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向这样的作家致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7:09:52
 

答《青年文学》杂志主编邱华栋问

2008年3月26日

 

 

邱华栋:大学时代就读过您的那本《燃烧的迷津》,现在,你如何评价这本书?

 

朱大可:这本书是我的处女之作,我从情感上还是喜欢它。但其中部分文章只是稚拙期的产物,未来的研究者只能视其为一种历史的产物。

 

邱华栋:“酷评家”作为对你的称谓之一,你喜欢吗?

 

朱大可:这顶帽子挺好。我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邱华栋:你对鲁迅和胡适怎么看?

 

朱大可:我早就说过,鲁迅是伟大的独立知识分子,我对他的敬重不可动摇。但他的晚期陷入了精神的绝境。如果不指出这点,甚至把这种病症当作一种伟大品质,就会误导民众。胡适是鲁迅的一个反转的镜像,他的理性和宽容显示了另一类卓越的品质。但毫无疑问,这两类知识分子,都是中国所短缺和需要的。

 

邱华栋:你对张爱铃怎么看?

 

朱大可:一个才华横溢的上海女人。她向我们示范了殖民地自由市民的精神状态,由此成为现代小资女人的典范。但她的文学成就一直处于不正常的涨落状态——不是被人蓄意贬低,就是被人刻意高估。

 

邱华栋:对沈从文如何评价呢?

 

朱大可:一个性情温存到了懦弱程度的文人,他的书写几乎都是对乡村的记忆,这从另一面显露了他对现实的恐惧。但这同时也塑造了一个乡土作家的敏感灵魂。沈从文是中国乡土文学的源代码。几乎所有后起的乡村叙事,都是对他的仿写。在这个意义上,沈可以说是现代中国乡土文学之父。

  

邱华栋:1949年到1978年的文学创作,你怎么看?

 

朱大可:绝大多数作品没有文学价值,只有人类学价值。

 

邱华栋:1978年到2008年,您认为有没有你评价高的作家?是哪些人?

 

朱大可:我只想提那些被文学史低估的作家,比如多多、海子、北村等等。

 

邱华栋:“80后”作为一个最年轻的创作群体,他们引起了你的注意了吗?你如何评价他们中的一些人?

 

朱大可:他们的作品我看得不多。但他们的市场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文学转型的一代,他们第一次把文学大规模地送进了市场的天堂。

 

邱华栋:以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现在如何评价它的意义?

 

朱大可:朦胧诗的代表不应该是北岛。北岛的太多的政治警句,削弱了其诗歌的价值。朦胧诗是毛时代语境下的中国诗歌的一次自我复兴运动。它为日后的文学复兴提供了精神和话语的双重原料。

 

邱华栋:你关心的似乎早就超出了文学,延展到社会学、哲学和文化研究,你最关心的中国当代问题是什么?

 

朱大可:除了文化,还是文化。

 

邱华栋:你的文风非常独特,你是如何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漂亮的文风的?

 

朱大可:有一点天分,但主要是对汉语书写的近乎偏执的热爱。

 

邱华栋:作家和评论家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朱大可:疏离、各自保持独立性,又彼此倾听。

 

邱华栋: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学中,你最看重的是那些?

 

朱大可:中国古典文学也有很多被误导的领域。比如四大名著就被高估了。但另一方面,三言两拍、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和镜花缘上卷,一直没有获得必要的重视。在我看来,这“四大不名著”,同样是中国文学的高峰。此外,庄子、李商隐、李贺和纳兰性德,都是我钟爱的作家。

  

邱华栋:当代中国作家最缺乏的是什么?

 

朱大可:当然是心灵的力量。作家的市侩化,就是作品精神升华的最大障碍。

 

邱华栋:汉语文学的前途在网络时代是怎么样的前景?

 

朱大可:互联网有三种功能:1、推出大量数码作家;2、制造大量文学垃圾,3、淹没天才作家的泥潭。余地之死是一个例证。他的诗歌起于互联网,又被互联网口水所淹没。互联网既是滋养他生长的摇篮,也是葬送他的坟墓。

 

邱华栋:成为一个好作家,你认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禀赋和素质?

 

朱大可:我认为优秀的中国作家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中的至少三项:1、在叙事或抒情方面具备天才、2、对汉语的敏感和信念、3、独立的社会观察和表述立场、4、难以击破的普世价值乃至终极关怀。

 

邱华栋:纸介媒体会死亡吗?

 

朱大可:不会。平面阅读受到了人类基因的支持。

 

邱华栋: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学有没有新的办法应对?

 

朱大可:优秀的文学,当然可以利用爆炸效应来扩展其影响力。

 

邱华栋:你赞同“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说法吗?

 

朱大可:我不认为这个判断或表述是准确的。1977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曾经向我们提供不少精华文本。但到了21世纪,基于前线作家的衰退和大量文字垃圾的涌现,文学正在面临垃圾化的危机,这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不正视这点,就无法捍卫文学的质量和尊严。

 

邱华栋:那么,中国作家如何才能写出来黄金品质的作品?有没有希望了?

 

朱大可:我确信会有一些坚硬的心灵能超越时代宿命,给我们带来文学的希望。我在热切地期待。我要向这样的作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