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中美比较,举国之力救民众与集民众之力救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34:46
.cc {clear:both;display:block;padding:0 0 15px;text-align:center;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ll {padding:0 16px 16px 0;float:left;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rr {padding:0 16px 16px 0;float:right;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insertpictext {text-align: center;}

试中美比较,举国之力救民众与集民众之力救国

发表于 2008-10-15 04:50:53 类别:试中外比较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甚嚣尘上的中国救市和不救市的讨论,参与不参与世界救市和不救市之争已然石头落地。于是,救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就变得自不待言了。

有意思的是,近来又有中国救美国的讨论,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救乎?不救乎?

有人说,救美国就是救自己。

我说,救自己就是救美国,救世界。

首先,中国该不该救美国?认为该救的立论基点是中美在某些方面是利益共同体,救美国符合中国的利益。的确,美国是我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如果美国经济衰退,自然会对我国出口造成负面影响。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都是收入弹性较低的生活必需品,也就是不管收入高低,都要消费的商品。因此,对出口的影响不会过于严重。 

而且,自加入WTO后,我国外贸依存度一直明显偏高,有关测算甚至高达80%。长期的大量外贸顺差,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带来一定负面效应。经济增长中消费贡献过低的结构失衡问题比较突出。此美国次贷次危机,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转机,通过一些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整来强化公共产品以及个人消费,从而提高消费对增长的贡献,降低外贸依存度,改善长期困扰我国的结构失衡问题。由此,坏事变为好事亦未可知。

其次,中国是否有能力去救美国?尽管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也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之一。但与美国相比,中国只是一个典型的“国富民穷”的国家。要向“国富民富”迈进,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特别是公共产品的支出,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以及困难群体的扶持等领域,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而强化这些领域的支出,有助于改善民生,进一步扩大内需。

再加上今年爆发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等突发性事件,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使相关财政支出持续增加及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外部需求放缓、出口下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局面,经济增长面扩增速受到的影响,财政收入增收幅度下降等。处于这样的现实之中,我们拿什么去救美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总不能像过去那样国家让老百姓饿着肚子搞国际主义支援吧。

另外,从技术上讲,美国的次贷危机到底有多大的窟窿,恐怕美国政府自己都难以搞清。况且还有伊拉克战争这个大窟窿需要美国政府解决。金融风暴也好,次贷危机也罢,它的“底”在哪里,恐怕无人能够准确判断。救美国,可以说是投资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投资者,在不能有效获取标的资产的充分信息之前,就盲目抄底,恐怕难逃被拖入泥潭的厄运。尤其是“国富民穷”的国家。这样的钱,全部都是来源于老百姓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财富。 

因此,中国不举国之力救民众,而去救美国,甚至是救世界,逻辑上就是荒谬的。正如央行发表的声明:“中国保持强有力的、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态势,不出现大的起落,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

其实,解决好中国自己的问题,本身就是在帮助美国,帮助世界了。美国、欧盟、日本还有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国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国是美国和欧盟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度有望超过美国。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至关重要。 中国作为全球供给和需求来源的作用正日益扩大,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中国应该通过维护国内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对美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做出贡献。当然,这完全取决于中国政府的决心和决定。

我说,这种中国救美国的讨论有意思吧?何况,中国学者和民众对当局有多大人影响力我是一直不抱任何幻想的。更有意思的是:在美国政府的救市计划一波三折终被通过之间。让中国学者与民众大跌眼镜。记得在美众议院表决的前一天晚上,一位清华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在电视节目中对美国救市计划大加赞美,他说:“稍微懂一些经济学原理的人都会同意这个救市计划。”。但他或许不知道,在美国“不懂得经济学原理”的民众要比中国更多,这其中甚至包括上百名联名反对救市计划的世界级经济学家。换言之,人家美国人都不上心的事,你凑那门子热闹?

不知我们中国的经济学教授是否也记得小布什9月24日的演讲。用中国人的话,那简直是在哀求美国民众,(就差下跪了)如果不批准救市方案,“包括我们所居住社区内的越来越多的银行将会倒闭。持续下跌的股市也会使人们将来的退休金大大贬值。人们的房屋价格将会暴跌。丧失抵押品所有权的现象将会大规模泛滥。如果你拥有一家企业或一家农场,你将会发现获得贷款越来越难,利息越来越高。更多的企业将会关门倒闭,数以万计的美国人将会失去工作。即使你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你也会发现你贷款买车或是供子女上大学会变得越发艰难。最终我们的国家将会经历一段漫长痛苦的经济萧条时期。亲爱的美国民众,我们不能让此类事件发生。”。

可以看出美国的股市下跌 (其实直到现在为止,美国股市的跌幅以中国股市的标准来衡量并不算大),金融企业困境,让老百姓的财产有所损失,已让政府非常焦虑,压力大到必须做些什么对老百姓才能有所交代才行的地步。这也就是美国众议院也没有给小布什面子,一开始就否决了他的方案。并不是少数议员脑子发昏,而是民众质疑救市方案有违公平,用纳税人的钱为个别人失误买单的声音,比呼吁救市的声音更加主流。美国人的言论和行为或许在中国人看来简直是一根筋,宁可美国仍至世界经济衰退,也要让该付出代价的人付出代价,承担责任,没有稳定压倒一切,顾全大局的意识。 

或许在有的人看来这美国人简直是不可理喻,人家小布什这么关心人民疾苦,要展现一下强有力的国家领导,这么有所作为的,欢呼还来不及呢?怎么据然是那么多人反对?或许更让中国人想不通的是,一个救市决策,开个秘密会议讨论一下,最后某发言人宣布不就行了?再说,这是救美国,救世界的好事啊!老百姓应当感恩戴德才行啊,为什么还要经过这么复杂的程序,方案公示,公共辩论,议会授权,表决通过,最后才能实施,这样的决策效率是不是太低了?一个大国领袖还要掣肘于议会,服从于民众的呼声,岂不是一点儿权威都没有?也太没面子了! 

好在虽经一波三折,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增加了诸如减税方案等条款,救市方案等等最终还是通过了,通过之后呢,美国媒体和社会舆论也并没有什么欢欣鼓舞,市场的反响暂时也看不出什么乐观不乐观。 

在一个相对“国穷民富”“藏富于民”的民主社会里,没有人会为政府花钱喝彩,尤其是在政府背着巨大债务的时候。因为它花的钱都是纳税人的钱,不是对人民的恩赐,也没有民众会为政府领导大刀阔斧的花钱而称赞其英明神武,相反倒要警惕他们增加纳税人的负担,而且更要牢牢盯住这些钱的使用是否只让少数人获益,是否用在了最能增进国民福利的地方。

这何尝不是我们中国需要问问自己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中把“有所作为”当成褒扬一个政府的最佳词语,一个领导只要“有所作为”,就会让我们特别感动,那怕是拿下一个贪官,我们都会叫好,欢呼!这在美国根本不可能,而且还会被问责,道歉、下台都不行,关键是罚钱。这在我们的思维中,似乎很少去本能地追问的?政府的“作为”,如,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决策规则和决策程序?“作为”的权力授予途径是怎样的?“作为”的合法性基础何在?等等。而这些才是美国人眼中,比什么GDP、幸福或责任指数更重要是压倒一切的大局。 

所以,与其像那一位清华大学教授说什么美国人不懂经济学原理,倒不如说我们很多人不懂美国社会的基本规则。
因为,国家就是他们的,他们若“莫谈国事”?那么,“集民众之力救国”也就免谈了!而且不解决他们的疑问,总统下跪也没用。这不是空谈,空谈误国、误人、误已?中国人也好,美国人也罢,那的人都一样,尤其指那些不关心自己眼前的事,却在这为别人的将来操碎了心?再说了,别人又不把你当回事,你就也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参阅:美国的全球视野,未来不只是中国的

当前中国人从传统的智慧出发,通过宣传让不少人相信的认为“中国在崛起,美国在走下坡路。”按照这种观点,美国21世纪的外交政策挑战就是当这个东方新势力登上青天之时尽可能优雅地处理自己不可避免的衰落。而这种传统的智慧听起来几乎总是很聪明,但几乎总是错的。美国不需要牵制中国,也不需要与中国对抗。它也不需要优雅地让中国取代美国称为世界领导力量。

第一个理由很简单。中国的崛起只是一个更恢宏的故事(伟大复兴)的一个部分——亚洲的崛起。况且,中国不是在真空中上升的,不是注定以美国主导西半球或德国一度主导欧洲的方式主导它的地区。中国在崛起,但印度也在崛起。越南、印尼、泰国和韩朝(南北统一可能不用等太久)。在可见的将来,日本将仍然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技术力量。台湾也不是沉入大海;澳大利亚也还有前所未有的繁荣。孟加拉国开始工业化;甚至缅甸可能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走上进一步繁荣道路。

新亚洲太大、太多样化、太独立、太富有,没有一个单一的国家可以统治。日本不能,中国不能,美国不能,印度也不能。亚洲三巨头——中国、印度和日本——会处于大致的“三国”平衡状态。当中任何两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强大都足以阻止第三国主导该地区。印度和日本可以平衡中国。中国和日本可以平衡印度。日本主导亚洲的梦死于1945年。美国还要为捍卫亚洲势力平衡而准备,而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似乎都不可能浪费金钱和时间来推翻它。届时,只要有一个美丽的转身,就能在任何时候打破这部亚洲的“三国”,重新演义就可。

中国将继续军事现代化和测试它的势力极限。但对它来说,建立一个可以对抗美、印、日联合势力的武装部队如今(而且很可能永远)不是一个可行的计划。

在世界势力方面,将会有五大玩家——美国、欧盟和亚洲三巨头。但美国将继续扮演一个独特的角色,因为它是亚洲势力平衡以及欧洲势力平衡的一个重要部分。

看亚洲的未来,必须意识到数字不能代表一切。在1700年,中国、印度和法国的人口和经济都比英国大,但称为世界大国的却是英国。当今的美国比以前的英国更大、更强、更富有;我们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是英国在顶峰时期的三倍。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的人口可能抵达了顶峰——而美国仍然快速增长。如果人口统计学家的说法是对的,到2050年,将有大约14亿中国人,而美国人将有4亿。两国在劳动力方面的比照更为惊人。如今中国大约有9.48亿处于工作年龄段的人,而美国大约有2.02亿。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的人口将比美国的老化得快,到2050年,将有大约2.48亿处于工作年龄阶段的美国人,而中国的数字大约是8.60亿。

美国人常常全神贯注于他们自己的问题和关切,常会忽视其他国家的问题有多严重。未来中国的人口危机将意味着它将面临一个极其重大的危机:以较少的劳动力照顾较多老龄化的人口。同时,该国内部的其他问题也很可怕,令该国在未来数十年会忙得不可开交:如,清理它发展中所破坏的环境、发展一个跟得上现代化经济的金融体系并创造一个有效的卫生保健体系等等。然后,还要制定一个强大得足以管理中国这样庞大的国家同时又灵活得足以满足当地人民需求的政治体系,允许异见和政治竞争但又不至于陷于国家分裂。

还有其他因素。自从美国在尼克松领导下与中国重修关系以来,它就一直试图说服中国和国际体系接触——行为更像一个“正常”国家。这项政策一直是一个壮观的成功。尽管转变还没有完成,但中国已经变得相信加入地区组织和国际峰会,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等组织最有利于自己的利益。

日前正在中国举行2008年夏季奥运的自豪就是这项转变有多深入的一个迹象。就在四十年前,中国人邀请一群美国人打乒乓球就可以称为新闻。如今中国有能力——有意愿——举行世界上最高规格、最昂贵和最复杂的国际体育盛事。

另外,促进亚洲的和平发展,确保较小的国家不受大邻居的威胁,并帮助亚洲超级大国们找到一套经济和安全关系,在历经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变之时保持该地区的和平——这些应该是美国本世纪的亚洲政策目标。

如果做得对,如果能保存现有的美国社会活力(这是全球角色的基础),也将帮助和促进亚洲的民主和繁荣的崛起,达成与世界势力五大玩家的接轨,俄罗斯也将会融入欧盟,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稳定的未来世界,这仅仅需要保持金融、粮食、石油及互联网的控制就足够了。军事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