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差额选举"中体会民主的真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4:11:36
许多人都不了解"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的奥妙,故经常有人以某某特色来隐射其科学性值得怀疑,或更有无知者说所有选举都是差额选举,因为候选人总比当选人多嘛,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而且错很可笑。

      诺贝尔经济学奖嘉许的学术成果"阿罗不可能定理"证明了,当"一人一票"在投票时候选人达到三个,选民至少两位的时候就会发生悖论,只有在这个条件之外,即候选人只有两个或一个时才能避免发生悖论,也就是这个条件下才能让投票结果正确表达民意而不受悖论的困扰。

      阿罗进而将选举视为一种规则,它能够将每个个体表达的偏好次序综合成整个群体的偏好次序。
    
      阿罗在其“不可能定理”中表达的意思是“综合”的不可能,即把“个人偏好次序”综合成“集体偏好次序”是不可能的。比如有A、B、C三个旅游地提供给大家选择,想去三个地方的人都有,请问怎么综合一个集体意见?无论去哪个地方都是否定了想去另外两个地方人的意见,根本不可能综合。

      在西方那些传统票选里面,是标准的"一人一票",且候选人经常达到三个,选民至少两位的条件几乎忽略不计,因为选民成千上万,所以西方投票的机制是悖论丛生的伪程序。
      
      但"差额投票"和"等额投票"刚好不在"阿罗不可能定理"的限定条件以内。
      
      就"差额投票"而言,它本身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人多票",它早就跳出了自"孔多塞投票悖论"而延续的研究范畴,更不在"阿罗不可能定理"研究范畴以内。
      
      之所以"一人一票"会发生阿罗提出的悖论,那是因为它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那就是当候选人达到三个以上,而选民手里却只有一张选票时,选民的表达无论如何都被强奸了,他们的对所有候选人表达将只有"100%:0:0..."的表达,即全力支持一位候选人,而对其他人都没有丝毫支持,这种表达本身就是篡改了所有选民的意思,西式传统票选于是就成为一个逼迫所有人撒谎,然后再收集谎言的伪机制.候选人越多,逼迫选民撒谎的程度就越离谱。

      
      而"一人多票"则和"一人一票"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人多票"不是强迫所有人都改变自己对多位候选人都有不同程度支持的立场,它只是让选民表达他们最讨厌那部分候选人,在"一人多票"的"差额选举"里,选民们的表达是"1:1:1...0:0"."差额选举"并没有逼迫所有选民都承认某一个候选人是他们全力支持的,"差额选举"是统计哪部分候选人遭受的反对最多,它会将反对者相对最多的人淘汰掉,这个思路与"一人一票"去寻求一个"所有人都最支持"的伪结果是截然不容的,"一人一票"在"阿罗不可能定理"的限定条件里根本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看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等额选举","等额选举"里每一位候选人都会获得"一票"赞成或不赞成,相对于每一位候选人来说这是标准的"一人一票",这时的"一人一票"目标不是多个候选人,而仅仅只有一位候选人,是针对每一位候选人投"赞成"或"不赞成",而非对所有候选人仅仅投出一票。这个差异显示"等额选举"虽然针对每一位候选人是"一人一票",但它刚好在"阿罗不可能定理"的限定条件以外,即前面提到的"候选人只有两个或一个时才能避免发生悖论"。
    
      综上所述,"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并不在"阿罗不可能定理"限定条件以内,是符合科学萃取民意原则的不会产生悖论的科学机制,而西式传统票选机制则是悖论丛生的伪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