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暴动之回忆(节录) 张发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39:27
   中国国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字向华。广东始兴人。1916年毕业于武昌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回粤军由排长逐级升至旅长。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12师师长,次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作战中,因有战功升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军长。1927年4月,宁汉分裂,张拥护汪精卫,反对蒋介石。6月,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第2方面军总指挥。率部入赣,准备讨蒋。7月宁汉合流后,追随蒋、汪反共。9月入粤,11月与汪合谋,发动兵变,驱逐桂系势力,行使广州军事委员会分会主席职权。12月,镇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同月,李济深率部配合黄绍竑部进攻广州。张兵败辞职,后附蒋。1929年蒋桂战争中,任蒋军第一路追击军司令兼第4师师长,进驻湖北宜昌。9月,获悉蒋欲消灭所部,遂联桂攻粤,再次反蒋,12月被陈济棠部击败。1930年蒋冯阎战争中,联合桂系支持冯、阎反蒋,出兵岳阳,失败。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武汉、昆仑关等战役。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广州行营(后改行辕)主任,1947年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任陆军总司令,7月辞职,去香港定居。卒于1980年3月10日。
犹忆民国十六年六月,我正在河南北伐途中,忽奉命班师回武汉,被任为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辖第四军、第十一军及第二十军。当时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所辖各军负责人员如下: 第二方面军总指挥 张发奎 参谋长   谢婴白 秘书长  高语罕 政治部主任   郭沫若 (兼党代表)第四军军长  黄琪翔 参谋长   叶剑英 第十二师师长   缪培南 第二十五师师长   李汉魂 第二十一师师长   富双英 第十一军军长   朱晖日 参谋长   吴 涵 第十师师长   蔡廷锴 第二十四师师长   叶 挺 第二十六师师长   许志锐 第二十军军长   贺 龙 当时正是联俄容共时期,高语罕、郭沫若、叶挺都是著名的共党分子。叶剑英则是部队移驻到鄂南南浔线后才升任第四军参谋长的。大家当时都不知道叶剑英是共党分子。这时候,共党眼见北伐即将成功,就在各处运用阴谋作起乱来。 他们自参加国民党后,本已一再违背诺言,曲解主义,此时更变本加厉,鼓动阶级斗争,随北伐军胜利所到之处,假借革命之名,各处掀起农民暴动,以致湘、鄂、赣诸省都陷在恐怖的流血惨境。针对这一情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乃于民国十六年五月初决议在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组织特别委员会,负责检查各该省之党部,各级政府,省民众团体之行动言论。 到了民国十六年六月一日,我们又查获了第三国际给共党之文件,指示共党暴动,其大意是:一、土地革命,主张无须政府命令,而以暴动方式解决土地问题。 二、改革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增加农工领袖为委员。 三、武装两万共产党员及五万工农分子。 四、利用国民党的领袖,组织革命法庭,制裁反共军官。 由于上述发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才在民国十六年七月十五日决议,实行取谛共党,解除鲍罗廷等俄国顾问职,并准备召开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清党问题,在未开会前,先制止共产党人一切违反国民党政策之言论与行动。但七月十六日武汉市面发现共党传单,宣言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撤回参加国民政府之共产党员,惟共产党员之已加入国民党者,则不退出。 七月二十日又发现中国共产党青年团之传单,对国民党肆意攻击,至此,国民党乃决心分共。一面由国民政府允准共产党人一律退出政府机关,一面则训令军事委员会通饬国民革命军各部长官,将共产党人一律遣去。我当时奉到命令,即先将各级政治部改组,严行检举各级政治部所发出之言论,并加倍严密各级官兵之管教,以防共产党乘机蠢动。 但共产党阴谋层出不穷,邓演达、高语罕、郭沫若等又来包围我。邓演达当时对我说,请我继续执行联俄容共政策,请我继续革命,但我知道他们所谓革命,实际上就是祸国殃民,就是替苏俄当走狗。我当时认为基于国家民族的利益,我们是不应该再联俄,是不应该再容共的,所以当即严予拒绝,并坚决执行政府的分共命令。 共党此时知道他们企图利用我的想法已落空,于是共党分子叶挺就勾结第二十军军长贺龙于民国十六年八月一日晨在南昌实行暴动。他们在南昌高揭红旗,并在南昌组织苏维埃政府,占据省政府等机关,围缴南昌防军、警察枪械。我第十一军第十师蔡廷锴部当时亦驻在南昌,叶、贺亦欲协持蔡廷锴一同叛变,但叶、贺自南昌撤退时,蔡率部向浙江上饶方面单独离去。我仍以为迅即击溃叶挺、贺龙之叛变实为当时最紧要之事。所以,一面呈报政府,一面就亲率第四军之第十二师、第二十五师及第十一军之第二十六师,由九江分向南昌,取包围形势前进,准备在南昌及其附近歼灭叛军。 八月七日,我各师到达南昌,叶、贺已闻风向进贤、抚州方面逃循,我除了招抚安辑外,当即指挥各师紧向叶、贺两部叛军追击,等我追到抚州的时候,叶、贺又窜向宜黄,而有由宜黄南下窥粤之势。 后来,叶、贺叛军果然窜广东直趋潮梅,政府为挽救革命策源地之广东起见,乃令我追剿,当时广州政治分会主席李济琛亦派前第四军党代表陈可钰来赣,洽商清剿计划,因此,我就决定取道新淦、吉安、泰和、赣州、南安、南雄、始兴、韶关,径趋广州,以增强广州防务,必要时,再移广州之师东向潮梅,予以截击。 我回广州后,为充实革命力量计,特将第十一军军部取消,军长朱晖日调充公安局长,以增强广州市的力量。原第十一军第二十六师则拨归第四军建制,我为了防剿叶、贺,为了维持各地的治安,并为了应付当时广东内外的各种复杂事情,将各部队分别调至肇庆、都城、惠州、江门等地驻扎。 叶剑英于七月三十日的《人民日报》(指叶剑英同志一九五六年七月三十日发表的《大革命失败与广州起义》)一文。 说我当时“大举镇压工农运动,捕杀共产党员”。说我捕杀残暴成性的共产党员,那是不错的。至于说我镇压工农运动,则不确实。因为对于任何正当的工农运动,我素来支持,如果是地痞、流氓冒充正当工农乱搞,或者是共党分子煽动暴动,我才严惩。 叶、贺南昌暴动后,他们本来很想在南昌立足,但因我及时进剿而未成功。后来他们流窜到广东潮汕,也终于在潮汕被击溃。 不过,他们在潮汕被击溃后,却仍企图继续活动。当时叶挺、彭湃等又潜入了广州,以苏联领事馆作掩护,并接受其接济及指使,再由叶剑英等在我军作内应,秘密策动我广州驻军,以及广州市之一部分工人连同地痞、流氓,准备暴动。 十二月正是冬防期间,我军大部既已出防各地,市内只驻有教导团一团及第四军特务营一营,加上广州市公安局之警察保安队而已。在这种情形下,共党认为广州防务空虚,机会难得,遂以教导团之一部,杂以一部分广州市人力车工人及印刷工人,再加上地痞、流氓,号称红军,并以叶挺为总司令,于十二月十一日晨举行暴动。 广州暴动发生于十二月十一日晨二时。当时我与黄琪翔、陈公博都住在东山。十一日晨两点半钟的时候,我忽然接到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长谢婴白的电话,说广九车站一带发现枪声,大概是共产党开始暴动了。 我也判断那是共产党暴动了。当谢婴白在电话中向我报告尚未说完,电话即中断,我猜想电话局一定被占领了。所以我立即约同黄琪翔、陈公博(陈公博当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三人一同到二沙头颐养院找广州商会会长邹殿邦,找到邹殿邦时,时间已经早晨四点多钟。为了便于策划和指挥勘乱,我们四人由邹殿邦借了一艘电船从二沙头到河南海幢寺找第五军军长李福林。 河南是第五军的防地。找着李福林时,天已亮了。天亮时,我率同江防司令冯肇铭乘 “江巩”兵舰沿河巡视了一番,跟即派人到沙面以无线电下令驻防广州外国的各部队回师广州勘乱。 共产党这时所策动的部队,原只教导团之一部,不过,当时广州市内驻军不多,所以共产党虽只煽动了教导团之一部,也就成了共党广州暴动的主力。 教导团原是由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学生改编的。团长杨澍松原系武汉分校教育长。改编后,政府命令归我指挥。共党这次策动教导团,确只一部分人参加,这从事后发现教导团许多官兵暴动时被囚被绑可以证明。事前,我们本有计划将教导团解散,这是叶剑英所知道的。 至于第四军特务营营长梁秉枢,叶剑英在七月三十日的《人民日报》说梁当时是警卫团团长,那是不确实的。当时只有把特务营改编为警卫团的计划,但尚未正式成立。所以梁秉枢并非警卫团团长,而是特务营营长。事后知道梁秉枢也是共党分子。不过暴动时,特务营虽辖三连,但其它两连分驻各处守卫,梁手边只一连人,梁当时自己也知道要指挥其它两连参加暴动是不可能的,所以,梁只叫那两连人缴械了事。 至于共产党广州暴动原定十二月十三日,忽提前于十一 日晨举行的原因,则是因为我们风闻共党企图暴动后,广州即宣布戒严,公安局长朱晖日并在广州市人力车总工会及印刷总工会搜出了一部分枪械,拘捕了一部分人。于是,他们提前举行了。 共党暴动时,所谓红军及参加暴动之分子皆佩悬红带。他们攻入公安局后,立被改为 “工农兵联合办事处”,除散发传单,自吹胜利外,并在各马路悬出红布标语,如:“打倒反革命的国民党”、“八小时工作”、“劳农政府供给工人衣食”、“工人监督生产” 等。 共党所散发之传单,题为《广州苏维埃革命纪实》,原文如下:“工农兵联合的革命实力,经过一次英勇的斗争,夺取了广州的政权,大部分留守广州的兵士,都在红军指导之下,造成了这次的暴动。十二月十一日晨四时,五千工人赤卫队占据了公安局,缴了公安局保安队的械,释放了一切革命的政治犯,随即由一队队的兵士,一营营的赤卫军用手枪、炸弹、长枪等占据了政府一切反动的机关,许多革命军队占据了广州市内一切军事要隘,现在他们已经占据了第四军军部、广州卫戍司令部、公安局、省政府、财政厅、军事厅、国民党省党部、电话局、电报局、电灯局、邮政局、中央银行、粤汉、广三、广九车站,其它次要机关尚在肃清中。” 事实上,各师留守处的兵力虽只一排或一班,但共党暴动分子屡经攻击,却并未被占。第四军军部亦未被占。所以这一传单内所说的许多事情,都是一种夸大的宣传。 又印刷工人散发所谓《广东印务总工会罢工宣言》,原文云:“工友们罢工,一致参加大罢工,干政治的大暴动、大斗争、杀尽一切买办阶级的工贼,管理一切的生产机关。农友们、工友们,要一致起来,推翻几千年来压迫和剥削你们的大地主、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没收一切土地。兵士们、警察们,你们和我们痛苦都是一样,你们要一致联合起来,把你们反动的长官反射,所以要一致打倒屠杀工农的刽子手李济琚蒋介石、张发奎、汪精卫。打倒国民党反动的统治,打倒反革命的国民党,工农联合起来成立工农兵的政府,工农兵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联苏俄。反对帝国主义。” 在上面这些口号、标语、宣言、传单中,共产党口口声声说为人民谋利益,但他们在广州举行暴动后,却四处劫掠,奸淫掳抢,杀人放火,无所不为。当时中央银行、财政厅、东堤、南关、西关等处就各有火头十余起。全市都陷于恐怖状态中。 至于所谓“广州苏维埃组织”,那是十二月十二日下午二 时在中央公园开会决定的。他们把公安局改为“工农兵联合办事处”后,苏联人即在内指挥。成立所谓广州苏维埃,也是根据苏联人的命令。 共产党当时曾在广州市内发出一种上佣红旗》的布告,公布了所谓“苏维埃革命职员名单”如下:主席苏兆征(未到由张太雷代表)人民内务委员黄平人民肃清反革命委员杨殷人民土地委员彭湃(因现任海陆丰苏维埃主席,以赵自选代理)。 人民劳动委员周文雍 人民外交委员黄平 人民司法委员陈郁 人民经济委员何来 人民海陆军委员张太雷 秘书长恽代英 工农红军总司令叶挺 工农红军总参谋徐光英 从上列名单可以看出叶剑英在当时并不是一个重要分子,仅潜伏在我军内干策应工作而已。共党在广州暴动后之次日,即成立所谓广州苏维埃,说明共党是企图长期占有广州的。但我当时把广州市内共党实力冷静估计一番之后,已经确定可以迅速予以肃清。严格说来,共党此次暴动之所以能够暂时占据广州,不过乘我广州市区驻军空虚而已。若我将各路驻军调回一部,即足以勘平广州之乱,这是我深信不疑的。 所以我决定乘兵舰赴肇庆,转江门,指派一部分部队回 省平乱。我当时下达命令如下:一、十一日共逆乘省城空虚,纠集工人暴动,纵火焚劫,我海陆空军现扼守河南南石头一带。 二、我军为迅速肃清广州共逆,决将东江交陈军长铭枢接防,西江固守肇庆,南部固守江门、单水口之线。 三、我军各部队之移动任务如左: 1、东江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即率部回广州,扑灭共逆。 2、西江十二师全师,第二十六师除派出第七十八团回广州讨共外,余仍留驻肇庆,统归许师长志锐指挥,扼守肇庆附近,对广西方面警戒。 3、南路教导第一师之第一、第二两团,着邓副师长龙光率领回南石头附近,与讨共各军协同作战,归黄军长琪翔指挥(黄军长现在河南指挥讨共各军)。 4、南路教导师之第三团,及第五军之第四十五团,第四 军独立团,统归南路指挥部胡参谋长铭藻调遣,扼守单水口、江门及铁道沿线。 这时候的第四军,已于回广东后重新编组,共辖五个师。 军长仍为黄琪翔,第十二师师长为缪培南,第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第二十六师师长许志锐,教导第一师师长薛岳,教导第二师师长黄镇球。所以这一命令中,包含有关教导师的话。 命令下达后,我即乘舰返广州指挥,十三日拂晓,教导第一师邓副师长龙光,已率领第一、第二团,到达河南车尾炮台附近,二十六师七十八团团长林祥亦率领所部到达石围塘。我即令教导第一师由靖海门渡河,第七十八团由黄沙渡河,驻在省河南岸之第五军亦于同时渡河,分途向广州之敌猛烈攻击。而原驻西村之教导一师第四团莫雄部亦已占领观音山一带,共党知我援军已至,即退守维新北路之广州市公安局一带,扼守街口,仍图顽抗。我军乃将敌三面包围,激战至下午五时,毙敌甚多,敌不支,乃向燕塘、龙眼洞方面溃窜。我当即下令追击,将敌尽歼,以免继续流窜。追至龙眼洞附近,卒将敌大部包围,并即予以缴械。所以,这次共党广州暴动,自十二月十一日晨起,迄十二月十三日止,为时只有三天,便被完全扑灭了。 对于这一役,叶剑英在七月三十日的《人民日报》说:“起义开始后不久,起义指挥部讨论了当前的局势,当时曾提出:应该迅速停止枪声,建立市内的革命秩序,对一切尚未攻下的残余据点,应包围监视,在政治上瓦解他们,争取他们,应该以教导团为基础,迅速扩建军队,把工人赤卫队和教导团合编成立三个师,将战线推向郊外,发动农民,组织农民队伍,以便迎击前来增援的敌人。大家认为这些措施是正确的,可惜时间不容许我们这样做,敌人在帝国主义军舰帮助下进展很快,我们还来不及在市区内建立革命秩序,来不及以教导团为中心扩编武装力量,更来不及把战线推到郊外,敌人从三面围上来了。从江门赶来的薛岳部,从韶关赶来的许志锐部,以及从石龙赶来的李汉魂部,很快又抢占了市内主要据点,在敌强我弱情况下,经三昼夜奋战的起义部队,不得不撤出了广州。” 是的,我们就是这样把在广州暴动的共产党迅速肃清了的。 至于叶剑英和叶挺两人在广州暴动失败后,却并没有和共党部队冒险继续作战,当他们的同志被我军围攻的时候,他们两人都已化装偷偷逃到香港去求安全了。 叶剑英在去年七月三十日的《人民日报》又说:“必须指出: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使起义军处于不利的地位,英、美、日等帝国主义,除了出动炮舰不断向我市区轰击外,还派海军陆战队在长堤一带登陆。法帝国主义也参加了这一干涉,在帝国主义军舰掩护下,市内反革命部队向我展开了猛烈的反扑,广州郊外的敌人,也准备前来增援。”“这一干涉,在帝国主义军舰掩护下,市内反革命部队向我展开了猛烈的反扑,广州郊外的敌人,也准备前来增援。”这一段话,从头到尾,可以说全是谎话,因为当时击灭广州暴动的主力是我从广州外围调回来的勘乱部队,而不是市内的什么“反革命部队展开了猛烈的反扑”。我军当时驻在市内的部队不多,除教导团与特务营外,就只有各军师驻省办事处的留守排或留守班而已。他们强烈抵抗暴动分子是真的,说他们在“帝国主义”掩护下展开了猛烈的反扑则谈不上。因为英、美、日、法等国当时根本没有用军舰或海军陆战队帮助我们,当然更谈不上替我军作掩护。我记得十二月十一日晨,我准备派人到沙面用无线电命令广州外围各部队回师勘乱,但当时我们就没有办法进入外国人住的沙面去拍发无线电报,还是请托商人谭礼庭先生出面才拍发出去的,由此可见,我们当时并没有得到什么外国的帮助。(下略)(选自司马璐《中共党史暨文献选粹》第6部,香港自联出版社出版)
 
【作者:sadgone】【访问统计:104】【2004年09月29日 星期三 13:05】【加入博采】【打印】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129754
  2006-01-15 15:24:53
另外再补充一点,李章达将军1927年任广州公安局长时,不愿意奉行粤系军阀当局令其率警察武装 逮捕共产党员、镇压工农运动的政策,愤而辞呈。 后来他还与李世璋参加李济深和陈铭枢、蔡廷锴19路军联红军抗日反蒋的福建革命政府。
  2005-11-24 17:53:37
另外补充一点,张发奎先生1922年在广东大本营任警卫团少校营长时,上校团长是著名爱国将领严重,李章达任中校团附。
  2005-11-06 20:00:50
蒋、桂、粤系发动反动政变之后,出自粤军、第四军的名将李济深、陈铭枢率部仍然拥蒋,而张发奎、黄琪翔所部拥护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反蒋。
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先生曾是有名的拥蒋将领,而后来看透了国民党新军阀嫡系连年内战的秉性,终于与李济深等民主派人士发动闽变,成立联合红军、反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以及人民革命军。
  2005-11-06 14:43:41
1931年,“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领袖邓演达先生牺牲,张发奎旧部黄琪翔将军任该组织主要领导者。1933年,鉴于国民党的对日不抵抗政策,高级将领陈铭枢及其19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戴戟、翁照垣,与李济深、黄琪翔、萨镇冰(近代海军名将)、陈友仁、李章达、王亚南(经济学家和教育家)等民主人士和爱国者,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建联合红军、反日反蒋的人民革命军。抗战军兴,率部抗日,其部下曾投入上海凇沪抗战。指挥军队参加桂柳、粤北等战役,勇挫日寇。19路军抗日名将张炎(张光中),看不惯驻军华南一带的一些国民党顽固派对港九大队、琼崖纵队等抗日军队的残酷进攻,准备率部投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后欲寻李济深、张发奎等将领,途中被顽军包围,后遇害。抗战胜利,负责广东部分地区的对日受降仪式。曾率部南下,途中极大震慑了香港的英帝国主义驻军。还曾与缪培南一起编写有关北伐以及第四军的书籍。建国后,移居香港,仍列席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会议,并于20世纪70年代去吊唁蒋中正。1980年逝世。叶剑英元帅发唁电表示哀悼。
  2005-11-06 14:42:22
张发奎、黄琪翔的大部分军队与桂籍将领李济深、黄绍竑为了广东的统治权而大动干戈,叶剑英的教导团与警卫团以及公安武装等少数部队留守广州。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周文雍、徐向前、聂荣臻、张云逸、蔡申熙、黄公略率教导团、警卫团、工人武装在广州起义。张发奎、黄琪翔、缪培南、李汉魂、朱晖日、李福林、许志锐遂回师羊城,陈铭枢、李济深、徐景唐、陈济棠的部下亦参与此事。后因广州暴动事“引咎辞职”。黄绍竑桂系伍廷飙、黄旭初、吕焕炎三个师及粤系徐景唐师,在五华与粤军混战,26师师长许志锐阵亡,张发奎后来建志锐中学作为纪念。又参加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4个集团军1928年对奉张之第四期‘北伐’,转战津浦一带。1929年汪、桂系倒蒋,蒋令张发奎讨汪。张发奎于前线忽然宣布反蒋,加入“护党救国军”。又与桂军将领俞作柏、李明瑞联合讨蒋。蒋、冯、阎中原大战,张学良助蒋军,冯、阎两军失败。后又参与两广将领反蒋。宁粤和解之后,归南京国民党政府,历任多种高级军职。
  2005-11-06 14:41:00
同年,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发动“七一五”政变,利用以唐生智的将领何键为主的军队捕杀左派人士,邓演达愤而离汉。张发奎及其将领仍对一批共产党员以礼相待,没有剥夺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卢德铭、十一军廿四师叶挺以及廿五师七十三团周士第等将领的兵权。还任用叶剑英为第四军军部参谋长,留郭沫若在军中搞政治工作。武汉中央政治军事分校的学员要被何键解除武装,叶剑英得知,便通过张发奎,把军校官兵改编为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叶剑英兼任团长。汪精卫因贺龙二十军受中共影响颇深,又因叶挺廿四师直接受共产党领导,拟夺叶、贺两部军权,叶剑英从张发奎处得知此消息,遂告知叶、贺军队。“八一”南昌起义时,为了尽可能地团结国民革命军中的一些将领以及国民党左派和其他民主派人士,特别是对于北伐时第四军张发奎为代表的一批广东将领,起义军仍然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旗号,并在委员名单中列出了宋庆龄、邓演达、朱蕴山、张发奎、黄琪翔、朱晖日等人的姓名。
  2005-11-06 14:39:39
1926年春,北伐军兴,任第十二师少将师长,在第四军陈可钰军附的指挥下,与广东名将陈铭枢、黄琪翔、陈济棠、缪培南、蔡廷锴、吴奇伟、李汉魂、朱晖日、戴戟等部,叶挺独立团,以及李宗仁第七军,总司令部邓演达、郭沫若政治部所率攻(武昌)城司令部将士们,浴血奋战,连克长沙、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地,战功卓著,第四军被誉为“铁军”。攻武昌时,国民党民主人士、黄埔高级教官、总政治部上将主任邓演达身先士卒,临危不惧,独立团营长、共产党员、黄埔生曹渊牺牲,连长、黄埔生卢德铭接任营长,北伐军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驱逐北洋军,挺进武汉。1927年于武汉任第十一军少将副军长兼武汉卫戍副司令,第四军中将军长,第二方面军总指挥等职。春季,蒋、桂、粤等国民党新军阀相继发动“四一二”、“四一五”等反动政变之后,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先北伐进占河南之东北奉张军阀,再一举东征讨蒋。遂与邓演达、湖南将领唐生智,率湘、粤军队为主的北伐军,在由冯玉祥西北国民联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的策应下,经过苦战,击退了张学良带领的奉军。临颍一战,工运领袖、黄埔生、共产党员蒋先云团长三仆三起,捐躯沙场。
  2005-11-06 14:38:18
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张发奎将军,曾当过陆军军校生、粤军、国民革命军、护党救国军,于反袁、东征、北伐、讨蒋、抗日、撰第四军史 皆有功勣。
张发奎(1896~~1980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广东始兴人氏,早年即具有排满反清之朴素民主思想和阶级意识,青年时期考入广东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 等校,成绩优异。曾以列国时期名将吴起治军作为军事论文的写作范畴,获得好评。参加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领导的护国、反袁(世凯)、援闽诸役。曾任粤军邓铿第一师少校副官。1922年任孙中山驻广东大本营李章达警卫团第三营营长,与叶挺等将士们率部与数倍于己的陈炯明军队作战,保卫中山先生脱险。又任团长、独立旅少将旅长等职。1925年参加广东战役,历经党军(即黄埔学生军,校军 )与滇、桂、粤、湘联军和农军的东征陈炯明,南征琼崖邓本殷诸役。同年,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又参加第二次东征。1926年“三二o”中山舰事件,蒋中正借机令第一军共产党员要么离军要么退党,蒋先云等大部分党员离开一军,只有李默庵、戴安澜、宋希濂等少数军官退党,各军中的一批秘密党员,譬如 侯镜如、廖运泽、刘斐、覃异之仍然不暴露身份,留在国民革命军原来职位继续工作。第四军则保留了大批共产党员以及共青团员,成为北伐战争第四军的骨干力量。
  2005-05-17 23:28:29
确实是这样,评价历史人物不是简单的臧否优劣。今天我在大书店还翻了一本介绍早期牺牲的红军将领的书,其中就有抗战军兴,黄琪翔.陈铭枢.郭沫若.张发奎以及叶挺将军在武汉的合影(实际上这张照片我1994年夏高一假期时在图书馆的一本党史刊物上就见到过,当时还不理解国民革命失败后,特别是广州苏维埃起义前后曾经是敌对的双方将领怎么会那么兴致勃勃地合影)。黄琪翔.张发奎.陈铭枢(身着西装)都是粤军以及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名将,郭沫若北伐时任总司令部政治部中将副主任,起义后任政治部主任,北伐名将 叶挺也是广东籍将领,当时任陆军新编第四军中将军长。他们北伐时就曾是反帝反军阀的亲密战友,国难当头,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他们又携手奋斗。不愧是华夏好男儿。
  2005-05-17 15:58:29 
历史人物的评价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过需要有一个全面的角度看现代历史舞台的人物.....也许他们大多数人跟你心中想象的或者以前受过教育的评价完全不同....
  2005-05-16 18:59:16
表面上是左右摇晃,但实际上大部分都属肺腑之言。无论是张发奎还是陈炯明等国民革命时期的将领,他们很多都对反帝反封建作出过贡献。而历史人物又是复杂的,应多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而无个人好恶搀加在内。我认为对一个人物的研究不应仅仅看他的出身.身份.学历.党派.军派,还应从他的个性.理想等方面客观评价他们的功过。
  2005-05-16 18:32:35 
晕,一鹏兄的思想怎么左右摇晃...
  2005-05-07 15:07:58
尽管一些国民党粤系将领对广州暴动经过的回忆文章可能有不实之处,但仍可作为研究近现代革命史以及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史的可贵资料,可以对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2005-05-07 11:04:35
广州暴动(广州苏维埃起义)建立的工农民主政权-——广州市苏维埃政府 曾经被誉为中国的巴黎公社。法兰西近代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巴黎公社起义的主要力量就是无产阶级(工人).革命军人(士兵)以及小资产阶级(含学生),广州暴动的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的主要力量就是工人与士兵,还团结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无论是法国巴黎公社.俄国二月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德意志革命.德国11月革命以及国外所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与运动,还是中国的广州起义,都显现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参加过镇压广州起义的粤系国民党新军阀将领回忆广州暴动的文章多有与史实之出入。
  2005-05-03 20:48:56
1927年国民党新军阀背叛国民革命,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的将领也跟随蒋.汪为首的代表官僚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新军阀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屠杀。为了武装反抗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国民党新军阀对工农的压迫屠戮,张太雷.叶挺(曾任大元帅府警卫团第2营中校营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长兼参谋处长;第2方面军11军24师少将师长兼武汉国民政府卫戍司令;南昌起义时任第2方面军前敌总指挥兼第11军军长;广州起义时任广州苏维埃工农红军总司令).叶剑英(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兼军官教导团团长).周文雍.蔡申熙.徐向前.聂荣臻.张云逸.黄公略等革命者领导或参加了广州起义,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士兵利益并且团结小资产阶级师生和其他劳动者的工农民主政权-——苏维埃政权,坚决反对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参加起义的主要有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一部,还有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幸存的左派官兵 等,其他就是一些工人还有少部分学生和市民。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暴动尽管艰难重重,但却是不妥协的,不向国民党反动派以及列强等一切反动势力低头,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005-05-03 20:34:35
广州起义震动全国,国民党粤系军阀暂时结束了与蒋派桂军军阀之混战,向广州起义军疯狂反扑。叶挺 等人提出了转入城外与农民运动结合的用兵策略,却因起义军的外国领导人的干涉,不被采用。镇压广州起义的国民党粤系军阀,大多原来属于第四军,参加过东征北伐,曾受共产党政治工作影响,政治基础较好,完全有可能被争取过来,掉转枪口对大资产阶级宣战,但他们却在张发奎 黄琪翔 李福林 朱晖日 缪培南 许志锐 等高级将领领导下,大肆镇压起义军民,数千人遇难。粤系军阀的士兵甚至还在官长命令下捕杀苏联领事馆人员,简直没有人道,没有国际主义精神。国民党新军阀无论蒋嫡系,汪派或地方军队,对工农学兵及世界无产阶级都是敌对的,他们背叛大革命时期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完全投靠了帝国主义列强与封建官僚,反动性比起封建贵族军阀有过之而无不及。
回忆文章中所谓正当工农运动不予镇压,说广州起义群众是流氓地痞,是对起义工人的诬蔑,当时可能会有极少数暴徒闲散分子趁广州发生战争之机参与抢劫作乱,但这不代表起义的军民,只有被国民党军阀视作正当工人组织的黄色工会机器工会才有可能趁乱打砸抢。说帝国主义炮舰没参与镇压暴动,这是避实就虚的说法,帝国主义即使没有参与直接出兵或发炮,他们也是新军阀的后盾,国民党新军阀就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互相混战,或对革命者进行镇压。
向华将军是北伐和抗战的功臣,但1927年12 月率粤系军阀镇压广州暴动,震惊世界,确实是很令人震惊和遗憾的。
  2005-04-16 16:29:21
张发奎将军亲历反袁.讨陈.东征.北伐.讨蒋.抗日,颇有战功,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大大有功于国民革命。
  2005-04-15 09:11:22
向华将军乃是武昌第三陆军中学的高才生,是邓铿粤军第一师,李济深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名将,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过讨袁.援闽诸役,任大总统府警卫团三营营长时,与叶挺 等官兵,不畏艰难,英勇反击叛军;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投入东征.北伐,战功卓著;国民党新军阀背叛国民革命,将军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左派人士力主反蒋,旋率部二期北伐,进兵河南,与冯玉祥西北部队同仇敌忾,坚苦卓绝,终于击退张学良所率奉系军阀。武汉政治军事分校的革命武装险些被二方面军的湘系军阀何键(反共反人民的老手)所缴械,经过将军的保护,分校学员官兵得以编为第四军教导团,归参谋长叶剑英领导,成为后来广州暴动之主力。
将军所部多共产党员及左派将士,汪精卫.何键于“七.一五”政变时大肆镇压革命人士,而将军继续提拔共产党员担任要职;“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将军不予追击。广州起义,将军率部镇压,震惊中外,此为向帝国主义列强妥协的国民党粤系军阀对革命军民之大屠杀。将军曾为蒋军进攻李宗仁的桂军,蒋妄图吞并粤军,将军遂反蒋,联桂反蒋,响应冯.阎,又在广州与南京政府对抗。
“九一八”后,将军多次请缨抗日,未果。抗战军兴,凇沪会战.武汉会战.粤北会战.桂柳会战,勇挫日寇,狠狠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抗战胜利后主张严惩战犯,后率部10万将士经过香港,极大震慑了英帝国主义驻军。
将军积极反抗满清贵族军阀,抗击北洋军阀的同谋,多次反蒋,英勇抗日,不愧为北伐.抗战名将。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