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窃听5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6:46:05
美国窃听50年
(续1)

"梯队系统"全方位监听中国周边

美国中情局最先发展的Comint间谍卫星截听技术,它透过例如VORTEX型Comint卫星送上接近地球的轨道,用来截查地球发出的微波信号。许多事情,诸如美国在为中国订制的飞行器上加装窃听装备等事情告诉人们,情报搜集工作不仅仅是满身怪异装备的特务人员掏出微型照相机的工作了。美国方面探听中国等国家的消息,主要依靠卫星、海底窃听、间谍卫星等进行全面的监听。

这方面最为人熟知的是"梯队系统"(Echelon)。这套系统是美国国家安全局使用的监听网络,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都设立了监听点。1948年伦敦和华盛顿同意设立这个网络。美国一直否认有这个系统存在。但是已经公开了的国家安全局文件最终证实了它的存在。

"梯队系统"的强大功能令人吃惊。它利用美国的卫星网络,撷取移动电话通讯的微波讯号。在同一时间,记录数以百万个电话通讯,然后利用效能强大的搜寻设备,寻找一些可能对安全构成威胁的字眼。与"梯队系统"的构思截然不同的是,在海底通讯电缆贴上偷听器材看来更为简便。专家估计这个方法还会继续有人使用。

在70年代,美国间谍潜艇派出深海潜水员秘密潜入苏联的港口,在电话电缆上贴上偷听器材。几个星期之后,潜水员返回现场取回器材,里面录了很多个小时的谈话内容。虽然一些国家与英国政府一样致力维护监视电子邮件和互联网活动的权利,但是另外一些截取计算机讯息的方法似乎更为简易。最先进的偷听科技让人可以在计算机键盘上放置一个偷听器,这样就可以监视使用者按进的键码,因为按每一个键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只要把这些声音转化成字母就可以知道使用者的文件内容。

间谍卫星令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情报搜集工作出现巨大变化。不过,间谍卫星仍然是情报的重要来源。即使是商业卫星,对地面的解像能力也可以达到一米,这就足够监视地面上装甲车和大部分军事设备的移动状况了。

派登山运动员在喜马拉雅山窃取中国核情报

美国《考克斯报告》指责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实际上是美国倒打一耙。数十年来,美国一直在刺探中国的核技术与核能力。美国不断派出侦察机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侦察、照相。为掌握中国原子弹研制进展情况,美国不断发射间谍卫星,对中国的核设施、核试验进行持续跟踪、监控。1991年底,美国发射一颗国防支持计划卫星,星上载有一台6000多个元器件的大型红外望远镜,用于窥窃中国的弹道导弹发射和核试情况。美国还调动国家地震局及国外的地震研究设施收集核试数据。中国每次进行核试美国事先几乎都知道,并曾公开预报。长期以来,美国通过各种渠道共窃取了多少中国核机密,至今仍是美国国家机密。除了空中窃密外,中情局也曾派遣间谍从地面窃取更详尽的核情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1965年中情局重金招募几名登山运动员,冒着风雪严寒及缺氧,从印度登上喜马拉雅山,把一台核动力电子侦察设备拖上楠达-德维山窃取中国核试数据,直至核发电机掉进冰川而发生故障,窃核活动才暂告终。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战略导弹及航天中心也严密监视。中国不仅不可能从代为美国发射卫星中获取情报,反而屡遭美国窃密。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多次以学术交流为名,试图窃取航天发射基地的机密。2001年8月2日,中国成功试射东风31远程战略导弹。而在此之前数日,美军"观察岛"号导弹观测舰早已潜伏在中国黄海水域,窥视中国的导弹发射。山西的导弹试验中心自90年代初以来,一直受到美国间谍卫星的持续、严密监视。

"黄海事件":模拟攻击中国核潜艇搜集情报惊动军委

美国驻华外交官,在1994年一年间就外出达30余人次,到过16个省、市、自治区,对20多个大中城市军事设施及东南沿海港口的机构、雷达站等重要军事基地实地进行"勘察"拍照。同年10月27日,当中国海空军在舟山群岛附近进行20年来最大规模、代号"神圣94"的海空联合演习期间,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在山东半岛外海210海里的公海游弋,企图搜集中国海军执勤和演习的情报。不料该舰与中国一艘091型攻击核潜艇遭遇,美军认为这是侦察此型潜艇性能、窃取其声纳数据和人员质素的千载难逢之机,遂派出随行三艘驱逐舰及舰载海盗式反潜机,从左、右、上方包抄合围,一直闯入中国领海,双方对峙近70小时,美军共进行七次模拟攻击挑衅行动。此事惊动中央军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下令其它同型艇和青岛潜艇舰队、海军航空兵部队进入一级战备,并曾打算组成水面舰艇编队去解围,而某军区战斗机、强击机部队也随时待命。29日下午海军派出由特级飞行员张军生率另一架歼-71V战斗机驱逐美机,指出若再无理纠缠将往死里打,并摄下犯罪证据用于国际交涉。美军始悻悻然离去,这是冷战后中美最严重的军事对峙,即著名的"黄海事件"。

1996年7月11日至26日,解放军在东南沿海进行导弹训练,美国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立即派出约瑟夫·陈和德韦纳·弗罗伦斯潜入前线窥视。前者是驻香港总领事馆空军上校联络官,后者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利哈伊大学,在空军服役了11年。两人于7月23日入境,公开目的是和驻广州总领事馆及驻北京美国使馆磋商外交事务,实际上是搜集广东、福建空军基地情报。根据指示确定从广州、汕头到福建漳州、厦门等地的行动路线、时间及联络方法,潜入军事禁区拍照。首先他们对汕头军民两用机场的地形及军用飞机下手;翌日对漳州军用机场的位置、内部人员配置、战机装备进行刺探;25日到连城乘出租车侦察军用设施,晚上将情报进行标示,注明获取时间、地点、方位、名称等;28日从连城折回漳州,补充侦察军用机场军事设施并拍摄,正当他们得意忘形之时终被哨兵发现扣留。当时两人身上带有详细标明广东、福建两省军事基地的英文军用地图、红外线望远镜、军用电筒、摄影机、照相机等侦察工具,还有已拍摄了汕头、漳州、连城一批军事基地及设施的影像。从两人对军用设施拍摄的背景、远景、近景、拼接拍照技巧来看,肯定是训练有素的间谍,两人对窃密行为亦供认不讳。8月3日,国家安全部将两名美国间谍从厦门驱逐出境。事后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培根在记者会上,不得不承认两名空军军官是在"观察中国的军事行动并发回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