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友敬:评吴非《前方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9:55:11
商友敬:评吴非《前方是什么》
作者:商友敬 文章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近两年,吴非连续出了两本随笔集:《不跪着教书》和《前方是什么》,都是华东师大出版社“大夏书系”之中的。他的文笔很犀利,往往一针见血。不,一针挑出来的是脓。他的笔指向化脓的创口,毫不留情地说:我们应该在这里开刀。这需要勇气,更需要眼光,而且这两者必须贴合在一起——我忘了提醒一下:他不是教育官员,也不是媒体记者,甚至不是一个正规的教育学者,他是一位在职的普通教师。他的眼光是教师的眼光,他的勇气也是教师的勇气,连同他的愤怒,也是从教师的良心中激起的愤怒,即《战国策》中唐且所说的“布衣之怒”。

 

先举一个小例子:

有位老教师非常愤怒地说了一件事。他所带的高三毕业班在“一模”(即“第一次模拟考试”)之后,开了家长会,一些家长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复习安排不感兴趣,他们只关心:我的孩子能不能考出高分?还有没有潜力?他们纷纷从自己孩子的角度对教学提出各种要求。教师回答说,我们的复习按教学计划施行,学校也有总体安排。有个做母亲的说:“一模”过去了,哪些学生行,哪些学生不行,已经很清楚了,我认为教师不应当把精力花在那些考不取重点大学的学生身上,应当重点辅导像我女儿这样的学生。那些“垃圾学生”,就让他们算了。——凡是听到这句话的教师都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人们很难相信在2005年,在一所名校里所听到家长如此放肆的言论,这句话竟然是从一个母亲的口中说出。同时令人不解的是,据说其人颇有社会地位,属于那种引导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人物。

在吴非的笔下我们看见了“脓”。

如果听任这样的“脓”蔓延下去,吴非认为:“即使是升学型的教育,人也不能这么快就变成狼啊!”“经过千万年的劳动,野兽进化成了人;而在残忍的教育下,人很快就能回变成野兽。”(《从人到狼》)

敢于如此放肆地说出这种“狼”语者,当然极少;而能够尖锐地指出这是“狼”语从而怀疑他们的“心肺”者却更少,吴非就是其中的一个。

再说一个较大的例子:

2004年高考之后,南京有些媒体挑起了一场“高考之痛”的“大讨论”,误传南京的高考成绩落入全省的倒数第一。有报道引用市民的话,认为素质教育没有用,教育局不抓升学率,南京的学校没有像苏北一些学校“死揪”(流行于江苏教育界的话,即加班加点,拼命抓学生的升学率),最后逼得教育行政部门作出妥协的决定:恢复星期六的“补课”。就在此时,吴非在《南方周末》写了长篇文章《不是爱风尘,又被风尘误——反思南京教育界的一场讨论》,他指出:这是“南京的教育因为摧残学生不力而挨骂。”——就因为这一篇文章,许多骂声劈头盖脑地落到他身上。幸而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师,而且是一个能思考善表述的教师,为此他写了一连串的文章《有关“高考之痛”讨论的一些感想》、《我对课改充满信心》、《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都发表在上海的《教育参考》杂志上。

这些年来,我们都被所谓“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搅得头昏脑胀,再讨论也想不出一个克服当前教育弊病的好主意;相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考试经济”越来越壮大,成为“经济学”中重要的一支。吴非最近在一次发言中说,对于中国的教育,他近乎绝望。唯其没有完全绝望,所以他还要为教育的改革鼓呼。他在《前方是什么》一书的序言中说:“既然对教育改革有那么多怀疑或反对的意见,我们不妨这么想:教育改革对谁不利?既然发展国民教育有这么多的困难,我们也不妨去想:发展教育究竟对谁不利?”

我虽然难以回答这两个问题,但我可以立即想起那个口吐“狼”言的母亲,想起那些因“补课”而敛财的“眼镜蛇”式的教师,想起一群又一群编制乃至窃取各种“考试辅导材料”的出版奸商……恐怕不止于此,更深之处,还有不少以自己手上的文凭和权力来堵塞无数学子走向知识智慧和人格独立之门的人。所以我赞赏吴非和他的杂文随笔。他每天要去上课,照样也是三年一轮毕业班;他每个星期都要参加编写中学语文教材的工作;他每个月尤其是寒暑假都要到外地去培训教师;即使如此,他还每天早上,对着键盘打出一篇篇的杂文随笔,发表他个人的意见,也抒发他个人的喜与怒。他说:“予岂好辩哉!当有人要改变教师的生存方式、侮辱教师的职业、亵渎教育理想时,你能装得若无其事吗?”

他是一个反抗绝望的思想者,如一叶扁舟在风波中出没,他并不孤独,因为我们每个守住自己岗位的老师都在注视着他。我们也在看着,也在想,甚至也在写,至少我们仍然抱着“育人”的理想,走上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