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克 文:青砖黛瓦书卷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7:22:19
青砖黛瓦书卷香——寻找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琐记                                                       □ 程 克 文自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一直在想得到一本书。那就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我甚至想到了它的封面风格,可能会是和其他马恩著作单行本同样风格的吧。可是,我多次在本地和外地大的书店问过,都回说无货销售。我甚至赶到花冲公园卖旧书的地摊上,多次蹲下身子来淘它一番,依然空手而归。我想,要是到省图书馆从数十卷的“马恩全集”中翻查,总会找到这著名篇章的吧,但我没条件下定决心。因为,一般说这样也不符合我的阅读习惯,我需要在书上写写划划。于是,我也就长期把此事搁置下来了。最近从上海《读书周报》刊出的书店上市书目上,却不经意地发现有这一书,眼睛为之一亮。我断定是老版重印了。有门儿,又一轮让我寻购的活动该开始了。我立马到本地几家大书店,通过电脑兜底翻查,知道还是没到货。紧接着只好通过一家有来往的民营天峰书店,来个丢下订金登记订购。按说,这我就该静等吧。但我左思右想,觉得还是要打个“保险系数”,马上用“留言板”和北京外甥女星星联系,她正好在网上,痛快地回说就能给办到。想不到第二天她就来电话说,书真的买到,并且已经寄出来了。正巧,同一天,本地天峰书店也来电话,说书到了,就来取吧。我喜出望外,一下子自己喜欢的书有两本会来到我的面前。这里,我现在需要交代一下我产生这马氏“手稿”情结的起缘。事情是1983年,有一个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活动。一位高层人士在中央党校做学术报告。他是根据部分著名学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点的心得,联系自己过去自己工作和文革反思进行探索,阐发。后来还在报上把这“报告”给发表了。可是,另一高层人士以为不当。于是,他也准备了一番去到高级党校做了报告,并且把“报告”整理成小册子,铺天盖地散发开来。不同意见,公开化了。两造的分歧和国外学术界的分歧,往深层次看,都与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这本专著的精神有关。这就引起我产生要看到的这“手稿”原著的心事了。当我翻看到手的新书开始,我首先看的是主要内容和版权页。当然,手中没有少笔。我以为经过这一环节,才能显示此书已经开始属于我的了。我发现,这本新书的主要章节的翻译文字,和当年学者们所引版本的翻译文字对比,出现有些小的变化,当然还不是大的原则问题。其实都是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提供的,而后来的版本是经过他们反复推敲过的。比如,在[笔记本Ⅲ]“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章节中,有这段文字:“(3)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2000年版第81页)这和“同一手稿”(1979版单行本)相比较,有个别地方不同,而“马恩全集”(中文第1版)所收的“同一手稿”和“手稿”(1979年版单行本)也有小的不同。总的说来,这本手稿的内容,是马氏对让·巴·萨伊和亚当·斯密等人的经济大著进行考察后,就有产和无产的对立向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发展作了简短的补充,然后论述扬弃私有财产来扬弃人的异化。这是他当时记述下来的笔记,生前并没有发表。这已经是160多年前的世界文化遗产了。我国的一场争论也已经过去30年左右了。人们已经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又在重提“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应当受到重视”也是与此有关。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应该摆在什么位置?“异化”概念谁又能抹掉?历史证明,谁想搞语言霸权是行不通,我想还是生活之树长青啊!我注意到“手稿”新的单行本后面版权页标明有: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以下也标出: 2000年5月第三版,2008年5月北京第5次印刷印数:20,000—30,000册我理解这以前是印过两版,为什么不提第一、第二版具体出版时间,可能意味着从内容到附录,以及注释、人名索引都存在显著变化。至于印数,从第3版以后到这次加印之前,我估算平均每年是印数3,000册左右;只有这次印了一万册,也因此能给我带来满足的机会了。附带要说我对封面色调,有点不适应的感觉。那就是封面浅蓝夹灰,至于印字油墨又是酱红色,显得比较沉闷,但用厚纸压出“花”纹,有点类似无际宇宙,倒也自呈一 种风格。这种苍劲的历史感,我把它比做“青砖黛瓦”不知当否?                                                 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