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如何宰钱的 [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21:02:35
  •    今年6月,妻子因患胆管结石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地做了排石手术。首先要感谢医生护士的精湛的医术和精心的照顾,让我妻子解除了病痛,医生和护士的敬业精神令我们感动。不过,妻子这次住院的经历也让我们真切地领教了一次比手术刀还快的宰钱术。

       第一步,检查,医院的七设备八仪器病人都要过一遍。像这种胆结石病人,先让做B超,再做CT,最后再做核磁共振。我们因事先听人说过此事,干脆首先就做了核磁共振990元。而不了解情况的病人则要多花几百元。

       妻子是星期三入院的,医生先要“观察”两天,而在周末,如果不是急诊,医院一般是不做手术的,所以手术最早也得在下周一。在观察的两天里,医生没有做一次诊断,也没有用一支药,费用清单上就有300多元。有些费用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如“引导式教育训练”费,一次20元。后来听护士解释,护士进病房询问病情,交待注意事项,这就是“引导式教育训练”。再有护士进来,我开玩笑地说“少说两句吧……”,同病房的一老病号说“说不说都一样,只要护士踏进门就得收钱”。

       还有一次性手套两双,2.60元,妻子问护士是怎么回事,护士说,清洁工每天整理床铺不是带手套了吗?但事实上,那手套并没有用了就扔,多张床铺都是用这一双手套整理的,也未见清洁工换手套,第二天是否还是用这双手套也不得而知。反正最后的总帐单上是:一次性手套66双,共计85.8元。还有“一次性治疗巾”每条6.88元,共用去39条,计268.32元,至今我们也不知“一次性治疗巾”为何物。

       还有一天抽血检查3次,妻说,明明只抽了一次,怎么又成了三次?护士解释说,抽了一次血但检查了三项指标。最后护士烦了,“你们如果有什么疑问,清单上有举报投诉电话,你们可以随时举报。”同室的病友说,没用的,他既然敢写上电话就不怕你举报。是啊,这主意不可能是护士出的,但病人接触的只有医生护士。

       每日的费用清单都是长长的一串,费用收得如此之精细也是日常生活中罕见的。市面上的分币早已没流通了,而医院的费用都精确到分,如一次性注射器0.43元,一次性头皮针0.41元,一次性塑料手套0.12元,中单100×200(不知这又是何物),3.89元……

       累计费用一天天往上串,几天就突破1万元,我们也一再补交费用,交钱稍晚一点就停药停医。医院也想得“十分周到”,银行的网点就开在医院一楼大厅里,取钱很方便。过这种烧钱的日子,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恐怕没病也会闹病。为免除病痛只得横下一条心:认了!毕竟我们是有医保的,自己只掏部分费用,想象广大农民朋友还真是不敢生病。

       妻子的病稍有好转,我们就谢绝了医院的“挽留”,办了出院手续。术后伤口还需换药,我们就在居家附近的一社区诊所换,一次5元。而在一医,换一次药得45元,清单上打着“特大换药”的字样。我亲眼所见的“特大换药”也不过是纱棉碘酒而已。

       这家医院费用收得这么离谱,那么管理和服务做得如何呢?根据我个人的亲身体验来回答:极差!

       做核磁共振检查,先要预约,第二天,病人们都到走廊上的长凳上坐着,等医生叫病人的姓名,叫一个进去一个,然后医生把门一关。因为做这种检查,病人是不能进食的。病人也不知什么时候会叫到自己,如果从一大清早到傍晚都轮不到自己,那病人就得饿一天!第二天也不知什么时候会叫着自己,又不敢随便离开,如果离开了,叫你没人答应,就接着叫下一个。我算是体验了一次既焦心等待又挨饿的滋味,没病的人都饿得受不了,何况那些病人?我校还有一位教师也在这家医院体验过这种挨饿的滋味,他是整整饿了一天还没有检查成,等第二天才查。后来他得知有一个原来的学生在这家医院上班,便把那个学生找来臭骂了一顿,为什么不把这样的情况早告诉他?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解决的问题:将病人按预约编号,然后张贴在门口,病人一眼就知自己的顺序,也知自己大致的检查时间,完全不必在此干等,也不必挨饿。这样的等候实在太不人性化!他们这种做法还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医院的关系户可以不必预约,随时插队!这实际上是暗箱操作,我就看见不断地有穿着白大褂的人拿着单子进进出出,医院大,医务人员多,关系户自然也不少。

       在缴费处也有同样的现象,开始队形有些混乱,里面的工作人员大喊“排队!”,就在我缴费的时候,一位穿白大褂的胖女人插在我前面缴了费,估计是为亲朋帮忙。我便不客气地批评了工作人员“你刚才都大叫‘排队’,可这个人就没排队,你还和她说笑”,她自知理屈,就闷头做事不说话。

       妻在家养了一段时间后,得回医院做胆管造影检查。医生又劝她再办一次入院手术,观察两天,我们没有答应。后来医生开了一张造影单到门诊部,我拿着单子排队划价、缴费,可造影医生说,还没开造影的药水,他只负责操作,药水的事他不管;楼层服务台的人说,她不是医生,没有处方权,她给我写了药水的名字让我找医生开;谁知我开药后,造影医生说药水少了要加开;我再得楼上楼下地来回跑,再一次地排队划价、缴费。还出了一点小插曲,第一次开药是20多元,第二次划价却要75元。我本来对此是一概不懂,但我想,同样的药水,第二次量更少,怎么钱还更多?后来经核实:价划错了。要是没有第一次,那75元钱我就缴了。

       造影处同样需要等待,并且就一个医生,没有助手。在造影推药时,医生要看仪器,便让我推药。我真有些受宠若惊,能亲手为老婆治病,也是一次献殷勤的机会,但是老婆疼得满头大汗——我反倒落了个嗔怪!我不知那些没有家属陪伴的病人,这造影该怎么做?

       我不知医院如此做是何道理?病人本应该只开一次单、缴一次费,药水本应该由造影处自备,因为这应该是一项整体服务!这如同你买一台电视机,商家不给你遥控器,你得再花钱跑腿买遥控器!

       本地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不怕宰的到一医,不怕死的到二医,不怕拖的到三医”。人人都知道一医会宰,可为什么还门庭若市呢?连农民也大老远地到一医受宰?这是医疗消费的特殊性决定的——医疗消费不同于别的消费,病人不可能像选其它商品一样,搞货比三家,选择价廉物美的;病人也不可能像买别的商品一样去质疑、去讨价还价,差不多是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是别的什么服务,人们还可能会根据个人的实际消费能力选择较便宜的一家,顾客还可以“试消费”,感觉好,以后再来;感觉不好,再换第二家。但没有哪个病人愿意拿自己的身体“试消费”。上文中所说“不怕死的到二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家医院“敢于”启用最新的医疗技术,敢于“摸着石头过河”,而病人在治病这个问题上恰恰是最不愿做“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的。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是把病治好。实际上,一些小病、常见病在哪里看都一样,三医的胆结石手术或许比一医做得更好、并且还便宜,但是人们还是选择一医。如果有条件,人们或许更愿意到北京、上海的大医院呢,这正是医疗消费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谁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呢?

       一家小医院,你的收费再低,甚至不要钱;你的服务再好,甚至跪着叫病人大爷,病人还是不信任你。病人对医院的信任不信任,病人本身并无判断力,完全是靠道听途说!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的不对称性”,一医的名气在那儿,资源配置在那儿,既然大家都去那儿,那儿就一定是最好的。人们怕宰,但更怕死。在一医看过病的人,没有几个不是怨声载道的,但到一医看病的人还是排着长队。

       大医院旺盛的人气、日进斗金的收入会使院方看不到自己管理的混乱和服务的低劣,或是知道了也懒得理会,因为那丝毫不影响医院的生存!如果是别的什么企业,像这样管理混乱、服务态度差、还拿着明晃晃的刀子宰人,可能早就倒闭破产了,但是医院不会!谁见过有哪家大医院倒闭破产了?

       那些所谓的国家“三甲医院”都是各地基础设施最好的医院,前期公共财政投入就很多,按现行的政策,它的收费也允许比别的医院高,那么它便更有经济实力改善医院的硬件设施,添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这是其它小医院所望尘莫及的。一家医院只占有两条就万事不愁——高明的医生;先进的仪器。至于收费、管理、服务,那都是次要的!

    正是大医院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医疗体制,导致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在医院一段时间后,和医生、护士也混得较熟悉了,从与医生、护士的言谈中我们了解到,尽管医院收费那么高,但普通的医务人员的工资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高,而且工作压力大。这考核、那评比,这量化、那打分,公榜、排序、扣钱……你深入到中国任何一个单位都会感觉当一个普通百姓的不容易——单位的牌子实际上是靠这些人顶着的,他们最敬业、最扎实、最吃苦、奉献最多,但‘“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医院赚得大把的钱都是领导拿着玩,看大医院的领导哪个不是那么牛!

       医院大笔的收入主要干什么了呢?基建,这是一大块,美曰求发展,这是领导最热衷的事;其次是添置设备仪器,医疗器械都昂贵呢;还要养活一大帮“闲人”!在中国,只要是收入较好的单位,领导们的七大姑八大姨就都来了,医生护士的工作累死累活,但其它不需懂医的岗位却人满为患,在那儿拿轻松钱。

       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中国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管理层就拿不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呢?

       想做,总会有办法;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