几乎可以肯定,这将引发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暴跌,从而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难以将通胀率维持在假定的6%的目标水平附近。结果可能产生一种恶性循环:通胀率过度上升,会给债券市场和汇率带来进一步的压力。其后果将会比前面的例子更为严重。央行最终将不得不大幅提高名义利率,以便使市场恢复稳定。最终的结果将会与高通胀政策鼓吹者所期望的结果大相径庭。实际利率将不会大大低于零,而是远远高于零。

我们应该提高通胀率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维持2%或3%这种可靠的通胀率目标,是有用的。但我怀疑,6%的通胀率目标可能既无法让人相信,也难以持续。尽管它可能颇具诱惑力,但除非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否则这就是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许多国家都将会这么认为。它对政治、社会、经济和金融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将在美国内外新造就一大批失败者。它还使得有关不兑现纸币必将灭亡的本已热烈的讨论进一步升温。

刺激通胀是另一种卑鄙、但能够迅速见效的策略,与许多目前正在运行的银行救助计划一样。正如海明威所言,一段时期内,这会是有效的。但它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造成新的问题。

译者/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