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中国的变与不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2:55:41

杜平:中国的变与不变

2007-11-18 02:30:56 来源: 南方网(广州) 网友评论 1 条 点击查看
  •   中国何以能够摆脱轮回的宿命?何以能够跳脱恶性循环的怪圈?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已经置身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浪潮之中,即使不想变,也很难做到。

作者:杜平

几个星期前,世界各大媒体还在说,在市值最高的全球十大公司中,中国已经占了四个,与美国平分秋色;可是没过多久,媒体接着再报,十大公司中已有六家属于中国。

近日又有报道说,中国GDP已经超越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居于美国和日本之后。不少人难免会从经验主义出发,对中国经济数据的准确性存有疑虑,怀疑数据之中掺杂了水分。确实,中国经济总量究竟有多大,要予以准确的统计是很困难的,官方数据高于或者低于实际总量都有可能。但是,在衡量中国的经济实力时,还必须看到两个要素,一是庞大,二是快速。对于这个快速增长的庞大经济体,早几个月或者晚几个月超越德国,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中国有那么多人口,只有那么几个超级富豪、那么几个超级企业,这又算得了什么?中国经济排名世界第三,但其人均收入却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又有何值得兴奋?在看待和理解中国现状的时候,很多人也许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不错,经济总量只是数据,绝不能代表全部事实。中国最近几年相继超越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也只能作为认识世界经济格局的参考。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地区发展失衡也很明显,更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艰难度日。所有这些,都是令人感到阴冷的事实,与那些风风光光的排名和数据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但是,一种事实的存在不能用来否定另一种事实,也不能因为眼前的现象而忽视了其他更多的现象。这些年来,中国为追求GDP的快速增长确实付出了很多代价,包括本应该避免的代价,现在之所以要反思和调整,就是这个原因。

但是,反思并不意味着否定。任何人都应该承认,快速增长的GDP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社会价值,不仅给中国人带来了很多福利,而且积累了继续变革的能量。假若没有GDP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13亿人现在所能够拥有的,依然是全面贫困。

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变”,这句话听起来是如此地简单,以至于人们容易忽视其深远的意义。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曾经出现过很多进步与辉煌的时期,但在整体上,其演变轨迹只是不停地重复和轮回。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里,不变是常态,短则几十年,长则数百年。而其间的主要变化只有两个,一是季节的变换,二是朝代的更替。除此之外,整个国家就像一潭死水,在封闭和愚昧的环境里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在一般意义上,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30年前。但确切地说,真正的现代化改革至今只有15年时间,也就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在如此短暂的历史瞬间里,十多亿人口的命运被统统改变,继而又与整个世界一起改变,甚至现在已经开始带动整个世界在改变,这种现象在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平心静气地远距离俯瞰,我们才能看明白“中国之变”的真正意义。

对中国而言,这一自我改变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创造了多少财富、制造了多少富翁,而在于中国在不断地超越自己,在于其演变的轨迹终于抗拒了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惯性,并且最终跳脱了轮回的宿命。在微观上,中国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实在太多,似乎足以抵消它所取得的任何一个进步。有些方面看上去百病丛生,有些方面更是无法满足人民的期待。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中国的演变进程已经呈现出直线延伸的希望。

中国何以能够摆脱轮回的宿命?何以能够跳脱恶性循环的怪圈?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已经置身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浪潮之中,即使不想变,也很难做到。就是因为不停地变,中国在经济领域才释放出从未见过的神奇力量;同样,假若在政治领域也能不停地吐故纳新,中国社会将来释放的能量就完全可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