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公开防止腐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7:34:58
文/宋乐永
3月30日,信息产业部正式启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行动。除信息产业部外,近日国土资源部、北京市政府等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商业贿赂“运动”。我们在为各部门重拳整治商业贿赂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许会问,如何根治商业贿赂?如何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几百甚至上千部法律、规章,从各个层面规范公务人员的行为,但至今商业贿赂依然大量存在,甚至在个别领域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什么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而商业贿赂依然大量存在?一位主管信息化的政府官员说,个别中国人很“聪明”,能巧妙“绕”过法律约束,把一些不合法行为变成合法行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潜规则”;而在“潜规则”的背后,常常是赤裸裸的腐败。以科技经费划拨中的评审专家回避制度为例,为确保项目评审的公正性,有关部门要求若评审专家所在单位申报项目则评审专家必须回避,于是个别评审专家就注册新公司,新公司“挂靠”所在单位,也利用专家所在单位的实验室、人员开展工作,但名义上与所在单位没有关系,于是堂而皇之地把国家科研项目交给该企业去攻关。为什么这样的“潜规则”会大量存在呢?民主化和法制化是一对孪生兄弟,失去民主监督的法制将不是维护公众利益的法制;失去法制的民主,将是无政府主义的民主,只会引发社会动荡。近几年,防止腐败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腐败,但由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滞后,政府决策过程仍然集中在个别人手里,于是个别公务人员就利用信息垄断巧妙绕过法律约束,为个人牟取利益。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既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也需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以政府信息公开防止腐败。信息公开分为3个层面:一是公开拥有权力的单位和个人信息,二是公开权力行使的过程,三是公开决策过程。前几年,要到政府部门领一张申请表得先给办事人员送点礼品,否则别想拿到;如今随着各部门职责的公开和各类申报表格的上网,政府一般办事人员腐败的空间大大缩小。科技经费划拨中存在的“潜规则”,正是利用了权力行使过程的不公开和决策过程的不公开。试想,在科技项目审批过程中,如果公开评审专家选取和专家评审的全过程,让申报单位公开同台竞争,还有哪位专家敢于“睁着眼说瞎话”。(计算机世界报 2006年05月08日 第16、17期 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