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波动率表达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23:58:19
11月18日图.gif (12.52 KB)
 


提醒一下,看大盘或看个股,对于最高价或最低价应采取既重视又不重视的原则。

有时候,最高价或最低价可以很精确的落在趋势线上,这时就要重视起来,认真分析。有时,最高价或最低价会有轻微的穿越趋势线的情况,即技术分析中所谓的“毛刺”现象。对此,就要“轻微忽视”。

一般情况下,趋势总是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为我们赚得利润。要在这一段时间内,最高价或最低价可以很精确的落在趋势线上,这是趋势相当稳定的表现。至少说明跟风的冷热被控盘的主力相当精心地调控着。所以散户的狂热和恐慌没有超出控制范围——即没有“毛刺”。

而出现“毛刺”,就是有了失控。那就要看这种失控是否立刻、立即、毫不犹豫的被制止,被更正。否则,就不是“毛刺”而是蓄意而为了。

对于大盘而言,由于是壹千多只股票的综合,其复杂程度犹胜个股,理论上出现毛刺和不出现毛刺的机会都大大增加。

图很好。

还是那句话,要看盘。

只有看盘,你才能体会交易的冷热、跟风的方向,才能看到最高价、最低价这些极点的产生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才能理解为什么出现毛刺了,趋势是否还在继续。——题外话了。

本来我没有意识到这是波动率,原来用波动率都是在月线和周线上,我在日线上观察这些线的延长线以后,发现他们竟和1*1线平行,再划向下的1*1线,竟然有同样的规律,也就是说不论大小趋势都受波动律的制约。太奇妙了。




事实上,越小的观察时间所获得的价格相关的连续性就越好,因为趋势所跨域的区间越大,所面临的突发因素就越多。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穿杨在他的书里说的已经很清楚了。你买入的那一秒,价格是无需预测的,而离你买入的时间越远,股票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的可能性也就越多,所以价格也就越难预测。

为什么分时图里各个形态表现的可以很完美(尤其是近期的权证交易中),而在日线图上找一个双肩水平的头肩底就很难? 其中不能不说跨越的时间在其中起了很大因素。

你有一个观点很不可取,就是好像下意识认为:小时间体系会受到突发或干扰而无法显现出规律性。这点不正确。

我不否认在盘中,会有因为冲动、惶恐造成当时难以理解的价格图形。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让你去看盘的原因。你只有看了,才知道这些不规则的价格是怎么打出来的,才能理解盘面是过热?还是惶恐?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些,你永远都无法成为永久的、真正的赢家,更谈不上高手。


附件2005-12-5 22:09
2005-1205.gif (3.22 KB)
 


我想,你所谓的大的图形体现出的内部的规律性,可能是指至少是中长期的趋势吧。但别忘了小时间体系也有自己的趋势啊?!

正如突破是分级别的一样,有的突破就是中长期突破,而有的突破就是小级别突破。但是你要搞清楚,没有小级别的突破和走好,那里来的大级别的走好?

不要带上有色眼镜看小级别趋势和走势,总是认为那可能是骗线。否则你就只会做中长线。那么这几年股市大盘这个样,你就不操作吗?学会了识别小趋势,懂得了“见一叶落而知秋”才是真高手。

穿杨的书我没看过,好像有个什么图谱。
“你买入的那一秒,价格是无需预测的,而离你买入的时间越远,股票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的可能性也就越多,所以价格也就越难预测。”没错,有些涨停战法和超短线就是依据这种惯性特性发展来的,效果不错,可惜我不太适合,看盘时间少。
关于大、小形态,我想是这样:看大做小。就像你贴的那张图,我如果能确定前面确实走了五浪(大形态),那么在A点我会格外注意(小形态),包括注意分时图形,我不会在A点买,根据转点的特征,只要转点条件符合了,我会选择B点,或A---B点之间第一次买入,如果做对了,再寻机加仓。教科书上D点买入的做法,不是完全赞同。
我拍第一砖,:*20*:
1、这是谁划分的?道氏和江恩的操作方式绝对是不一样的,图形派和波浪派也是不一样的,我不知这种划分出自哪一派?我的看法是前面5浪确定以后,如果A点出现买入信号,A--B之间小资金应该是最安全的。如果抛开波浪,只论图形的话,A、B点都是不安全的。
2、是多大的图形?高度10点?100点?1000点?
3、中、大资金咱没见识过,不了解,不好说,不过以上两点的道理同样适用他们,大资金做庄除外。

介入点在哪?
2006-1-16 22:45
111.bmp (107.33 KB)
 赖戌播的图
2006-1-16 22:54
未命名.bmp (24.6 KB)
 鲁兆的

这种图形可以画,因为你怎么画都有道理(尤其是事后看)。关键是在入市之先要有策略:假如大盘真的按这个图走,那么你可以期待,同时可以将一些你自己认为有可能的压力点位当做止盈位做做波段短线;而更重要的是,假如大盘突然在某一天反向运行(包括个股),那时应该如何应对。
技术上的东西研究的多了以后,就会发现很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而且很多东西都是殊途同归,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都相似,此时往往有很多人就干脆舍弃了过多的、复杂的方法转而使用简单的、甚至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方法”,虽然我没有到达这个程度,不过基本上已经很少使用画线、形态、波浪了。
更多的只是“看”而已。老调重弹,最重要的仍然是趋势。


"具体说到为什么有些股票面临同样的形态但最终结果不同,原因可能有很多种,而此时如何决定操作,我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则。"

能采用这样的观点和方法,说明你已经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了。正如同我的帖子所提出的,几乎没有哪一个形态或K线组合可以百分之百的保证突破或行进就是真实的,这样,也就没有哪个固定模式可以要求我们必须介入。你选择了同时察看大盘环境、成交等等来扶助判断,这本身就是正确的方法。即使这样,我们可能的介入,也应该是以试探为前提,随后是确认(也即加仓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提出:“股市永远在试探中前进“的结论。

至于你所说的有些东西目前靠直觉 ,我想 这可能是最好的能证明这个市场中随机性的论据 。这些东西确实不好数量化。因此也无法以计算机替代人的思索。

之所以会觉得有些东西可能很模糊,实际操作中不会这么细致的分析,这也是十分正常的。因为那些模糊的东西确实是由于某些原因很难清晰的事情。但这并不能影响我们尽可能全面的研究股市。相反,如果我们花一点时间,尽早的将那些模糊的事情研究的清晰起来,不仅将对股市的理论研究做出极大的贡献,对我们的实战也将是收益极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