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牺牲民生换取火箭,值得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37:08
   金正日牺牲民生换取火箭,值得吗? 

 

据朝鲜《劳动新闻》周二(4月7日)报导,朝鲜领袖金正日对于未能将发射火箭的金钱用来协助人民而流泪和感到遗憾。

报导披露,金正日在高度赞扬这项“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感到遗憾未能花更多钱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报导说:“即便他带来这场伟大的胜利,他觉得遗憾未能花更多钱来改善人民的生活,还因此哽咽。”
劳动新闻说:「我们的心因将军(金正日)的话而抽痛。」

但金正日指出,他相信朝鲜人民依然了解(为何发射火箭)。《劳动新闻》也发表社论说,卫星发射成功将进一步巩固朝鲜是“卫星发射国”和“卫星拥有国”的地位,并“向全世界显示朝鲜民族的尊严和威力”。

韩国一名分析家估计,朝鲜的卫星计划开销达5亿美元。南韩统一部则认为,这个金额可支应今年预估将欠缺的100万吨粮食。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估计,朝鲜40%的人口,约870万人未来几个月内亟需粮食援助。去年九月,WFP发动全球募款,希望为朝鲜筹到5亿400万美元粮食援助。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收到11%,仅够180万朝鲜人民吃饱。大约只能提供他们需要的15%而已。



金正日勒紧裤发展火箭,到底值不值得呢?

类似的情景在中国也曾经发生过。中国的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是1959年下半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经济困难时期,粮食、副食品的严重短缺。当时对是否继续研制原子弹,中央领导层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一种是继续研制下去;另一种是暂时下马,等经济好转以后再研制。周恩来和陈毅、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等老帅,坚决主张继续,陈毅有一个代表性的说法: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林彪说: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原子弹烧响。主张下马的人也不少,持此种意见的人,主张先集中人力、财力把经济搞上去,再上马搞原子弹,更为稳妥和有效。刘少奇对此两种意见权衡后,提出先把情况摸清楚,再作决定,并上报了毛泽东,得到毛泽东的认可。

毛泽东对研制原子弹的决策,有着历史发展的过程。1946年8月6日,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出了流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51 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他是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国共产党员)让从法国回国的中国科学家传话给毛泽东:请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面对美国当权者不断对中国进行的核威胁,完全意识到:为什么美国当权者动辄就要向我国进行核威胁?为什么美国敢于这样做: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及其运载工具,中国没有核遏制力量,没有同样的打击报复手段,没有抗衡的力量。

1956 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 年,毛泽东论断:“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