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永恒的主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5 22:01:06

超越——永恒的主题

——对话桃城区大麻森乡党委书记王希云

超越与气魄

记者:今年,大麻森乡确定了建设全市经济强乡的奋斗目标,请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王希云:建设全市经济强乡是我们几届党委、政府的多年来的共同夙愿,也是全乡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只所以到今年才正式确定这一发展目标,主要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全乡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大的增强。到2006年年底全乡完成财政收入达到2626万元,晋升为明星乡镇,乡镇企业排名第十一,连续四年全市十强乡镇,省、市、区级文明生态村工作先进乡镇等等。第二,全乡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衡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桃城区北方工业园区坐落在麻森乡,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也毗邻麻森乡,随着“三区”整合不断深入,大路北工业区已初具规模,衡榆、衡德高速在麻森交汇,北外环也即将建成通车。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投资环境给麻森带乡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全市开展围绕“创新实干,跨越发展”为主题的思想大讨论活动,吹响了衡水经济迈向跨越发展的号角。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性和严峻性,衡水在河北经济发展中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麻森作为衡水的一分子,没有理由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而自满自足,畏手畏脚,没有理由还能高枕无忧,左盼右顾,更没有理由不心若旁骛地加快发展。建设全市经济强乡的奋斗目标完全符合麻森的实际,也符合市、区的实际。因此,这一目标我们完全有能力,也有信心能够实现。

记者:近年来,大麻森乡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要建设全市真正的经济强乡,你们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是需要很大勇气。

王希云:虽然近年来麻森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而言,大麻森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乡。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立市立区的大企业大项目还很少,产业特色不突出等等。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兄弟乡镇咄咄逼人的发展气势,我们如果亦步亦趋,四平八稳,满足于常规性,求稳式的发展,机遇就会被我们错失掉,别说争先晋位了,就是现在的位置也会受到严重挑战。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定位,在发展定位上不能仅仅停留在“追赶”的层次上,而是要以高点定位,更大气魄,超人胆识,提升发展定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超越”。今后几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麻森都将围绕 “超越”这一主题来做文章。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这一主题,我们才能牢牢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超越与创新

记者:较高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注定你们在工作中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王希云:只要在工作中紧紧抓住“创新”两个字,就能实现超越自我,超越先进,超越发展。在今年工作中,我们将大力推进“强强”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项目建设和服务业发展作为重要支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争分夺秒的拼搏精神,推进强工兴贸战略;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抓好抓牢文明生态村创建,农业结构调整,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社会稳定等基础性工作,推进强基固本战略。力争全年“打造两个新亮点,实现三个双丰收”:打造文明生态村创建和商贸(服务业)发展新亮点,实现经济发展与农村稳定双丰收,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双丰收,基层组织建设与机关效能建设双丰收。

记者:要达到超越的要求,突破口又在那里?

王希云:我们全年力求在三个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第一,大力发展城乡型经济,在商贸富乡上求突破。一要搭乘上大路北工业区发展这部快车,二要做活做好“为市服务,借市发展”的文章,重点发展一城、一场、一区。一城:建设商住贸易城。以焦村为中心,重点发展商住、商贸业,通过村庄改造腾出土地进行开发。一场:建设仓储物流市场。在高速路以东、外环路以北、新区86线两侧,建仓储物流市场。一区:就是北方工业园区。以北方工业园区为平台,拉大园区框架,北与冀衡工业园接壤,西与衡水经济开发区接轨,拓宽发展空间。第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在工业强乡上求突破。一是抓项目谋划。对现有在谈的项目加紧跑办,确保全年谋划储备项目1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个以上,超五千万项目3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二是抓项目落地。优化利用现有土地存量, 挖掘扩充潜在土地增量,并积极开展跑部进厅,使更多的项目列入省市重点行列。三是抓项目建设。对已开工项目实行班子成员分包责任制和风险抵押制,对项目单位加强调度。确保全年开工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超过8.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5.5亿元,全年突出抓好投资2.5亿元的京华华工扩建项目和投资超亿元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项目。第三,顺应时代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求突破。抓住创建文明生态村这一有效载体,总结经验做法,激发群众创建热情,活化创建机制,探索新途径新方法,高标准完成市级3个村,区级6个文明生态村创建任务,使文明生态村工作继续在全市、全区领跑,并率先建成两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

创新与实干

记者:您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天时,地利,人和,那一点更重要?

王希云:三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非常重要。但是如果要比较那个更重要,我还是认为“人和”更重要。

记者:为什么?

我们麻森的发展就是实例。前些年,谁能说麻森的天时、地利就比别人好呢?但是,有了全乡干部群众负重奋进,众志成城的不懈努力,我们不一样引进了一批大的、好的项目,全乡经济和社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天时、地利再好,人不去、不会利用,抓不住机遇,一样会把优势和机遇白白浪费掉,引不来项目,因为天时再好天上不会掉项目,地利再优越地上不长项目;话说回来,没有这些,人是可以通过努力引来项目。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很多优势需要去创造,去挖掘,去开拓,机遇也需要去发现,去运用,会运用,这些等是等不等不来,盼也盼不来的。因为各地、各乡镇情况不同,发展优势不尽相同,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过分强调唯资源论、唯条件论,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记者:你们又是怎么去激励干部群众的呢?

王希云:从转变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出发,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充实完善了领导班子招商目标、项目分包、骨干企业联系点制度;大力推行机关干部礼貌用语,信访工作排查到位制度,工作目标风险金抵押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了乡干部思想观念、行为作风,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记者:我注意到,您所讲的都是针对乡机关干部的管理办法,我们知道作为一个乡镇,村级干部在经济建设中,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只有把村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更好的服务和推动经济发展。

王希云:你说的很对。要发展经济,尤其是在上项目上,有了村级干部的支持,我们的工作将一帆风顺,事半功倍;反之,寸步难行,事倍功半。随着政府职能由行政命令向服务引导的转变,以及国家取消农业税,村干部没有了硬性任务,大家从思想上产生了应付思想。思想上的滑坡,已经影响到了全乡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去年制定推行了《农村干部千分制考核办法》,该办法共涉及8大项11小项,覆盖了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考核办法以创优投资软环境为重点,从提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创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营造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氛围等方面,把各项目标任务作为农村干部实绩评价和量化考核的具体指标。我们制定该办法的目的就是要打造一支想事、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农村干部队伍。   

记者:不知道你们推行这个办法以来效果怎么样?村干部能认可和接受吗?

王希云:效果可以说相当不错。我讲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今年年初,一个村干部急匆匆地找到我说,他们村和另外一个村工作差不多呀,往年我们工资都一样,去年他村比我们村工资怎么高了那么多,问我是不是给他们打分打错了。我一边安慰他说别着急,一边找来考核表,和他一项一项的进行了对比,结果出来了,他们村和另外那个村其他工作得分都差不多,只有在创优招商引资环境中,他们村因为没有达标,仅此一项就少800分。他听了很后悔地说,只因为思想没有引起重视,总以为乡里喊喊就完了,没有想还会动真格的,回去后我们要好好研究研究《农村干部千分制考核办法》,力争明年在各项工作中,做的更好。他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不是因为少给了他几百元来找我,而是以前那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赖一个样的陈旧思想在作怪。经过一年的试推行,广大农村干部经历了由怀疑到观望,由观望到认可,由认可到自觉落实的过程。

记者:这样以来,大家都好好研究你们的考核办法,争取拿更多的工资了,明年你们要发放工资的钱准备多一点呀。

王希云:我们不怕大家多拿工资,怕的是有钱发不下去呀。只要工作做得好,我们没钱就是借钱也不能亏待了干事的人,但是不干事的人,也别想从乡里多拿到一分钱。只有奖惩分明,才能打破吃大锅,拿清闲钱的陋习。我们乡党委政府的态度很明确:欢迎大家通过努力工作拿到更多的奖励,只有只样我们才能早日实现建设全市经济强乡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