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杂志2008商业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14:46
《连线》杂志2008商业趋势之一:开放源代码的富翁们 

开源软件以前让程序员酷起来,现在则让他们富起来


去年春天,营销专家兼博客作家Hugh MacLeod 在他的网站上贴了一个问题:如果开放源代码成了气候的话,那些开放源代码的亿万富翁又在哪儿呢?他的读者并不觉得好笑。开源软件依赖自觉自愿的程序员所组成的社群,他们修补或者编写一些程序,然后免费公布出来。有很多人跑到Hugh MacLeod的网站去抱怨说,哪怕是是寻找亿万富翁的想法也违背了开源运动的精神。一位读者写道,“回报是有的,但并不是财富方面的”。另一位更直接,他建议Hugh MacLeod“闭上臭嘴”,“你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然而,并非每个开源斗士都如此厌恶这种铜臭味。有一些开源公司最近已经拿到投资和引起并购的兴趣:不管你喜欢与否,我们得面对现实。极有可能发生的是,越来越多的开源创业者会变成有钱的阔佬。


根据451咨询集团的说法,2007年,约有30家开源公司被收购,总价值超过10亿美金,这比2005年的数据翻了一番。并且,2008年还会出现更为疯狂的局面。仅仅在1月份,太阳微系统Sun Microsystems就宣布以10亿美金收购开源软件的先锋——MySQL;另外两家开源公司Covalent和SpringSource则选择合并;诺基亚也同意出价一亿五千三百万收购专做开源手机软件的Trolltech公司。在华尔街,银行家们也在四处找寻可以上市的优质开源公司。Mozilla的CEO,John Lilly说,“我们每天都接到许多电话”,“我们很值钱的。”Mozilla旗下拥有开源浏览器Firefox和邮件应用软件Thunderbird。被剥夺华尔街咨询师资格的Henry Blodgett最近在他的网站Silicon Alley Insider上说他估计Mozilla旗下盈利的两块业务分别价值15亿和40亿美元。John Lilly认为这个估价是正确的,但是Mozilla目前还不打算上市。他说,“只要我们还付得起帐单,我们就可以保持长远规划。如果上市的话,就有股东和季度报表,那时候我们就做不到这点了。”


他没有说出来的是,在商业世界里,开源公司是不可能独善其身。如今的开源软件已经不是人们以前所能预料的。对冲基金已经开始使用它来作为交易平台,要知道他们过去曾固执地坚持使用自有产权的系统。沃尔玛也正在部署一套基于开源软件的系统,用来帮助员工跟踪自己的医疗保健记录。这套系统之所以节省成本并不是因为无需雇佣工程师来进行内部开发或者按照员工数量支付昂贵的授权费。Benchmark Capital的风险投资家Kevin Harvey这样说道,“我认为软件授权的商业模式已经过时了,我不会给这样的公司投钱,而且我也不认为别的人会这么做”。Benchmark Capital最近已经将其在MySQL以及开源邮件客户端公司Zimbra的早期投资变现。雅虎在2007年晚些时候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Zimbra。

 

如果通过免费赠送货品的方式来运作一门生意?(软件企业的)收入主要依靠销售附加件、服务合同、以及运行软件的硬件设备。但是这种模式只有在你掌控一些基本条件的情况下才行得通。开源软件制造商必须赢得足够多的用户,即使他们中的一小部分肯付钱也会带来金钱的滚滚洪流(Mozilla的大部分收入来自谷歌。谷歌付钱给Mozilla以便成为该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谷歌之所以肯这么做是因为Firefox拥有相当多的用户)。更重要的是,开源软件制造商依靠外部程序员的良善意愿,因为正是这群人时常更新他们的产品。因此,想要仿效谷歌那些坐着767飞来飞去的牛人,开源软件的新贵们需要三思而行。对于那些习惯别人带着感激心情而支付钞票的编程独行侠而言,这样的场面(谷歌的767)恐怕会让他们带着编程技能到别处(即钱多的地方)去寻找饭碗。

《连线》杂志2008商业趋势之二:社交网络初长成

MySpace和Friends急需盈利,而且要快

 

光看这些数字太就让人兴奋。MySpace的会员数已经像吹气球一样从2005年的2000万暴涨到今天的2亿2千500万,竟然达到了513%的年平均增长率。而在同一时期,它的竞争对手Facebook居然有550%的增长率。即使是LinkedIn,这一比率也达到182%。


不过,社交网络的另一个衡量指标还是明显地表现欠佳,那就是美元,也就是盈利。Lookery是一家专门的社交媒体广告网络公司,它以1000次有效点击(CPM)收费0.13美元的价格在MySpace,Facebook和Bebo上投放展示广告。据估计,雅虎的CPM大约是13美元。报道称,MySpace上的视频广告每播放1000次只收取25美元,而同样情况下,CBS对其附属网站收费为50美元,NBC则要价75美元。

社交网络将会造就互联网行业的又一批隔夜暴富的有钱人。但是,许多社交网站尚无办法将他们的受众资本化。这看上去更像是某种貌似可以提升商业价值实则毁灭它们的喧哗世界。即使是谷歌的天才们也被难住了。这家搜索之王以优惠价格在MySpace上放置广告,但还是认为付得太多了。谷歌创始人之一的Sergey Brin在1月份与分析师的见面会上坦言,“我不认为我们找到了为社交网络做广告并将其转化为盈利的最佳方法。”

 

一些小的竞争者反倒做得好些。比如,LinkedIn的CPM就高达75美元。区别就在于:LinkedIn瞄准专业人士,这更有助于锁定广告目标。(这一目标群体还帮助LinkedIn针对一些额外功能和工作列表收取费用)


对于那些受众更为广泛的网站,关键点则在于为广告赋予一种社会性。Facebook就打算这么做,他们的办法是信标技术和社交广告(Beacon and Social Ads)。当用户的某个朋友为一家广告商友情赞助的时候,信标技术和社交广告就会向他们发送一条提醒或者展示一条广告。但是由于网络隐私监管者的介入,Facebook只好快速反应让会员停止这种做法,因此,这些广告方式的有效性尚未得到评估。


诚然,相信广告会成为一种社交体验的想法是该行业的最好希望。Social Vibe鼓励它的会员选择一些品牌并且放在在各自的网页上。AdRoll在相关的利基站点(niche sites)当中共享广告,以将博客链接转化为广告网络。要想发掘在线友谊的商业价值,恐怕尚待时日。谁要是第一个将商业消息发布以体面的方式融合进新型社交网络,谁就会成为广告商们削减脑袋想要巴结的人。

《连线》杂志2008商业趋势之三:外面的世界绿油油

想拯救地球?主意是不错,但是要看好你的底线


很少有公司能够比丰田更能代表日渐兴起的绿色商业浪潮,它们作为混合燃料动力的创新者广为人知。但是,它的旗舰车型Prius却销量不佳,以至于赶不上公司所付出的巨大研发成本。真正能给丰田带来利润的还是传统的卡车业务,包括流行的Tundra皮卡。为了保证现金流的来源,丰田不止一次地偏离了自己的追求绿色环保的道路。



2006年,福特的F系列皮卡车销量超过丰田Tundra达67万辆,丰田的反应是将汽车的引擎功率从中等耗油量的4.7升加大到相当耗油的5.7升。结果如何呢?2007年Tundra的销量立即上升了58%。为了保持这股势头,丰田还联合另外八家汽车制造商到国会展开游说工作以反对提高燃油的经济性标准。理所当然地,环保主义者觉得被自己背叛了。《哈芬顿邮报》1 的Laurie David(他是《难以忽视的真相》2 的制片人之一)这样写道,“以前购买老款Prius的客户,现在只能感觉遭到了侮辱。”

 

丰田现在真的左右为难了,因为它的行为将会对那些打算走绿色化路线的公司造成影响。尽管降低能源的消耗并推出环境友好的产品可能吸引那些关注环保的客户(这一群体正在日益壮大),但是大部分企业利润仍然来自于传统的、肮脏的生意方式。而且,转向环保方法及产品会破坏业已建立的盈利模式。耶鲁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中心总监Daniel Esty说,“克米特3 是正确的。想变绿可不是那么容易。”


要想变绿,利润是一块大的绊脚石,股票价格则是另一块。有些公司正在为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和碳排放税收而规划未来,但市场并没有蜂拥而上对他们给予奖励。2005年,通用电气的CEO杰夫.伊梅尔特的一个举动几乎把美国企业界吓晕了:他赞成联邦法律对碳排放设定限制。他承诺,截至2010年,通用电气将为清洁科技的研发投入15亿美元,同时将内部能源成本削减1亿美元。这一行为是高尚的,但是通用电气的股价却几乎动也没动。现在,伊梅尔特又在为以前陈旧的商业模式打圆场了。去年他告诉《华尔街日报》说,“我并未打算改变公司的现金流。”自那以后,通用电气又为其石油部门追加20亿美元的资金,并继续投资于煤炭发电厂。


对零售行业而言,绿色运动带来的压力可能更加复杂。大的连锁超市纷纷要求供应商收敛自己的行为。1月份,沃尔玛开始要求其供应商在3年之内将能源使用率提高25%。但是,这里有个麻烦事:沃尔玛的大部分货品来自中国,而中国的环保标准是出了名的宽松。正如美国发展中心(the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的资深研究员Joseph Romm所说的,沃尔玛的商业模式与从上至下的绿色运动并不兼容。

 

有一些公司却很灵活,他们找到了将环保政策变成商业利润的方法。比如说,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的股票在过去5年之中翻了3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节能型液晶显示器和风力涡轮带来了强劲的销售增长。其他的公司则尽可能在夹缝中前行,左边是利润,右边是环保。华盛顿或许能帮得上点忙:国会在筹划为碳排放创建一个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市场。这个方案将会更好地平衡绿色环保的道德冲动和各大企业讨好华尔街的要求。别忘了,商业世界中有两种绿色(环保和美元),没有哪个CEO敢于忽视提款机里面出来的那一种(即美元)。

 

 注释:

1. The Huffington Post是全美最大、北美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博客网站。

2.《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是在前美国副总统戈尔主演的一部讲述全球变暖和环境问题的记录片。该片曾获2006年奥斯卡最佳记录片奖。

3. 克米特:克米特青蛙,名叫Kermit the Frog。《芝麻街》中的一个角色,有首著名的歌叫"It's not easy beinggreen" 。

《连线》杂志2008商业趋势之四:看不见的互联网

这些小玩意儿连上了互联网,而你却毫不知晓

 

电子产品制造商喜欢把整个互联网都塞进任何设备里面,只要它有LCD显示屏就可以。但是这种努力却并不值得。哪怕是像Treo这样的最佳网络工具(Web-enabled gadgets),上网浏览也没有最老土的电脑那样舒服。虽然,最近有许多产品展示了一种崭新的功能,叫做无处可见的互联网。不要以为这些玩意儿能提供全方位的互联网连接,相反,它们有选择地访问网络来启动预先定义好的特殊功能。

 

想想任天堂带有Wi-Fi功能的Wii。Wii能够提供新闻和天气播报的频道,但是它不是去访问那些名声响亮的网站,而是将在线种子(online feeds )拖到自己小巧灵活带着旋转地球仪的界面当中。或许,任天堂从TiVo's DVR那里有所借鉴。TiVo's DVR把一系列客户定制的在线服务打包在一起,其中包括天气播报、视频播客,还有电影门票。即使在运行Linux的设备上装一个浏览器易如反掌,TiVo也懒得去用什么网络浏览器。同样的,苹果电视(Apple TV)下载电影、播放视频,但是却并不上网浏览。

 

像Kindle电子图书阅览器这样的手持设备也同样带有选择性:虽然亚玛逊做了市场营销,但是毫无疑问,Kindle的HTML浏览器功能弱得可怜。Kindle的3G连接与其说是上网冲浪,倒不如说是用来下载书籍和杂志。

 

乍一看去,iPhone似乎是反其道而行之。Apple不仅仅是给手机添加了浏览器,它还支持Web 2.0标准,这可以轻而易举地用Safari方式浏览网络。在iPhone上翻翻《时代周刊》是不错,但是做点正事(比如说比较购物comparison shopping)可就逊色了。因此,Apple还提供了专业的、单一功能的插件,这样就可以方便地连接特定类型的网络信息:按这个钮,天气播报就弹出来了;按另一个钮,最新股价就弹出来了。iPhone最酷的功能都依靠互联网,但是上网这件事已经被淡化于背景之中,就像手机也要消耗电能,却不为人注意一样。

 

25年前,太阳微系统宣称“电脑就是网络”。现在,将这些新玩意儿看作是这一庄重宣言的最新版本是很有诱惑力的。不过,25年前的愿景是用最普遍、最便宜的设备来访问网络。而今天的都是些卖价不菲的专业设备。它们卖得起价不是因为功能齐全,而是因为它们能做你想做的事,并且还是以很眩的方式。至于说它们能连到互联网,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连线》杂志2008商业趋势之五:眨眼企业家的崛起

制造、销售任何东西,转瞬之间

 

Jeffrey Wegesin是一位家具制造者。他最炙手可热的作品恐怕要算一种曲线边桌了。虽然这种桌子只卖出去两张,他就已经盈利了。他做这个事并不是要想踏足木器加工的行当,而他也不是唯一做这种事情的人。目前已经有5000多个像Wegesin的人在Ponoko的网站上开户了,Ponoko是位于新西兰的一家仅有一年历史的提供按需生产的服务商。设计者将样图上传到Ponoko的服务器,在客户下达完订单以后,Ponoko的激光切割机就按照样图切割木头和塑料,而后产品就成形了。Wegesin是一位网页设计者,他的桌子在Ponoko上的卖价是250美元(不包括运费)。每卖出一张桌子,他会付124美元给Ponoko作为材料和加工费。现在到手的252美元虽然不算太多,但是他赚的却是净利润,并没有什么成本。


欢迎来到“眨眼企业家”的时代!只需要一个设计创意,哪怕是业余爱好者也可以生产珠宝、机器人、体恤、家具——任何东西。仓库是不需要的。最小订货量也是不需要的。首付款也是不需要的。数字时代并不仅仅是数字化的。市场的力量可以让二三流音乐家通过在线发布歌曲来谋生,也可以让业余成衣制造商有机会卖出自己的产品,而无需费力说服Barney(纽约著名的百货商店)的买手们。

 

数以千计的人正在开辟“眨眼商业”模式。加州Redwood市的Zazzle就提供了让人眼花缭乱的由用户设计的产品,从海报到网球鞋,什么都有。伦敦一家定制服装的网站StyleShake在开张头三个月就收到2万5千份婚纱设计稿。创立于德国Leipzig的Spreadshirt囊括了50万家销售体恤的个体小铺。麻省理工学院“原子与字节中心(Center for Bits and Atoms)”的总监Neil Gershenfeld说,“这些小公司显著地降低了任何人将商品带入市场的门槛。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错误观念是,你必须保证产量才能支撑一家工厂。但是,创意无限的低产量商业模式正日渐走俏。”


这些可不是CaféPress里流传的只有内行人才听得懂的笑话(CaféPress是一家新兴咖啡连锁店,曾经借用微软Vista的名字推出MicrosoftVistaWOWffee咖啡):体恤加马克杯就是为了吸引一个狭小圈子里的朋友。按照Jana Eggers(Spreadshirt的CEO)的说法, 在北美地区,体恤年销量超过1000件的合作店铺的数目去年就增长了30%。即使是CaféPress也已经成为一个诚意经营的商业平台。Jim Gamble是加州湾区的一位企业家,他每年通过Spreadshirt的网站要卖出5万件体恤和妙语贴纸(全是装饰起来的保守派政治口号)。据他说,每年“都有六位数”的收入进账。



众多大品牌也渐渐意识到“作为服务的制造方式(manufacturing-as-a-service)”的魅力所在。凌志汽车最近就找到按需(on-demand)出版商Blurb来印刷1800份推广凌志公司绿色环保行动的书籍。从Dilbert 到Discovery Channel 的连锁加盟商也通过CaféPress售卖旗下的授权商品。迪斯尼更是将超过3500件设计上传到Zazzle的网站,并允许其销售更为广泛的系列产品,而不仅仅是米老鼠体恤这种颇受传统零售商青睐的热门货。Zazzle网站还为迪斯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敏捷性。DisneyShopping.com的负责客户定制的高级经理Patrick Haley说,“我看到了Hannah Montana(迪斯尼拍摄的超人气电视剧,该片让15岁的童星Miley Cyrus迅速走红)正在冉冉升起。我们可以将设计图稿传到Zazzle的系统,在1、2天之内就能变成产品了。”


当所有人都能创造并销售任何东西,长尾效应就来了:怎么生产这些东西?然后又怎么推销呢?只要产品是真实存在的,Amazon.com或许就能提供近乎无穷的库存。按需制造或能去除这种限制,并将我们带向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产品随处都有,永不断货,虚拟的货架也总是满满当当的。

《连线》杂志2008商业趋势之六:做更好的广告条

微软收购雅虎,其实就是大手笔的品牌广告!

 

网络搜索的战争已经结束,谷歌是赢家。纵然费尽多年心血,微软和雅虎加在一起也只不过占到美国互联网搜索市场的三分之一,而在总价值80亿美元的与网络搜索有关的广告市场上,两家所占的份额更少。然而,对谷歌的竞争对手来说,有个好消息:在线广告业务并不仅仅是搜索那么简单。最新开辟的战场是显示屏(这种由密密麻麻的光点所组成的东西在互联网泡沫过后就已经自生自灭了),还有新近流行的视频。而最新的火力攻击点则是微软斥资450亿鲸吞雅虎的并购案。


(微软)并购雅虎其实还有别的原因,比如说,雅虎的顶尖网络服务就是一笔财富。但是,一切最终还是要归结到广告上面来。网络广告正处于嬗变过程当中。随着电视广告市场的内爆(implodes),市场营销官们转而投向网络进行品牌推广活动。他们当然知道,仅凭搜索结果旁边的几行文字是不可能塑造品牌的。但是借助视频和显示屏,你就能做到了。特别是,现在的显示屏技术已经大大超越了静态的标题广告,Flash动画和声音都被加入其中。去年美国的网络广告业市场总值已经超过200亿美元。这一数字预计4年之内将超过600亿美元,而视频和显示屏有望在这其中占到三分之一的份额。这也预示,和谷歌统治搜索市场一样,现在仍有机会主宰这些类型的市场。数字广告代理公司Organic的CEO,Mark Kingdon说,“争夺已经开始了。”

 

谷歌早就起身并开始奔跑了。2月份谷歌推出针对视频的AdSense服务。为了将视频广告带进成千上万个目前投放文字广告的网站,这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而根据comScore的统计,雅虎带来了一堆数字:雅虎是世界上最热门的互联网发布者,仅在美国它一个月就能将网络页面投放给接近1400万人。雅虎同时还把广告投放给一个庞大的独立站点群,这让它的广告触角延伸至85%的美国网民。借助MSN和Winows Live,微软能够触及美国网民群体的56%,但是对麦迪逊大街(美国广告业集中的街区)来说,其可信度还是很欠缺的。但是,倘若将微软和雅虎加在一起,其规模即使是谷歌也难望其项背。

 

即使顺利收购雅虎,像微软这样的公司所要得到的也不仅仅是覆盖范围。为了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人群投放正确的广告,并将其结果精确地反馈回来,技术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不过,按照数码咨询公司Denuo的Tim Hanlon所观察到的,“巨型公司并不能带来最好的东西。”广告技术的最伟大的进步之一,行为定位法(behavioral targeting)就是来自Tacoda公司(后来被AOL买下)和aQuantive公司的Drivepm 部门(后来被微软买下)。当网民在互联网上浏览的时候,行为定位法会对他们进行追踪,向他们投放广告,比如说,汽车广告。但是汽车广告并不仅仅是出现在汽车相关的网页,它还会出现在别的站点,只要访问该站点的人表现出购车的兴趣。这一方法开启了尘封已久的宝藏:以前很难推销给广告商的网页现在也能够卖得出去。Tim Hanlon说,“还会有许多创新的东西。”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创新不大可能出自雅虎,不论它被微软收购与否。毕竟,雅虎曾经错过了搜索市场的多次机会。Tim Hanlon补充道,“雅虎是个经典案例。可是,难道错过两回就会正确一回吗?”

《连线》杂志2008商业趋势之七:世界创新在中国

中国曾经是世界的制造工厂,现在它将是下一个创新中心

 

位于上海市郊区的通用电气中国技术中心(GE China Technology Center)是这家世界工业巨头最著名的研发机构之一。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位工程师正在辛勤研发新一代产品,从更洁净的煤炭到高科技制造技术应有尽有。但是,通用电气的骄傲其实是与该中心一街之隔的近邻——另一座新兴都市的办公楼。这座办公楼呈碟形,有体育场那么大,简直就像是从北京奥运匹克公园里搬过来的。这座由中科院修建的光彩奕奕的庞然大物是一个电子粒子对撞加速器(electron-smashing particle accelerator),明年它即将被用于解决微电子及制药领域的世界级的难题。


谁都知道中国是迅速崛起的全球制造大国。那么,你猜怎么着:中华人民“资本家”共和国(the People's Capitalist Republic)不仅仅是在兴起或者上升时期,它简直就是在爆发期,而且还不仅是船装车载的平板电视和浓烟滚滚的大气碳排放那么简单。这个以低廉劳动成本获取外包订单的国家正在产生大量的资本,一大把的新兴公司,还有(让人惊讶的)创新光芒。


其实,中国最热门的出口产品是“冷钱”(cold cash)。中国的条绒裤军团(pinstripe brigades)很乐意将国家的资金(以美国财政部债券和其他安全方式攒下来的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窖藏起来,然后一张一张地数。现在,他们买进各种各样资源来实现其全球化的雄心:原材料(苏丹的油,澳大利亚的铁),国际资本家的堡垒(在摩根斯坦利和黑石集团的数十亿美元投资),还有科学技术(路由器制造商华为及其他公司欲购买3Com,但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

 

同时,作为世界最大的数码温床,中国带来了富有异国风情的成果。腾讯公司的QQ消息发布平台拥有超过7亿个注册用户,这可以说是全球最庞大的在线社群了。百度占据了中国网络搜索市场60%的份额,谷歌在这个巨大市场的表现可以说相形见拙。在视频共享方面,土豆网和56.com为数百万用户提供经过授权的编程和取代广播电视(licensed programming, supplanting broadcast TV),让YouTube也只能甘拜下风。新闻集团和NBC旗下的Hulu网,是一家拥有1000万美元投资的视频服务公司(video-streaming venture),总部设在好莱坞,工程师们却在北京工作。

 

这些创意难道都是从国外抄袭过来的吗?或许是的。但是,现在从“中国制造”跃迁到“中国创造”的条件业已具备。去年,美国的风险投资家们对中国公司承诺了14亿美元的投资。他们最看好的投资对象包括:游回国内的海归人员,通用电气上海研发中心和北京的谷歌、微软、雅虎培养出来的年轻专家。为了追逐梦想,未来的企业家们可以向来自本土的如摇滚明星一般的CEO们看齐,比如说阿里巴巴的马云(43岁),腾讯的马化腾(36岁),百度的李彦宏(曾就读于美国,39岁)

 

即使中国的环境恶化非常厉害,但其中也有积极的一面:这是对创新的极大促进,同时也是发展本土绿色科技的推动力。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第一的风车和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远大空调(Broad Air Conditioning)是高效率冷却系统的世界领先者。该系统以废热作为动力,而这在全球能源紧缺、日益变暖的情况下无疑是个巨大机遇。总部设在深圳的比亚迪,是充电电池的领先制造者。该公司在今年早些时候参加了底特律汽车展,推出一款非常漂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这款车预计将于奥运会的时候进入商品橱窗向公众展示。

 

不久之前,中国还没有技能和闲钱来推动让人惊讶的创新,而现在它却两者兼具。那么,要不要在底特律建一个比亚迪技术中心呢?

《连线》杂志2008商业趋势之八:风投行业的新生活

公司越来越少,对手越来越多,风投公司必须应对

 

按照某种标准,风险投资家的2007年过得很是舒坦。新成立的基金募集了350亿美元,投资了近300亿美元,而最好的几家公司赚了让人垂涎的530亿美元。


数字看上去是很美,但是一项事实却被掩盖了:在互联网行业,风险投资家正面临历史上最艰难的投资环境。开创一家公司越来越便宜,所以很少企业家需要风投的资金注入。并且,天使投资人也在蚕食风投的地盘:他们向初创时期的公司投入更多的资金。2006年,天使投资人一共向51000家创业公司投入260亿美元,这比2003年增加了180亿。与此同时,等不及这些新公司进行第二、第三轮融资,许多大公司就将其抢购一空。

 

Ventures West的合伙人Paul Kedrosky说,“说句老实话,就眼下而言,我们的日子很不好过。”


老练的风投家们正想尽各种办法突出重围。一项举动就是,给企业家们发利是。位于旧金山的Founders Fund是由Peter Thiel创立的,他以前曾是PayPal的CEO。他允许企业家可以将其资产转换成现金,而这种事情通常只有当创业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的时候才会发生。其他的风投也开始效仿天使投资者的做法:在企业初期进行小额投资。2007年,风投在种子融资阶段的平均投入低于100万美元。作为Battery Ventures的普通合伙人,Roger Lee这样说道,“有一半的交易我们都是做种子融资或者是A轮融资。同样一家公司,现在风投只砸进去50万美金,但是在8年前却是2000万美金。”

 

同时,严酷的经济环境也不大会带来多少慰藉。风投公司通常都会将募集的资金在10年当中投出去,这让他们比天使投资人更能熬过市场的低迷期。随着恶劣的经济开始影响初创企业的成长,企业家们不得不在估值较低的情况下募集更多资金。所有消息中对风投公司最好的一条就是,即将到来的高科技行业大裁员将会带来比以往更多的投资机会。Ridgelift Ventures的执行合伙人Stu Phillips说,“经济减速期通常是优秀人才离开大公司自立门户的时刻。对于投资初期创业公司的投资者,衰退将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连线》杂志2008商业趋势之九:网络搜索以人为本

算法可以很牛,但是要想搜得更好,还是要靠人的力量

 

熬过漫长的一天,当Jeremy Brosowsky离开办公室准备返回家中的时候,他会悲戚地看一眼自己的咖啡桌。那里总是堆满了各种各样杂志,但他从来就没有翻开过。Jeremy Brosowsky是Washington Business Forward杂志的创始人,不过这份杂志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他说,“《经济学人》(Economist)纸本杂志的订阅费最终还是跌到100美元/年。”


2006年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的“咖啡桌问题”并不局限于凡尘俗世(meatspace,是那些花大量时间泡在虚拟网络的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称呼)。他也同样无法跟得上那些涌进RSS阅读器的各种资讯,更不用说什么在线版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其它的出版发行物。Jeremy Brosowsky真希望自己能找个方法来对付这场泛滥的洪灾,同时还能集中精力在那些必须阅读的文章上面。

 

他的解决方法就是在2007年晚些时候创立了Brijit,-家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小公司。Brijit能将在线及离线的资料浓缩成100字左右的摘要。每天Brijit都会发布一份精简摘要,其内容来自125份报纸杂志,还有音频和视频节目。Brijit会对其中的每一项内容评分,“0”代表“最好别碰”,“3”代表“必须阅读”,这样读者就能轻松判断该不该点击进入。Jeremy Brosowsky说,“我们通过Brijit推出的产品易于读者阅读。”该公司的8名员工筛选的资讯来源超过100个,从AARP the Magazine(据称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到XXL(流行的Hip-Hop杂志)。


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使用人力而非算法(algorithms)来过滤互联网上无穷无尽的信息,Brijit就是一个例子。资深的企业家Jason Calacanis最近创立了Mahalo公司,这是一个“以人为推动力的搜索引擎”。在编辑们的监督之下,该公司所雇佣的自由职业者和志愿者对搜索结果进行汇编整理。另一家新生代搜索引擎ChaCha则通过聊天窗口为用户提供实时指导。这家公司的投资者包括Amazon.com的CEO杰夫.贝索斯。市场营销博客作者Seth Godin创立Squidoo公司,该公司对那些为兴趣话题建立丰富链接的用户支付付费用。

 

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互联网更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人类而言与生俱来,对于软件而言却是闻所未闻。正如Jason Calacanis在一次会议上所说的,“谷歌的使命是将全世界的信息都标注索引;而我们的使命是对这些索引去粗取精。(Google's mission is to index the world's information; our mission is to curate that wonderful index.)”

 

在搜索中引入人的因素之所以成为一种潮流,这反映出了互联网用户对各类算法的局限性所产生的挫败感与日俱增。由于在线广告发布商的缘故(这些人已经学会如何将网络系统玩弄于股掌之间),毫无用处的零碎信息时常与搜索结果混杂在一起。网民已经厌倦了点击那些看似合法来源却充斥着广告插件的垃圾博客。除非你正好输入了合适的关键字,否则用Google Alert这些服务搜索出来的相关结果要么就是太多,要么就是不够。

 

然而,即使雇佣了许多接受报酬的参与者,这些过滤性网络也没办法达到像谷歌那么大的覆盖面。如何分配资源并将关注焦点集中在主流群体最感兴趣的话题与信息源,他们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比如说,Mahalo就提供了大量经过筛选的列表,这些列表搜罗了许多视频游戏的作弊码以及花边新闻和八卦消息。但是,如果你想找无人侦察机(UAVs)或者俄国套套娃(Russian Nesting Dolls),Mahalo还是会默认指向谷歌的搜索结果。

 


尽管缺乏长尾效应(long-tail fodder),自去年6月发布以来Mahalo的流量还是在稳步上升。仅仅在7个月之后的1月份,Mahalo的独立访问人数就达到330万。根据Nielsen的数据,这一访问量在整个搜索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不足0.2%。微软的业务发展总监Don Dodge估计,一家新公司如果能攫取1%的市场份额,其年营业收入就可达到1亿美元左右。考虑到Mahalo的创始资金差不多是2000万美元,它应该很有可能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

 

回过头来看看搜索市场的巨无霸。去年12月份,谷歌宣布它正在开发Knol(类似于维基百科中的词条),这是一种允许专家们针对广泛的主题编写具有权威性介绍(即knols)的工具。谷歌负责工程的副总裁Udi Manber写道,“关于某个特定主题的knol就意味着,任何想在第一时间寻找这方面信息的人都能够读到它。”换句话来讲,当谷歌在自主产权的算法上花费无数金钱之后,它正逐渐意识到人与人的交流终究无法被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