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誓时代”的忧虑(南方周末 2002-8-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7:25:52
“宣誓时代”的忧虑
南方周末    2002-08-15 09:50:28
“宣誓时代”的忧虑
宣誓当然可以搞,但关键是怎样做到“践诺是金”
■纵横谈
□徐迅雷
翻翻报章,看看网络,“宣誓”扑面而来,显然我国已经成为“宣誓文化”的大国。
——结婚登记要宣誓。新郎新娘要在仪式上同声诵读:“我俩自今日起自愿结为合法夫妻,我们的心愿是:共同生活,共同成长,互相尊敬,互相扶持。我们相信,共同的努力能克服一切困难,让幸福快乐相伴我们一生。”
——新警加盟要宣誓。8月底深圳将举办“首届特区警察文化节”,除了进行警备展示、技能表演以及联欢外,其中一项主题活动将是“在莲花山山顶进行新警宣誓”。(《南方都市报》8月2日)
——教师开学要宣誓。成都市一所小学开学第一天,56位老师集体在学生面前宣誓。(《北京晚报》2月26日)
——学生考试要宣誓。在上海东华大学,1800名大一新生在进行《法律基础》考试时,在考场上宣誓:“我郑重承诺:在考试中决不作弊、不助人作弊……”(《中国青年报》2001年2月11日)
——矿工进洞要宣誓。(《中国青年报》7月28日)
——环保活动要宣誓。(人民网3月27日讯)
其他还有上任就职要宣誓、长大成人要宣誓、证人证前要宣誓等等,不一而足。印象中,大洋彼岸的山姆大叔们是非常讲究宣誓的,前些日子美国的“忠诚誓言”还引发了违宪风波。现在我国大有在宣誓方面超越美国之势,不仅在宣誓种类上超而越之,而在内容上也更“高、大、全”。
但问题是,宣誓这种外在的形式,能否真正化为内心的动力?有道是,“承诺是银,践诺是金”,宣誓过的内容能真正做得到吗?我担心有些人要他们记得都难。比如,相比于公务员的誓词,入党誓词比较好记一些,因为有一个“党”字贯穿始终,但也有党员将入党誓词忘到爪哇国里去的。2001年6月29日的《解放军报》报道:“在建党80周年前夕,某基层单位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竟有70%的同志记不全,近20%的同志几乎全忘了。这个统计有没有代表性可以研究,但至少说明,淡忘了入党誓词的现象带有一定普遍性,发人深思。”
担心之二:会不会誓词说一套,实际做一套,最终事与愿违?有一种情况是,宣誓时听起来铿锵有力,其实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的例子曾经出了一个典型:据5月30日《工人日报》报道,5月16日是武汉解放53周年纪念日,也是武汉市第一个18岁成人节,来自江城三镇的5160名青年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成人仪式,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可是,仪式完毕仅几分钟,大部分人便将宣誓的成人帽和纪念证随手丢在广场上。人群散了,广场上留下红黄的一片,清洁工们好一阵忙活!要知道“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服务他人……”这样的誓词他们刚刚“誓”过。
担心之三:宣誓仪式会不会演变成作秀仪式?诚然,任何一种仪式都属于形式的范畴,但在不同领域,宣誓仪式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在法治领域,法庭上的宣誓仪式具有比较丰富的“程序正义”的价值内涵;在社会领域,搞一些环保之类的社会活动,那无非是“活动”内容之一。但在政治领域,可是“军中无戏言”的,否则就是作秀,作政治秀。大贪官慕绥新就曾经弄过宣誓表演,这位沈阳市前市长履新时带领新组建的一个班子发誓,发的还是廉洁奉公的誓!如此宣誓弄成作秀,犹如妓女立起牌坊,“贞洁”只在口头上,百姓有谁来买账?
宣誓是一种动态符号,就像前两年的“承诺”热一样,如果只是赶时髦还不如少说为佳。宣誓当然可以搞,但关键是怎样做到“践诺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