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适时推出股指期货(热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01:14

 

    尚福林:适时推出股指期货(热股)

    导读:
  尚福林:适时推出股指期货
  尚福林:加快创新应对全球市场新变化
  尚福林:扩大已上市公司流通股份比重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主旨演讲实录
  刘纪鹏PK巴曙松:先推出股指期货还是创业板?
  两会前公布股指期货时间表"基本没有可能"
  年报行情别忘了ST板块 尚福林讲话将推动重组
  股指期货概念股一览

  尚福林:适时推出股指期货
  尚福林表示,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日趋频繁,对冲基金活动和跨国投资并购活动更加活跃,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新兴市场的冲击可能进一步加大。进而,可能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为满足不同层次的投资者和筹资者的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应进一步完善市场层次,改善产品和品种结构,创造条件促进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不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在开放条件下的抗风险能力。
  尚福林将期货业作为提高相关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他表示要做深、做精现有的期货品种,研究开发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期货新品种,进一步拓展期货市场的功能,通过创新,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尚福林说,要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适时推出金融期货。
  股指期货从2006年筹建至今已经两年的时间,仍然没有推出的迹象。截至目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已经批准了65家期货公司的会员资格和一家券商的IB资格,不过金融期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商业银行的特别结算业务资格仍未触及。据悉,商业银行的特别结算业务资格主要受制于相关法规的制定进展,《商业银行从事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和期货结算业务管理办法》迟迟不能颁布制约了相关工作的进程。
  尚福林强调,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合理,市场层次少、交易品种不够丰富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证券期货交易公司规模偏小、品种仍然比较单一的问题比较严重。同对外开放的发展相比,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
  据了解,期货市场品种少、结构单一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障碍,2007年以来,我国期货新品种创新明显加快,相继推出了菜籽油、锌、LLDPE、棕榈油和黄金五个期货品种。目前期货市场品种已经涵盖了农产品、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纺织以及贵金属等领域。


   尚福林:加快创新应对全球市场新变化
  □引导推动境外公司在境内上市,使高端生产要素向有利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流动
  □推动优质大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扩大已上市公司流通股份的比重,加快发展公司债市场
  □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适时推出金融期货
  □稳步推动证券公司直接投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等规范发展,逐步扩大基金公司业务范围和业务模式
  □建设投资者教育长效机制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12日在京指出,要顺应全球金融市场格局新的变化,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为此,要继续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推动证券、基金和期货业稳步有序进行产品业务创新,积极建设投资者教育长效机制,并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
  在出席"第12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时,尚福林表示,应重视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金融脱媒现象,顺应金融市场格局的新变化,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步伐,不断增强竞争实力。
  一是要把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直接融资比例仍然偏低,直接融资过度依赖股权融资的状况,要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推动优质大型企业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扩大已上市公司流通股份的比重。在发展壮大股票市场的同时,要加快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适时推出金融期货,多渠道增加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的占比。
  二是要推动证券业、基金业和期货业稳步有序地进行产品业务创新,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稳步推动证券公司直接投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规范发展,鼓励优胜劣汰,提升整体竞争力。逐步扩大基金公司的业务范围和业务模式,推动基金的产品、业务、组织和制度创新,通过创新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做深、做精现有的期货品种,研究开发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期货新品种,进一步拓展期货市场的功能。
  三是积极建设投资者教育长效机制。要积极构建层次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广的投资者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增强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规则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四是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和质量。要及时调整监管思路,强化监管的主动性,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的预警、监控和防范机制,完善各类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调配合,完善功能监管,共同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同时,尚福林希望我国金融企业顺应金融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形成适应市场变化需要的发展策略,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回应本次论坛的主题,尚福林全面阐述了全球视野下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问题。他指出,要充分认识在全球化背景下拓展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功能的重要性。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我国经济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配置;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中,实现升级转型;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金融在开放条件下的运行弹性。
  同时,应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变化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加大,增长动力更趋多元化,有利于为我国经济金融深化改革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环境。国际经济和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对新兴市场的冲击可能进一步加大,进而可能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尚福林谈到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他认为其短期影响有限,但从长期看,次贷危机的蔓延可能会降低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对出口企业产生影响,进而间接对相关行业上市公司业绩产生冲击,也会间接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
  "就我国资本市场自身而言,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合理,市场层次少,交易品种不够丰富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模普遍偏小,盈利模式单一,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同市场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相比,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因此,要高度关注国际金融运行和波动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一些不确定性。把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一以贯之地放在战略高度,要着力解决影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和整体竞争力。"尚福林说。
  他表示,应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层次,改善产品和品种结构,创造条件,促进资本市场功能有效发挥,不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在开放条件下的抗风险能力。


    尚福林:扩大已上市公司流通股份比重
  关注国际金融波动加快市场制度创新
  -逐步引导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在境内上市
  -推动优质大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扩大已上市公司流通股份比重。加快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适时推出金融期货
  -稳步推动证券公司直接投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规范发展。逐步扩大基金公司的业务范围、优化业务模式
  □本报记者 夏丽华 北京报道
  第12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暨庆祝《中国证券报》创刊15周年活动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出席论坛并表示,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相互影响正逐步显现,要高度关注国际金融运行和波动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把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一以贯之地放在战略性高度。同时,要顺应金融市场格局的新变化,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步伐,不断增强竞争实力。
  尚福林表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资本市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市场规模明显扩大,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度不断增强;上市公司结构得到优化,市场运行基础进一步夯实;投资者数量快速增长,市场交投活跃;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市场效率明显增强。在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相互影响正逐步显现。这次论坛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为主题,对于我们深入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尚福林认为,要充分认识在全球化背景下拓展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功能的重要性。他说,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调整,经济利益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组合,这是不同于过去商品、贸易在全球流动的新特点。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特征进一步凸显,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以及配置资源的效率,直接作用于各经济体的合作、竞争与博弈关系,并将对各经济体的综合国力与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国民经济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建设一个功能健全、安全高效的资本市场,对于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化环境下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此他进一步论述,首先,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我国经济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第二,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中实现升级转型。第三,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金融在开放条件下的运行弹性。
  尚福林特别提到,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变化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他说,随着我国经济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正面临着日益错综复杂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从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看,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在波动中继续增长,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加大,增长动力更趋多元化,有利于为我国经济金融深化改革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和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性因素也在增加。
  他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是一个警示,现代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有助于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但金融体系的运行基础仍然是良好的信用体系。要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维护良好的信用体系。同时,也要看到,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联动性不断增强的态势下,风险在金融市场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效应也大大增强。由于我国金融系统在次贷领域介入有限,加之资本项下尚未完全开放,从目前来看,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短期影响有限,但从长期看,次贷危机的蔓延可能会降低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对出口企业产生影响,进而间接对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产生冲击。此外,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日趋频繁,对冲基金活动和跨国投资并购活动更加活跃,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新兴市场的冲击可能进一步加大,进而可能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就我国资本市场自身而言,尚福林说,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层次少、交易品种不够丰富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规模小、盈利模式单一、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同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相比,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因此,要高度关注国际金融运行和波动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把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一以贯之地放在战略性高度,要着力解决影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和整体竞争力。与此同时,为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和融资者的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和风险管理要求,应进一步完善市场层次,改善产品和品种结构,创造条件促进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不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在开放条件下的抗风险能力。
  最后在谈到全球金融市场格局新变化时,尚福林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特征进一步显现,全球金融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投资者和融资者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而直接以股票、债券、保险、基金等形式进行资金交易的金融"脱媒"趋势进一步加速。随着境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活跃,近年来,我国金融"脱媒"有外显化的态势。从全球金融业发展趋势看,金融"脱媒"现象的产生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过程。要顺应新变化,我国资本市场应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不断增强竞争实力。
  一是把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直接融资比例仍然偏低、直接融资过度依赖股权融资的状况,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推动优质大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扩大已上市公司流通股份比重。在发展壮大股票市场的同时,加快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适时推出金融期货,多渠道增加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的占比。
  二是推动证券业、基金业和期货业稳步有序地进行产品业务创新,提高整体竞争能力。稳步推动证券公司直接投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规范发展,鼓励优胜劣汰,提升整体竞争力。逐步扩大基金公司的业务范围、优化业务模式,推动基金业的产品、业务、组织和制度创新,通过创新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做深、做精现有期货品种,研究开发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期货新品种,进一步拓展期货市场功能。
  三是积极构建投资者教育长效机制。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的理财产品不断涌现,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但相当数量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与其对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不相配比。要积极构建层次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广的投资者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增强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规则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四是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和质量。要及时调整监管思路,强化监管的主动性,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监控和防范机制,完善各类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调配合,完善功能监管,共同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同时,我国的金融企业也要顺应金融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形成适应市场变化需要的发展策略,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主旨演讲实录
  2008年1月12日,第十二届(2008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以下为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先生主旨演讲实录。
  尚福林:尊敬的蒋正华副委员长、尊敬的纪宝成校长、黄达教授,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很高兴再次来到人民大学,参加第十二届(2008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借此机会,也对《中国证券报》创刊15周年表示衷心地祝贺!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证监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强化市场改革和监管工作,不断促进市场运行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转折性的变化,资本市场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市场的规模明显扩大,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度不断增强,上市公司结构得到优化,市场运行的基础进一步夯实,投资者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市场交投活跃,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市场效率明显增强。
  在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伴随着我国GDP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强,和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的金融经济和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与资本市场相互影响,也正在逐步显现。这次论坛,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资本市场"为主题,对于我们深入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在这次论坛的主题示意当中,提出资本市场已经成为21世纪大国金融博弈的核心金融平台,我们必须用这样的理念,以这样的视角去理解资本市场。下面,我就上述主题,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在全球化背景下拓展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功能的重要性。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调整,经济利益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组合。这是不同于过去商品、贸易在全球流动的新的特点。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特征进一步凸显。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以及配置资源的效率,直接作用于各经济体的合作、竞争与博弈关系。并对各种经济体的综合国力与核心的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今后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国民经济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建设一个功能健全、安全高效的资本市场,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断提高我国在全球化环境下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我国经济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配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规模扩张明显加速。跨国公司立足于全球范围从事市场经济活动,实施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从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全球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和重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健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不完善,缺乏一个公开、有效地交易平台,制约了我国参与经济合作的这一主要渠道发挥作用。在新一轮的生产要素全球配置中,资本、信息、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便利,范围也更加扩大。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全球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逐步引导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在境内上市,将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使资本、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向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流动。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中,实现升级转型。全球经济的竞争,集中体现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竞争。随着全球竞争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我们既要继续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对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进行改造和转型,又要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功能。通过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和筛选功能,推动上市公司收购、兼并和重组。将推动资源在不同行业的优化配置,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高技术企业聚集。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第三,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金融在开放的条件下运行的弹性。一方面,发展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内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各种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提供更为广阔的投资渠道,从而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另一方面,在我国金融业开放不断深化的格局下,通过发展资本市场,优化金融资产配置,改变金融体系风险过渡集中于银行体系的局面,增强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弹性,和防御各种外部冲击力的能力,促进维护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
  二,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在看到我国资本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助于推动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正面临着日益错综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从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看,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在坡度中继续增长。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加大,增长动力更趋多元化,有利于为我国经济金融深化改革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和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在全球市场的蔓延警示我们,现代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有助于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但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础,仍然是良好的信用体系。所以,要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维护好信用体系。同时,也使我们看到,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联动性不断增强的态势下,风险在金融市场各个子系统之间,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传导效应,也将大大地增强。
  有关我国金融系统在次贷领域介入有限,加之资本向下尚未完全开放,从目前来看,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短期影响有限。但是从长期看,次贷危机的蔓延,可能会增长我国企业信贷的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从而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冲击,那么也会间接地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
  此外,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日趋频繁,对冲基金活动和跨国投资并购活动更加活跃。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新兴市场的冲击可能进一步加大。进而,可能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就我国资本市场自身而言,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合理,市场层次少、交易品种不够丰富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证券期货交易公司规模偏小、品种仍然比较单一的问题比较严重。同对外开放的发展相比,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大幅度坡度,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因此,要高度关注国际金融运行和波动,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一些不确定性,把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一意贯之放在战略高度。要长期市场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问题,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和整体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为满足不同层次的投资者和筹资者的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应进一步完善市场层次,改善产品和品种结构,创造条件促进资本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不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在开放条件下的抗风险能力。
  三,顺应全球金融市场格局新的变化,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特征也进一步显现,全球金融市场格局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投资者和融资者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而直接以股票、证券、保险、基金等形式,进行资金交易的金融脱媒趋势进一步加速。
  作为全球金融市场最发达的美国,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发生过长达30年的金融脱媒的过程,金融脱媒带来的美国的金融系统的最深刻的辩驳。这就是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在融资整体体系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在我国,这种金融脱媒现象,也是在事实上存在的。随着境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活跃,近年来,金融脱媒有万险化的态势。从全球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看,金融脱媒现象的产生,是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顺应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化,我国资本市场应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不断增强竞争实力。
  第一,把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直接融资比例仍然偏低,直接融资过度以来股权融资的状况,要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的结构,推动优质大型企业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扩大已上市公司流通股份的比重,在发展流通股票的同时,要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适时推出金融建设。多渠道增加金融融资在融资总量的占比。
  第二,要推动金融业、基金业等产品在金融体系中的创新,提高稳步创新的能力。将鼓励优胜劣汰,提升整体竞争力,逐步扩大基金公司的业务范围和业务模式,推动基金的产品、业务、组织和制度创新。通过创新,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做深、做精现有的期货品种,研究开发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期货新品种,进一步拓展期货市场的功能。
  第三,积极建设投资者教育的长效机制。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的理财产品的不断涌现,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但相当数量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与其对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不相配。要积极构建层次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广的投资者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增强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律规则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第四,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和质量。随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金融产品日趋丰富,参与主体更加多元,要及时调整监管思路,强化监管的主动性,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的预警、监控和防范机制,完善各类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市场违纪违规行为,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调配合、完善功能监管,共同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同时,我国的金融企业也要顺应金融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形成适应市场变化需要的发展策略,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等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国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考虑和谋划资本市场的发展定位。在全球化背景下,审视和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统筹兼顾、内外结合,不断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谢谢大家!


    刘纪鹏PK巴曙松:先推出股指期货还是创业板?
  昨日,在广东电台举办的2008年宏观形势及资本市场论坛上,经济学家刘纪鹏、巴曙松认可在目前的形势下,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将是年内资本市场的主格调,但刘纪鹏认为在资本市场诸多问题尚未解决之前推出股指期货为时尚早,而巴曙松表示应尽快推出股指期货。
  创业板应先推出
  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尽管在2007年股指经历了历史性的高位,也使目前A股市场按2006年静态市盈率的估值水平高达69倍,但从目前披露的2007年业绩来看,预增预赢的占80%以上,而按照中国GDP年11%的增长速度来看,企业目前的动态市盈率依旧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因此我认为今年A股市场在公司业绩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股指依旧具备上升的潜力。"
  刘纪鹏认为,今年A股市场受政策性因素影响的可能性依旧较大,而规避这一风险的可行方式是加强对监管者的教育,同样也需要监管层减少市场因政策变动预期而带来的阶段性休克。为此他认为,股指期货不应当成为政府对股市进行调控的工具而推出,在中国资本市场诸多问题尚未解决,目前推出股指期货为时尚早。
  他强调,创业板应该先于股指期货推出,其目的在丰富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层次结构。
  股指期货要早推
  与刘教授的观点相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则认为,股指期货应该尽可能推出。
  他认为,尽管政策性因素可能成为股指调整的触发因素,但从本质上来讲政策性因素并不是影响市场走势的根本原因。他同时强调,股指期货的推出恰恰是为了给市场提供一个自我调节风险的工具,从而增强其自身内在的稳定性。"我认为不管推与不推,目前资本市场风险依旧存在。因此我认为股指期货应该尽可能早推出。"
  此外他表示,创业板的推出正是考虑到目前资本市场层次与容量的有限而采取的相应措施。"加大直接投资比例是创业板推出的重要初衷。创业板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和促进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从而刺激风险资本以更大的规模进入到中小企业融资市场。" 


    两会前公布股指期货时间表"基本没有可能"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12日在北京表示,将把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将适时推出金融期货。尚福林是在出席第十二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时作上述表示的。与此同时,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的分层会员结构也已基本建立。不过,期货业界人士表示,由于商业银行及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等一系列配套法规都还没有公布建立,今年全国两会前公布股指期货时间表"基本没有可能"。
  股指期货渐行渐近
  随着中金所在会员及技术等方面的进一步准备,股指期货可以说是渐行渐近。
  事实上,尚福林在公开场合关于股指期货的表态也在发生变化,从2006年"为适时推出股指期货做好准备",到去年10月末"股指期货在制度和技术上的准备已基本完成,推出时机正日趋成熟"的表态,再到最新的"适时推出金融期货"。
  与尚福林演讲相对应的是,中金所的会员结构及审批日趋完善。截至目前,中金所已经批准了65家会员,其中全面结算会员11家,交易结算会员33家和交易三类会员21家。可以说从目前市场规模来看,已能够满足股指期货正常交易的需要。另外,银河证券也于元旦前成为获批金融期货IB业务资格的首家券商。
  但是一家期货公司负责人昨日则表示,股指期货推出仍然"为时尚早",市场最为关注的商业银行及基金公司如何参与股指期货仍然没有明确。目前,《商业银行从事期货保证金存管业务和期货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及《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股指期货有关问题的通知》等配套法规仍然没有颁布。
  上述负责人指出:"现阶段,期货公司的重心都放在刚刚上市的黄金期货产品上了。"
  另外,华闻期货市场部负责人张湘林昨日也告诉早报记者,虽然股指期货模拟测试已有些时日,但技术上仍然不够稳定,单日成交挂单较大的话,交易软件容易出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全国两会前公布股指期货时间表,基本没有可能"。金融脱媒趋势加速
  尚福林表示,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特征也进一步显现,全球金融市场格局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投资者和融资者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而直接以股票、证券、保险、基金等形式,进行资金交易的金融脱媒趋势进一步加速。
  尚福林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应顺应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化,从四方面加快资本市场创新步伐:一是推动优质大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上市,扩大流通股比重,发展公司债券市场,适时推出金融期货;二是推动证券、基金、期货业稳步有序创新,提高整体竞争力;三是建设投资者教育长效机制;四是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的预警、监控和防范机制,完善各类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市场违纪违规行为。推动境外公司境内上市
  尚福林当天还表示,要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动全球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逐步引导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在境内上市,将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使资本、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向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流动。
  去年,随着中国神华、中国远洋、中国平安、中国人寿陆续登陆A股市场,可以说2007年是H股大型国企回归A股的一年。2008年,随着蓝筹市场的深化,今年则被市场人士认为是红筹股回归A股的一年。
  次贷危机短期影响有限
  针对目前正波及全球市场的次贷危机,尚福林认为,我国金融系统在次贷领域介入有限,加之资本项下尚未完全开放,从目前来看,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短期影响有限。但是"从长期看,次贷危机的蔓延,可能会增长我国企业信贷的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从而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冲击,那么也会间接地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
  因此,尚福林表示,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需要关注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对我国的影响。他指出,国际资本流动日趋频繁,对冲基金活动和跨国投资并购活动更加活跃。国际资本市场的波动,对新兴市场的冲击可能进一步加大。进而,可能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年报行情别忘了ST板块 尚福林讲话将推动重组
  历史经验表明,每年披露年报前的一段时间,都是ST股炒作的黄金时间,今年也不例外。上周,在个股走势分化,前期强势股纷纷回调的情况下,ST板块却出现大面积上涨,着实是火了一把。
  据万德资讯统计,A股市场上周涨幅最大的个股中,除许继电气大涨33%位列第一以外,其余多只个股都是ST股,其中ST长运以累计28%的周涨幅位居第二,*ST四环、*ST金瑞、*ST沧化的周涨幅也超过了25%。此外,ST棱光、*ST阿继、ST宇航、*ST沪科周涨幅也都在15%以上。另外,上周正常交易的ST股中,超过半数周涨幅为正,近20只个股股价创出历史新高。是什么原因令ST股有如此上佳的表现?ST板块在今后的时间里还能否继续为投资者带来惊喜呢?
  机遇黑马诞生的摇篮
  对于ST股来说,摆在它们面前的只有3条出路,要么退市,要么扭亏摘帽,要么发生重大重组。摘帽或重组不仅代表本年业绩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表明公司正在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光明的前景往往比当年的盈利更值得投资,这也能为股票二级市场留下充足的炒作空间。
  广州越声理财的一位资深人士认为,在全流通时代,壳资源价值空前膨胀,法人股今后不再受到流通限制,这大大激发了"资本玩家"的运作冲动,不少机构愿意承担不菲的重组成本,盘活上市公司,其目的就在于今后能够享受非流通股上市的暴利。另一方面,大多数ST股的股价较低,一旦上市公司通过重组进入快速发展通道,股价必然大幅上涨。因此,在年报公布之前,可以特别留意ST类个股中蕴涵的机会,2008年的"黑马股"有可能就产生在该板块当中。
  风险
  慎防虚假重组
  当然,投资ST股,控制风险比什么都重要。齐鲁证券分析师盛昕认为,投资者在憧憬未来的时候可能忽视了重组失败以及政策调控的风险。记者注意到,随着管理层对内幕交易和虚假重组监管的加强,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在最后的关键环节受阻,而二级市场已经被疯狂炒高的股价自然也面临巨大的下跌压力。因此,对于投机性极高的个股,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管理层的监管动向,警惕政策风险。
  另外,分析人士还指出,在投资ST股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回避已经预计2007年年报亏损的*ST公司。这是因为,它们在公布亏损的年报之后,将会被暂停交易,即便后续会实施重组并成功恢复上市,但至少也要等上半年的时间,机会成本非常高。但总体上看,剔除那些有暂停交易和退市可能的公司,ST板块的机遇大于风险,特别是在目前定向增发被广泛运用和国资委对国企优化重组持鼓励态度的情况下,那些具有较强国资背景的央企,其大股东可能会积极地推进公司的重组。
  投资攻略
  投资组合均配潜力股
  根据大智慧系统的最新数据,截至上周五,沪深两市ST和*ST公司共有144家(除了一些由于连续亏损三年被暂停交易的公司如:S*ST美雅,S*ST天发等),处于正常交易状态的公司有108家,其余公司均由于股权分置改革、有重大事项等待披露等原因处于停牌状态。
  据分析人士介绍,在上述目前能够买到的ST股当中,大致存在以下几种投资机会。首先是已经预计2007年扭亏的公司,它们很可能在年报披露后不久摘帽,从此摆脱ST的拖累,股价涨跌幅也将从5%恢复到10%,这样的公司如ST平能,该股在国电集团顺利入主后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也可能成为国电旗下一大资本运作平台,存在资产注入预期。另一种投资机会可能来自于那些已经重组成功,但目前股价较其基本面存在低估的ST公司,如ST长运,该股被西南证券借壳成功,其股价近1个半月来也连续涨停,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其股价尚有不小的提升空间。这类股票投资风险较低,但收益也不高。
  最后,ST板块中最具魅力的投资机会来自那些重组前景尚不明朗但最终重组成功的个股,在消息明朗之前,它们均具有较高的风险,从原有基本面看,这些公司无任何投资亮点可言。由于信息不对称,普通的投资者根本无法掌握这些公司的重组动态,而如果只是通过"听消息"来买入股票,其失败的概率非常之高,而一旦重组失败,该笔投资将遭受致命打击。但是,大家真的就无法分享来自ST股的重大重组的机会了呢?广州越声的分析人士并不这样认为,据介绍,投资者可以借用基金的投资组合理论来化解和分散来自少数股票重组失败的风险,投资者可以将资金平均投入到多只ST股当中,建立以潜在重组股为标的的投资组合。据悉,在全流通时代,几乎没有人愿意让壳资源白白从手里流失,最近一年的市场也在证明,无论事前看来多么不可能成功的重组,最后均告柳暗花明。因此,即使少数个股重组失败甚至退市,也不会影响整个组合有超越市场平均的表现。
  尚福林: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周六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发表观点并强调,将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他说,通过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和筛选功能,推动上市公司收购、兼并和重组,将推动资源在不同行业的优化配置,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高技术企业聚集。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分析人士指出,尚福林的上述表态,可能会加快央企及其他大型国有企业集团重组整合的脚步。

    股指期货概念股一览
  代码 公司名称 投资情况
  600755厦门国贸 占厦门国贸期货总股本95%
  000897津滨发展 占津滨期货总股本51%
  600287江苏舜天江苏苏物期货 20%
  000031中粮地产 金瑞期货 10%
  600638新黄浦 华闻期货15%
  000628高新发展 占成都倍特期货80%股份
  000791西北化工 占甘肃陇达期货总股本71.8%
  600107美尔雅 入主美尔雅期货(占90%股份)
  000720鲁能泰山 投资鲁能金穗期货公司
  600128 江苏弘业 参股40%江苏弘业期货
  600704中大股份 出资设立浙江中大期货60%
  000430 张家界 占湖南天通期货70%的权益
  000010 深华新 广东寰球期货
  000878云南铜业 云晨期货经纪40%
  600084 ST新天 控股股东与香港华懋集团合作投资期货项目 新天期货22.95%
  000559万向钱潮 上海万向期货
  600500中化国际 自营天胶期货
  000573 粤宏远 集团拥有期货公司
  000930丰原生化 参股28.5%的安徽新兴期货
  600331宏达股份 出资1.72亿持有中期期货28.65%股权
  000060中金岭南 金汇期货10%
  000562宏源证券 天马期货
  000996捷利股份 辽宁中期
  000900现代投资 湖南大有期货100%股权

  相关概念:参股券商概念股票一览
  参股长江证券的上市公司包括有:
  代码 股票简称 券商类型 券商名称 持股数量 占总股 投资金额 (万股) 本(%) (万元)
  600851 海欣股份 综合类券商 长江证券 - 10.00 23,100.00
  600754 锦江股份 综合类券商 长江证券 - 7.50 15,602.69
  000897 津滨发展 综合类券商 长江证券 - 6.50 14,940.00
  000687 保定天鹅 综合类券商 长江证券 - 0.25 6,720.00
  600005 武钢股份 综合类券商 长江证券 - 2.50 5,500.00
  600068 葛 洲 坝 综合类券商 长江证券 - 2.50 5,500.00
  000615 湖北金环 综合类券商 长江证券 - 3.00 3,300.00
  000812 陕西金叶 综合类券商 长江证券 - 1.00 2,400.00
  600260 凯乐科技 综合类券商 长江证券 - 2.00 2,200.00

  参股国泰君安证券的上市公司包括有:
  代码 股票简称 券商类型 券商名称 持股数量 占总股 投资金额 (万股) 本(%) (万元)
  600611 大众交通 综合类券商 国泰君安证券 11,912.49 - 11,912.49
  000850 华茂股份 综合类券商 国泰君安证券 - 1.69 7,941.66
  600151 航天机电 综合类券商 国泰君安证券 3,474.48 0.74 3,474.48
  000568 泸州老窖 综合类券商 国泰君安证券 - - 4,576.46
  600650 锦江投资 综合类券商 国泰君安证券 - - 3,335.50
  000530 大冷股份 综合类券商 国泰君安证券 - 0.81 3,009.89
  600203 福日股份 综合类券商 国泰君安证券 - 0.65 2,721.13
  000544 中原环保 综合类券商 国泰君安证券 - 0.41 1,906.36
  600663 陆 家 嘴 综合类券商 国泰君安证券 766.00 - 1,000.00
  000837 秦川发展 综合类券商 国泰君安证券 - 0.43 1,588.33
  000791 ST 化 工 综合类券商 国泰君安证券 - 0.40 1,500.00
  600675 中华企业 综合类券商 国泰君安证券 - 0.21 1,093.08
  000768 西飞国际 综合类券商 国泰君安证券 - 0.27 1,000.00

  参股海通证券的上市公司包括有:
  代码 股票简称 券商类型 券商名称 持股数量 占总股 投资金额 (万股) 本(%) (万元)
  000046 泛海建设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 3.43 30,000.00
  600631 百联股份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 - 30,000.00
  600826 兰生股份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 3.34 27,762.00
  600832 东方明珠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 - 23,000.00
  600642 申能股份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 1.53 12,142.84
  600648 外 高 桥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5,018.43 0.01 5,485.24
  600744 华银电力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 0.67 5,855.90
  600823 世茂股份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 - 5,552.40
  600278 东方创业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 - 5,194.32
  600755 厦门国贸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 0.57 5,000.00
  000920 南方汇通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 0.40 3,514.12
  600673 阳 之 光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1,458.33 0.17 1,133.38
  600618 氯碱化工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1,458.33 - 1,020.00
  600611 大众交通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1,324.95 - 1,020.00
  600639 浦东金桥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 0.31 2,040.00
  600604 二 纺 机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794.38 - 612.00
  600655 豫园商城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729.17 - 500.00
  600683 银泰股份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 0.17 1,153.38
  600623 轮胎橡胶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 - 1,020.00
  600612 第一铅笔 综合类券商 海通证券 - - 1,000.00

  参股西南证券的上市公司包括有:
  代码 股票简称 券商类型 券商名称 持股数量 占总股 投资金额 (万股) 本(%) (万元)
  000505 *ST 珠江 综合类券商 西南证券 - 9.20 15,970.57
  600108 亚盛集团 综合类券商 西南证券 - 5.32 6,600.00
  600292 九龙电力 综合类券商 西南证券 - 3.07 5,000.00
  600773 S*ST金珠 综合类券商 西南证券 - 1.77 2,000.00
  600129 太极集团 综合类券商 西南证券 - - 2,000.00

  参股西南证券的上市公司包括有:
  代码 股票简称 券商类型 券商名称 持股数量 占总股 投资金额 (万股) 本(%) (万元)
  000505 *ST 珠江 综合类券商 西南证券 - 9.20 15,970.57
  600108 亚盛集团 综合类券商 西南证券 - 5.32 6,600.00
  600292 九龙电力 综合类券商 西南证券 - 3.07 5,000.00
  600773 S*ST金珠 综合类券商 西南证券 - 1.77 2,000.00
  600129 太极集团 综合类券商 西南证券 - - 2,000.00

  参股中信证券的上市公司包括有:
  简 称 被参股的券商 参股% 投资描述
  南京高科 中信证券 1.13 投资4477万元
  两面针 中信证券 2.22 持有5050.8万股
  雅戈尔 中信证券 7.40 持有18366.56万股
  参股招商证券的上市公司包括有:
  简 称 被参股的券商 参股% 投资描述
  中技贸易 招商证券 0.38 持有912.76万股
  中集集团 招商证券 1.00 持有2201万股
  中海海盛 招商证券 4.00 投资8194万元
  中粮地产 招商证券 6.47 投资1.01亿元

  参股东方证券的上市公司包括有:
  简 称 被参股的券商 参股% 投资描述
  上海九百 东方证券 1.50 投资1755万元
  上海建工 东方证券 3.00 投资6628万元
  浦东金桥 东方证券 3.73 投资8190万元
  *ST 信息 东方证券 4.67 投资1亿元
  百联股份 东方证券 5.47 投资11700万元
  亚泰集团 东北证券 20.00 投资2.19亿元

  参股其他的上市公司包括有:
  简 称 被参股的券商 参股% 投资描述
  大众交通 光大证券 投资16500万元
  广宇发展 渤海证券 3640万元
  泰达股份 渤海证券 26.94 6亿
  飞乐音响 南方证券 176万股
  涪陵电力 东海证券 2400万股
  天山纺织 新疆证券 19.67% 6500万元
  皖能电力 华安证券 5.87% 1亿元
  皖能电力 北方证券 15% 1.545亿元
  舒卡股份 国金证券
  华茂股份 广发证券 2.50 持有5000万股
  梅雁水电 广发证券 8.40 持有16794万股
  吉林敖东 广发证券 27.14 持有5.43亿股
  辽宁成大 广发证券 27.30 投资5.4亿元
  河池化工 国海证券 5 4000万股
  桂东电力 国海证券 14.84 持有11911万股
  丰原生化 国元证券 4.93 持有1亿股
  皖维高新 国元证券 4.93 投资1亿元
  模塑科技 国元证券 6.90 投资13200万元
  皖能电力 国元证券 7.34 投资1.49亿元
  北京城建 国信证券 4.90 投资1.274亿
  百联股份 南方证券 0.03 投资1250万元
  大众交通 南方证券 0.11 持有528万股
  申能股份 南方证券 0.24 投资2000万元
  第一食品 平安证券 0.56 持有1000万股
  正虹科技 泰阳证券 19.09 投资2.17亿元
  现代投资 泰阳证券 14.94 投资1.8亿元
  宏图高科 华泰证券 3.28 投资9844万元
  邯郸钢铁 华鑫证券 20.00 投资2亿元
  上海金陵 华鑫证券 8.00 投资8000万元
  江苏舜天 华安证券 2.93 投资5000万元
  浙江东方 华安证券 3.52 投资6000万元
  东方创业 华安证券 5.57 投资9500万元
  黄山旅游 华安证券 5.87 投资1亿元
  皖能电力 华安证券 5.87 投资1亿元
  ST古井A 华安证券 5.87 投资1亿元
  华茂股份 宏源证券 4.59 持有2795万股
  厦工股份 兴业证券 4.17 投资2500万元
  交大昂立 兴业证券 4.41 投资6000万元
  *ST 信息 湘财证券 2.63 投资6614万元
  华升股份 湘财证券 8.75 投资2.27亿元 
    尚主席讲话蕴含的几大玄机

  提要:在第12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相互影响正逐步显现,要高度关注国际金融运行和波动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把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一以贯之地放在战略性高度。同时,要顺应金融市场格局的新变化,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步伐,不断增强竞争实力。本栏目认为在尚主席的这番讲话中,我们尤其要关注以下几大要点......
  在第12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相互影响正逐步显现,要高度关注国际金融运行和波动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把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一以贯之地放在战略性高度。同时,要顺应金融市场格局的新变化,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步伐,不断增强竞争实力。
  本栏目认为在尚主席的这番讲话中,我们尤其要关注的是以下几大要点。一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背景下,外部环境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目前具体来说就是次级债风波蔓延的冲击;二是相应而言市场制度的建设和体系完善加速;三是非流通股解禁以后如何逐步实现存量股份流通,尤其是如何实现平稳过渡将是监管层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外围大环境影响可能日益明显
  目前来看,美国经济的衰退迹象已经十分明显,而如何在中国市场日益开放的过程中,防范外部风险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将是监管层面临的一大考验。
  一方面,在经济和金融对外开放日益加快的步伐下,我国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已经单纯从过去商品贸易联系,过度到生产要素、产业结构配置等更高层次的联系上来。这样一来,国际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更为明显和深远。
  另外一方面,目前市场已经越来越偏向于认同美国次级债问题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减速,而这对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将产生怎样的冲击,可以说是管理层和投资者以前没有遇到但将要面对的新问题。而从尚福林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他担忧次级债风波从出口和资本市场波动两个方面传导到国内市场,引发市场非理性波动的长期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在影响08年的市场因素中,外部因素影响可能相较以往年份更为明显,甚至于超出预期。考虑到全球经济减速对本币升值、出口增长等目前影响市场的最主要因素的作用,传统的出口类行业和周期性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产业升级紧迫性将更为强烈。
  二,市场制度改革加速
  为在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防止由于各种制度漏洞对国内新兴市场的影响和冲击,保证资本市场稳定从而支持国内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等重要任务,监管层可能加快对市场制度的建设,通过完善市场体系来增强境内股市的抵抗力。
  这其中一是构建更加公平的制度架构,二则是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目前的具体措施一是对发行制度方面的制度革新,二则是加快指数期货及创业板等多层次市场建设举措加速浮出水面。
  从具体影响上来看,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期指及创业板都可能制造08年的市场局部亮点。而尤其是尚福林强调要支持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发行上市,这可能让主流资金更为认同目前的成长型小盘股行情。
  三,扩大已上市公司流通股份比重!
  另外在本次会议上,尚福林强调更重要的是扩大已上市公司流通股份比重。
  实际上,大部分存量股份不流通依然是目前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做为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股市而言,大量的存量股份被冻结,就意味着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较差,这必然导致市场基本功得不到充分实现。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诸如大股东和市场中小流通股东利益一体化,A、H股价差和港股直通车等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问题,都将受到不少的困扰。
  但从实际上来看,存量A股流通对市场的中期压力将非常大,尤其在目前A股整体估值不低的背景下,冒然扩大已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份比重,将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将是难以预料的。处理得不好,很可能导致01年全流通失败的情况再度出现,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受到巨大损失。
  所以,在如何实现流通的问题上,将是十分考验管理层智慧的问题。
  本栏目认为一是健全建立制度,保持市场理性波动的情况下,完成非流通股到流通股之间的过渡;二是通过扩大资本市场规模,扩大市场容量从而动态的消化现有存量问题,也可以实现较好的平稳过渡。正因为如此,市场体系的完善(包括股指数期货、创业板的推出),才会让管理层感到如此急迫。三是通过制度的创新,比如包括进一步推动股权激励,大量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股市,通过财富效应来承接全流通压力,从而实现平稳过度。
  从这些具体问题上来分析,目前提高上市公司流通股份比例的问题,还难以得到完全合理的解决。目前应该吸取01年全流通失败的经验,在保护市场繁荣和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基础上,再考虑如何过渡。(广州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