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侵蚀我国粮食安全 食用油背后藏惊心博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4:53:02

    2008年11月,海关总署更发出预警,指出外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尤其跨国投资企业丰益国际,斥资30亿美元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为什么我们没有挡住国际资本巨鳄对大豆市场的蚕食?食用油高价背后是一场怎样的市场博弈?

    从2007年开始,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关注国际农业资本对国内大豆和食用油市场的争夺。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出台政策保护国内豆农的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然而,我们看到最近两年一直在低位徘徊的食用油价格却突然出现暴涨,并长期维持高位。而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11月,海关总署更发出预警,指出外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尤其跨国投资企业丰益国际,斥资30亿美元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为什么我们没有挡住国际资本巨鳄对大豆市场的蚕食?食用油高价背后是一场怎样的市场博弈?

  食用油高价的背后是一场怎样的市场博弈?

    宋胜斌用来势汹汹这个词来形容已经入住黑龙江省的丰益国际,这家准备巨资收购东北大豆的跨国企业,早在去年就开始在黑龙江省圈地建厂,其中这片正在建设的工厂,距离宋胜斌的粮油加工企业还不到四百米。

    黑龙江省龙江福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胜斌:“我听说是规模要建到省内最大的,一个大型的油脂加工,仓储一个工厂,有十多万平方米吧,比我们厂大,大好几倍。”

    这个新邻居的到来,让宋胜斌和业内的同行们如坐针毡。

    宋胜斌:“他要垄断了,因为他有这样的实力,整个把货源进行控制,那就是对价格走势造成很大的影响。”

    宋胜斌告诉记者,以丰益国际、嘉吉、邦基、ADM和路易达孚为代表的跨国资本,最擅长的手段就是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消灭对手,垄断市场,从而实现操控价格,牟取巨额利润的目的,来中国之前,他们已经用这样的办法控制了拉美等地的粮食市场,2004年,跨国巨头盯上了中国大豆,他们利用期货把大豆价格一路拉到了每吨4300元的历史高价,诱使国内榨油企业集中采购了约300万吨的美国大豆,随后又一路把价格打压到每吨3100元,导致中国油脂企业半数破产,跨国粮商趁机利用并购、参股、合资等形式,控制了近60%的国内油脂企业,国内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九三集团也曾传出有外资试图参股的消息。

    黑龙江省九三油脂集团董事长田仁礼:“这些跨国粮商在中国办了很多大加工企业,但是他们不是为了通过加工企业加工产品在市场上赚钱,而是要通过办加工厂来消化他们从国际市场上倒来的大豆,他们主要是为了卖大豆,以前许多外商也与我们谈过合作的问题,他们都有一个相似的条件,就是合作可以,但是你必须买我的大豆。”

    跨国资本丝毫不掩饰通过控制原料来赚取利润的目的,随着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依存度逐步增加,进口大豆价格也从每吨2000多元一度猛涨到了6000元/吨的历史高价,国际粮商赚了个盆满钵满,然而跨国粮商在中国的布局并未结束,2005年,跨国企业开始进入东北,收购非转基因大豆,让国内企业一时看不明白的是,他们竟然把高价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用远低于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推向了市场。

    田仁礼:“非转基因大豆是稀缺资源,非转基因大豆油是上等油,应该卖个好价格,可有的商家恶意在转基因大豆油旁边放一瓶非转基大豆油,转基因标价是56,非转基因标价35,然后告诉消费者,哪个油好看标价就知道了,可消费者真要买这瓶非转基大豆油商家却不卖,其用心可想而知了。”

    宋胜斌:“他卖的价格我们算肯定是要赔钱的,这么做肯定是有目的的。”

    不过熟悉跨国粮商的田仁礼等人很快做出判断,这其实就是跨国资本惯用的价格战略。

    田仁礼:“他们有这个能力,我刚才讲了,他在上游环节有丰厚的利润,他可以从中拿出来一部分打价格战,跨国粮商为了争夺一个市场,他们可以在两三年内把产品价格压得很低,让竞争对手跟不上,抬不起头,我认为,在农产品初加工行业,一般的企业都陪伴不起。”

    随着低价油的抛出,国内油脂企业再此遭遇重创,到2006年,东北半数以上的油脂企业处于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而与此同时,跨国资本却迅速扩张,丰益国际其旗下控制的大豆压榨企业达到了12家,年压榨能力超过1000万吨,占据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近85%的市场份额。

    结果不出所料,随着低价油的抛出,国内油脂企业再此遭遇重创,到2006年,东北半数以上的油脂企业处于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而与此同时,跨国资本却迅速扩张,丰益国际其旗下控制的大豆压榨企业达到了12家,年压榨能力超过1000万吨,占据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近85%的市场份额。

    宋胜斌:“头几年黑龙江,有上百家的企业在生产,那时候可以给豆粕豆油销售到南方很多市场,现在已经退到山海关以里了都,去年还能达到辽宁、吉林,今年已经退到黑龙江省,而且哈尔滨现在吃的都是进口油,使用的进口豆粕。”

    外资进入的速度和力度,让国内企业甚至来不及反应,就在2008年,距离东北大豆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上市的时候,市场上传出丰益国际斥巨资30亿美元收购东北大豆的消息,宋胜斌告诉记者,因为国家随后出台了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丰益国际的巨额收购计划暂时搁浅了,但是宋胜斌发现,这段时间以来,跨国资本并没有闲着,益丰国际、路易达孚等跨国巨头,公开向市场发出英雄招募帖,招兵买马,负责东北地区大豆粮库的谈判与大豆采购业务。

    宋胜斌:“把这些有能力的省内这些做粮油贸易的都划归为他们的代理商经销商,有资金能力有货厂,尤其是铁路货厂这样的省内大型代理商多数都是外资企业代理商。”

    田仁礼:“他们正在打东北粮食物流方面的主意,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我们建议政府高度关注,跨国粮商控制南美大豆,恰恰是通过控制南美的物流来实现的,他们现在想把这种模式复制到中国东北,东北的粮食物流一旦被外资控制了,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那将会出现我们当家,他们来做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