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不解:中国人为何如此在乎"中产"这一称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06:38:09
  回想数年前“小资”这个词在中国刚刚流行起来那阵,表明自己喜欢在咖啡馆里坐上一个下午,意味着跻身“小资”行列,似乎拥有了一种超越别人生活水准的生活品味。而今,“中产”这个词在中国的兴起,“小资”已经沦为穷风流的代名词;现在你再说自己属于“小资”,恐怕只能招致对方的白眼了。令外国人不解的是,在当今的中国,为什么有人对“中产”这一称谓如此在乎!?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就此刊发一篇题为《中产了又怎样?》的文章,篇幅不大,列举的事例生动,读后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要点如下:

对中国当下时兴的“中产阶级”大讨论,一位理财咨询行业的从业者说:“我觉得这个讨论非常有意义,毕竟社会对我们这个群体的关注实在太少了。”

毫无疑问,他早就死心塌地把自己归入到“中产”这个行列中了。作为这个行列中的一员,他很坦然地要求社会给予他所在人群更多的关怀和瞩目,就像公司里的员工要求公司增加健身津贴那样义正词严。

和他相比,另一位刚工作三五年的市场经理则没这么自信。在谈到一个房产的话题时,他说:“虽然我没买房,但……也算中产吧。”

我很后悔当时没有追问他认为自己是中产的依据是什么,是银行存款百万以上,是开别克或帕萨特,还是因为他对红酒特别有研究,家里光葡萄酒杯就有130多只?

抛开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对“中产”的种种界定,在普通中国人的想像中,中产就意味着有房有车有存款,有一定的余钱享受生活——品酒啊、旅行啊等等。对刚习惯喝烹煮咖啡才没几年的中国人来说,这当然是个值得自己归属的优质社群。

短短几年,因为“中产”这个词的兴起,“小资”已经沦为穷风流的代名词。现在你再说谁“小资”,恐怕只能招致对方的白眼了。只是在写字楼里每天忙忙碌碌,嘴里嚷着“累啊,要养家糊口啊”的那些所谓精英人群,哪个不是在努力跻身或维系一个“中产”的名分呢?在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时,每个人都希望跳到头顶上的那个阶层去,而与脚底下的那个阶层说拜拜。

我遇到过一个年薪一两百万的高级律师,住在1000多万的别墅里,他却很谦逊地称自己为“中产”。大概他觉得自己太富有了,混迹在这个数量相对庞大的人群中感觉比较安全。

我还遇到过一个年薪三四十万的高级白领,她很不愿意把自己归入中产行列,因为和她相比,连年薪六七万的穷小子都可算作中产。她更乐意称自己为 “manager”(管理人员——本网注)。可以想见,如果越来越多的人称自己为中产的话,那么社会的流行话题就会变成:你是manager吗?


  

*****************************************************************************

北京于小星信息咨询部提供各类信息并提供以下签约服务: 

受托对各类信息开展搜集、加工、整理,提供方案、策略、建议、规划或措施。

参谋、磋商、评议、会诊或顾问投资行为的可行性;

大型会议文档及档案整理;科技成果密级评价;

受托为外地客户在北京筹办大型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和相关推广工作。

受托在北京代办各项合法事宜。

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14-7-001    邮政编码/PC:100026  

电话/Tel:13801068992                电子信箱/E-mail:bjyuxxzxb@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