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年轻的张醒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2:56:53
《世界商业评论》ICXO.COM ( 日期:2005-08-29 09:44)
【ICXO.com编者按】张醒生:再次站在技术的潮头浪尖
从国有企业跳槽到爱立信,从爱立信转战亚信,现在则成为一家新兴互联网增值服务商的董事长,虽然已到知天命之年,但他一次次处于跳跃之中,却总是站在技术的潮头浪尖。这位名叫张醒生的人,人如其名,总是让自己的人生处于清醒状态
从公众视野消失了不长的一段时间以后,重新出现在媒体面前的张醒生似乎显得更加年轻。7月18日,在盛禹铭“有屏幕,就有我们”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一身休闲西装打扮的张醒生精神焕发,这一次他是作为盛禹铭的董事长出现的。张醒生的新身份令人惊讶。离开做软件和服务业的亚信,张转身成为一家新兴互联网增值服务商的董事长,这其中的跳跃令人意想不到。
钟情盛禹铭很久了
作为一个公司的CEO,任期一般都是两年,“任职期间我就看到新兴的信息、娱乐、媒体融合的机会,那时就感觉心潮澎湃,跃跃欲试。”但那时契约没满,张醒生还不能离开亚信。但当契约快满的时候,张醒生自然会考虑下一步的发展将选择什么了。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面临着不同的转折。张醒生在每一次进行转折的时候通常会考虑两条主线:一个是事,一个是人。一是看未来的趋势是什么,就是“Do right thing(做正确的事),二是看合作伙伴与自己是否有共同的理念、共同的目标和方向。而这一点在新兴的盛禹铭集团公司都找到了,“所以我在亚信契约期满时宣布了离职,”张说。“我们两个非常互补,执行董事长兼总裁杨峰铭非常富有创新精神和激情,而我是技术出身,相对而言,对管理更有经验。”
“中国现在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屏幕数量,这使得与屏幕有关的业务将成为未来的热点,盛禹铭就是想做将与屏幕有关业务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视频平台技术,”看好这个发展方向决定加盟,张醒生解释了他最新一次跳槽的原因。
“在考虑盛禹铭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我们的想法一拍即合,”张醒生说:“谁能够抓住对屏幕的抢先力,或者是对屏幕的解决方案,就会成为新一代弄潮儿,跟在别人后边是没有出路的。”
早在亚信做3S战略的时候,因为工作原因,张醒生就与盛禹铭的前身丰元信的创始人杨峰鸣认识了。
“但开始我们并没有想到会有后来的合作,”张醒生回忆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我们是在业内人士的一次饭局上认识的,当时感觉他非常不一样,非常出彩。”
与技术出身的许多创业者不同,杨峰鸣是音乐科班出身,“音乐需要对许多音符有和谐的安排,这一点与管理企业有相似之处,这给了杨在创办企业前就有了很好的宏观管理素质的培训,”张醒生评价道,音乐出身的背景使杨具有典型的艺术家素质——喜欢创新,不墨守成规,“这让杨峰鸣显得很另类。”
“做新业务必须要另类,”张醒生分析,“陈天桥、丁磊等都是这类人物,不另类就会少创意,可能就没有那么多机会。”
越来越年轻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张醒生第一次出乎媒体意料之外了。上一次意料之外,是在两年多前张醒生离开供职12年的老牌通信公司爱立信跳槽到互联网骨干企业亚信的时候。而张醒生早年从国家机构跳槽到作为外资机构的爱立信,也曾经遭到家人和同事的一致反对。
在张醒生履历表中的这几次跳槽,每一次都出人意料,每一次都意味着大转行,但同时每一次转行后所做的业务都意味着比前一次更新,需要更年轻的从业人员或者更年轻的心态。从这个角度讲,张的每一次跳槽都意味着他越变越年轻了。
按照通常人们的看法,IT是个属于年轻人的行业。张醒生在48岁的时候跳槽到亚信,在知天命之年又转行做更新兴的互联网增值业务,但每次换工作张并不认为自己与新同事们共事会有隔阂和代沟:“人不应该拒绝新鲜事物,既然它新就有它新的道理,”张说,“我非常喜欢年轻事物,我自己觉得我的心理年龄可能比我生理年龄要年轻很多。”
“我每一次跳槽其实都有内在因素,”张醒生回顾自己这几次大的转行经历时说。
1990年,中国还是“国”字头的机构和企业当道的时候,那时候还在邮电部工作的张醒生30岁就成为了当时少有的年轻处级干部,继续做下去有可能分到三室两厅的房子,这很是赢得了一些人的羡慕。“那时感觉自己与同龄人相比似乎已经算不错了。”张醒生说。
在当时的邮电部,由于工作关系,张有机会经常与一些外事机构打交道。这时他看到了移动通信业务的机会,尽管移动业务在中国远未普及,但他相信未来国内通信事业的趋势一定是移动业务。
那时爱立信刚进中国不久,不过八九个人,业务分工不像现在这么细,基本上这八九个人什么业务都做,“虽然当时爱立信的中国代表处公司还小,但手中却掌握了核心而强大的移动技术。”这让张意识到此时加入爱立信将会给其事业带来很大的飞跃。
张的决定立刻遭到了家人和当时同事的一致反对。当时人们的观念还很难接受外资企业,“怎么能放弃现有很好的前途,给外国资本家打工呢?”现在张回忆当时的情景时甚至感觉有些有趣。但张坚持自己的决定。
事情很快有了转机。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国内形成对外开放的一波新高潮,人们开始用新眼光打量外企,外资企业如潮水般涌入,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移动业务在国内也迅速膨胀起来。这使张重新获得人们的认可。“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这次转行是成功的。”张醒生说。
加盟亚信也一样。“当时在国内做系统集成业务已经走下坡路了,亚信正处在向软件和服务转型的过程中,” 这种转化基本上代表着当时很多IT企业的方向,由于做系统集成业务利润越来越低,为了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众多IT企业都开始向软件和服务业转型。张醒生说:“我觉得这时候去亚信是有机会的。”
张在亚信两年任职期间,亚信的收入实现持续盈利,亚信来自软件和服务的收入已超过60%。亚信一个季度的现金流可达到1700万美元,并且在张的带领下完成了“从单一市场到多市场”的既定战略的拓展。任职期满,“是到了该去做更有挑战性工作的时候了,”张醒生说。
挑战的天性
张醒生承认自己比较喜欢挑战性的事物,“这可能是天性吧,”张说,“从小就不太老实。”小时候基本上一有空闲时间肯定不在家里闷着,一定是出去跟小朋友疯的,上房揭瓦,下河摸鱼,爬树掏鸟窝,什么事都干过,经常摔得头破血流回到家里。但这不妨碍他下次继续做一些“危险”的事情。
熟悉张醒生的人都说,张比较适合做新事物。“我有点喜新厌旧,就是闲不住,喜欢琢磨新东西,”张醒生说。
张醒生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喜欢和人打交道,“所以无论与什么样的朋友打交道,我都能从他身上发现很多的闪光点,吸收不同的智慧和理念,”张说。
张的这些特点使其即使在同一家公司做的时候也会不断变换岗位。“在爱立信的12年中,基本上我也是每两年换一个岗位,”张说。
刚进爱立信的时候,张醒生从销售代表做起,随着爱立信在中国业务的发展,业务逐渐细分,并逐渐由模拟移动通信转向数字移动通信,于是张转向负责战略和市场发展,为爱立信成为中国数字移动通信第一立下汗马功劳。随后手机业务的出现,让张看到新机会而转去负责爱立信的手机业务。等到手机业务大发展的时候,张又开始负责区域的系统销售。中国电信改革使一个运营商变成四个运营商,张又开始做新运营商。当爱立信在中国的公司已经做到很大规模的时候,需要统一的市场、统一的战略,张就又开始做首席市场官了。
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是不同的。在经过多年职场生涯以后,张醒生对成功的定义就是能不能抓住机会,把自己的理想实现。“每个人都要走向同一个目的地,当走向这个目的地回忆这一生的时候,能够说一句我没白来这世上走一趟就算成功了,”张说。
至今为止,张对自己职业生涯比较满意之处是,各种新的东西都尝试过,“我起码可以讲各种企业体制都经过一遍,将来我起码可以说出中国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方面在哪里,将来我可以把我自己一些体会跟我们的后人去一起分享。”
在张醒生看来,所谓的成功人士就是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但至今为止,张醒生并不认为自己算得上所谓成功人士。“走在路上的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我是做什么的,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但他承认:“在很早的时候,虽然没有很明确的想法要做一个成功人士,但也会隐隐约约希望至少自己应该比同龄人做得稍微好一些才对吧。”
张醒生这次离开亚信的时候,很多老同事给了他许多临别赠言,其中的一个赠言让他印象深刻:一个人如果不能够放弃一个旧平台,他就不会跳入一个新平台。“所以人一定要懂得放弃,人要有得才有失,有失才能有得,得失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紧紧抓住救生圈永不撒手,人永远学不会游泳。”
但新的平台有可能在带来新机会的同时带来新的风险。
“这就要看你怎么对待风险了,第一看你有没有抗风险能力,第二看你认定不认定你看到的机会,”张醒生说道。任何一个新兴事物,大家发现是个机会,如果抓住了可能就会成功,但是也可能抓不住就漏失了机会,“能因为怕不成功就不去抓机会吗?一定要争取抓住机会。”
在张看来无论是否愿意迎接挑战,任何人都会遇到挫折,关键在于遇到问题以后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主动迎接挑战就会做一个有准备的人,被动接受挑战就是一个没准备的人,“虽然几次转行变化很大,但我基本上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张说。
从邮电部到爱立信,张希望成为一个很好的跨国公司的高级职业经理人,这一点张做到了,但那时他更多扮演执行者的角色。而在亚信这样一个上市中资公司,张从执行者转变成决策者,有机会尝试独立执掌公司的运作。
张最新一次转行带来的挑战是其终于从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变成了股东。
这意味着张在有可能获得更多收获的同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如果这家公司出现大的波折,而在他这个年龄,更多看上去已经“功成名就”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更愿意选择“乐享天年”。
“如果认定自己要做的事,你就会更加有勇气去做。我认定我们现在的方向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方向,是下一个未来,下一个浪潮,”张并非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但是他仍然相信这次选择带来更多的是机会。现在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候,在成熟的国家,电视、电信、互联网是融合的,而中国这些领域是被人为的行政管制分割的,未来这种融合是不可阻挡的,“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机会,就能成就新一代产业,”张说。
“原来做职业经理人,更像是做保姆,”张醒生界定这两种身份的差别:“而现在更多是大家庭成员的角色。”作为董事长,张操心的事情与以前做职业经理人时完全不一样,“现在更需要对自己和别的股东的股份负责,”“我需要做的更多的事情是为公司发展利用我在业界和社会的一些资源,建立更好的人脉关系,不用去参与具体公司运营事物,现在做的更多的是对总裁进行支持性和协助性的工作。”
张醒生的新一次惊险一跃,未来会告诉人们,风险与机会的天平将倾向何方。
来源:证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