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下的企业生态调查之(三)铁矿石之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3:27:54

金融风暴下的企业生态调查之三
编者按
  过去数年来,由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及力拓三大巨头实际垄断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连番上涨,中方作为市场上最主要的买家,却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英雄气短,令人感叹。
  2009年全球经济的下行趋势十分明显,受此拖累,国际钢材市场需求放缓及价格回落已不可避免,累积多时的铁矿石“价格泡沫”,似乎也应该顺势来一次清算了。不然的话,普遍亏损的中国钢企仍将深陷“低钢价、高成本”的困局中无法自拔,而中央政府刚刚通过的钢铁业振兴规划,也会面临落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全球经济气候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正在展开的新一轮铁矿石谈判中,买卖双方如何较量?能否达成最终妥协?话语权会不会易手?“游戏规则”又将发生什么变化?凡此种种,将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线调查
钢企生存“两重天”

  2009年1月9日,凛冽的北风和慵懒的阳光,在华北工业重镇唐山市骤然相遇。
  从市中心到工业区丰南区的路上,可以看到一排排高高矗立的烟囱以及巨大的冷却塔,它们顶部冒出的烟雾和水蒸气,在湛蓝的午后天空映衬下,白得耀眼。
  这里坐落着国丰、联强、贝氏体等多家钢铁企业,那些升腾中的白色烟雾和水蒸气,宣告着它们正在紧张的生产之中,同时也意味着当地众多钢铁企业已从长时间的“休克”中醒来。

因祸得福

  “这些钢厂至少有两个月没有开工了。”出租车司机告诉前来采访的《中国经营报》记者。
  当记者走进厂区的时候,注意到里面不少大型设备都是锈迹斑斑,让人不免联想到过去几个月的闲置之痛。厂区里的工人们尽管满面灰尘,但很多人脸上分明挂着笑容。
  “据我了解,前段时间抱怨铁矿石价格偏高的8家大型民营企业,现在活得都很好,有的企业还计划扩产。”河北冶金协会秘书长王大勇说。他在过去一个月内走访了河北多数的民营钢厂,实际情况大大出乎意料。
  王大勇没有透露计划扩产的钢企的具体名称,但肯定地说它们“都是买现货铁矿石的企业”,因为现货矿的价格要比长期协议矿(简称长协矿)的价格便宜,与通常购买长协矿的国营大钢厂相比,民营钢企回旋余地更大。
  据悉,河北民营钢企所购买的现货铁矿石,基本都是印度矿,而近期印度矿的价格要比长协矿低30美元/吨。由于2008年下半年钢材市场价格大跌,长协矿与钢材价格甚至出现了倒挂。无奈之下,大钢厂能停产则尽早停产,减少亏损,个别生产高炉由于每次的点火成本较高,只能硬着头皮,明知亏损也要开工。
  “按照2007年我们集团钢产量1400万吨计算,大约需要铁矿石1700万~1800万吨左右,其中85%是从国际市场采购的。”唐山钢铁集团(下称唐钢)新闻办主任郑戈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这家隶属于河北钢铁集团的唐山最大规模钢企,在2008年钢铁市场急速下跌过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据郑戈介绍,唐钢签订的长协矿价格在1000元/吨左右,原先铁矿石市场价格曾经达到1600元/吨,因此还是有很大的价格优势,但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铁矿石价格降到了600元/吨,整整跌去1000元/吨,对唐钢影响极大。
  据记者了解,国内其他各大钢铁企业境况各有不同,比如鞍山钢铁集团七成左右的铁矿石是依靠属下的矿山,武汉钢铁集团也有自己的矿山,而全部依赖进口的宝山钢铁集团(下称宝钢)所遭遇的损失无疑是最大的。
  有消息称,宝钢和首都钢铁集团(以下简称首钢)等龙头企业,目前仍处于不同程度的限产或者集中高炉检修阶段。
  而此时,那些产能较小、购买现货矿的民营钢厂则显示出经营灵活的一面。据王大勇透露,有一部分钢材品种的利润空间在200元/吨至400元/吨之间,足够支撑民营钢企开工了。

前路茫茫

  知情人士称,2008年年底的一天,包括宝钢、首钢在内的几家大钢厂高层齐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钢协),探讨“救市”政策,并上报给国家发改委。据说恢复出口退税、资源税调整等都是老总们强烈呼吁的,但会上的气氛颇为沉重,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此次经济危机何时是底。
  2008年年初,宝钢接受了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铁矿石大幅涨价的要求,没想到下半年市场风向逆转,中国钢材出口量急速下滑,国内和国际钢价大跌,造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现货铁矿石价格低于长期协议矿的价格。此时,钢企开工生产则意味着亏损,生产越多,亏损越大。
  据郑戈回忆,钢材市场实际转折点发生在2008年的8月,9月份起跌势就相当明显了。他认为这一是因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周期到了,二是大多数企业都误判了奥运后的经济形势,相信中国经济不会产生大的波动。
  具体来说,大型钢企最大的损失是由于钢材市场需求突然萎缩,引起高价矿现货价格骤然下降。因为钢铁企业通常都会储备足够一个月生产的原料,2008年9月初,冷板的价格在7000元/吨,但到了11月份只能卖到3500元/吨,足足降了一半,而企业是按7000元/吨的价格储备原料的。
  “钢铁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耗的,上千万吨的企业每月进料就需要数十亿元,如果铁矿石跌价50%,就相当于至少损失十几亿元了。” 郑戈说。
  对河北的钢铁企业来说,由于北京奥运会期间停产等原因,他们等于提前多备了一个月的料,突然发现市场没了,高价原料贬值,一下子就把他们都打懵了。
  据悉,河北省钢铁企业共有一亿吨的年产能,其中河北钢铁集团占了三成,由于是国有大企业,该集团抗风险能力比较强,不少中小企业更惨。
  根据钢协统计,2008年11月份全国71家大中型钢厂中,亏损面达到67.7%,亏损企业达到48家,亏损额也创127.7亿元新高。
  刚刚升任宝钢董事长的徐乐江近日也承认,钢材市场价格下跌,原料库存价格高企,已导致钢铁全行业月度亏损,宝钢未能独善其身。
  正像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戚向东所说,过去那两三个月里造成了“三大丧失”:所有钢企信心的丧失,钢企定价权的丧失,还有钢材中间商和终端用户蓄水池功能的丧失。后者估计有8000万吨的规模,光这一点就将导致整个钢铁企业休克两个月,钢铁企业心里怎能不慌?

一抹亮色

  唐钢一位人士称,国家的4万亿元扩大内需计划,应该说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首先是信心增强了,大家就不会玩命地抛售钢材了,一些中间商也开始进货了,同时两个月的“休克”基本结束后,企业的高价原料消耗完,可以购进低价原料了。
  “企业在盈亏点上找到了支撑,目前每吨钢材在3200元~3300元左右的低位徘徊,且有上升的趋势,钢协领导所提到的‘三个丧失’(信心丧失、定价权丧失、渠道的蓄水池功能丧失)都或多或少得到了恢复。”这位人士说。
  面对全行业性的亏损,不久前宝钢调高了2009年一季度钢材出厂价格200元。宝钢的定价向来被看成是行业的风向标,此举等于是调高了全行业对钢价的预期。
  “这让大钢厂能够得以薄利运营。”首钢一位人士表示。他认为,宝钢调价把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其他大型钢厂拯救了出来。
  钢铁行业专家马忠普也评论说,宝钢调高价格,帮助稳定了钢材市场。事实显示,从2008年11月14日跌入谷底后,近期钢价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并出现了缓慢回调。
  按照大钢厂的运营模式,一旦钢材价格出现大波动,将对上下游产业链产生重大影响。
  “铁矿石贸易本来就是薄利的买卖,如今的情况已不适合贸易商生存。”北京一家贸易公司姓尚的经理说。他的公司此前退出了铁矿石贸易业务。
  山东莱芜钢铁公司的经销商褚先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前一段时间钢材出厂价和市场价倒挂,中间的损失要由经销商自己承担,鉴于与钢厂的长期合作关系,他们只能忍耐。“不过忍耐不会太久,我们随时准备与钢厂解约。”他说。
  马忠普指出,虽然目前钢材市场暂时稳定,但2009年仍将是对钢铁业大考之年。
  “200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仍将延续缓缓下滑的走势,这决定了我国钢材市场仍将延续需求减弱的趋势。”马说。
  曾提出“不限产,不减薪,不亏损”口号的唐钢,得益于自己当初果断的决策,2008年11月末便将高价库存消耗殆尽,进入较为正常的生产周期。而由于钢材价格在低位站稳,那些已经将高价库存消耗掉的中小民营企业,至少可以按照市场价格重新组织生产了。
  这恐怕是当前艰难局面中一个令人稍感安慰的积极信号。

 

新闻视野
交易的暗战

  曾经是国内各大钢企降低成本重要手段的“长协矿”,一不小心成了大家的“心病”,因为长协矿协议对每年的进口量是有规定的。拿唐山钢铁集团来说,大约要占到其铁矿石需求量的一半,如果遇到钢材市场价格大幅涨跌,具体的进口数量双方可以适度协商调整,但是如果卖方不同意,也只能按照协议执行。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海运费的下降,目前长协矿的价格已回落到800元/吨左右,与市场现货价格倒差大为减少。

压力转嫁

  据业内人士介绍,前段时间必和必拓等国际铁矿石巨头之所以提出要涨价,是因为他们了解到中国国内的冷轧板价格能卖到7000元/吨,他们坚持认为,铁矿石有涨价的空间。
  但唐钢集团新闻办主任郑戈提供给《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一个数字值得注意:2007年,中国钢铁行业的整体盈利是2000亿元,而因为铁矿石涨价,2008年国内钢企要多拿出1500亿元支付给国外的矿石生产商。
  为了应对成本上涨,国内钢企通过钢材涨价,把价格压力传导到产业链的下游企业身上,比如说生产微波炉的企业、生产铁皮柜的企业等,结果后者也不堪重负。换言之,铁矿石涨价的压力抛给了国内企业,而好处绝大部分都落在国外铁矿供应商口袋里了。这让国内钢铁企业有苦难言。
  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郑戈认为,近期钢材市场价格下跌是一种正常的回归,交易的暗战属于周期性的调整,但刚好这种调整与国际金融危机碰到一起,杀伤力才骤然放大。
  “钢材出口占国内钢铁行业销售的极大比例,国外订单突然消失,国内钢材消费又持续下降,可以说国际国内的需求都不存在了。”郑说。

遭到“偷袭”

  至于为什么2008年年初宝钢会接受必和必拓大幅提价的要求,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解释说,其实宝钢当时非常为难,因为铁矿石巨头与国内钢企在谈判中处于不对等的地位,铁矿石的开采成本低,他们可以暂时不开采,但是钢铁企业要“等米下锅”,耗不起。
  “铁矿石生产商只要解决了三个月内的销售问题,他们就不慌了。”这位人士说,“他们很清楚任何有一定规模的钢铁企业都熬不过停工三个月这道坎。”
  而当时的情况是,世界重量级钢铁企业日本新日铁公司刚刚同意购买必和必拓前三个月的铁矿石,无奈之下,宝钢只得就范。
  但新日铁在必和必拓公司里是拥有股份的,可以享受铁矿石涨价带来的利润,而中国钢企只能独自承受成本上涨的压力。
  现在新一轮的铁矿石长协矿谈判正在进行,必和必拓提出了“新玩法”,即按照现货价格,通过指数定价的模式来确定铁矿石的价格。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目前已有多家中间机构推出了铁矿石的价格指数,必和必拓希望以此为基准,根据现货矿价格,利用金融保值的方式,调整出口的铁矿石价格。
   “要是在去年,这种方法肯定会得到国内钢企的赞同,但现在大家的立场已经倒转。”国内一家钢企的负责人对记者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也对指数定价的方式明确表示反对。
  钢铁行业专家马忠普分析称,指数定价“定”的是到岸价,不是离岸价,这意味这中国将放弃海运的部分利益,而2008年上涨态势最凶、波动最大的其实是铁矿石海运费。比如从巴西淡水河谷至中国口岸,每吨铁矿石海运费最低时只有十几美元,而最高则达近百美元。
  “海运的实际成本,只有几美元一吨。”唐钢副总褚建东向记者透露。一位知名贸易商私下也表示,他们都是在靠炒作海运费赚钱,而不单单是铁矿石。
  这一切,都是中国钢企在新一轮铁矿石谈判中不得不谨慎考虑的。

 

新闻DNA
保持现有规则的稳定性,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玩转新规则的能力
规则的鏖战

  自2005年世界铁矿石价格突然上涨以来,几乎每一年,国际市场上的几大卖家都会提出有关交易规则的新“玩法”,力求牢牢掌握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中国钢企在内的众多买家,对这种“朝三暮四”的做法,普遍采取抵制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保持现有规则的稳定性,不是因为它对我们多有利,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玩转新规则的能力。

新规则:指数定价?

  2009年,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的必和必拓的主要“玩法”是指数定价。
  所谓指数定价,指按照现货市场的铁矿石价格变化来进行长期协议,即现货矿价格高时,长协矿的价格也高,反之亦然。而现在的铁矿石长协矿价格则是一定一年不变。
  不久前,总部设在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全球CEO高瑞思表示,倘若铁矿石现货市场供给和需求呈波动状态,试图形成年度基准价格非常艰难,迅速增长的新兴铁矿石现货市场已导致一些生产商寻求铁矿石新定价模式。
  在必和必拓寻求指数定价之前,铁矿石谈判一直沿用“车轮”谈判的模式。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与力拓是目前参与铁矿石谈判的三大卖家,按照以往的规则,三大铁矿石卖家与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欧洲的买方分别展开谈判,一旦有最先达成协议的买卖双方出现,那么其他谈判将立即停止,共同接受所达成的价格。
  假如必和必拓真的如愿,那么铁矿石谈判将出现分化,淡水河谷的巴西矿保持长期协议价格,而澳大利亚矿石则由指数定价。
  “即便采用指数定价,其中也有很多需要谈判的东西。”一位接近铁矿石谈判的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如指数的更改频率是半年、每个季度还是每个月确定一次,以及结算日期等问题,中方代表仍有很多顾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长协矿的价格如何和现货价挂钩,至今尚未明确。”
  据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钢协)正在考虑形成中国自己的定价模式。
  据说钢协为了避免必和必拓推进指数定价的方式呈现“燎原”之势,曾警告“一旦有企业以指数化定价进口铁矿石,将被取消进口铁矿石的资质”。

被“腐蚀”的规则

  改变谈判规则,是三大铁矿石巨头一直期盼的事。
  其实,早在2008年年初的该年度铁矿石谈判中,卖家们已悄悄对谈判规则进行了“腐蚀”。
  最初,宝钢与淡水河谷完成谈判,按照常规,力拓和必和必拓应该接受结果。但当时力拓中国区负责人便表示,他们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 谈判。这使得“车轮”谈判的方式出现了分化。
  即便是宝钢与淡水河谷的谈判,规则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巴西南部粉矿价格比2007年度上涨65%;但品位较高的卡拉加斯粉矿价格比2007年度上涨71%,这一额外上涨,打破了多年来的惯例。
  而在与德国最大钢企蒂森克虏伯的协议中,淡水河谷南部粉矿价格上涨65%,卡拉加斯粉矿价格则仅上涨66%,这表明卡拉加斯粉矿销往亚洲和欧洲的价格不同。
  此外,2008年度谈判中,力拓坚持由现在的离岸价格结算转变为到岸价格结算。两者的最主要差别是,后者将让铁矿石卖家赚取更多的海运差价。
  其实,早在2005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必和必拓便提出以到岸价格签订长协的方式,遭遇了中国企业的极大抵触。
在2008年度的谈判中,力拓再次提出这一方式。钢协人士明确表态抵制:“这不是他们想变就能变的。”
  “其实,我们都明白,即便以到岸价格签订协议,还是有许多细节可以谈的,比如海运费的基础价格怎么确定,铁矿石的折扣率如何确定,不少环节都涉及保护中国买家利益的问题,”前述接近铁矿石谈判的人士透露,“可是,宝钢坚决不松口的关键在于,不愿意打破现在的规则。”
  最终,宝钢保住了规则,但还是接受了澳大利亚卖方的提价要求。

不怕高价怕输规则

  在铁矿石谈判中一直处于被动防守地位的中方,要建立自己的谈判话语权谈何容易?
  按照钢协的统计,中国目前现有钢厂6799家,贸易商有15万家,这些企业是铁矿石现货市场的主要买方。
  其实,在2008年度的铁矿石谈判中,让中方最痛心的不是价格问题,而是力拓争得了高于巴西矿的涨价幅度,这对长期以来铁矿石三巨头统一涨价幅度的惯例是一个突破,给今后各年矿价谈判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说,这是澳矿2008年对买家们取得的最大胜利。
  而这一切,又为必和必拓2009年的新要求埋下了伏笔。
  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为了创建新的定价规则,必和必拓已组织了一支数十人的专业团队,而中方至今还缺少合适和足够的人手来关注此事。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73/7<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