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8:15:21
我失业了!去年年初,这个铁的事实便摆在了我的面前。原本我是单位里为数不多的博士生,才三十出头,就登上了处长的宝座。历来我都极受领导器重,每年都被评为地区的优秀共产党员。后来,由于机构改革,单位搞竞争上岗。由于我生性清高孤傲,不晓得巴结领导,结果被一个攻于心计、只有党校大专学历的老朽挤掉了,不能再挂实职,只能享受正处级待遇。这样也好,虽说是傀儡,却还可以保住饭碗嘛,工资没减,就将就一下吧。而现在这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好汉不提当年勇,况且我又不是怀旧派。当务之急就是面对现实,再就业,解决温饱奔小康,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失业后,由于长期无力按时缴纳贷款利息,我那套三室二厅的“豪宅”被贷款银行拍卖了。于是,我便扶老携幼搬进一套租来的一房一厅的阴暗潮湿的小公寓。五口人挤在二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其实也可以相安无事,乐也融融,毕竟是至亲嘛,血浓于水!年迈的父母不但不埋怨我,还鼓励我再就业。儿子小,不懂事,便也不晓得如何计较,他哪里知道原本可买大量玩具的诺言如空头支票般无法兑现,仅剩一大堆早该退役的旧玩具却始终没有像他老爸一样下岗。我自己呢,大丈夫,能屈能伸,随遇而安嘛,换换环境也无甚大碍,那套“豪宅”我早就住腻了,它除了够得上称为漂亮外,根本无法让我感觉到家的温馨。我们夫妻俩平时忙着工作,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更无暇顾及父母孩子。现在可好,我可以闲下来体验一下亲情了。唯独妻,总是唠叨个不停。这也不能怪她!首先我这个窝囊的男人令她失去冠冕堂皇的“处长夫人”称号;接着,豪华的府第又要拱手让人;最重要的是,我以后再也无法向她“进贡”了。她心里能痛快吗?但她毕竟是我的结发妻子,埋怨归埋怨,她平时忙着上班,回来后又不辞劳苦地一个劲地吹枕边风鼓励我去实现再就业。
再就业?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就难!妻子总是“煽动”我去向老朋友老同学求助。其实,我的老朋友老同学中不乏机关大干部和成功企业家,只要我一开口,他们一定帮忙。可我向来自命清高,孤芳自赏,哪肯低三下四地接受旁人的嗟来之食?我要自己去找工作,实现再就业。于是,我就忍痛割爱,把一张“四位老人”贡献给了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名义上是为我服务,实际上是因为“四位老人”才颇算尽心地把一些所谓的大企业介绍给我。不看僧面看佛面嘛!时至今日,我才真正晓得“四位老人”竟有此等魄力。我便揣着中介机构的介绍信满省城跑。每次,在参加面试前,我总要包装一番,免不了要配备西装革履,但都是旧的。妻子要给我梳头抹发胶,可我总自豪地一口回绝道:“我这一头冲冠的怒发,总是愤世嫉俗地上指,极有不怒而威之势,用得着那些破玩意儿吗?”说罢,便满怀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风风火火地去参加面试了。我坚信,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我很有风度地把那份满载我昔日辉煌的简历递上,便端坐一旁静候佳音。不料大公司的老总们总是不以为然地摇头:“对不起,我们对干部,尤其是下岗的干部不感兴趣,况且,这只能代表您昔日的辉煌,您的实际能力如何,我们还不清楚!对不起,我们庙小,供不起您这尊大菩萨,请另谋高就!下一位。”还没等我申辩,我便被“请”出了办公室。
经过一连串的碰壁后,我便似霜打的茄子——蔫了。我还是自我安慰道:“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可是,晦气就像预先商量好了的一样,不断地向我扑来。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我的工作依旧无着落。中介那位原先满脸堆笑的漂亮小姐竟变成了母夜叉似的竭嘶底里:“先生,我们为您的服务期限已满,若要接受再服务,请再交一百元!”我不由得直呼上当,但两位门神似的保安已不由分说地把我架了出去。正当我懊恼之际,我看见垃圾桶边的一份废弃的报纸上赫然写着《求职广场》。于是,我心中又重燃了希望之火。我连忙花了一块钱在邻近的小摊买了一份当日的报纸。
果然,我在《求职广场》找到了几份合适的工作。于是,我便又象吃了兴奋剂似的,兴高采烈地投简历去了。直至送完简历,我才拖着疲惫的身心,打道回府,等候传召。
过了好几天,哑巴了好长时间的手机忽然欢快地叫了起来。原来,一家生物保健制品公司叫我去参加复试。
我兴奋得一宿没睡,心里庆幸千里马总算遇上了伯乐。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来,照旧“全副武装”地上阵了。我应聘的是那家公司的副总经理一职。那天,公司老总要求应聘者当着该公司员工和所有应聘者的面即席演讲。这对平日里作惯报告的我来说,无疑是强项了。当时,我只恨在座的人不够多,场面不够壮观。
我上了主席台后便旁若无人地作起了“施政报告”,摆出了小布什出任总统时作就职演说的派头,唾沫横飞,口若悬河,指点江山,好久没这么意气风发了。台下的观众可没闲着,不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为此,我自信地认为,这次,我稳操胜卷。
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所有应聘者都演说完毕。稍等了一会儿,那家公司当场公布了录用名单。
这回,我又失望了。我听那老总和尚念经般念到最后一名,都没有听到自己的大名。我又名落孙山了,在场的人都很是惋惜。老总走到我跟前,握住我的手说:“你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我们公司暂时无法为您提供施展抱负的舞台,以后会有机会的!”
我很纳闷,那家公司聘请的十几位新成员竟都是清一色的怯生生的初来乍道的漂亮女孩!但我还是自我安慰道:“那老总怕我功高震主,抢了他的饭碗!”后来经高人点拨,我才知道,那是一家变相的非法传销公司,他们只想拉一些无知的小女孩入伙,并不敢聘请真正的人才。
好险!差点一头栽进狼窝!
结果,又过了几个月。我已买了一百多份报纸,四处应聘,却始终没找到工作。
一天,当我把最后一份简历投尽邮筒后,已是华灯初上的傍晚时分。肌肠辘辘的我走到通往寓所、阴暗、行人稀少的小路时,无奈地在小路上唯一一盏昏黄的街灯下,彷徨起来。我随即作了一首名为《彷徨》的小诗:
“我彷徨在/无边的黑暗/你是/一盏明灯/却无法为我/指明方向/只是照出了/孤单的影子/令我更彷徨/彷徨在这/无边的黑暗。”
正在这时,一股似曾相识的诱人香气扑鼻而来。不争气的肚子竟经不起诱惑而开始大声抗议,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腰杆子也配合肚子一起革命了,挺也挺不起来。
“烤——地——瓜!烤——地——瓜!”叫卖声由远而近,越来越清晰。噢!原来是卖烤地瓜的。
尘封的往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少年时代的我爱烤地瓜,而且是烤地瓜能手,烤出来的地瓜香甜可口,小有名气。
忽然,我眼前一亮:我也去卖烤地瓜吧!以前的官场不是盛行一句:“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千古名句吗?罢罢罢,明天不找工了,准备卖烤红薯。这正是“下岗找工无去处,就地当街烤红薯”。虽然与从前当处长的风光无法同日而语,但图个逍遥自在不亦乐乎?
打定主意,我便如释重负,健步如飞地回家了。当时,我心里就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痛快。
第二天,我全然不顾妻子的极力反对,开始张罗着卖烤地瓜事宜。一辆三轮车必不可少,安装在车上的抽屉柜台式烤地瓜煤炉及一个装生地瓜的大竹筐也整装待发,准备陪我“粉墨登场”,但那里不是政治舞台,而是便于打游击战的闹市区。我还配备了电子称、计算器等精良武器。最后,我到农贸市场挑选了一大批品质优良的生地瓜。
尽管过去我常耗在安有空调的豪华办公室,优哉游哉地看报纸上网打游戏,过惯了“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安逸生活,但我毕竟是农民的儿子,现在重操旧业,也是宝刀未老,游刃有余。
开张前的那一夜,我一夜没睡着。一想到天亮就得抛头露面地穿街走巷地叫卖烤地瓜,心里不知是啥滋味,毕竟曾经当过国家干部啊!正如妻子所说,我不怕丢脸,她怕!但我这人挺倔,别人不让我干的事我偏要干到底。于是我把心一横,求人不如求己,卖地瓜又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坏事,比起那伙饱食民脂民膏而大腹便便地招摇过市的脏官强一万倍。
无论怎么说,我都无法入眠。半夜里,我就起来洗地瓜。一会儿工夫,我便把三十来斤地瓜洗得干干净净。接着,我便生火烤地瓜。天刚放亮,我便烤好了十来斤地瓜。我拿出两个烤熟了的地瓜,嗅了嗅,自豪地摆在柜面,生地瓜都装在竹筐里,便蹬车出门去了。
我在街上转悠着,但总叫不出“烤地瓜”,像做了贼怕别人发现了似的畏手畏脚。也许做买卖也要实习吧。
“嘿,老板,你的烤地瓜怎么卖?”一个晨运的鹤发老者声如洪钟地向我询问道。
“一块半一斤!”我小声应道。
“这么便宜,别人卖两块,能尝尝吗?”
“当然可以,你随便吧!”
“好吃,又香又甜,我还没吃过这么香甜的烤地瓜。我买五斤!”老者尝毕,赞不绝口,并挑了一大堆放到电子称盘上。
“六斤了,是否太多了,老伯?”
“六斤就六斤!”老伯爽快地掏出了十块钱。
我在一旁忙按计算器,我承认自己数学不太好,不得不借助高科技。
“这还用算?九块嘛,找我一块不就行了!”老伯大笑道。
这时,计算器中显示出的结果正好是九,我找给老伯一块钱。
老伯早已走远了,我却还拿着十块钱发呆。我真不敢相信,这么容易便赚到了五六块!心里特别滋润。
在利润的驱使下,我便小声的吆喝起来:“烤——地——瓜!烤——地——瓜!”渐渐地,声音不知不觉地大了起来,而且抑扬顿挫,短促有力,颇有阳刚之美。我边叫卖边拉开抽屉式煤炉烤地瓜,忙得不亦乐乎。
也许是我的烤地瓜物美价廉,将近中午便所剩无几。
首战告捷令我信心倍增。于是我每天都坚持骑三轮车去闹市去卖烤地瓜,风雨无阻。后来,为了方便行人,我又顺便卖矿泉水,即便民又创收,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制,走向多种经营。我每天的净收入都近百元,一个月下来,所赚的钱竟是我以前工资的一倍还要多。
转眼间,便到了十一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了。在十六大期间,我热切地关注着党的方针政策。在做买卖的空闲时间,我认真地阅读当天的报纸,了解十六大的最新动向。有时被前来买烤地瓜的顾客看到了,免不了被揶揄一番:“哟,你这做小买卖的人竟也蛮关心国家大事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会议,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关心!”我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
我的再就业之路在曲折中前行,有痛苦也有欢笑,但最终我还是挺了过来,实现再就业,由干部转化为个体户,依旧紧跟着我们的党,快步奔小康。其实下岗并不可怕,优秀的共产党人应有广泛的适应性,“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嘛。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继续为人民服务。转变思想观念吧,让我们振作起来,下海搏浪去!
正当我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自鸣得意时,城管来了。尽管我大叫我认识你们局长某某某,还是在鄙夷的目光里被没收了所有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