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死人的游戏 几个难明的真相 (石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43:39
早春二月,河流刚将解冻。南国小城,一起血案吸引了庶民眼球,一款游戏名闻天下举国皆知。
新闻报道中,一个生命的凋零会被各式各样奇闻怪事淹没。一个与世隔绝的神秘场所,一群童心未泯狱中作乐的可爱的人,凑在一起耍了一把。乍看,童年趣事在撩动心弦。往下读,一人玩笑中殒命,心惊胆颤。
“躲猫猫”红遍大江南北,相互间打招呼,都得捎上一句“今天,你躲猫猫了吗?”
一个因游戏而引发的惨案,除开已公开的说法和讯息,尚欠缺基于生活常理、符合逻辑判断的解释;一个官方发起的网友特别调查,看似为事件的良性发展注射一针“强心剂”。民间力量对调查的有制约式介入,使得公众起初充满期待。然而其形成的调查结论,就连宣传部门高管也不能满意。
“躲猫猫”一事,原不足奇。尽管云南方面不躲猫猫,我们却也不知“猫猫”还要躲多久。网友“特别调查”,一个新鲜的参与公共事件的方式,一个有违常规乃至无法可依的“创新”,在重重限制中施展“规定动作”。官方植入司法程序的网民调查,看似是平息网络世界争论的“良药”,对于真相大白天下,却也难免有沦为“偏方”之嫌。
网友独立于司法、行政之外的调查本就是天方夜谭,因公众对事实的猜想和对已有结论的不信任,而被赋予神圣色彩。
人大代表,不能“躲猫猫”。
洛阳选出的4位网民人大代表,代表了什么力量?网民阶层,网民界别……,“网民代表”是否可以代表网民?官方立意究在何处?
网络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媒体,是公民活动的空间之一,真实的公共空间和公民活动才是最重要的。赛博虚拟空间中的“人物”,并不具有完全真实人格和独立角色,甚至你都不知道电脑前是不是“一条狗”。
现行制度框架如果不能体现代表和委员履职的真实价值,纵使这些代表委员全都产生于网民,怎能保证其作用和价值不会被“制度化”掩埋、“被招安”?
每当面对浩瀚的网路海洋,总会感慨漫溢的信息几乎将人淹没。一场信息技术革命,将人们的生活彻底改变。世界在拉近的同时,信息传播的壁垒越发容易逾越。
元宵佳节“大裤衩”北侧“烟花事件”,活跃在记忆中的,不仅仅是直上云霄的火焰,不单单是稚气未脱的年轻消防队员们沾满烟灰的面庞,也不会是拥在三环路上“观看”的人群脸上各式复杂的表情。就在几大门户网站比拼新闻上线时间的分秒先后之时,散布在现场的民众已通过手机终端,迅速、持续、多角度发回前方动态,在影像文字中逼近真相。
一场蓄势待发的新闻大战因一纸禁令而硝烟散去,不同的媒体发出同一种声音;另一场民间播报如火如荼。“自媒体”甩开各方束缚,朝着事件源头的方向狂奔——尽管因天然存在的门槛嘎然而止,却总引人想起: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前行,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日前参加由中央新闻主管部门主办的“学习班”,随堂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有这么一题:“你知道怎么‘翻墙’吗?你会哪几种‘翻墙’的方法?”
混在网络江湖,“翻墙”也是必备武艺。
现实中翻墙出去的赖昌星一“赖”加拿大十余年,拿到工作准证的老赖,声称自己连生意怎么做都忘了。有人质问“加拿大为何不让赖昌星‘饿死街头’”。
舆论一度谴责,“加拿大不是犯罪分子的‘避风港’”。习惯于索要正义之结果的我们,却很少考虑更为重要的“程序正义”。一个负责任的法治政府不会姑息养奸,也定然会尊重司法裁决,即便他涉嫌“罪孽深重”。赖昌星狡猾,或加拿大无能?丁果试图揪出赖昌星真相,在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司法约束的两个国度,兴许,此事的真相在各自心中,永远没有共同的答案。
面朝窗户,春暖花开。两会将至,共同为共和国的本命年编织驱灾辟邪的红腰带。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编辑部      来源日期:200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