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业“净资本”监管六地试点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3:02:47
期货业“净资本”监管六地试点调查
 
 
在5月27日第二届“宏观经济与金融衍生品年会”和28日第三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主任杨迈军接连提及:证监会已研究制定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期货公司财务安全指标监管体系,并在全国6个地区进行监管试点。
股指期货近在咫尺、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下称“金交所”)即将成立的当下,监管层给金交所全面结算会员设下的门槛之一,很可能是1.5亿元的净资本。而要衡量这一指标,两年前已开始研究的中国期货市场第一套风险控制体系也到了从台下到台面、从试行到实行的时刻。
试点指标“减负”
“当初,监管层主要是为了在期货业实行类似证券公司那样的分类监管,才设置的这个基准。”上海大陆期货副总经理吴征坦言。
这6大监管试点地区包括上海、深圳等。上海一家期货公司的财务人员告诉记者,“2004年10月起,我们不仅要向上海证监局传送公司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每月还要上传一份监管报表。今年1月起,上报形式由书面和电子版本改为了网上系统内传送,截止时间为每月的15日。”
实际上,这份期货经纪公司监管报表只是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的一部分,而完整的体系包括两大块,即报表体系和指标体系。其中,报表体系包含符合反映期货公司财务状况和监管要求的一系列报表,如财务报表和监管报表;指标体系则包括调整净资本充足率、客户权益保障率等一系列指标。
前述监管报表,共分为经调整净资本计算表、资产调整值计算表、客户分离资产报表、客户权益变动表、经营业务报表和客户管理报表六部分,涉及的指标细琐而严谨。
例如,要得出最为核心的“经调整净资本额”,必须先得出资产调整值、负债调整值、客户未追加到位的保证金、其他调整项;而其中的资产调整值,又涉及短期投资、应收账款、长期债券投资等15项不同指标。
“不同类型的资产有不同的调整标准,举例讲,短期投资可以7折算,更短一点的可以8折算,但有些长期投资的最终调整值可能为零。”浦发期货总经理秦梅梅说,“原本的指标比现在更加详尽,这给期货公司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据一些期货公司负责人透露,在期货公司“减负”的要求下,目前证监会已删减了一些相对不重要的指标,使指标体系更为简约、科学。
秦续称,监管网络系统即将实现物理联网,届时,证监会将把所有期货公司的净资产状况尽收眼底。
资本抽离调查
尽管监管体系已试行了一段时间,但记者发现,由于近期证监会将监管重心转移到了保证金这一块,不少期货公司放松了对自身财务安全的重视。
一名业内人士称,虽然目前期货公司动用注册资金投资房地产、股票、债券等市场的情况不是很普遍,接受股东以房产形式参与投资的情况并不鲜见,如果按净资本来核算,其流动性将大打折扣。
另一令人担忧的现状是,2002年前后,为了获得综合类期货公司的资格,一些有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背景的期货公司纷纷增资扩股,但在证监会暂缓此动作之后,许多号称有“1亿甚至更多的注册资本”的期货公司股东,开始以接受委托理财的方式逐步撤走投资。仅在应付检查时,一些股东才用投资利润形式返还一部分注册资本。
“其实,一些期货公司的许多资产都与固定资产相联系,真正可流动的现金并不多。因此,要达到可能超过6%的净资本充足率,对于许多期货公司而言很难,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也不多。”上述业内人士不无忧虑。
上海证监局期货监管处负责人表示,目前试行的监管体系还没有设定严格的比率,仅测算期货公司的财务安全状况。
中国期货业协会去年对上海辖区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期货公司风险监控的一项调研结果更令人担忧。结果显示,上海25家期货公司经调整后的净资本额,超过1500万的23家,超过2000万的19家,超过3000万的仅4家。其中两家更是由客户风险问题,直接导致经调整后的净资本额不足600万。
而在期货经纪公司监管报表体系中的“经调整净资本计算表”中对“最低资本要求额”这一要求中,包含了“占客户权益百分比”和“法规规定的最低要求(万元)”两项子指标。上海辖区经调整净资本额占客户权益的比值超过1的为8家,占32%;超过20%的为18家,占72%;超过10%的为23家,占92%。比值最高在30%以上,但最低的还不足10%。
调查认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期货公司自身管理体制不健全,是期货公司风险的根源之一。
对此,来自台湾、现任上海中期期货公司高级顾问的方世圣介绍,在台湾,期货公司最低注册资本约5000万元人民币,须实额到位;经调整净资本额占客户权益比例分为三档,低于35%是初期警示,25%-15%是中期警示,而低于15%则是不允许的。同时,如果业主权益(即股东权益)占实收资本低于40%则必须增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