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理的阶级性 - 宋公明 - 价值中国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09:02:27

关于真理的阶级性

 

真理是否具有阶级性?长期以来争论不休,有人说有,有人说无,针锋相对,莫衷一是。

 

其实要争论真理是否有阶级性,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真理。对真理的理解不同,就没有了标准,争来争去,自然不会有结果。

 

真理有主观客观之分,有相对绝对之别。客观真理是指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例如天体运行的规律,与人类的思想认识无关,所以客观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

 

人类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才是绝对真理。从客观变为主观,总是不完全的不彻底的。因此,客观真理只存在于理论之中。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但是这种规律到底是什么,则需要人们通过主观的认识来判断。例如天体运行的规律,一开如人们相信地心说,并以为这是真理。这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这种认识,必然带着时代的局限性,在阶级社会,就表现为阶级局限性。因此主观真理就有了阶级属性。

 

我们现在知道,地心说是错误的。可是在中世纪,统治阶级却不允许任何人对此提出怀疑,并且残酷地把坚持日心说的科学家处以火刑烧死。因此,地心主和日心说之争,就不是简单的学说之争,而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之争,是进步和落后之争,就带有着强烈的阶级性。

 

人的主观认识具有局限性,因此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总是不完全不彻底的。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而不可能绝对正确。日心说在太阳系是真理,但是在银河系就不是真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可以不断深化,不断接近客观真理,但是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客观真理。所以认识是无止境的。

 

那么现在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承认日心说,都承认自然然科学中的公理和定理,是不是自然科学就没有阶级性了?不是的。现在的统一,是因为时代已经越过了那个分歧的阶段。阶级局限性实际上就是时代局限性,因为自然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因此阶级局限性也在不断变化。新的代替旧的,进步的战胜落后的,正确的战胜错误的,这也是客观规律。因此旧的分歧没有了,旧的阶级消亡了,但是新的阶级又产生了,新的分歧又出现了。 

所以,真理的阶级性是一个辩证的统一。存在决意识,当人类没有阶入阶级社会时,思想认识当然不会有阶级性;将来阶级消亡了,人类的认识也没有阶级性了。但是在阶级社会,各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主观真理也就必然带有阶级性。但是时代又是不断进步的,阶级也在不断消亡和更替,人类的主观认识也在不断进步,因此主观真理也在不断统一,已经统一的主观真理当然也就不再带有阶级性;但是人们的认识又在不断产生着新的斗争,不断产生着新的阶级性。

 

因此,简单地说真理有阶级性或是没有阶级性,都是不对的。人类的思想认识,是从没有阶级性,过渡到有阶级性,最终又要过渡到无阶级性。在这个过程中,阶级也在产生和消灭之中,思想认识的阶级性也在变化过程之中,人类在阶级社会阶段,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必然受到阶阶性的局限,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新生的进步的阶级可以突破旧的局限,但是发展到垂死的落后的阶段时,又限入了新的局限。

 

资产阶级曾经突破过封建阶级的局限,后来,无产阶级又突破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局限,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同样有时代的局限性,因此后来又有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但是,用资产阶级的思想去否定马列主义和毛泽思想,这不是什么突破,而是正确与错误的斗争。而这种斗争,在阶级消亡之前,是不会停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