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宣布八项惠台新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56:08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17日上午在首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宣布了八项惠台新政策。

  王毅表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海峡两岸都带来不小的冲击。我们始终关注台湾经济的境况,关心台湾同胞面临的困难,愿意尽我们的所能提供一些帮助。

  他说,早在去年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就郑重宣布,如果世界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台湾方面提出缓解经济困难的要求,大陆方面愿意尽最大努力,提供协助。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又专门就此提出了五项重要举措。大陆各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各项落实方案将陆续出台。

  他宣布了八项惠台新政策:

  一、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商务部、国务院台办今天将正式发布《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的办理程序。大陆主管部门近期将有序组织电子、通讯、生物医药、海洋运输、公共建设、商贸流通、纺织、机械、汽车制造业等行业的骨干企业赴台投资考察,依据双方确定的优先领域,进行企业洽商与项目对接,推动赴台投资取得实际进展。我们还将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大陆机构、企业单独或与台资企业合作,在台湾举办培训会、洽谈会、展览展销会、商务合作等活动。

  二、扩大对台产品采购。大陆主管部门将组织农产品采购团,于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赴台采购水果、蔬菜、水产品及农产加工品。大陆还将由有实力的企业组成采购团,于今年5月、6月、7月三次赴台,洽商采购台湾工业消费品、日常生活用品、食品深加工产品和特色工艺商品。我们还将支持和帮助台湾在大陆举办促销活动。

  三、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台资企业拓展大陆市场并参与大陆扩大内需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大陆各地台办将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为台资企业提供协助,推荐符合资质的台资企业参与到当地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大陆主管部门也将尽快提出参与企业资质和台湾相关专业人士资格认定的具体办法。

  四、增加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本着健康有序、规范管理的原则,逐步扩大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规模,增加赴台旅游人数,进一步促进两岸旅游双向交流,今年内争取超过60万人次赴台湾旅游。

  五、推动协商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大陆方面愿意以积极和开放态度,与台湾方面商谈签署符合两岸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大陆方面将加快基础研究与准备程序,并愿以适当方式与台湾方面就此进行接触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争取尽早展开正式商谈。

  六、进一步向台湾居民开放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项目。新增统计、审计、价格鉴证师、社会工作者、国际商务、土地登记代理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企业法律顾问、注册安全工程师、勘察设计领域的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土木工程师等十类共11个项目。

  七、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大陆方面在原有批准设立11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基础上,新增设立福建莆田仙游、福建三明清流、安徽巢湖和县、江苏淮安淮阴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八、许可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在福州、厦门两地试点设立分支机构,从事涉台民事法律咨询服务。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多年罕见,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但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相互扶持,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开拓两岸共同发展繁荣的新前景。

   附:

  深圳海西获新定位 中国区域经济版图明晰 


  
  5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在此前一天即5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下称深圳综改方案)。

  "海西区地处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共同勾勒出中国经济区域性的动向图。"5月14日,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房四海告诉记者,此举表明未来中国区域经济正在全面提速,这些地区交叉共振的效应有望逐步体现。

  "区域中心"骤然提速

  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或金融中心,正在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在国务院批复深圳综改方案,同意深港地区建成五大中心之前,4月2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在上海权威解读上海建设双中心"细则"。4月28日,北京市长郭金龙首次公开表示:"北京正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除这些经济发达的地方外,经济较落后的东北地区也启动区域发展战略。4月18日,由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课题报告论证会"在北京举办,会议提出"以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为核心,加快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

  西部城市重庆同样不甘落后。4月20日,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强调,重庆正致力于发展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其辐射范围包括藏、青、陕、川、渝、云、贵、鄂的广大地区。

  "金融业作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支点,正契合了国内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大计。"四川社科院学术顾问、著名区域经济学家林凌告诉记者,金融"危机"而今正在变为发展"契机"。

  "如果调整顺利的话,上海将以新浦东和临港新区为两翼,加速上海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建设。"上海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表示,上海将奉贤区所辖的四镇一街道并入临港新区,南汇区除临港新城外,其他地区全部纳入浦东新区。

  海西经济区同样不甘落后。5月13日,温州与福建、江西和安徽的13个城市签署了《闽浙赣皖十四个城市物流合作发展意见》。据记者了解,上述14个城市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区域物流发展事宜。"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成中国区域经济又一增长极。"北京拓维研究院院长王毅认为,海西经济区战略的提出,更为深远的意义是福建将加快融入到全国区域竞争中。

  而在这波金融中心和区域经济中心建设热潮的推动下,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整体布局已跃然纸上:上海、北京和深圳分别依托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天津、广州、杭州、南京、重庆、成都、西安等经济中心城市对区域内经济资源整合的作用也在逐渐加强。

  提振地方经济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将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发展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已经写入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成本相对较高的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部分企业,目前正把目光转向中西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说,区域经济中心的优惠政策,往往对企业有着相当大的诱惑力。

  记者还获悉,国家发改委将给予"海西项目"大力支持。据悉,这些项目包括福建液化天然气、炼化一体化以及核电、风电、火电、燃气电厂等项目。"目前已有54个国家部委或央属企事业单位出台政策,支持海西经济区发展。"福建省副省长叶双瑜表示,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进一步展开,有利于海西经济区大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传统产业转型。

  据了解,凡是进入一个国家规定的经济区域中心的企业,其所得税可以获得优惠政策。譬如,某经济中心规定,转移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当然,各个区域中心的优惠政策各不相同,但大同小异。

  国家加紧实施长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继续鼓励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维新说,凡是先行先试点的区域规划,"在经济总量、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贸易增长方面,均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

  于是,全国各地加快了经济区域经济建设的争夺,而且这种争夺俨然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政策拉动下,"各地争建金融中心或建设经济中心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栋生解释说,区域中心在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就业等多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季度全国31个省市中,有22个超过全国6.1%的平均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勇说,一季度GDP增幅较高的省份,其明显的特征均以区域经济中心居多。

  林凌说,自1992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被确立为一项国家战略,相继提出建设金融中心设想的城市,就包括北京、深圳、成都、天津、重庆、武汉、济南、广州等。截至当前,中国提出要建立国际、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城市多达90个。

  "不论是建设经济中心,还是金融中心,地方政府都希望利用"政策先机"谋求先期发展。"房四海告诉记者。资料显示,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接近30%。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今年我们经济"保八"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