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论:保尔森伯南克谬论改变不了事实(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9:25:40
新华网评论:保尔森伯南克谬论改变不了事实(图)   文章提供 于 2009-1-6 14:5:6 (北京时间: 2009-1-7 3:5:6)
  文章作者: 黄歆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 新闻热评 首页 ] [ 加入博客 ] [ 回 顶顶华闻 主页 ]
  受华尔街金融风暴拖累,全球经济陷入泥淖,至今不能自拔。此时,即将卸任的美国财长保尔森却放出惊人之语,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则干脆把美国房地产泡沫归咎于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高额储蓄。

  这种“高论”一时使全世界错愕,众多媒体也对此品评不已。

  然而,谬论是改变不了事实的。众所周知,这次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的次级房贷,而导致美国信贷消费过度扩张的直接因素就是其国内长期的低利率政策。

  自90年代走出经济衰退以来,美国一直以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长期保持低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很明显,低利率是美国多年前就开始奉行的政策,那时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都还没有多大的贸易顺差,也谈不上高额储蓄。因此,保尔森关于新兴市场国家造成低利率的说法刚好颠倒了因果。

  从1971年尼克松政府单方面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到美元惯性地继续作为国际中心货币被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用作储备,直到今天,还没有另外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与美国抗衡,美元的强势地位也没有根本改变。在此情况下,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尚无足够实力主导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也不可能是眼下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

  孔子说过,“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使在美国国内学术界,也有观点认为美国的储蓄率持续下降,经常项目长期恶化,是美国自身的原因。在诸多原因中,被人们广泛诟病的就是全社会超前消费的习惯、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和市场监管的缺失。


图为2008年10月6日,一名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时小憩。当日,因对信贷紧缩和全球经济放缓的恐慌情绪蔓延,纽约股市三大指数跌幅全部超过3%,其中道琼斯指数下跌369.88点,收于9955.50点,4年来首度跌破10000点关口

  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晴雨表之一的证券市场“熊”风肆虐。中国的上证综指以65.4%的跌幅在2008年全球股市跌幅排行榜上位列第七,排名第一的冰岛雷克雅未克OMX指数跌幅更是高达94.4%。

  在前20名里,我们并没有看到美国三大证券交易所。统计数字显示,纽约股市三大股指虽然全部跌回10年前的水平,但跌幅远远小于其他地区。分析人士认为,当美国投资机构在本土的资金链出现问题,他们就通过低杠杆化来抛售海外资产,结果导致新兴市场遭遇严重的外资抽逃。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发生危机,却使全球经济遭殃。

  如果把美国经济比作一辆车,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风暴里,新兴市场就成了这辆车的挡风玻璃。可以推测,如果资本市场风险敞口更大一些,中国这块玻璃受损会更加严重。现在,车出故障了,难道要怪挡风玻璃吗?

  应该承认,造成这场危机的原因里包括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不平衡,但因果关系必须搞清楚。是美元在监管层纵容下的过度投放,致使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才最终使得美元低利率政策难以为继。

  当一个人陷入困境,如果他诚实本分,就必然会先从自身找原因;而如果他一贯自以为是,就会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回头看看,当美国的房地产商、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像传销一样玩弄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品的时候,当华尔街的“精英”们把泡沫吹大从中捞取数千万美元乃至上亿美元年薪的时候,保尔森或者伯南克在哪里?号称全球最先进最健全的美国金融体系的监管者又在哪里?

  附一:美国正将金融危机转嫁他国

  拉美社10月29日发自墨西哥城的一篇报道説,目前发生的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但美国正利用它的政治影响和对其他强国的领导力,将危机造成的严重损失“出口”到其他国家。这篇题为《金融危机会对当前世界权力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文章的要点如下: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对资本主义当前所处的阶段和世界权力的分布现状和变化情况作一描述。我们所在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两大转变,分别是从两极世界转变为由美国单一霸权统治的单极世界,以及经济由调控模式转变为非调控的新自由主义模式。

  这两大转变也意味着世界从一段长久的繁荣时期向另一段长久的衰退时期过渡,前者从二战后开始至1973年结束,而之所以说后者是衰退时期是因为缺少调控统治导致大量资本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投机领域,导致经济出现了低增长。

  因此,过去十年是新历史时期的蜜月期,苏联解体了,美国成为帝国主义集团中的首领,在联合国或北约的支持下到处推行“美式和平”,在伊拉克和波斯尼亚发起所谓“人道主义战争”,与此同时,美国在克林顿政府期间经历了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特点的短暂经济繁荣,这是美国霸权和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巅峰。

  经济繁荣的结束以及布什政府对恐怖袭击的反应,改变了新历史时期头十年的这一大好形势,随之而来的第二阶段就出现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各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一体化趋势加强,同时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从美国开始蔓延至欧洲、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这场危机融合了上述诸多因素并在当前阶段爆发。危机的爆发有之前积累的原因,包括美国经济的衰落、以金融借贷为中心模式的缺陷以及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的军事失败等。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比对其他地区更为强烈、长久,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也更大,但美国利用它的政治影响和对其他核心强国的领导力,试图将危机造成的严重损失出口到他国,重新确立自己经济大国的地位。

  尽管如此,世界权力的新关系将取决于谁来为破碎的盘子埋单以及哪种解释危机原因的理论将胜出。自1929年以来,向国家求助一直是自由主义弥补市场功能缺陷的手段之一。

  无论从何种角度解释,市场经济理论在当前都已经处于下风。很可能保守主义措施将占据统治地位,包括借助政府干预,这是目前欧洲和日本最可能使用的手段。资本主义大国试图利用政府干预和大量资本注入等方法,不惜一切代价拯救当前的经济-金融体系。

  危机后的世界权力新关系已经非常明晰。美国的霸主地位可能得到再次巩固,只要它能够将危机的负面影响出口,让其他主要经济体进行分担,最主要的是将国内危机的严重后果转嫁到美国人民,尤其是周边新兴国家人民的头上。

  南方国家之间要加强和深化相互间的合作,以避免北方国家的危机被出口至本地区。此外还应提出并实行符合南方国家利益的摆脱危机的政策,这一政策必须脱离新自由主义模式以及为这一模式服务的国际机构。

  危机过后,世界将会改变。有关危机的意义和应当从中吸取的教训的争论已经展开。北方国家正在寻求重新联合起来实施一些解决办法以输出危机的大部分消极结果,而南方国家应当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学会从自身角度来分析危机,并实行摆脱新自由主义模式的政策,创建一个多极化的世界。

  附二:是什么引爆了美国金融危机?

  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话说,美国今年遭遇的金融危机超过了1929年的大萧条。从年初开始,房市雪崩,金融业航母一艘一艘地沉没,股市大幅下挫,石油期货价格从夏天的每桶147美元俯冲到47美元,而失业则像瘟疫一样蔓延。美国的这场危机给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十分明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呢?

  “房屋” 倒塌

  故事要从“两房”开始讲起。房利美和房地美是以房贷证券化为主业的两家特殊的金融机构,分别成立于1938年和1970年,它们由私人控股,但受到美国政府支持。

  “两房”之所以在美国金融界举足轻重,是因为它们所持有或打包担保的房贷总额高达约5万亿美元,几乎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的一半。

  房地产在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成为布什政府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次级贷款应运而生。美国成百上千个抵押贷款公司、商业银行把各自放出去的次贷,打包卖给“两房”,在转移风险的同时,又获得了重新放贷的资金;而“两房”凭借其背后隐含的国家信用担保,低息借债买下次贷,然后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法,以次债的形式卖给华尔街的投行、各国的央行、商业银行等机构;在次贷转化为次债后,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又再次衍生,构造出各种次债信用衍生品。

  在围绕次贷和次债进行的各种衍生过程中,政府监管是严重失控的。首先,从次贷发放来看,一些金融机构为更多更快地发放次级贷款,有意放松对贷款人基本贷款资质和条件的审查。因为贷款机构只要把次贷转卖给“两房”后自己就是安全的。加之借贷人持续还款能力偏弱,这些作为次债基础资产的次贷在发放时就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其次,在次贷通过证券化转为次债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两房”背后的隐性国家担保。最后,围绕次贷和次债进行的一系列衍生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信用评估都是相互脱节的,以至于一些人、机构甚至不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时,就把口袋里的钱交给了衣冠楚楚的金融精英们。

  “兄弟” 破产

  然而衣冠楚楚的金融精英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自从华尔街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易主后,伴随着猜测和不安,华尔街人心惶惶。就在萧瑟的秋风中,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被持有的巨量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毒药资产”活活压垮。在美国抵押贷款债券业务上连续40年独占鳌头,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雷曼兄弟公司将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9月15日凌晨一经宣布,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期货立刻下挫3.6%,预示着当天上午的美股面临大跌。

  雷曼不是没有机会。此前,美国银行曾考虑收购雷曼兄弟公司,但因美国政府拒绝为收购提供资金帮助,相关谈判没有结果。

  “保险” 难保

  那些疯狂进行金融衍生的华尔街精英们曾经很趾高气扬的,因为他们是买了保险的。就在每一单曾经令人振奋的买卖背后,都有一颗保险公司惴惴不安的心。

  继两房之后,布什政府再次出手。9月16日,美联储向美国国际集团(AIG)发放 850亿美元贷款。为保障纳税人的利益不受损害,贷款以该公司的全部资产作为抵押。作为提供贷款的条件,美国政府将持有AIG79.9%的股份,并有权否决普通和优先股股东的派息收益。这也意味着美国政府仿照接管“两房”模式接管了该集团。

  或许是顾虑到有关“美式自由市场体制终结”的论调,布什宣布救市新举措时强调,政府强力干预市场的目的并非为“接管自由市场,而以保护它为目的”。

  “投行” 消失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比好莱坞大片更惊心动魄的五大投行消失记。

  6月1日,摩根大通宣布完成对华尔街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价值14亿美元的收购,以当时交易价格计算,收购价格折合每股9.35美元。而就在一年前,贝尔斯登股价还曾达到150美元以上。

  9月,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倒下。几乎就在同一天,第三大投行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眼看大事不好的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就把自己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吸收存款。

  随着“五大行”的相继倒闭、出售或是改制,现代华尔街引以为傲和赖以立足的独立投行业务模式已走到尽头,也标志着自上世纪30年代美国立法将投行从传统银行业务分离以来,华尔街一个时代宣告落幕。

  附三:美国金融危机给人三点启示

  2007年夏天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所罕见。人们在反思这次危机的前因后果时,普遍认为这次危机给人三点启示。

  启示之一,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要相辅相成

  美国近现代经济史表明,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必须相辅相成。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就是政府长期实行自由放任、不干预大企业垄断的经济政策的恶果。1933年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后实施“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干预,使市场机制(“无形的手”)和政府干预(“有形的手”)相辅相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干预。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着重强调自由放任和“更少的政府干预”。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规模急剧扩大的过程中,美国金融监管缺失,以致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采取了救助措施,但为时已晚。当选总统奥巴马表示,入主白宫后将进一步加强宏观干预,但面临重重困难。值得注意的是,要防止从“市场至上”演变为政府“包办一切”,应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辅相成,各尽其责。

  启示之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要协调发展

  虚拟经济主要包括金融、保险及相关服务业和房地产服务业。虚拟经济应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在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基础上,获得扩展和收益。但近些年来,美国虚拟经济过度发展。

  美国国会1999年通过以允许金融混合经营为核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1933年银行法》,正式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进行分业经营的限制性条件。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商品期货交易现代化法案》,规定非在柜台交易的商品,不受商品交易委员会的监管。这两项法案为投机猖獗、金融衍生产品膨胀创造了条件。

  早在2003年,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就警告说,金融衍生产品“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参与其中的当事人和经济体系的定时炸弹”。但是,美国政府对此置之不理。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市值已高达681万亿美元,其中半数在美国,另半数主要在欧洲,这就是欧美成为金融危机重灾区的根源所在。

  启示之三,财富增加和社会分配要公正公平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指出,放贷方的“不公与欺诈行为”误导借款人,是导致发生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

  从次贷危机演变为严重的金融危机,暴露了一些大公司、大财团不择手段牟取暴利,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弊端。美国农业部指出,美国2007年有11.1%的家庭,即3620万人食物保障不足。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今年出版的《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一书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公司主管的平均收入是普通职工的40倍,而现在这个数字变成367倍。克鲁格曼认为,这已不仅仅是社会平等问题,而是美国曾经拥有的基本信念和道义的崩塌。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