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网--北京文网--张学良首倡国产汽车制造 拨四万余元试验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9:36:03

张学良首倡国产汽车制造 拨四万余元试验费


http://www.beijingww.com/2009-03-26 14:35:37北京文网

 

  中国人自己制造汽车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事,首先提出制造汽车的是张学良。张学良20来岁从海外留学回来,对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制造业深有感触。进口汽车不仅是价格昂贵问题,更令人头疼的是,常常因维修、配件这些事情的困扰使之无法开动而成了一个摆设。张学良因此心里早有建立中国自己的汽车制造业的想法。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内战一停,武器需求量随之减少,奉天迫击炮厂厂长李宜春等人建议化兵为工,利用厂里现有的设备生产民用品,并提出首先制造载重汽车。这建议正合了张学良多年来的心愿。

  1929年5月,张学良将奉天迫击炮厂改为辽宁迫击炮厂。他将辽宁迫击炮厂结余的4万余元(旧币)拨出,作为研制汽车所用材料的试验费。随后又拨款70万元,作为国产汽车的试制和生产费用。工厂聘请了美籍技师麦尔斯为总工程师,并聘请国内外大学和专科毕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工厂的重要职务。

  当时国内无人能独立完成汽车设计,李宜春不得不采用仿制方法。1929年8月,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雷”号载货汽车散件。通过对汽车大量的拆装测绘和试验,李宜春已经初步掌握了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而后他又根据国内道路情况和实际需求,设计出两种型号的载货汽车:一为100型,载重量为3吨,适合道路条件较差的地区;另一种为75型,载重量2吨,适合路况较好的城镇。

  根据计划,他们先试制一辆75型载货汽车。在试制过程中,李宜春还同国外的福特、通用、万国、斯蒂贝克等汽车公司交换信息。经过了两年多的不懈努力,1931年5月31日,国产第一辆汽车——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终于问世。为了庆祝第一辆国产汽车的问世,辽宁迫击炮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

  该车载重量1.82吨,长头、棕色,采用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65马力,前后轮距4.7米,前后四轮为单胎,最高车速为每小时40公里。自行设计的缓冲式后轴也有自己的特点,水箱分为四部,即使一部损坏,汽车仍然照常行驶。

  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工厂对其他零件均进行了重新设计制造。当时有人做了统计:在全车666种零件中,有464种是自制的,202种是进口的(主要是发动机、电器件、精密齿轮、轴承等),“国产化”率高达70%,在国内机械工业水平极低的条件下,能够达到这一水平,相当不易。

  民生牌汽车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为纪念建会10周年,在上海举办路市展览会,向李宜春发出了邀请。

  1931年9月12日,在全国道路协会主办的上海市展览会上,一辆棕色的民生汽车成为全场的明星。它被放在展厅中央,前保险杠上用中、英两种文字写着:“载重后行驶粗劣之路能力极强,驶平坦之途速率增大。”并附带主要零部件的佳图,以及自制与外购零部件一览表。蒋介石派张群作为代表参加展览会,时任外交部长的王正延、实业部长孔祥熙也都亲自到会祝贺。

  正当人们为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汽车而欢喜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沈阳沦入日寇的铁蹄之下。工厂被日军侵占,即将完成的首批汽车及零件被日军全部拖走,刚刚萌芽的中国民族汽车制造工业就这样被扼杀了。

  消息传来,展会群情激奋,当即举行了汽车大游行,300多辆汽车浩浩荡荡,行进在上海的大街上,抗议日本侵占我国东北。辽宁代表们悲愤地给民生汽车披上了黑纱,车头上用电灯泡拼出四个大字:“国产汽车!”

  民生工厂曾经有一个批量生产汽车的计划,每年要生产75型汽车100辆,100型汽车50辆。就在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时,工厂已经准备好了50辆左右的零部件。然而现在所有的半成品都落入了日军手中。

  1934年3月,伪满实业部按照日本关东军的旨意,在原辽宁迫击炮厂旧址上成立了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该社的目的是适应扩张侵略的需要,从事汽车的修理和组装。到1938年形成了年产3600辆轿车和480辆货车的能力,此后又在哈尔滨、长春等地建立了货车生产厂。到1940年,日本在东北地区的汽车生产能力达到5000辆。

  1939年,日本在东北成立满洲自动车制造株式会社,拥有底盘、车体、底盘配件等三家工厂,并设有技工学校。这些日资汽车工业完全是为日本长期占领中国服务的。1945年8月,日寇从东北败退,东北的汽车工业在一夜之间被拆走、毁光,只留下了一片残垣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