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五年争论焦点开始转移 谁该为TD-SCDMA买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18:47
2006/05/15 电子经理世界

想不到,一场平常不过的行业峰会又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炒的轰轰烈烈。我清楚记得5年前,围绕3G话题争论的焦点是该不该上,牌照该不该发。随着TD-SCDMA这一自主标准技术的日渐成熟,这一问题对各利益方已不造成困扰,但争论并未结束,只是焦点开始转移。
在不久前举行的深圳3G亚洲峰会上,运营商、政府、研究机构及企业代表的观点出现了令人意外的碰撞。中国联通增值服务部总经理宋丽梅根据市场调查结果,认为目前3G的高速度对用户的驱动还不明显,用户的消费观念还没达到为3G带来高速增长的成熟程度。3G技术驱动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目前主流的手机增值服务形式还不能表达出3G的优点。
强调3G属性业务的需求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拉动,并且将原因归结为四点:一、整个价值链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监管滞后;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三、整个增值业务使得电信运营商转向信息服务运营商,这个转变尚未得到有效的梳理;四、科学评估服务提供商规模和整个市场容量的匹配,人才短缺引发的增值服务内容同质化以及3G应用同用户日常工作娱乐紧密相关的开发能力的欠缺。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培芳并不赞同这个说法,认为3G不但有市场,而且是大众市场。他认为现在对3G风险的疑虑主要在于制造商、运营商没有准确定位3G的应用和价格,暗指运营商存在一夜暴富的暴利思想。
杨培芳认定3G最大的风险就是传统的盈利模式,认为未来经济的推动是靠穷人拉动整个经济,而运营商的发展新空间在于同信息化融合以及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对于3G应用前景,杨培芳的归纳是:语音通信、快速上网(包括短新闻、短消息)、可视电话、公众游戏、手机定位、手机钱包和电子购物、电子监控。
大唐移动营销中心总经理冯磊的发言似乎是技巧性的顾左右而言他——没有直接谈3G怎么上,而是强调TD-SCDMA技术向4G的演进。
相对于上述发言,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新产业研究部卢奇骏部长的发言似乎更触及问题的实质。一方面他同意上3G要小心谨慎不能一蹴而就,并表示目前中国3G能否成功,政府尤其是主管部门的主导是关键,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如果错失了这一时机,中国在未来的各种技术融合当中就不可能赢得主导地位。同杨培芳的看法一致,卢奇骏也认为3G的增值服务高价格没有出路。
卢奇骏发言的一个重点在于明确TD-SCDMA承载主体。他认为运营商不明确,3G就不能进行实际的投入,相关的研发很难得到有效推进。
不难看出,宋丽梅的观点几乎是孤立的,但这并不表示这一观点过于主观。恰恰相反,如果站在应用的角度审视3G,我们都不难理解它的客观性。看看你身边的人有多少人通过移动网络使用2.5G的数据服务?宋丽梅对3G业务需求缺乏拉动的四点归结至少客观反映了市场的现状和运营商对此的顾虑。杨培芳对于3G应用前景的归纳并无不妥,但那毕竟是“前景”,在2.5G的数据服务尚未完全得到消化之时,“前景”跟肥皂泡差不多。综观两方观点,无非是推动在先还是市场在先的问题,一个鸡和蛋的关系的问题。这跟当年关于牌照之争的问题异曲同工,说到底,关于3G的争论的实质在于谁为上3G买单,更准确的说是谁为上TD-SCDMA买单。
其实,争论的实质是3G的进程已经发生了的变化,简言之由“该不该上”过渡到了“怎样上”,一个有理由的担心是,当08年4G技术逐渐浮出台面时,3G,人们拿什么来爱你? (陆楠)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