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原型 1939年湖西“肃托”惨案揭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17:50:36
历史的天空》原型 1939年湖西“肃托”惨案揭秘2009年04月16日 12:02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47条

(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王勇供稿)

特别说明:
本文部分内容引用了《罗荣桓传》 (作者:《罗荣桓传》编写组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作者李文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特此说明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这一首著名的电影插曲将微山湖的美名唱得家喻户晓,经久不衰,然而,六十年前,发生在微山湖畔的一起重大冤案却鲜为人知。尤为令人心情沉重的是,这起冤案,正发生在国难深重的抗战期间,无数的革命战士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反而死在自己同志的手中,不但令人扼腕,而且也造成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

一、 凶魔初现

平型关上空浓烈的硝烟早己被寒风散去,有一支金戈铁马从深深的太行山里扑出来,踏着泥泞的小路向东疾驰……

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后不久,中央军委为避免消耗过大的阵地战,广泛开展游击战,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命令在山西前线的八路军各部大分散:129师主力前出冀南,120师主力挺进冀中,115师主力则在政委罗荣桓的率领下向山东发展。

1938年12月,115师685团被撒到湖西地区,改编为苏鲁豫支队,支队长彭明治,政委吴法宪(建国后曾任空军司令员,中将军衔,后参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其中,有一个营与当地的革命武装--人民抗日义勇队二总队合编为鲁豫支队第四大队(相当于团的编制),由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梁兴初担任大队长,梁兴初,就是那个外号梁大牙、被彭德怀尊称为万岁军军长的梁兴初(建国后曾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中将军衔)而大队政委王凤鸣,则将以另一种形式在历史上留下他的臭名。

湖西地区(1953年,湖西地委和湖西专区一并撤销,划归荷泽、济宁专区),沃野百里,铺展到苏、鲁、豫、皖四省边界的十余个县,南阳湖、独山湖、昭 阳湖、微山湖由北而南,像条项链挂在这方平原的东面,湖西,便因此而得名。这里紧靠津浦 、陇海两条铁路干线、逼近战略要地徐州,是连接华北与华中两大战略区的纽带。

1939年5月14日,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在此成立苏鲁豫区委,党委书记白子明,下辖湖边和鲁西南两个地委以及两个中心县委、三个直属县委,全区有党员约万名,地方武装约一万五千人。

苏鲁豫区委主要领导成员还有:组织部长郝中士、宣传部长马霄鹏、社会部长赵万庆、统战部长王文彬、青年部长孙衷文、军事部长张如、政府工作部副部长陈筹等人。

骇人听闻的湖西“肃托”案,其始作俑者,就是湖边地委的组织部长王须仁。

王须仁,何许人也?

其身份至今未查清楚。由于来历不明,只好将他定性为“暗害分子”。据说他是判徒特务,是真正的托派,但其入党和自首的经过谁也不知道。现在只知道他是河北束鹿县人,北平大学学生,读书时入党,后在北平《晨报》上发表过反共启事。七七事变后,随平津流亡的学生南下到山东,先在地方军阀韩复榘的第三路军政训处受训,后经中共鲁西南工委介绍到单县工作,加入了人民武装抗日义勇队。

当年侥幸逃生的老同志,还依稀记得他一副很谦卑的模样,见人就点头、哈腰、握手,跟在白子明的屁股后面团团转,只是隔着一层眼镜,谁看得清他的眼光是人还是鬼?谁又会想到他整人的手段又是那么残忍、又是那么凶恶?

大概只有义勇二总队政委郭影秋(建国后曾任云南省长、北京市委书记)一开始就厌恶他。当初,王须仁在义勇队当锄奸干事时出手就毒,如吊高下摔、十指插针,郭影秋便停了他的职,令其待用。然而,极善钻营的他,又很快博得白子明的赏识与重用。

如果说王须仁是条狗,那么王凤鸣则是一条恶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