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理由让我春节去山西(多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8:27:29
[原创]有很多理由让我春节去山西(多图)
http://auto.tom.com 2003年02月10日来源:TOM 汽车孙梅


    去山西,有很多理由

    妈妈是山西人。今年已经73岁,沉默寡言。经过战争,从动荡的年代走过,渐渐平静,也渐渐老去。我得说我羡慕她的经历,在我心里她是一道迤逦的风景。但她很少说起过去,我想那是他们那一辈人的方式。于是,我想去看看她的出生地。

    中国国家地理有一期山西的专题。被那些美丽的图片深深吸引。从没想过山西那里出过那么多的名人,从没想过山西有保存得那么完整的故迹,从没想过晋商曾经那么辉煌。虽然,现在的山西经济萧条,环境恶劣。但我依然被那些木雕石刻吸引着,想要上路。

    想走在路上,自己安排线路,食宿,交通,最大限度地感受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也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于是,买好旅游手册,设计好线路,准备上路。

    同伴是可以并肩走在路上,无需太多语言便可以达成共识的人。她走过丽江,看过梅里雪山。我知道那些自然天成的气息是共通的。于是我们一起上路。

    

    运城:难以记录的景色

    离开北京是在过年的第一天。这个灰色的城市成全了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基本需要,一个栖身之所,一份尚可解决温饱的工作,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些爱我的家人。但是,它时常会让我感觉逼仄和无奈。夜晚,做在灯下,边听音乐,边写字,是我的方式。而旅途,可以印证内心,历练性格。

    火车停在运城车站是早上,略微灰色的天气,肮脏的小城街道,让我对这个城市有些失望。安排好住处,放下行囊。赶往去芮城的路上。中乔山光秃秃的,苍凉的味道让人怅然。好在,刚刚下过雪,为黄色的山增添了些许色彩。山路上还覆盖着白雪,长途车在山路上晃晃悠悠缓慢地前行。我们拿着山西的旅行手册跟车上的当地人打听那些景点的情况。他们大多是走亲访友,无法理解我们在这样的本该团圆的日子却离开了家。

    车到芮城,已是下午,坐小嘣嘣车去永乐宫。同伴很有创意的以我们两个人的鞋作为第一张照片开始了这一次的旅行。永乐宫的大门很破旧,象是边远地区的破烂庙门。但走进去,却是另外一片天地。园子里很静,几乎没有游客。长长的甬道,重重叠进的门,两边的树木,残留在房檐和草坪上的雪。拿起相机去记录这一刻的安宁。大殿里的彩绘是精美之作,虽然已经被侵蚀风化得很严重,有些部分已经脱落,但你依然能够从飘飘的裙带和生动的面部线条感受作画者的精湛技艺。可惜,我们都不太了解那些彩绘壁画的故事。否则,它们在我心里当更加生动。

    离开永乐宫,离回程的时间还早。向路边的大妈打听,知道附近还有一个叫大禹渡的地方。于是,赶去那里。依然没有人,我们是唯一的游客。在黄河边,对岸就是河南。据司机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对岸的村庄。可惜,是阴天。黄河上雾气昭昭,太阳象一只低瓦数的灯泡,配上背后的山,是一副难以用相机记录的景色。黄河并不象我想象中那么汹涌,相反很平静。或许是因为大禹的治理?为此,我也在担心壶口是不是如我想象中壮观?

    回到运城早早休息。将睡未睡时还在想,这里就是妈妈的老家。破败的城市,栩栩如生的壁画,如此不协调。我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感觉几乎延续了整个的旅程,甚至越来越强烈。

    第二天的旅程是从关帝庙开始的。依然是看去很破旧不显眼的大门,但走进去,我们再一次无言。那些木雕石刻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甚至一个石龛,一个门敦,都能吸引你的目光,更不用说房檐下和大殿中层层叠叠的木雕。虽然,颜色已经剥落,但精巧的结构让人叹为观止。我相信只有内心安静到极至的艺人才能做出长流于世的精品,而我们可以透过这些作品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安宁。现在,当我写下这些,我依然能够回忆那些流畅的线条,心里是异乎寻常的平静。

    盐池是运城的一大自然景观。公路两旁,白茫茫全是盐硝,一眼望不到边。

    

    黄河:让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匆匆吃过午饭,我们离开了运城,去临汾。到达临汾,边找住处,边联系第二天的壶口之行。但是,因为雪天路滑,旅行社都没有团去壶口。于是,我们决定包车。

    早上我们都醒得很早,因为壶口是我们最期盼的行程。离开临汾时天还没有亮透,车进山里,太阳才出来,是阳光灿烂的好天气。几乎都是盘山路,很多地方雪还没化,很危险,司机小心地前行。终于在中午到达。

    远远望去,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只见一些游客聚集在一处。我有些失望,想象中的万马奔腾的景象根本不存在。沿着冰坡往游客聚集的地方走,冰块很大,很不规则,慢慢往前走,脚下的冰凌在阳光下晶莹剔透。正关注着脚下的路,突然听到震耳的水声,黄河就在我全无准备下铺展在我眼前。那一刻,我只有小心地移动脚步,按下快门。镜头里是远处湛蓝的天,荒凉的北方山脉,飞流而下的黄河水近在咫尺,还有一道彩虹在水雾飞溅处。我一直喜欢水,小到涓涓的溪流,大到汪洋的大海。但它们都是可以亲近的。而黄河的壶口不行,它近在咫尺,却无法触摸和亲近。但你可以从恢弘的气势和震耳的声音里感受它的力量。它在那里,但你永远无法切近它。它是母亲河,但在这里,你无法走进它的怀抱。海水的波涛声是起伏不平的,而壶口的水声是巨大而连绵不断的,让你为之震撼。想起在大禹渡见到的平静的黄河水,我为它的变化多端而感叹。

    虽然很俗气,但我还是要说,在壶口瀑布前的那一刻,我很感动,也很自豪,为我是个中国人。如果你没有听过那滔滔不绝的水声,没有见过它飞流直下的气势,你无法理解我所说的感觉。我一直喜欢看旅游卫视的玩转地球的节目,但我一直耿耿于怀他们为什么不来中国。但我想,其实那没有意义。只有中国人,真正的炎黄子孙,才能理解黄河的壮美。也只有见过黄河,才会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

    离开壶口,一路上,才有心思欣赏沿途的山景。时而是光秃的黄色山脊,时而是白雪覆盖的层滦叠嶂。下午的阳光将山色衬托得更加层次分明。

    回到临汾的那一晚,我们从谈论壶口瀑布,直说到在路上的感觉。旅行,有很多种方式。可以穿行在大城市之间,住豪华的宾馆套房,换取惬意的感觉;也可以背起行囊,承受条件的艰苦,找寻与自己的心契合的美景。在我们心里,路途是过程,而并非结果。它印证了我们内心的丰富和美丽,它给了我们在逼仄的城市生活里无法感受的细致和安宁。

    

    回程:一样的美丽

    天亮再次启程。第一站是洪桐,看了苏三监狱和大槐树。只是不愿错过,并没有太多寻根问祖的观念。更多的是为了成全父母的心愿。

    第二站是灵石,王家大院。去之前以为不会停留太久,想象中家宅能有多大?但走进去,我才知道自己又错了。满眼灰色的建筑,唯一的色彩是那些大红灯笼。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句来描写我见到的大院。手边是刚刚冲洗出来的照片,黑白胶片将大院再次呈现在我眼前。但我该如何描述他的气势呢?站在大院的最高处,重重叠叠的屋檐铺展开去,没有广角的相机无法收录这样的场景。几次拿起相机,又几次放下。只有沿着长长延展下去的院墙和甬道来表现大院的气势。或许,你可以从那些黑白照片重重叠叠的灰色阴影里感受大院的连绵不断。而词句是如此苍白。三卷胶卷很快被我拍完,同伴也用完了数码相机整整一块电池,我们才离开。

    很幸运地买到去平遥的火车票。夜晚,我们坐着三轮车进了平遥古城。住进云锦城客栈,山西的老院子,大红灯笼高高挂,住在二楼,透过雕花的窗户可以看到摇曳的灯笼和远处燃放的烟花。吃过山西特有的美食,在这个安静的城中之城安睡。醒来时,四周一片寂静。我躺在清晨的微光里感受片刻的宁静。也许,城外的城市已经醒了,已经繁华喧闹。但古城还在将醒未醒的蒙昧里。

    吃过早饭,在古城的明清街上闲逛。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三晋剪纸。流畅的刀功,多变的线条,让我们恋恋不舍。我被一副门神吸引,起初只是因为它的线条精细。越看越觉得栩栩如生,爱不释手,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想象回到北京,配上卡纸和相框,一定很别致。

    离开平遥赶往太原,没有时间去看晋祠,是旅途的遗憾。坐在回程的火车上,我们再次以鞋的特写镜头结束了这次山西之行。

    清晨,听着铁轨的声音醒来。打开手机,是朋友发给我的短信,羡慕我象鸟一样自由。我笑了。开始回忆这一次的旅行,那些感动,那些意外之喜。当然也有遗憾,那些我不曾提及的不愉快。是因为彩绘,木雕,石刻太完美,是因为壶口太壮观,是因为家宅太大气,是因为古城太安宁。所以,我忽略了它们,那些让我们不快甚至难过的经历。我想它们是旅途一部分,是山西的一部分,山西文化的一部分,我无法回避,却难以正视……

    再次回到北京,回到办公室,写下这样的文字,纪念我们的旅途,为我,也为我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