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民工就业转移扶持机制破解城乡统筹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8:36:50
构建农民工就业转移扶持机制
破解城乡统筹难题
民进万盛区委  罗明兰
各位委员,同志们:
农民工是城乡统筹最好的结合点,是城乡统筹最大的利益群体,也是实现城乡统筹最大的难题。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二次全委会确定,我市在统筹城乡改革试验中,将以解决农民工问题为突破口。如何解决农民工普遍存在的工资收入低、生活水平低、医疗保障低、社会地位低和就业难、子女入学难、社会保障难、住房难等问题?关键是要加快构建农民工就业转移扶持机制。
一、关于我区农民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前,全区农村人口14.58万人,农村劳动力8.23万人。但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一是文化基础差,文盲半文盲的有0.35万人,占4.24%;小学和初中文化的有6.02万人,占73.12%;高中及以上文化的仅1.86万人。二是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故土难离和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传统小农思想的狭隘性和偏激性还依然存在,突出体现在剩余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不高。三是科技素质偏低,缺乏职业技术和技能。对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存在着思想保守不愿用,没有知识不会用,怕担风险不敢用,缺乏投入不能用,农业比较利益低不想用等现象。四是法制观念淡薄,绝大多数农民工还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不学法、不用法、不守法现象还比较明显。
全区从事种植业的农村劳动力只需2万人左右,富余农村劳动力6万多,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28965户,占75.59%,有2.01万个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我区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减少农村人口。目前,已累计培训1.1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21万人。在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69%是区内就业;15%的区外市内就业,主要分布在主城区;16%的市外就业,主要分布在深圳、广东、上海、浙江、新疆。
要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其根本途径是要加快劳动力转移,关键举措是要加快构建农民工就业转移扶持机制。从总体来看,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区内转移就业为主、青壮年和男性为主、自发性转移为主,以二产业居多,实现转移程度与文化程度成正比。实用技能培训较弱,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衔接还有差距,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培训覆盖面不大。
二、关于加快构建农民工就业转移扶持机制的建议
(一)加快构建多层次的就业培训体系,扶持农民工以技立身,增强就业竞争力
1、根据我区城乡统筹发展要求、产业结构特点和农村劳动力变化趋势等制定农民工就业培训长期规划。
2、建立由区劳动保障局牵头,农业、公安、民政、计生等多部门配合的就业培训工作机制。
3、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制度,如政府部门考核制度、用工服务跟踪制度、培训效果评价制度和监督制度等。
4、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科学合理制定补助政策和标准,完善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
5、提高培训机构的市场化、社会化、网络化程度。要引入市场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培训网络体系,完善政府培训服务体制,引导社会资源参与,鼓励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培训加大投入。
6、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提高就业率,鼓励创建劳务品牌。
(二)加快构建多渠道的劳务输出体系,扶持农民工多向对接,实现就业市场化
1、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做到情况清楚,管理规范,更新及时。
2、增加就业服务窗口网点,为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人性化服务。
3、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清理和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工进程就业的手续,减低农民工就业成本和风险。建立劳务经纪人队伍,扶持本地就业中介机构健康发展。
4、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依法清理非法职介机构,从严处理各种欺诈行为,促进劳务输出有序进行。
5、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扶持吸纳农民工能力强的行业和企业发展,扩大当地转移就业容量,拓展就业空间。
(三)加快构建全方位的权益保障体系,扶持农民工有效维权,提高就业稳定性
1、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
2、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加强涉及农民工法律的宣传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全面建立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3、建立农民工维权长效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严厉处罚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畅通农民工维权诉求渠道,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
(四)加快构建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扶持农民工安居乐业,顺利成为新市民
1、逐步健全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城市公共服务。
2、完善农民工在工伤、医疗、失业、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和支持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研究农民工承包地权益转化为养老保险的途径。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异地转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