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2008]尊敬的长者离我们而去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01:44

精彩专题 |图书连载 | 视觉阅读 | 书友便利 | 文化广角 |名人堂 |书摘一叶 |书评天下 |


草木一岁一枯荣,人生一世一死生。在2008年,又有一批值得尊敬的长者离我们而去。他们的学识、创见与功业,风范、人格与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他们身后,有的领域仍能有才人代出,有的则徒令人慨叹一个时代远去。这恐怕是比大师辞世更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
汶川巨震,十万生灵何辜,他们与大师们一样,同为我们的一份子。同寄上哀思一片。
生命或可不朽,而时间永是流逝。做好手边事,善待眼前人,也许是纪念往者最好的方式。——编者




2008年1月31日,著名学者、书画鉴赏家、书法家、博物馆学家杨仁恺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93岁。
杨仁恺号遗民,笔名易木,1915年10月生于四川岳池。1950年任东北局文化部研究员,先后负责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整理与编撰,末代皇帝溥仪伪满散失的大量历史国宝的追缴与考证工作。为抢救国宝书画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搜集、研究、鉴定、整理工作,使一批国宝重放光辉。《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聊斋志异》手稿等书画珍品,都是经他的鉴定而恢复本来面目,重新确立了国宝地位。出版有《国宝沉浮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稿》、《中国书画》等专著,影响深远。80年代初期与著名书画鉴赏家谢稚柳、启功等人共同担任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小组成员,对全国各博物馆、图书馆等所藏书画,鉴定真赝,编纂完成中国绘画法书文字图目。被授予了“人民鉴赏家”荣誉称号。
出版有《国宝沉浮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稿》、《中国书画》等专著,影响深远。

2008年2月20日,著名作家浩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浩然原名梁金广,祖籍河北省宝坻县单家庄(现属天津市),1932年3月出生于开滦赵各庄矿区。1949年开始写作,走自学成才的道路。“写农民,给农民写”“深入一辈子农村,写一辈子农民,给农民当一辈子踏实代言人。”是其一生的誓言和奋斗目标。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70余种著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艳阳天》、《苍生》、《乐土》、《活泉》、《圆梦》等。著作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小说连播节目及连环画册,被译成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和外文,在日本、法国等国翻译出版。《大肚子蝈蝈》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苍生》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特等奖。
生前曾为中国作协名誉委员、北京市作协名誉主席。(专题:著名作家浩然辞世)


2008年3月6日,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东生因病在北京辞世,享年91岁。
刘东生1917年11月22日生于辽宁沈阳,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在近60年的地学研究中,刘东生对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跻身世界前列。199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国际“泰勒环境成就奖”。2003年获选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2008年4月24日,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92岁。
贾植芳1916年9月29日出生于山西襄汾,曾赴日本东京大学学习,早年主要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曾任《时事新报》、文艺周刊《青光》主编。建国后历任震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一届副会长,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是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众多领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早年成为“七月派”重要作家之一,晚年以回忆录《狱里狱外》在知识界产生重要影响。著有《近代中国经济社会》、《贾植芳小说选》、《外来思潮和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等。



2008年4月29日,台湾作家柏杨在台北县病逝,享年88岁。
柏杨1920年出生于河南辉县,1949年前往台湾。自上世纪50年代初,柏杨用郭衣洞之名开始创作,1960年用笔名柏杨写杂文,揭露中国文化的病态与台湾社会的黑暗面。1968年因所谓“挑拨人民与政府间感情”而获罪于台湾当局,开始了9年零26天的铁窗生涯。
柏杨一生著述丰厚,《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其中《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柏杨曾任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及台湾公立艺专教授。(专题:著名作家柏杨在台湾病逝)



2008年5月9日,著名学者、思想家、文艺理论家王元化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
王元化祖籍江陵,1920年生于湖北武昌。曾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员、代书记,从事过《奔流》等杂志编辑工作。1983年出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生前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名誉会长。王元化自上世纪30年代起开始文学批评活动,信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原则,对当代中国诸多重大思想问题,均有论著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著有《向着真实》、《文学沉思录》、《文心雕龙创作论》、《清园夜读》、《读莎士比亚》等,论文集《思辨随笔》,被评为国家图书奖。
1996年,王元化与巴金老人一道,被授予上海市文艺艺术杰出贡献奖。




2008年5月27日,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芝联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张芝联原籍浙江鄞县,1918年生于湖北汉口。1935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西语系,两年后转入光华大学,受业于英国文学教授张歆海和中国史学大师吕思勉、童书业。1940年毕业于光华大学西语系。1946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肄业。曾任光华大学副教授、光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建国后,历任燕京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历史系副主任,华东师大光华学院名誉院长,国际法国革命史委员会理事、美国国家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中国18世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会长,民盟中央常委、宣传部部长。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专于法国史、西方史学史。共同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另有《从〈通鉴〉到人权研究》、《张芝联演讲精选》等著作出版。



2008年8月24日,著名作家魏巍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
魏巍原名魏鸿杰,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陆续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最著名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至今仍被收录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成为一个鲜明的时代标本。1978年,创作完成了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著名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其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壮行集》、《春天漫笔》、《魏巍散文选》等。
生前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治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专题:著名作家魏巍病逝 享年88岁)





2008年10月3日,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瞿同祖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瞿同祖字天贶,后改天况,1910年7月12日生于湖南长沙,1934年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在吴文藻与杨开道的指引下,从事中国社会史研究,1936年获硕士学位。1939年任云南大学社会、政经、法律三系讲师,后升任副教授、教授,1944年兼任西南联合大学讲师,期间撰写了《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成为学术界的开新之作。1945年春应邀赴美,先后任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历史研究室研究员、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汉史研究。出版《清代地方政府》,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965年回国。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接下一页)
>>>更多精彩阅读     责任编辑:李雪芹
  匿名    用户名:  密 码:   >>>>>>>点击留言 您可以选择匿名发表,如果您还没有注册,请点击这里。 新华网友 发言时间 :2008-12-26 13:49:44 网友来自 :202.84.*.* 愿他们安息! 新华网友 发言时间 :2008-12-26 15:01:39 网友来自 :192.168.25.* 愿魏巍老人在天国安息! >>>>>>>点击留言       Copyright  2000 - 2008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