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议题的“虚”与“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7:08:22
“两会”议题的“虚”与“实”   文章提供 于 2009-3-14 9:46:24 (北京时间: 2009-3-14 21:46:24)
  文章作者: 于泽远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今年的“两会”曲终人散,但有关“两会的话题似乎还要绕梁几日。一些代表委员切中时弊的议案今后还会被舆论提起,而不再是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不可否认,务虚的套话、八股式的赞美仍是两会的主旋律。例如,在舆论热议通过官员财产申报立法推进反腐倡廉之际,官方突然高调宣布“绝不照搬西方那一套”,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等等,代表委员纷纷响应,参政议政变成了对西方议会制度的批判。

  这多少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类似的严正声明不知已经发表过多少次了,用句广告词说就是“地球人都知道”。何况中国确实不具备多党轮流执政的条件,多数人只是希望中国借鉴发达国家的某些有益经验,如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改革和社会进步中少走些弯路,没有多少人天真到非要中国“照搬西方那一套”,更没有代表委员把人大政协当成西方议会,把自己当成西方议员。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表现也充分证明,人大政协确实与西方议会有本质不同。西方议会那种为各自政党和集团利益争得面红耳赤、不遗余力攻击政府的现象从来没有在两会上出现。相反,代表委员与政府齐心协力,每年都成功地把两会开成一个团结、鼓劲、奋进的大会。

  党政官员比例高

  两会代表委员之所以能和政府长期保持亲密无间的合作,主要得益于党政官员在代表委员中占了大多数。有报道说官员在代表委员中的比例高达70%左右,这是两会总能开成胜利大会的重要保证。在大多数代表委员与政府同气连枝的情况下,就算有代表委员想唱对台戏,那也肯定是少数甚至极少数,不可能影响两会和谐与团结的大气氛。

  同时,两会开会的形式也有利于凝聚和气。两会主要有大会和分组讨论两种形式。大会就是听总理、委员长、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院长等人做报告,普通代表委员没有发言机会;分组讨论则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往往由各省市区自治区的“一把手”坐镇主持。在这种庄严的场合,那些有心批评政府代表恐怕不用别人提醒,自己先就怯了三分,除了歌功颂德或空泛议论,还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好在中国一些媒体对两会的报道和评论已更加深入和深刻。例如,财经网记者在餐厅外挖出了政协某高官对官员公布财产的真实看法。这名高官在回答相关问题时理直气壮地反问:“为什么老百姓不公布财产?”

  好在还有胆识过人的钟南山。他在人大广东代表团分组讨论时说:“大部分的发言基本上可以这样形容:每人发言10分钟,其中八分钟是歌功颂德的,一分钟对自己歌功颂德,剩下最后一分钟,来不及讲问题了,”

  好在还有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他在政协大会发言中抨击当前大学的行政化倾向,指近年来不少大学先后成为“副部级大学”,其党委书记和校长成为副部长级官员,“无论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如何,客观上都强化了高校的官本位意识,严重制约了大学的改革和发展。”邵鸿要求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使其回归学术本位,同时民主遴选大学校长。

  总有议案切中时弊

  好在代表委员还可以提案。尽管每年两会的很多提案价值不大,但几千名代表委员汇聚一堂,总还是有人提出一些切中时弊的议案。例如,有代表第四次提议尽快制定官员财产申报法;又例如,28名政协委员建议推广河南信阳市的禁酒令,禁止官员在工作日中午喝酒。据说一旦这项禁令推广到全国,每年至少可以节省1000亿元人民币(约222亿新元)。

  这些与现行制度和政策唱对台戏的发言或提议虽然不是代表委员的主流,但已开始逐渐改变两会的沉闷会风。从这个角度上看,如今的两会已不再是一个完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务虚平台,一些“炮手”和务实议案也不时成为两会的亮点。

  
来源: 联合早报

  [ 新闻热评 首页 ] [ 加入博客 ] [ 回 顶顶华闻 主页 ] 相关链接:
  • 两会文化热点回顾:创新还是“雷人”? - 2009-3-13 14: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