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7:02:58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一
浴缸障碍赛
沃伦·巴菲特9岁那年的冬天,他和妹妹在院子里玩雪。
巴菲特用手接着雪花。一开始是一次一片;接着,他把少量的雪积铲到一块儿,揉成一个雪球。雪球变大之后,沃伦把它放到地上,推着雪球慢慢滚动。巴菲特每推一下,雪球就会沾上更多的雪,变得越来越大。他推着它滚过草坪,很快到了院子边上。片刻犹豫之后,他继续向前,推着雪球穿过附近的街区。
从那里开始,沃伦一直朝前行进,把眼光投向白雪皑皑的整个世界……
□艾丽斯·施罗德
20世纪20年代,已经充满泡沫的股票市场的香槟气泡吸引了普通民众首次进入投资领域。1927年,霍华德·巴菲特决定进入这个行业,并在联合州立银行谋得一份股票经纪人的工作。
股票的庆典在两年后结束。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股市单日市值下跌了140亿美元,24倍于美国政府年度预算的财富在几个小时内蒸发。1929年的市场损失达到了300亿美元,接近美国在一战中的开支。
银行破产和自杀事件接踵而至,人们开始保有现金,没人想要股票。
股票市场崩溃10个月后,即1930年8月30日,霍华德·巴菲特家的第二个孩子沃伦·巴菲特出生,比预产期早了5周。
1932年,沃伦已经长成一个谨慎早熟的孩子。当他学走路的时候,他总是弯曲着膝盖,靠近地面。当他母亲带他去教堂参加定期聚会时,他很乐意静静待在母亲的旁边。母亲临时给他一个玩具就能让他高兴——一把牙刷。沃伦很安静地盯着牙刷,一盯就是两个小时。当沃伦盯着一行一列的牙刷毛时,他都一直在想什么呢?
巴菲特家有了新房子,也有一两件诸如管风琴这类的奢侈品,虽然这表明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但是,利拉总是给孩子们买一些无趣和不起眼的礼物,大减价时出售的不能退的衣服和生活必需品——丝毫不符合孩子的幻想。沃伦有一个小小的单轨列车,他非常想要另一套更加精致的列车——他在市区的布兰戴斯百货公司里看到的那款——转动着多个引擎,经过闪光灯和信号机,翻越雪山,潜入隧道,飞奔过小小的村落,消失进松林。不过,沃伦拥有火车的最大限度就是买一本画有这列火车的商品目录。
如果你是一个小孩子,只有一个小小的椭圆轨道的列车。盯着这个完全让你难以想象的东西,你会非常高兴用1毛钱买一本有火车模型的目录,然后就坐在那里幻想。
沃伦是个内向的小孩,他能数小时沉迷在画有火车模型的目录中。不过,作为一个学龄前的孩子,他有时不会表露出自己的情感。而他在朋友杰克·弗斯特(Jack Frost)家则会流露对杰克好心肠的母亲海兹尔(Hazel)孩子般的依恋。日子一长,他逐渐养成习惯,在邻居和亲戚家里待上很长的时间。沃伦最喜欢父亲的妹妹艾丽斯,一位高个子女士,一直未婚,和沃伦的祖父住在家里,教授家政课。她让沃伦感到很温暖,她对他做的一切事情都很有兴趣,想方设法鼓励他和启发他。
到沃伦上幼儿园的时候,他的爱好和兴趣都围绕着数字打转。6岁左右,他非常着迷于用秒来精确地记录时间,并且非常想要一只秒表。艾丽斯并不是简单地无条件送这件重要的礼物,她想得更周到。“她很爱我,”沃伦说,“但是她仍然会附加一两个条件,比如我得吃龙须菜之类的东西。礼物能激发我吃这些东西的动机,而我最终得到了一只秒表。”
沃伦拿起他的秒表,叫他的姐姐妹妹和他到浴室,一起观看他发明的新游戏。他在浴缸里装满水,拾起他的弹珠。每个弹珠都有自己的名字。他把它们放在浴缸后面的水平边缘上,排成一排。然后,他把弹珠扫进水,同时按下秒表。他们沿着瓷制浴缸的斜面向下滚,发出碰击声,然后击中水面,跳进水中。这些弹珠相互追赶,向浴缸塞子奔去。当第一个弹珠到达目的地,沃伦就按下秒表,宣布胜利者。他的姐姐妹妹看着他一遍又一遍的让弹珠赛跑,想要提高它们的成绩。弹珠不会疲倦,秒表也不会出错,还有沃伦,似乎从不会对这种重复游戏感到厌倦。不过,他的观众可不像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二
休战纪念日
□艾丽斯·施罗德
当沃伦于1936年开始在罗斯希尔学校读一年级的时候,他立刻就喜欢上了上学。至少,上学可以使他有一部分时间不用和母亲一起待在家里。
学校为沃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且他还很快交了两个朋友:鲍勃·拉塞尔(Bob Russell)和斯图亚特·埃里克森(Stuard Erickson,下称斯图)。沃伦和鲍勃——沃伦叫他鲁斯——开始一起步行去学校。有时候,沃伦放学后会去鲁斯家;还有些时候,斯图,他家住在一栋普通的木房子里,会去沃伦的新家——用砖砌成的房子,在欢乐谷乡村俱乐部(Happy Hollow )社区。沃伦每天放学后基本上都有事做,一直做到父亲下班回家。沃伦总是和其他孩子待在一起,他们让他觉得很安全。
沃伦和鲁斯会在鲁斯家的门廊前坐好几个小时,看着军事大街的来往车辆。他们在笔记本上一栏一栏地记下穿梭车辆的车牌号。家里人觉得这个癖好很奇怪,但认为这只是男孩子对数字的喜爱。他们知道沃伦喜欢计算车牌号上的数字和字母出现的频率。沃伦和鲁斯从未解释过他们这么做的真正原因。鲁斯家房前的街道是唯一一条进出于处于死胡同社区的道路——道格拉斯县级银行就在这里。沃伦让鲁斯确信,如果某天银行被抢了,警察可以利用车牌号抓住抢匪。而只有他和鲁斯握有警察用以捉拿罪犯的证据。
沃伦喜欢收集、计算和记忆与数字有关的所有事情。他非常热衷于集邮和收藏钱币。他会计算字母在报纸和《圣经》里出现的频率。他喜欢看书,大把的时间都用来阅读从本森图书馆借来的书。
不过,车牌号游戏的反犯罪和戏剧潜力——这是他家里人和鲁斯从不曾了解的——暴露出了沃伦的其他性情。沃伦喜欢扮演警察,喜欢能让他受到关注的几乎所有事情,包括扮演不同的角色。沃伦还是个学龄前儿童时,霍华德从纽约出差回家,会给沃伦和多丽丝带回戏服。沃伦会化身为印第安酋长、牛仔或是警察。他一踏入校门,就开始提出自己在戏剧方面的构想。
不过,沃伦最喜欢的是竞争性游戏,即使他只和自己竞争。沃伦很早就懂得与人相处的诀窍,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好输赢和早熟的孩子,智力很不错,但体育方面就欠佳。他8岁的时候,他的父母送了他一套拳击手套,他上了一堂拳击课之后就再也没有戴过它们。他学过溜冰,但是他的脚踝发抖。他没有加入其他男孩的街道游戏,即使他喜欢运动,协调性也不错。他唯一不厌恶的运动是打乒乓球。巴菲特家买回一张乒乓球桌后,沃伦会没日没夜地在球桌上打球,对手是任何和他玩球的人——父母的朋友、学校的同学——直到练到他的球拍极有杀伤力。如果有人看不起他,沃伦很容易大哭;他一直很努力地想要得到他人的喜爱,并和他人融洽相处。尽管沃伦总是很快乐,但他的朋友还是感到他身上有一种孤独。
沃伦着迷似地收集着瓶盖。所有免费的信息到处都是,无人问津——可没有人想要这些东西!沃伦觉得这是一件让人吃惊的事。晚饭过后,他在客厅地板上到处都铺上报纸,然后把收集的瓶盖摊放在上面,开始分类、计数……分类、计数。数字告诉他哪一种软饮料更畅销。不过,沃伦同时也很享受分类、计数的过程,他把这当做放松的方式。当他不摆弄瓶盖的时候,他喜欢整理他收集的钱币和邮票。
沃伦准确掌握细节的爱好也在发展。他的父母和朋友(都叫他“沃伦尼”)在他的聚会游戏上都会被踢出局——游戏是说出州首府的名字。读五年级的时候,沃伦已经完全沉浸于1939年《世界年鉴》(World Almanac),这本书很快就成了他最爱的一本书。沃伦记得每个城市的人口数。他开始和斯图比赛,看谁说出的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数量最多。
不过,在某一天晚上,可怕的肚子痛令沃伦无法看年鉴和玩瓶盖。医生上门进行了诊治,然后就回家了。但是,医生对这次的上门诊断不放心,又回头把沃伦送到了医院。就在那晚,沃伦进行了阑尾破裂手术。
医生差一点就晚了。沃伦在教会医院躺了几周,病情不轻。不过在修女的照顾下,他很快就发现医院是一个舒服的避难所。当身体开始恢复的时候,其他的乐趣也随之而来。《世界年鉴》被带过来供他学习。他的老师让班里所有的女孩给他写康复信。非常了解自己外甥的伊迪斯姨妈给他买了一套指纹识别玩具。他很懂得怎么玩。他哄诱每个顺路来到他房间的修女,让她们的手指蘸上墨水,提取指纹。回家后,沃伦把收集到的指纹仔细地整理好。家里人觉得他的这个行为非常有趣。有谁会想要修女的指纹?但是,沃伦的理论是,修女中最后会有人犯罪。而如果这事发生,只有他,沃伦·巴菲特,有线索识别罪犯的身份。
沃伦的另一个兴趣是音乐。他学小号学了好几年,他的偶像包括小号手巴里·贝里根(Banny Berigan)和哈里·詹姆斯(Harry Jnmes)。虽然玩音乐就意味着要和母亲待在家里——沃伦得努力取悦一个根本哄不高兴的人——不过,沃伦还是持之以恒。在经受利拉长时间、令人讨厌的尖刻评论之后,他获得了回报:被选去参加学校的休战纪念日典礼。
每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达成停战协议的周年纪念日,罗斯希尔的全体学生都要到体育馆举行典礼,以纪念战争中牺牲的战斗英雄。在学校的这项传统中,小号手会站在体育馆边上的门口,轮流用小号吹出节奏。
那天,沃伦的小号吹奏技术足以令他胜任吹奏其中的一部分。典礼当天早上起床后,一想到要在全校面前演奏,沃伦就很高兴。重要的时刻来了,他也准备就绪。
当沃伦带着小号站在门口,第一名小号手开始吹响音符,嗒——打——嗒。
但是,在吹第二个“打”的时候,这位小号手吹错了一个音。
“我整个儿的生活在我眼前闪过,因为我不知道要怎么接着吹。他们没让我准备这个。我动弹不得——我的重大时刻啊。”
沃伦是应该重复第一位小号手的错误,还是吹得和他不同,令他难堪?沃伦觉得自己完了。这一幕永远烙入了他的记忆——但他却记不得之后的行动。数年之后,他接下来的反应和行为——假设他还是吹响了号——已经变成了一片空白。
沃伦学到了一个教训:正如这次小号演奏一样,生活可能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当另一个家伙吹错的时候,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三
1000招
□艾丽斯·施罗德
即使沃伦还依然享受着普通男孩的娱乐活动:打篮球和乒乓球,收集钱币和邮票;即使全家陷入对亲切的小个子外祖父的哀悼,但他还是满怀激情地工作,为的是那前方所见的未来,那放眼可及的未来。他想挣钱!
“钱可以让我独立。然后,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工作。我不想别人主导我。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助他一臂之力的工具很快落入他的掌中。那天,在图书馆,一本书在书架上向他招手。这本书的封皮带着银色光泽,闪烁着光亮,如同一堆钱币,暗示着其内容的价值所在。受到书名的吸引,沃伦打开这本书,立即就迷上了,书的名字是《赚1000美元的1000招》,换句话说,就是“如何赚到100万美元”!
封面之下有一张照片,一个小个儿男人凝视着一堆巨大的钱币。“机会在敲门。”书的正文第一页这么写着,“在美国历史上,对一个手持小小资本开始创业的人来说,时间条件从未像现在这样有利。”
好一个想法啊!“过去,我们都听到过大量关于时机的东西……和今天等待那些有胆识、有谋略的人发掘的机会相比,昨天的机会什么都不是。所创造的财富会令ASTOR和洛克菲勒的财富相形见绌。”这些文字如甜美的天堂幻想浮现在沃伦·巴菲特的眼前,他更快地翻动书页。
“不过,”这本书警告说,“除非你开始行动,否则永远不可能成功。要赚钱的方式就是开始行动……美国有成千上百想要发大财的人都无法如愿,因为他们在等待着这种情况或那种情形发生。”行动!这本书如此劝诫,并说明了如何展开行动。《赚1000美元的1000招》里面有大量实用的商业建议和赚钱的想法,以“钱的故事”开篇,文字通俗易懂,文风亲切和善,就像是一个人坐在前门的门阶上和朋友谈话。书的有些想法存在局限—如山羊制酪业和玩具医院—但是很多都很实用。抓住沃伦的一个想法是本尼威特秤。如果沃伦有一个称重机,他会一天称重50次。他很有把握的认为,其他人也会付钱这么做。
“称重机赚钱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我会买一台称重机,然后用利润买更多的称重机。无须太久,我会有20台称重机,每个人一天称50次。我想,钱就放在那儿呢。钱又生钱,还有什么比这更来钱呢?”
“复利”的想法深深地触动了沃伦,这至关重要。这本书告诉他,自己可以挣1000美元。如果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5年内,1000美元变成1600多美元;10年内,将近2600美元;25年内,将超过10800美元。
当以固定增长率逐年变大的时候,数字会发生爆炸性增长,这就是一小笔钱如何形成一大笔财富的途径。沃伦可以清晰地构想这些钱的复利未来,正如他把雪球滚过草坪而让雪球变大的道理一样。沃伦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时间。复利把现在嫁给了未来,如果若干年后,1美元成了10美元,那在他的脑子里,这两个数字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坐在朋友家的门阶上,沃伦宣布自己在35岁的时候将会是一名百万富翁。一个孩子在大萧条的1941年说出这一言论,很是大胆放肆,而且听上去近乎是在犯傻。不过他的计算——还有那本书——表明这件事是有可能的。沃伦有25年的时间,他想要更多的钱。而且,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他一开始挣到的钱越多,资金复利的时间越长,他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高。
一年之后,他创造出实现梦想的核心现实。让家里人感到好玩和吃惊的事是,到1942年的春天,沃伦已经有120美元了。
姐姐多丽丝被招募为合伙人,沃伦为自己和多丽丝买了城市服务公司的3股优先股,一共花了114.75美元。
那年6月份,市场向下击出低点。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股价从38.25美元/股跳水到27美元/股。沃伦说,在上学的路上,多丽丝每天都“提醒”他,他的股票正在下跌。沃伦说他觉得责任压力大得可怕。因此,当股票最后回升的时候,他以40美元/股的价格卖出,为他和多丽丝赚了5美元。
“那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沃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多丽丝回忆说。不过,城市服务公司的股价很快就高涨到202美元/股。沃伦学到了三个教训,并把这段时期作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第一个教训是,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第二个教训是不要不动大脑地急于抓住蝇头小利。如果他能更耐心一点,他就能赚到492美元,他对此一直念念不忘,并由此吸取了上述两个教训。从他6岁开始,他干了5年活,才积下120美元买了这只股票。以当时从出售高尔夫球、在棒球场贩卖爆米花和花生赚到的钱为基准来计算,沃伦意识到,要把“丢失”的利润赚回来,那得用好多年。他将永远、永远、永远记住这个错误。
还有第三个教训,是关于投资他人资金的教训。如果他出现投资失误,那可能会有人因他而烦恼和不安。因此,他不想对其他任何人的资金负责,除非他非常确信自己会成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四
报 童
□艾丽斯·施罗德
沃伦一家搬到春谷后,他给自己找了一份送报的活,范围在家的附近。“第一年,房子都隔得太远,我不是特别喜欢这样。你每天都得送,包括圣诞节。在圣诞节早上,全家都必须等到我送完报纸。当我生病的时候,我母亲就帮我送,但钱还是归我。我房间里有很多罐子,里面都是50美分和25美分的钱币。”之后,他又增加了一条下午的送报路线。
《明星晚报》(The Evening Star)属于华盛顿贵族家庭,是当时镇上的主流报纸。
我喜欢一个人干活,这样我可以把时间用来想那些我想要思考的事情。华盛顿一开始让我觉得心烦意乱,但我一直待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可以坐在房间里想事,或者可以骑着车到处走,一边送报纸一边思考。
他脑子里琢磨的想法都是惹人发火的事儿。
我到爱丽斯—迪尔初级中学的时候,我已经落后了。之后,我和别人的差距更大了。我对这个环境感到不满,心里憋火。我做无数的白日梦,我总在画一些图表——我会把股票走势图带到学校,对课堂上的东西从不上心。之后,我和约翰·麦克雷(John McRae)、罗杰·贝尔(Roger Bell)交上了朋友。然后,我就成了一个搞破坏的捣乱分子。
沃伦孩童时讨人喜欢的个性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与此同时,沃伦的成绩比以往更差了,跌落到C和D,甚至D-——英文、历史、徒手画、音乐,甚至连数学都得了C。沃伦的老师发现他很固执、粗鲁和懒惰。有一些老师给了沃伦双黑叉,这表示特别的差。这在当时真是有点不像话。那个年代,孩子们都会按照教师说的做。“我的情况很快变坏,我的父母绝望了,他们绝望了。”
他只在一门课上表现优异,那就是打字。
我好像每个学期都在打字。我们每人都有手动打字机。你合上打字机,自然会听到“叮”的一声。
我是——至今为止——班里打字最好的一个,在教室里的20多个人当中。当他们进行打字测试的时候,我总会第一个完成。这样当我合上打字机的时候,其他所有人都会停下来,因为当他们听到“叮”一声的时候,他们才刚刚开始。然后,他们就开始慌乱,想要更快些。就这样,我在打字课上能获得极大的乐趣。
沃伦把同样强烈的能量用到了他的三条送报线路上。他喜欢送报纸,仿佛他出生时手指就带着油墨。后来,卢说,“沃伦说服负责路线分派的经理——此人和沃伦性情相仿——把威彻斯特分给他”,这原先属于之前被叫做邓雷镇的地区。沃伦在这事上成功了。威彻斯特属于成年送报人通常负责的区域。
这是一个绝顶的好机会。上流阶层的威彻斯特属于精英中的精英,为荷兰的薇赫明娜女王( Queen Wilhelmina )所有。这条路线上有6位美国参议员,还有上校和高级法院的法官,所有的大人物。还有奥维塔·卡尔普·霍比(Oveta Culp Hobby),以及物价管理局办公室的负责人里奥·汉德森(Leon Henderson)。霍比太太来自得克萨斯州一个著名的出版世家,她到华盛顿来负责指挥陆军妇女军团。
就这样,我一下就有了这笔大业务,当时可能也就是十三四岁的样子。我一开始只是在威彻斯特送《华盛顿邮报》。当我在威彻斯特送报的时候,我就不得不放弃早上的其他送报路线。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沃伦和《时代先驱报》的经理关系发展得不错。“当我告诉他,我有机会在威彻斯特送《华盛顿邮报》的时候,这表示我得放弃春谷路线……他对我很好,不过,那时候真的是让人觉得有点伤心。”
到这个时候,沃伦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熟练的送报工了,不过他还要应对一个复杂的逻辑挑战。威彻斯特包括了5幢建筑,面积达275英亩。5幢建筑中有4幢相邻,有1幢独立成户。送报区域包括了2栋以上公寓楼,要穿过教堂大街,还有马林大街和沃里克大街。同时,沃伦还要把报送到威斯康星大街那边的一小片独家住宅。
他穿上网球鞋,掏出公车通票——每天花3美分,睡眼惺忪地坐上华盛顿运输公司的公车,连早饭也没吃。
每天清晨,沃伦跑出门,搭上首班N2路公车,前往教学大街3900号的威彻斯特。他的公车通票号码经常是001号——每周第一个买通票的人。如果他晚了一点点,司机都会习惯性的找找他。他会跳下车,跑过几个街区,到威彻斯特。
沃伦找到了最有效率的送报路线,把本属无聊的重复性工作——每天递送几百份报纸——变成自己和自己的竞赛。
你看,在那段时间,报纸会比以前薄一点点,因为新闻用纸实行配给供应。36页的报纸,其大小、厚度正好。我拿着一捆报纸站在门廊的一端,抽出一份,把它叠平,然后把它卷成圆筒形。接着,我会在腿上拍打拍打报纸,用手腕把报纸旋个圈,让它沿着门廊滑行。我可以让报纸滑出50英尺,甚至是100英尺。这有点考验技术,因为公寓的门离门廊的距离不一样。我一开始会送距离最远的。不过,这个手法可以让报纸停在离门只有几英寸的地方。有时,门口还有牛奶瓶,这就让事情更有趣了。
他同时还向送报客户推销台历,并发展出另一项副业。他向所有的客户要旧杂志,然后,检查杂志上的标签,通过查询从摩尔—科特雷尔(Moore-Conttrell)——雇用他做杂志销售代理的一家很有实力的出版社——拿到的代码书,找到杂志订阅的到期时间。他把订户资料整理成卡片,在杂志订阅到期后,沃伦会上门拜访,向他们销售新的杂志。
1944年年底,沃伦填报了他的第一笔所得税——7美元。为了把税金降低到7美元,他把腕表和自行车作为业务支出费用加以扣除。他知道这么做是很有问题的,但是在当时,他没有其他省事的办法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14岁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他最喜欢的书——《赚1000美元的1000招》——提出的赚钱想法。他现在的储蓄总额大概是1000美元。他对这个成绩感到非常自豪。到那时为止,在赚钱方面,他做得很出色。他知道,保持领先位置是通向目标的途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本连载一、二刊登于12月4、8日海外财经版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五
戴尔·卡内基
□艾丽斯·施罗德
1945年,沃伦回到伍德罗-韦尔森高中完成十年级课程,此时他15岁,依然是个孩子,但也成了一名商人。他通过送报赚了很多钱,累计超过2 000美元。霍华德让儿子投资建材供应公司,回到奥马哈之后,霍华德与卡尔·福克在饲料公司旁边开了这家五金商店。与此同时,在内布拉斯加瑟斯顿县的沃尔特希尔附近,沃伦自己花1200美元买了一个40英亩的农场。一位农户租下了这个农场,利润则共享——这正好是沃伦喜欢的一种安排,由其他人来做那些会让人汗水淋漓的无聊工作。沃伦开始在高中向人介绍自己是来自内布拉斯加的沃伦·巴菲特,在中西部拥有一处租赁给他人的农场。
沃伦的思考方式像个商人,但他的样子可不像。他和高中同学相处很不好。他长年累月地穿着同一双破破烂烂的运动鞋,在松松垮垮的裤子下面可以看到往下垂的袜子;细细的脖子和窄窄的肩膀缩在衬衫里面。如果被迫要穿礼服鞋,他就会穿着让人瞠目结舌的黄色或白色袜子,在那双被磨损的皮鞋外面露出一截。他似乎一直就坐不住。有时他看起来很害羞,几乎是一派天真的样子,而有的时候,他又说话尖刻、咄咄逼人。
沃伦面无表情和自以为是的做派掩盖了自己无能为力的内在感受,自离开奥马哈之后,这种感受就让他非常难过。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大家,但仍然强烈地觉得自己是个外来者。
他说话“吞吞吐吐,犹犹豫豫”,同班同学诺尔玛·瑟斯顿(Norma Thurston),沃伦朋友唐· 丹利的女朋友说:“他仔细谨慎地遣词用句,从来不许下任何承诺。如果他认为有一天他会食言,无论多小的事都不会给出承诺。”
很多同学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青春期的生活,参加各种联谊会,与异性花前月下,参加彼此在家里地下室举行的聚会——在这里,他们享受汽水、热狗和冰激凌;然后,当所有人搂着脖子亲吻的时候,把灯光调暗。沃伦没和人搂着亲吻,相反,他伸长了脖子好奇地观看。
到现在为止,沃伦与人相处的努力产生了不同的结果。除了老师之外,他很讨大人的喜欢。他和同龄人的相处不自在,但却总能设法交到几个知心朋友。他竭尽全力地想要人们喜欢他,尤其是尽力避免对他进行个人的人身攻击。他想要获得一套系统的方法。实际上,他有一套方法,不过他没有把方法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由于没有其他办法,他开始更努力地运用这套方法。
沃伦是在祖父的家里发现的这套系统方法。在祖父家里,沃伦以惊人的速度阅读了所有手边的读物,就跟他在家一样。在这当中,有本很特别的书——不是传记,是一个以前做过销售的人——戴尔·卡内基(Dale Carngit)写的一本平装书。这本书有个非常诱人的名字:《如何赢得朋友及影响他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沃伦在八九岁的时候就发现这本书了。
沃伦明白自己需要赢得朋友,而且他也想影响他人。他打开书,第一页就勾住了他。卷首语是:“如果你想得到并增加你的财富,那就不要去捅马蜂窝。”
挑剔、批评和非难无济于事,卡内基说。
规则第一条:不要批评、谴责或是抱怨。
这个观念吸引住了沃伦。对于批评这件事,他理解和体会得太清楚了。
批评让人们处于一种防御状态,卡内基说,会使他们竭力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批评很危险,因为这会伤害到人们宝贵的自尊,以及他们觉得自己重要的情感,而且还会引致怨怼。卡内基提倡避免正面冲突。“人们不喜欢被批评。他们希望得到诚实和真诚的赞扬。”卡内基说,我并不是在提倡阿谀奉承。奉承是不真诚的,而且带有自私心理。赞扬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人性最渴望的事就是“拥有重要性”。
虽然“不去批评别人”是最重要的一点,但卡内基一共提了30条规则。
每个人都想受到关注和被人欣赏。没人想要被批评。
英语中最甜美的声音就是说出一个人名字的声音。
做最好的争论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争论。
发问,而不要直接发号施令。
让他人获得符合其预期的好名声。
间接让他人注意到他们的错误,为他人保留脸面。
……
我正在谈论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卡内基说。
沃伦的心被触动了。他想他找到了真理。这是一套系统方法。他在社交方面觉得自己缺陷很大,需要一套系统的规则向人们推销自己。这套方法一经学会,他就可以随意运用,而无须针对每一种变化的情形作出新的调整。
不过,需要用数字来证明这套方法确实可行。如果他遵照戴尔·卡内基的规则,结果会发生什么,如果他不按照规则行事,又会出现什么结果?他决定对此进行统计分析。他试着关注他人,并给予赞扬,不再做招人反感的事或者发表反对意见。周围的人并不知道他正在脑子里默默地对他们进行实验。沃伦会观察人们的反应,并跟踪记录结果。结果是,他周身充满了喜悦,而且越来越高兴,他得到的数据证明:规则有效。
现在,他获得了一个体系,他拥有了一套规则。
卡内基还说,不过,对你来说,看这些规则是毫无裨益的。你得去实践它们。我正在谈论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沃伦开始身体力行,从非常基本的事情做起。他发现,有一些事他做得很自然,但这套方法无法自动应用,而且做起来可不容易。“不要批评”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有很多方式是在批评人,你甚至都意识不到。你也很难不去炫耀,很难不表现出心烦意乱和不耐烦。承认自己有错有时很容易,但有时候非常困难。关注他人,并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钦佩也是难度最大的事情之一。有些人很多时间都沉浸在难过和痛苦当中,就像沃伦一样,发现很难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而不去在意自己。
不过,沃伦逐渐让自己想明白,不听戴尔·卡内基的话行不通,初中的黑暗时光就是活生生的证据。当他开始在高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的时候,他继续在和他人的往来中实践这些规则。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六
地下卖场
□艾丽斯·施罗德
沃伦满17岁了,并升到了高年级。有一天,他跑去告诉自己的朋友唐·丹利一个新想法。这个主意和称重器——《赚1000美元的1000招》里的主意——的想法一样具有指数成长特性——一台称重器可以赚钱,然后买一台又一台的称重器。“我用25美元买了一台旧的弹子机,”沃伦说,“我们可以合伙,你负责修理机器。听着,我们去告诉理发师弗兰克·埃里克( Frank Erico),‘我们是韦尔森投币机公司的代表,韦尔森先生让我们向你提个建议。你不会冒任何风险,埃里克先生,我们把这台投币机放在理发店的后面,当你的顾客在等待的时候他们可以玩这个。利润我们平分。’”
丹利对这一想法跃跃欲试。虽然在此之前,没有人在理发店放置弹子机,但他们还是把这个建议告诉了埃里克先生,而埃里克先生被说动了。两个男孩把弹子机拆卸下来,放进丹利父亲的车里,运到埃里克先生的理发店,再把它装好。他俩对这事有足够的信心。当弹子机放置好的第一个晚上,沃伦和唐来到理发店后面查看情况,“哗!”沃伦说——有4美元的镍币被投进了机器。埃里克先生也很高兴,弹子机被留下来了。
一周之后,沃伦把弹子机里的钱全都取出来,分成两堆。“埃里克先生,”他说,“我们就不要那么麻烦的你一个、我一个的分了,你拿走你想要的那堆吧。”这就像以前的分蛋糕:一个孩子切蛋糕,另一个孩子选蛋糕。在埃里克先生拿走桌子上靠近自己的那堆钱后,沃伦数了数另一堆,一共有25美元。这足够再买一台弹子机了。很快,有七八台来自“韦尔森先生”的弹子机被摆放到了镇上的理发店里。沃伦发现了资本产生的奇迹:钱为自己的主人效力,仿佛这是它自己的一项工作。
你必须和理发师们处好关系。这一点非常关键。我想说的是,这些人可以自己花25美元去买台弹子机。因此,我们一直让他们相信,一个季度得花400美元雇一个人修理弹子机。
那时,在弹子机这个行业,有一些捞偏门的人。他们成天都在一个叫做地下卖场的地方游手闲荡。这是我们购买弹子机的地方。地下卖场在D大街的900街区,市区里面比较乱的地方有个滑稽戏院,地下卖场就在这个戏院的附近。地下卖场的人觉得我俩有些逗。因为我和丹利会去那里看弹子机,只要是25美元的弹子机我们都会买下。新的弹子机大概要300美元。我当时订阅了《告示牌》(Billboard)杂志,以跟踪弹子机的发展情况。
地下卖场的这些人教会了我们一些事。到处都有非法的老虎机。他们教我们怎样把啤酒倒进老虎机,以便让一枚50美分的硬币卡在机械装置里,然后你就可以不停地拉动把手,直到老虎机把钱吐出来。他们还教我们怎么破坏汽水自动贩卖机的电源断流器——把一枚镍币塞到自动贩卖机里,然后立马把插头拔了,然后你就可以把售货机里的东西洗劫一空。
这些家伙把所有这一切都解释给我们听,我们只管听就好了。
我父亲对我们和什么人混在一起可能有所起疑。不过,他总认为我不会干坏事。
只凭借在理发店放弹子机,沃伦和唐就已经挣了不少钱,不过后来,他们发现了一处“金矿”。“我们一直以来最赚钱的地方在格里菲思体育馆附近,那里有一个旧的棒球场。”在华盛顿最贫穷地区的中心,他们发现有一家理发店,很多纨绔子弟都跑去那里。我们放了一台弹子机在那里,之后,我们就会去那里收钱。这些家伙在弹子机底盘上打洞,让弹子机往后倾。这真是一场意志的较量。但这是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是至今为止我们最好的位置。这些在理发店玩弹子机的人经常恳请我们去调整倾斜功能,这样就可以更用力地撞击弹子机,而不会把它给撞斜了。
听着,我们并不是容不得我们顾客的这些行为。
如果有什么的话,那沃伦和丹利也可能是试图发现更多的创新想法,就像地下卖场的人教他们的那些小把戏一样。他们想靠自己的能力创造一些东西。
有一次,我们去丹利家的地下室玩我收集的硬币。我在送报的时候会收集硬币,为了让这事更有趣,我过去收集了不同类型的硬币。因此,我有惠特曼钱板,硬币就放在上面的小槽里。我对唐说,“我觉得,我们好像可以用这些钱板做模子,用来浇铸自动售货机的代用币。”
丹利的动手能力很强。有足够的把握之后,他就学习怎么浇铸这些模子做代用币,而我则提供钱板。我们想把这些做出来的代用币用于汽水自动贩卖机之类的东西。我们的基本想法是花代用币,收到钱。
有一次,丹利的父亲来到地下室,问我们:“小伙子,你们在干什么?”
我们当时正把金属水倒进钱板。于是,回答说:“我们正在做学校要求的实验,”学校一直都有实验要我们完成。
不过,在学校里,沃伦大多数时候喜欢说的是他的业务,而不是玩的诡计,到了春季,高中的学业临近尾声,沃伦的健谈让他和唐成为了伍德罗—韦尔森高中附近的小小传奇人物。
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在做一项弹子机生意。而我们靠弹子机挣了钱,对这事,所有人都知道一点儿。我们在跟他们说的时候可能夸张了一点,结果,人人都想入伙。就像是股票。
到现在为止,沃伦已经发了一笔小财:5000美元,闪闪发光的一堆钱,投递了50多万份报纸挣到的钱。报纸形成的雪片占了雪球的一半以上。虽然有钱了,但沃伦打算继续让雪球向前滚动。考虑到通货膨胀,在17岁的时候,沃伦的财富相当于2007年的53000美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七
蝴 蝶
□艾丽斯·施罗德
沃伦没有参军,而是在秋天的时候开始上大学。巴菲特一家一直都认为沃伦会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是全美范围内供本科生就读的最有地位的商学院;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建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也留下了很多名言,如“借钱味难尝,使人心悲伤”、“时间就是金钱”、“省一分钱即挣一分钱”等等。实际上,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沃伦非常合拍——当其他孩子玩的时候,精力过人的沃伦像个装卸工一样四处忙碌挣钱。
但是沃伦自己并没有把这事看得太过重要。“关键是什么?”他问自己。“我知道我想要干什么。我已经挣了足够的钱生活。大学只会拖我的后腿。”但是他从来不会拒绝他父亲认为重要的事,因此,他勉强同意进入学院学习。
考虑到儿子尚不够成熟,父母安排奥马哈的一个朋友的儿子查克·皮特森当他的室友。皮特森比沃伦大5岁,在军队服役18个月,刚刚退役回来。
查克相貌英俊,是个纨绔子弟,每晚会和不同的女孩约会、喝酒。皮特森一家天真地认为沃伦也许能让查克定定性,而沃伦的父母则觉得年长的查克也许有助于沃伦适应大学生活。
1947年秋,巴菲特一家全都坐上车,送沃伦到费城。他们把沃伦和他的浣熊毛皮大衣都放进一个小小的宿舍套间。查克已经搬了进去,不过并不在宿舍,而是在外面的某个地方约会。
巴菲特一家驾车回到华盛顿,将沃伦留在校园,这个地方到处都是查克这样的年轻人。二战的老兵成群结队地走过学校的绿地,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的中心生活区全是这帮老兵。他们多年形成的世故和老道扩大了沃伦与同学之间的差异——在搬到华盛顿时,沃伦也曾有这种感受。校园生活忙碌又很社会化,在这样的校园里,在一群性格坚毅、穿着运动外套和锃亮鞋子的人中,穿着松垮T恤和破旧网球鞋的沃伦很显眼。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橄榄球运动非常盛行,秋季的校园社交生活都是兄弟会组织的橄榄球比赛。沃伦虽然也喜欢运动,但是在这里运动的社交需求超过了他对运动的需求。他习惯了把大量时间用来琢磨事情、计算资金、整理他的收藏,以及在自己房间里演奏音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1951届的1600名学生四处交友调情、玩摇滚乐、喝酒、玩橄榄球,沃伦的独居寡处显得格格不入。他就像蜂巢里的一只蝴蝶。
对于飞入群中的蝴蝶,蜜蜂出现强烈反应是预料之中的事。查克保持着士兵式的整洁和永远锃亮的皮鞋。当他第一次遇到他的新室友,沃伦的邋遢令他感到震惊。他很快发现,沃伦完全不知道怎样独立生活。
在他们合住的第一个晚上,查克因参加社交活动而照例回宿舍很晚。第二天一早,查克醒来发现整个浴室一团糟,他的室友显然已经急匆匆地去上早课了。当他晚上看到沃伦时,查克说:“洗漱完以后请把浴室打扫干净,好吗?”“好的。”沃伦说。查克接着数落:“我早上进来时发现你把剃刀丢在水槽里,把肥皂弄得到处都是,毛巾扔在地上,简直比地狱还糟糕。我喜欢干净。”沃伦只好不停地道歉。
第二天早上查克起床时,沃伦的毛巾还是在浴室的地上,洗脸盆里除了到处都是的胡子碴,居然还有一个湿漉漉的电动剃须刀。晚上查克看见沃伦时对他说,“沃伦,你自己看看。用完剃须刀要拔掉插头,否则别人可能会因此而触电。我不想每天早上都帮你收拾。你的不拘小节会把我逼疯的。”“好的,好的,没问题。”沃伦这么回答。
可是,一切还是维持原样。剃刀还是在水槽里。查克意识到,他说的话,沃伦根本就没有听进去。查克很生气,他决定采取行动。他把剃刀的插头拔了,然后扔进已经放满水的水槽里。第二天,沃伦买了一个新的剃刀,插上插头,浴室照旧是一片凌乱。
查克没辙了,他想他是跟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叛逆的孩子住在一起。沃伦当时沉迷于阿尔·乔森(Al Jolson)的音乐,每天没日没夜地练习他的曲子,唱着“妈咪,我愿意为了你的一个微笑而跋涉千里”。
查克需要学习,可是沃伦的音乐让他无法安静。沃伦有充足的时间唱歌,因为他只买了少量的课本,而且在开学前就已经读完了,就跟别人看《生活》(Life)杂志一样。之后,沃伦把书本扔到一边,再也不翻。这让他能够把整晚的时间都用来唱“妈咪”,只要他喜欢的话。查克觉得自己快要疯了,而沃伦知道自己很幼稚,但就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
我那时候可能无法很好地适应一切,而且我和整个环境不同步。但是,除了我的年纪也比其他人都小以外,在很多方面,我的表现比自己的年龄还小。我真的无法适应社会。
查克的业余生活自然丰富多彩,他宣誓加入了Alpha Tau Omega兄弟会。巴菲特对希腊人的生活不感兴趣,但是,他宣誓参加了父亲的Alpha Sigma Phi兄弟会。这个组织并不是特别令人讨厌,但是,其宣誓仪式却让沃伦闹了个大红脸。这个兄弟会的格言是具备热情、谦虚和勇气。沃伦有足够的热情和谦逊,但缺乏勇气却是他的致命弱点。宣誓仪式是去沃纳梅克百货商店买特大号的女士内裤和内衣,沃伦在内衣柜台前徘徊了很久很久,然后才看见窃笑的售货小姐。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八
面 试
□艾丽斯·施罗德
1950年春,沃伦经过3年的学习,只需要再上几节暑期班的课就可以毕业了。就在这时,沃伦作出了一个完全改变他到目前为止的所行路线的决定。高中毕业之后,他就认为,自己完全有资格和能力在35岁的时候实现成为百万富翁的目标,而无须接受进一步的教育。然而现在他却立志要去哈佛商学院,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他对正规的课程学业几乎没有什么兴趣,但对学习知识则很有兴趣,并认为自己大部分是在自学。
沃伦非常有信心哈佛会录取他,以至于他已经迫不及待地邀请杰瑞·奥兰斯和他一起去读哈佛。此外,他也认为自己可以申请到奖学金。
有一天,我在学生报纸《内布加斯加日报》上读到一条小新闻,上面说:“今天将颁出约翰·米勒奖学金。申请者应该前来商学院所在大楼的300房间。”如果你得到所选择的学校的鉴定认可,那么该奖学金将会为你提供500美元。500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这相当于2007年的4300美元。
我去300房间,是唯一一个到场的人。那里的3名教授一直想再等等看。我告诉他们说:‘不,别等了。已经3点钟了。’因此,我没动一个指头就得到了这笔奖学金。
这笔从大学报纸上掘来的钱让沃伦变得富裕,他在半夜起身搭乘前往芝加哥的火车,去参加他的哈佛入学面试。沃伦19岁,比毕业生的平均年龄小了两岁,同时也比商学院学生的平均年龄小。他的成绩不错,但并非特别拔尖。尽管是国会议员的儿子,但他没有动用任何关系以便进入哈佛。既然霍华德·巴菲特不会乞好于人,也不愿受人吹捧,那么他的儿子也不会这样。
沃伦打算凭借自己对股票的了解在面试时有不俗的表现。到现在为止,无论什么时候他开口谈到股票,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听他说话。他的亲戚、老师、父母的朋友,以及同学们和所有想听他关于股票的观点的人,都是如此。
不过,他错解了哈佛的宗旨——其目标是培养领导者。他来到芝加哥,进入面试。沃伦因为自己在股票方面具有天赋而拥有自信,面试的男士通过这种对单一领域的自信一下就看到了沃伦的自我意识和他不太自信的内在。“我的样子看起来在16岁左右,而情绪的表现大概是9岁。我和进行面试的哈佛校友待了10分钟,他评估了我的能力,把我拒之门外。”
沃伦根本没有得到机会展示他的股票知识。哈佛的这位先生很有礼貌地告诉他,在几年后,他会有更好的机会。沃伦很天真,这番话并未令他十分消沉和低落。当哈佛来信拒绝他的申请时,他惊呆了。他说,他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要怎么跟我父亲交待呢?”
虽然霍华德很吃惊,表情也不太好看,不过他对他的孩子并不苛刻。哈佛是沃伦的梦想,并不是他父亲的梦想。真正的问题可能在于,沃伦要怎么跟他妈妈交待。
虽然他们进行过交谈,但是记忆都已经模糊。不过,后来沃伦认为哈佛遭拒是他一生中关键的一幕。
沃伦几乎立刻动手研究其他的研究生学校。一天,快速翻阅哥伦比亚大学概况手册的时候,他见到两个非常熟悉的名字: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David Dodd)。
“对我来说,这可是两个响当当的名字。我刚好读过格雷厄姆的书,不过,我不知道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
“格雷厄姆的书”指的是《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这本书,1949年出版。这本书向各类投资者,不管是谨慎型还是投机型,提供实战建议,摧毁了华尔街的投资惯例和陈规,颠覆了以前股票投资在大范围内存在的一致性思维。这本书首次用老百姓都能明白的方式阐释说明,股票市场并不是通过黑魔法在运行。通过真实示例,比如北太平洋铁路、美国夏威夷轮船公司,格雷厄姆展示了如何运用一种理性和数学的方式对股票进行估值。投资,他说,应该是系统化行为。
这本书迷住了沃伦。
根据沃伦手里所拿的哥伦比亚大学说明手册,那位他最喜欢的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金融学。戴维·多德也在那儿当老师,是商学院的教学副院长、金融系系主任。
沃伦如今决定要去哥伦比亚。但是,时间已经太晚了。
“我在8月写的申请信,离开学只剩一个月,而其实我应该早这么做了。天知道我写了些什么。我可能写的是,我刚刚在奥马哈大学发现了这本册子。手册上面说你和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贵校任教,我认为,你们是站在奥林匹斯山山顶的某个地方,正笑着俯视我们其余的人。如果我能被录取,我会很高兴。我当然知道这不是一次常规的入学申请,这可能是一次非常私人的申请。”
不管是什么原因,在截止日期之后,没有经过面试,沃伦就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九
珠穆朗玛峰
□艾丽斯·施罗德
沃伦带着崇拜的敬畏仰望着格雷厄姆。他在10岁的时候——早在他了解到格雷厄姆在投资界是何许人之前——就反复读过NorthernPipeline的故事。如今,他希望能和他的老师互通往来。不过,在课堂之外,沃伦和格雷厄姆鲜有共同兴趣。格雷厄姆涉猎和探索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相关领域的知识;他写诗,是个众所周知的失败的百老汇剧作家;他在好几本笔记本上写满了笨拙的发明想法。他还痴迷去舞厅跳舞。在亚瑟·默瑞的工作室里,他脚步笨重的盘桓了数年,跳起舞来像肢体僵硬的士兵,还高声数舞步。在晚餐宴会上,格雷厄姆经常中途消失,跑去演算他的数学公式、读普鲁斯特(法文),或是独自一人去听歌剧。他宁愿做这些事也不愿和无趣的公司同事待在一块儿受罪。“我记得我学过的东西,”他在回忆录里写道,“却记不住我生活中的事。”生活之事优于学习的一个例外是格雷厄姆的约会。
一个人如果要与一流作者竞争以吸引格雷厄姆的注意,那么,唯一途径是这人是一名女性,而且主题是性。格雷厄姆个子矮小,也没有堂堂仪表,不过人们告诉他,他那性感丰满的嘴唇和具有穿透力的蓝眼睛会让他们想起爱德华·罗宾逊。他的五官有些部分像一只小精灵,长相并不英俊。不过,对喜欢挑战的女性来说,格雷厄姆似乎是珠穆朗玛峰:她们遇到他,就想登顶。
从格雷厄姆的三任太太可以看出,他的偏好变化极大:从充满热情、意志坚定的教师海兹尔·马左,到百老汇的歌舞女郎卡萝尔·维德——比他小18岁,再到第三任妻子,他的前任秘书、聪明智慧、无忧无虑的埃斯特尔·梅辛。复杂的三段婚姻源于他对一夫一妻制的完全漠视。格雷厄姆后来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开头:“让我以最认真、最严肃、最清醒的方式来描述我的第一次出轨。”结合格雷厄姆的嗜好来看,他兴许还曾匆匆在地铁上为遇到的心仪女性写过挑逗性的小诗。不过,他太理性了,就算他的爱慕者要赢得他的目光也肯定是一大挑战。
对格雷厄姆的太太们而言,他的花心简直令人发狂。不过,沃伦当时对格雷厄姆的私生活一无所知,他一心一意地想着能从才华横溢的老师那里学到东西。1951年1月,在格雷厄姆研究班课程的第一天,沃伦走进一间摆放着一张长方桌的狭窄教室。格雷厄姆坐在中间,离他最近的都是18或20岁的小伙子。其他大部分学生年纪都比较大,其中还有一些是退伍老兵。有一半的人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而是旁听这门课的生意人。沃伦又一次成了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不过也是知识最丰富的一个。沃伦的同学杰克·亚历山大回忆说,当格雷厄姆发问的时候,他必然是“第一个举手,并立刻开口发言的人”,班上的其他人都变成了“二重奏”的听众。
随着春季学期的一天天过去,沃伦的同班同学逐渐接受了教室里的“二重奏”常规剧目。杰克·亚历山大说,沃伦“是个非常专心致志的人,他可以专注得像一只聚光灯,几乎是一天24小时,一周7天,我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睡觉”。沃伦能够引述格雷厄姆的投资案例,也能提出自己的投资案例。他常去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看以前的老报纸,一读就是连续好几个小时。
沃伦收集信息资料,剔除其他人思维方式所形成的偏见。他花很多时间阅读穆迪和标准普尔的手册,寻找股票。不过,格雷厄姆每周的研究班课是沃伦最期盼的事,超过他所做的其他一切事情。随着期末的临近,班里的其他同学都忙着找寻他们的未来。几乎所有年轻的经商者都将努力在大工业公司里向上爬看做通向成功之路。在艾森豪威尔领导的战后及大萧条后期的美国,安稳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美国人都相信,从政府到大企业,这些公司和机构在本质上都是乐善好施的。在机构的蜂房里面找到一间巢室,并学会如何适应,这是人们普遍的预期。
沃伦脑子里有一个目标。他知道,如果格雷厄姆雇佣了他,他会超过他人。虽然沃伦在很多事情上都缺乏自信,但在股票这个专业领域,他心里总是很有底气。他向格雷厄姆毛遂自荐,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即使是梦想到格雷厄姆这位大人物的公司去工作也需要胆识和勇气,不过,沃伦就是这么闯劲十足。毕竟,他是格雷厄姆的明星学生,班里唯一一个得A+的人。为了抓住这个机会,他提出无薪工作。
没想到,格雷厄姆以公司只雇用犹太人为由拒绝了他。
巴菲特发现,自己无法对老师格雷厄姆说出任何可以被解读为不满的话,即便在10年之后也是如此。当然,失望是难免的。格雷厄姆难道不能为他的得意门生破一次例吗?雇佣一个不花他一分钱的人?
将老师奉为圣明的沃伦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即格雷厄姆不认为与他存在私人交情,格雷厄姆认定了这点,因此他不会破例,即使是对自己最优秀的学生。沃伦并不投合格雷厄姆的心意,至少目前还没有。沃伦很灰心失望,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毕业,直至他再一次让自己振作精神,踏上归乡的列车。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
一记好球
□艾丽斯·施罗德
在参加马歇尔·韦尔斯公司的股东大会时,沃伦结识了一位股东,虎背熊腰、叼着雪茄的路易斯·格林(Louis Green),一位有名的投资人,也是一家规模虽小,但很受人尊重的证券公司史赛克·布朗的合伙人。
沃伦被路易斯·格林震住了,想要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因此开始和格林聊了起来。沃伦、斯坦贝克和格林一起从新泽西坐火车返回。格林请这两个年轻人吃了顿午餐。
沃伦很享受和格林的聊天,直到格林突然话锋一转,问了一个让他坐立不安的问题。
“他对我说,‘为什么你买马歇尔·韦尔斯公司?’”
“然后我说,‘因为本杰明·格雷厄姆买了。’”
千真万确,格雷厄姆已经成了沃伦的英雄,即便两人从未谋面。不过,实际上,沃伦有很好的理由去买马歇尔·韦尔斯公司,而不只是因为《证券分析》一书提到过这只股票。
马歇尔·韦尔斯公司是北美很有名望的最大的五金批发企业。公司非常赚钱,如果它把赢利分给股东作为红利,股东可以每股得到62美元。而当时股票的成交价格是200美元/股。拥有一股马歇尔·韦尔斯公司的股票就如同拥有一种利率高达31%的债券(200美元/股的股票每股可以获得62美元)。以这个利率,在3年时间内,沃伦每在马歇尔·韦尔斯公司投一美元就可以获得差不多两美元。即使公司不把赢利分给股东,股票价格最终也会上涨。
如果你拒绝这样一只股票,那你一定是个疯子。
不过,沃伦没有向路易斯·格林说明上述任何理由。相反,他说,“‘因为本杰明·格雷厄姆买了马歇尔·韦尔斯公司。’”
格林看着我,说“好球”。
我一直记得他说这番话时看我的样子。
沃伦慢慢明白了他的意思:“沃伦,独立思考。”他觉得自己愚蠢极了。
沃伦不想再犯任何类似的错误,而且他的确想找到更多像马歇尔·韦尔斯公司这样的股票,因此当格雷厄姆的研究班的临近,沃伦记熟了他能找到的关于格雷厄姆的所有东西——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他写的书、他投资的具体股票以及他自身的情况。沃伦了解到格雷厄姆是一家叫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的董事会主席。《证券分析》里面没有提到过这只股票。当沃伦查看《穆迪手册》(Moody’s Manual)的时候,他发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拥有GEICO 55%的股份,但是最近把股票分给了股东。
这个GEICO公司是做什么的?沃伦很好奇。因此,几周后,在冬日寒冷的一个周六清晨,沃伦跳上了去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第一班火车,来到了GEICO公司的大门外。周围没有其他人,不过一个警卫给他开了门。
警卫快步走到楼上GEICO财务副总裁洛里默·戴维森(Lorimer Davidson)的办公室,他正坐在那里办公。面对沃伦的请求,戴维森心想:“既然是本的学生,那我给他5分钟,并对他的到来表示感谢,然后找个礼貌的法子把他打发走。”
沃伦向戴维森作了自我介绍,带着清晰、恰到好处但又有些讨巧的真诚:
我叫沃伦·巴菲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学生。本杰明·格雷厄姆可能会成为我的教授。我读过他的书,认为他非常了不起。我注意到他是GEICO的董事会主席。我一点也不了解GEICO,不过,我希望来这里,并能了解到这家公司。
戴维森开始向沃伦谈起鲜为人知的汽车保险业务,心里想着,出于好心对待格雷厄姆学生的考虑,他可以浪费他宝贵的几分钟时间。不过,戴维森说:“在他提问有大概10~12分钟之后,我意识到,我正在和一个非同一般的年轻人谈话。他问我的问题是经验老道的保险股票研究员才会问的问题,非常专业。他年纪不大,长相很年轻。他称自己是学生,但是他的言语却像一个阅历颇深的人。他的知识很渊博。当我对沃伦的看法改观后,我开始向他提问。然后我发现,他在16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在15岁的时候就开始上报自己的所得税,而且从此以后每年都会填报,他做着很多小生意。”
而戴维森的故事则让沃伦听得入了迷。“我只是不停地问关于GEICO的问题,他那天都没有去吃午饭,就坐在那里,和我谈了4个小时,仿佛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当他打开那扇见我的大门时,他也为我打开了那道通往保险世界的大门。”
当时,保险领域的大门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被钉死的,不过,商学院教授保险课程。沃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研究过保险,而这个领域有一个方面和赌博有些类似,这激发了沃伦计算赔率的兴趣。他开始对一种叫做联合养老保险的保险方案产生了兴趣——人们把钱放到一块,形成资金池,活到最后的人得到全部的基金。不过,当时这种做法是非法的。
沃伦甚至考虑把保险精算作为职业,如果是这样,他可能会数十年埋首桌面,辛苦处理死亡统计数据,计算人的预期寿命。除了这些明显适合他个性的方式之外,计算寿命的保险精算工作可以让沃伦把时间都用来思考他最为关注的两件事之一:寿命预期。
不过,他另一件最喜欢做的事——敛财,占了上风。
沃伦正在抓住商业的基本理念:公司如何赚钱?一家企业更像一个人。它必须出门,找到一个可以为它的雇员和股东搭建一片屋檐的方式。
他领会到,因为GEICO以最便宜的价格出售保险,那它能够挣钱的唯一法门就是拥有尽可能低的成本。他同时明白,保险公司收取客户的保险金,要早在赔偿金支付之前,用保险金进行投资。对他而言,这听起来像是拿别人的钱免费使用,正是他所喜欢的那种方法。
对沃伦而言,GEICO是一个永不赔钱的企业。
那天周一,离沃伦回到纽约还不到48小时,沃伦抛售了正在增长的资产组合中价值75%的股票,用现金买了350股GEICO。对一个平常做事谨慎的年轻人来说,这可是一大反常之举。
到了4月份,他给盖尔公司和布莱丝公司写信——最有名的经纪公司,擅长投资保险类股票——希望得到他们的研究分析。之后,他拜访了一些专家,和他们谈论GEICO。在他听到这些人的意见之后,他解释说明了自己的理论。
他们告诉沃伦他疯了。
他们说,GEICO不能胜过那些规模更大、更有建树的公司,那些公司通过经纪代理人销售保险。GEICO只是一家小公司,市场份额不超过1%。拥有几千名保险经纪人的大型保险公司主导着整个行业,因此,GEICO永远是一家小公司。不过,GEICO就在眼前,它的成长像6月的蒲公英,赚钱的速度像丹佛造币厂。
沃伦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看不到他们眼前正在发生的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一
内布拉斯加小姐
□艾丽斯·施罗德
在和女孩交往方面,沃伦一直是个失败者。他很渴望有一位女朋友,但他与众不同的特质阻碍了他在这方面的诉求。“和女孩子们待在一起的时候,我是最害羞的一个,”他说,“不过,我的应对方法可能就是让自己变成一台说话机器。”当他把股票或者政治话题都说完了的时候,他只有咕咕哝哝。他很害怕邀请女孩出来约会。假如有女孩偶尔做了一些事,让他觉得他不会被拒绝的时候,他就能鼓起勇气,但是一般而言,他的态度是,“为什么她们不来约我呢?”因此,在高中和大学期间,他并没有太多约会。而当他有约会的时候,总有些事似乎不太对劲。
1950年,在沃伦回哥伦比亚大学前的那个夏天,沃伦的妹妹伯蒂为他和她在西北大学的室友安排了一次约会。一个脸形圆圆、像洋娃娃一样的女孩,一头浅黑色的头发,名字叫苏珊·汤普森。她比伯蒂大一岁零六个月,通过短时间的接触,她就给伯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个很善解人意、特别的女孩。沃伦一见到苏珊,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不过,他怀疑她好得不真实:“一开始,我认为她是装出来的。我被她迷住了,并打算追求她。我决心要在堤坝找到一个突破口。我只是不相信有人真的像她这样。”不过,苏珊对沃伦并不感兴趣,她爱着别人。
每次沃伦回到内布拉斯加的家里,只要苏珊·汤普森同意,他就去见她,虽然这样的情况不是太多。在沃伦看来,苏珊非常老练,甚至专横,而且博爱。“苏珊比我要成熟得多,多得多。”沃伦说。他开始深深为苏珊而倾倒,并离开范尼塔,即便对苏珊而言,“明显不是头号选择”。 “我的意图和想法非常清楚,”沃伦说,“不过,它们就是无法打动她。”沃伦心知汤普森博士对他女儿的影响,因而每晚都带着夏威夷四弦琴去苏珊家,以打动苏珊的父亲,而不是直接取悦她。
虽然苏珊一开始对沃伦不感兴趣,但如果她不想了解这个人的全部,她就不会在一个人身上花哪怕一分钟时间。苏珊很快就意识到她的第一印象错了,沃伦并不是她所认为的享有特权、傲慢而自恋的人。苏珊逐渐认识到沃伦内心的自卑。巴菲特谈论股票时自信、天才的光环,以及夏威夷四弦琴弹奏,所有这一切都包藏着一个脆弱和需要他人的内心:一个男孩整日笼罩在忧伤之下,踌躇困惑,不知所措。“我一片混乱,”沃伦说,“苏珊看穿了我的部分内心,她如何做到这点令人难以置信。”
沃伦对其他人的穿着几乎跟瞎子一样视而不见——即使对女性也如此——但他如今非常爱苏珊,以至于他注意到了苏珊的衣着。沃伦从不会忘记他们约会时苏珊穿的蓝色女装,或者是他称之为“报纸装”的黑白印刷风格的衣服。在牡丹公园的亭子里,四周飞舞着萤火虫,两人随着格伦·米勒的曲子跌跌绊绊地跳舞,沃伦还没有学会跳舞,所以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劳动节,沃伦带苏珊去游园会,此时他们已出双入对。苏珊在大学完成注册,成了新闻专业二年级学生;同时她还报名参加了辩论队以及动力学组织研究协会,这是一个心理团体。
1951年10月,沃伦带着他最为自作聪明的风格,给他的姨妈写信说:“和一个女孩子的交往正处于火热的状态……她已经深深把我迷住。只要我一从叔叔和您那里得到鼓励和首肯,我也许可以进一步推进我们的关系。这个女孩就有一点不好,她丝毫不懂股票,但在其他方面,她真是无与伦比。不过,我想我可以忽视她的这个缺点。”
谨慎地“有所推进”是正确的做法,沃伦为此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他没有提出结婚,而“只是假定,并不停地说起这事”。而对苏珊而言,她“意识到自己被选中了”,虽然“她并不确定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沃伦把婚讯告诉苏珊的父亲,希望得到他的同意和祝福。沃伦事先就知道,这不是什么难事。不过,汤普森博士花了一点时间才表示同意。他的开场白是说明哈里·杜鲁门和民主党人正在葬送国家。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和柏林空运计划把钱倾入欧洲,这就是恶棍罗斯福的政策仍然阴魂不散的证据,同时也说明杜鲁门正让国家陷入破产境地。看看在杜鲁门解除部分军事武力之后,苏联是如何掌握原子弹的。参议员乔·麦卡锡(Joe McCarthy)所领导的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HUAC)就证明了汤普森博士一直以来都知道的事儿,政府被共产党蒙蔽了。HUAC发现共产党到处都是,在和共产主义打交道方面,政府完全一败涂地,甚至更糟。杜鲁门的中国民主化进程已经失败。在麦克阿瑟将军反复游说杜鲁门,获准进攻满洲的中国共产党之后,杜鲁门却解除了英勇的麦克阿瑟将军的职务。他的这一决定永远不能被饶恕。但是现在,即使是麦克阿瑟出动,要拯救这个国家可能也为时已晚。共产党人正在逐步掌控世界,股票正在成为一文不值的纸片。因此,沃伦想要从事股票行业的计划正在泡汤。不过,当女儿挨饿的时候,汤普森博士不会怪罪沃伦,他是一个聪明的好小伙。如果不是民主党正在摧毁国家,沃伦可能会把一切都做得很好。等待着苏珊的悲惨未来不是沃伦的错。
沃伦很早就适应了他父亲和苏珊父亲的这类谈话,他耐心地等待着那个关键的词——“同意”。3个小时后,汤普森博士结束谈话,得出了结论,表示同意。
那年感恩节的时候,苏珊和沃伦计划在第二年4月份举行婚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二
火车头
□艾丽斯·施罗德
作为投资顾问,巴菲特可以合法地拥有100个合伙人,而不需要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随着合伙公司的发展,他开始鼓励人们非正式地组成一个团队,然后再以单个投资者的身份加入进来。最终,他已经能把人们放在一个资金池中,以汇合他们的钱。后来他自己描述这样的战略是持质疑的态度——不过这确实奏效。得到更多资金、挣更多钱的强迫驱使着他不断向前。巴菲特忙忙碌碌、火烧火燎,往返纽约的频率堪称疯狂。他开始遭受和紧张相关的背痛之苦,当他坐飞机的时候病情就会加重,他用了各种办法和东西来减轻疼痛——除了待在家里。
至此,他的名字已经像一个秘密一样传播。“和沃伦·巴菲特一起投资会让你变富有。”可是现在规则已经改变了:到1960年,至少得8000美元才能跨入门槛,而且他再也不需要请求别人和他一起投资了,他们必须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才行。人们不仅对他在干什么一无所知,而且他们还必须把自己放在那个位置上。这将他们转化为巴菲特的热衷者,并且减少了他们对他所做事情的抱怨。以前是他请别人帮忙,而现在是他给别人帮忙;如果人们要从合伙公司拿走钱,会因此觉得亏欠。让别人开口请求,使他心理上觉得被赋予了重任。
在很多情况下,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他开始经常使用这个技巧。他一边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一边也似乎抚平了他一直以来因为要对别人的命运负责而产生的恐惧。
虽然不安全感和以前一样肆虐,可他的成功以及苏珊的关心和辅导已经让他有了改观。他开始显得有力量,而不是过去那样脆弱。很多人高兴地请求他为他们投资。巴菲特于1961年5月16日成立了他的第11个,也是最后一个合伙公司:巴菲特-霍兰德。这个合伙公司是为迪克和玛丽·霍兰德而设的。
1959年,合伙公司的业绩表现高出市场6个百分点;1960年资产价值跃至将近190万美元,超过市场29个百分点。比单个年度的利润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复合增长率。如果最初在第二个合伙公司,即巴菲特基金里投资1000美元,4年以后,这1000美元变成了2407美元。而如果投资于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只值1426美元。更重要的是,他获得较市场为高的回报同时,整体承担的风险也较少。
巴菲特收取的费用经过再投资,到1960年底已经为他挣了243494美元。现在超过13%的合伙公司的财产属于他。虽然他在合伙公司的份额增加了,但他为合伙人们挣的钱也已经不单单是让他们感到高兴了,很多人对他怀有敬畏之心。
这时他复杂的王国拥有接近400万美元的资金、11个合伙公司、超过100个的投资者。这些所需要的簿记、金融、储蓄安全以及邮寄等工作已经变得几乎不能抵挡。令人惊讶的是,沃伦仍然自己处理钱和做所有职员的工作:申报税收、打字、把分红或者资本支票存起来,偶尔会停下来在咖啡馆吃一顿饭,把股票凭证塞进保险箱内。
1962年1月1日,巴菲特把所有的合伙公司放进了一个单个的实体—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 Ltd.),即BPL。1961年合伙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为46%,而道指同期只有22%。1962年初,新的BPL的净资产为720万美元。仅仅6年,他的合伙公司规模就超过了格雷厄姆-纽曼。
就在搬进Kiewit Plaza之前,他雇佣了比尔·斯科特。后者是美国国家银行的信托管理人员。斯科特曾经读过沃伦的一篇关于一家不是很著名的保险公司的文章。他还参加了巴菲特的投资课程。有一天,他说,“我要去巴结他,直到我能在那得到一份工作。”斯科特开始在星期天的早晨去巴菲特的家,半路上把孩子丢在教堂,而他们两个讨论股票,最终巴菲特给了他一份工作。
斯科特开始帮助巴菲特把钱引入合伙公司,速度快得和两个年轻人拆信封的速度一样了。巴菲特第一次让他的母亲加入,还有斯科特、唐·丹利、玛吉·罗林—沃伦的桥牌搭档卢斯。罗林,甚至还有弗雷德·史坦贝克—他有家族生意,所以迄今为止只和沃伦在特别的项目上合作过。而且第一次,沃伦把他自己的钱投了进来—大约45万美元。经过6年的工作,他和苏珊在合伙公司的股份上升到超过100万美元,总共拥有BPL公司14%的股份。
时间上的契合令人惊叹。1962年3月中旬,市场最终溃散,持续下滑一直到6月底。股票突然比它们这些年来的价格都便宜。巴菲特现在只有一个合伙公司,坐拥一大笔等待投资的现金。他的投资组合在这个低迷时期并未受损。“和通常较为常规的股票投资方法相比,我们的方法风险相对更低。”他在给合伙人的信中写道。1962年第二季度,道指从723.5下滑到561.3,跌了23%。那一年的上半年,合伙公司支付合伙人红利之前的损失为7.5%,而同期道指损失21.7%—合伙公司的业绩表现高出14.2%。他通过股票和别人竞赛,他经常这样解释格雷厄姆的思想,而且这种解释对格雷厄姆的原始说法聪明地进行了再加工:“当其他人贪婪的时候你要胆怯,而当其他人胆怯的时候你要贪婪。”现在到了贪婪的时候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三
然后呢?
□艾丽斯·施罗德
那年的秋天,苏珊明显开始意识到她的生活已经多么的糟糕。她会在凌晨4点出门,一路驱车来到瓦胡——她欢度新婚之夜的地方——将保时捷上的收音机开到最大声,听着音乐,一直到拂晓才一个人孤独地回到家中。
在苏珊状态最佳的时候,她关心着他人。现在,在恐慌之中,她又找到了他们,把自己的苦恼说给他们听。在公园里,在散步中,在长途驾驶时,朋友们聆听着她诉说自己的苦闷。她积攒了一点钱,并且让朋友们掌管着,就好像在计划逃跑一样。她来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办公地点,找到网球球友丹·格莱斯曼的办公室,哽咽着向他寻求建议,而她的丈夫就在隔壁的办公室里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苏珊似乎认识到她正在拖累很多人,因为她告诉了他们许多婚姻问题以及她生活幻想的破灭,而她的丈夫对此却还蒙在鼓里。她对一个人说:你不能告诉沃伦。如果你爱他,你就不会那样伤害他。如果他发现了话,他会自杀的。
苏珊很有影响力,很受人爱戴,沃伦对妻子的挚爱也很明显,苏珊让每个人觉得没有了她,沃伦会变得无依无靠,因此人们都接受了这个责任。有些人是出于自动,有些人是出于忠诚,还有些很不自在,感觉她的逻辑多少有些不对。但是他们感觉到有责任替她保守秘密,以免脆弱的沃伦受到伤害。
在47岁时,沃伦已经实现了他的一切梦想,他的身价高达7200万美元,而他所经营的公司市价已经达到了1.35亿美元。他的报纸已经两次荣获新闻界的最高奖。他是奥马哈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在全美范围内他的知名度也在不断上升。他是最大的地方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同时也是《华盛顿邮报》和其他许多公司的董事,他是三家公司的CEO,并且成功地买进和卖出了许多公司的股票,而多数人可能一生也说不出这些公司的名字来。他最初的合伙人大都成了超级富翁。
他的生活依然和以前一样,挣钱是他最为激动和兴奋的事,他所有想做的就是继续挣钱。他知道苏珊认为他痴迷钱财,而且她一直就这么认为,但是他们仍然能够互相尊重彼此的差异,继续生活在一起,共同度过25个春秋,或者说他似乎是这样认为的。
在巴菲特集团的年会后不久,深秋的一天,苏珊去旧金山看望一位高中时的朋友,她在那里待了四五周。一个又一个的亲朋故交似乎把她吸引到了加利福尼亚州。
在旧金山住了这么长时间后,苏珊发现这是一个漂亮、激发想象和生气勃勃的城市。站在小山坡上,从每一个角度都可以俯瞰到海湾、大海、桥梁和日落,一排排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呈波浪形散居在海滩上。人们熙来攘往,形形色色,邻里社区,以及建筑、文化、艺术、音乐等汇集成了一个奇异的马赛克,在旧金山,你永远也不会感到厌烦。这里的温度从来都不会达到110华氏度(约为43.3摄氏度),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在20世纪70年代各种运动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的热潮之中,旧金山也在风头浪尖涌动着,到处弥漫着一股享乐主义和宽容的精神,没有人会对他人品头论足。
苏珊看了一些公寓,然后她回到奥马哈,来到法国咖啡屋,这是她曾经登台歌唱的地方。她找到了阿斯特丽德·蒙克斯,那里周一晚上的领班,也是调酒师,有时还客串一下主厨。苏珊和阿斯特丽德关系很亲密;后者在法国咖啡屋为她服务。那年早些时候,英格兰新任驻美大使彼得·杰伊到奥马哈访问时,到巴菲特家赴宴,就是阿斯特丽德置办的酒席。她做的是高糖类的食物:炸鸡、土豆泥、肉汁、煮玉米和热的奶油巧克力圣代,她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否合大使的口味,但这都是巴菲特的最爱。
现在,苏珊请阿斯特丽德顺便去看看沃伦,并且给他做做饭。接着,苏姗和沃伦谈了谈,她说她想在贵族山的格拉姆西塔租一个时尚的小屋子,这样她就可以在旧金山有个落脚点了。
沃伦基本上没有怎么听进去,他只听他想听的东西,不过他同意了苏珊的想法,因为她解释说她并不是要离开他。他们不是“分居”,他们的婚姻仍然存在。即使她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也不会有什么真的改变,在旧金山这个地方,她可以找到自我。她只是想让自己体验一下这种充满艺术、音乐和剧院的城市生活,她一再向他这样保证。他们的生活早就已经走上了不同的轨道,并且他们俩一年到头都在四处旅行,他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不同。随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她也该考虑自己的需要了。她一遍遍地告诉他:“我们都—我们都—有自己的需要。”现在这是很肯定了。
“苏珊并没有完全离开,事情就是这样的,她只是想改变一下。”
在苏珊所有的旅行中,她都不断地说着要买这个地方或者那个地方,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她会离开他,因为他从来都不会想她会离开他。“想改变一下”和“并没有完全离开”,这就是巴菲特式含糊其辞的说法,他们两个人都想避免捅破那层窗户纸。
接着她就离开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四
合伙公司
□艾丽斯·施罗德
“我大约有174000美元,准备退休了。我在奥马哈安德伍德Underwood大街5202号租了一间房子,每个月付175美元。我们每年的生活费是12000美元,而我的资产还在增长。”
回想起来,沃伦在26岁的年纪就使用“退休”这个词,着实会让人觉得奇怪。也许这是降低预期的一种方式,也许他的意思是把资产看作可以使人变得富有的工具。资本的监督者不是一个受雇佣者。
以数字而言,沃伦理论上可以凭借现在拥有的钱退休,而且到35岁就可以达到他成为百万富翁的目标。(那时候的100万美元相当于2007年的800万美元)自从怀揣9800美元上哥伦比亚大学以来,每年他的资金增长率超过61%。可是他还是很急,为了达到目标,他需要非常大的复合增长率。因此,他决定成立一个合伙人公司,类似格雷厄姆-纽曼的姐妹对冲基金纽曼-格雷厄姆。这样,也许他就不用把它看成是一份工作。事实上,这是无须拥有一份“工作”的几近完美的解决方式。他不会有老板,可以在自己的家里投资,还可以让朋友和亲戚们买他自己也买的股票。如果他可以在为合伙人挣的每1美元中提取1/4的费用进行再投资,那么他成为百万富翁的速度就会快很多。拥有本杰明·格雷厄姆买股票的方法和格雷厄姆式的对冲基金,因而他有充足的理由把自己看成一个富人。
现在,他的想法只面临一个问题:他无法忍受合伙人因股票价格下跌而带来的批评。但是,沃伦已经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他打算只邀请自己的家庭成员和朋友们——他确信会信任他的人——加入合伙公司。1956年5月1日,以纽曼-格雷厄姆模式为基础,共有7位合伙人的巴菲特联合公司(Buffett Associates,Ltd)正式成立了。
汤普森博士投资了25000美元。“汤普森博士基本上把他所有的钱都给我了,我就是他的孩子。” 沃伦的姐姐多丽丝和她的丈夫杜鲁门·伍德投了10000美元,他的姑姑艾丽斯·巴菲特投了35000美元。“在那之前,我已经将股票卖给了其他人,现在我成为那些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人的受托人。他们都很信任我。如果我想过我会失去这些钱,无论如何我也不会要我的姑姑艾丽斯或者姐姐,还有岳父的钱。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我不会损失这笔钱。”
沃伦已经和他的父亲单独成立了一个合伙人公司,而他的妹妹伯蒂及其丈夫没有钱参与。因此他的沃顿室友查克·彼得森成为他的第四位合伙人,投了5000美元。因为是室友,查克非常了解沃伦以及他在金融方面的成熟动作经验。在沃伦去纽约之前,查克就从沃伦那儿买过股票,成为第一批让沃伦“开方子”的人之一。“我真的很了解他有多聪明、多诚实,而且多么有能力,”他说,“我会一直信任他,除非有事实来反证。”沃伦的第五个合伙人是彼得森的母亲伊莉莎白,她投入了25000美元,是上一年去世的丈夫留给她的。
第六个合伙人丹·莫奈(Dan Monen)是一个安静、健壮、黑头发的年轻人,是沃伦儿时的玩伴,他们曾一起在欧内斯特·巴菲特家的后院挖蒲公英。他现在是沃伦的律师,没有多少钱,不过也尽其所能,投资了5000美元。
沃伦是第七个合伙人,只投资了100美元。他的股份的其余部分将来自通过经营基金挣的钱中收取的费用。“实际上,我是从管理合伙公司中获得杠杆作用的。我有的是主意,而不是资本。”事实上,按照这个国家大多数人的标准,沃伦已经有的是资本了。不过,他把这个合伙公司看成是个混合机器——一旦钱投进去,就不能企图撤回。因为他需要从他剩余的资金上挣取一年12000美元的家庭生活费用,这部分钱他将单独投资。
他设计了一个收费公式。
“4%以上的收益我拿一半,4%以下的我收1/4。因此,如果不赔不赚,我就会亏钱。而且我赔偿损失的责任并不局限于我的资本,它是无限责任的。”
那时,沃伦已经在为安妮·戈特沙尔特(Ann Gottschaldt)和凯瑟琳·埃伯菲尔德(Catherine Elberfeld),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叫作弗雷德·库尔肯的朋友的母亲和阿姨管理资金。去年弗雷德启程前往欧洲之前就请沃伦帮忙照看他的阿姨和母亲的一部分钱。从那时起,沃伦一直尽可能谨慎地将那部分钱投资于政府债券,费率不同且安排更为适度。
他本可以邀请戈特沙尔特和埃伯菲尔德加入合伙公司,不过他觉得要收取比她们目前水平更高的费用不太公平。当然,他对这个合伙公司很有把握,不让她们合伙也意味着他剥夺了她们的一次大好机会。然而,一旦投资出了差错,他的姑姑和姐姐以及汤普森博士永远都不会责备他。而对其他人,他却没有这样的把握。
对沃伦而言,扮演一个“受托人”意味着他承担的责任是无限的。为了让他的合伙人知晓这些基本原则,他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召开了第一次正式会议。查克在奥马哈俱乐部为大家预约了晚餐。在这个城市里,如果你想要一个私人空间,那就是最好的去处了。沃伦想要认真地定义和限定他的责任,而一个他不愿意承担的责任就是为晚餐买单。他让查克传话给大家说各付各的。接着,他不仅将这顿晚餐变成了讲述有关合伙人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是谈论股票市场的机会。他已经将这个合伙公司看成是一个教学试验了。
合伙人迅速分为两个阵营:绝对禁酒者和剩余人士。在桌子的一端,汤普森博士以家长的方式提醒那一部分人快要进地狱了。然而,沃伦才是那个夜晚的传道者,他们都在那儿听他滔滔不绝。
我以与投资者们的协议开始,在我们已经展开的基础上不需要改变太多。要知道,所有的好事由此而来。这是我能想到的最不复杂的一件事。
我就基本原则向他们做了一个简短概括的发言:这些是我能做的;这些是我不能做的;这些是我不知道能不能做的;这是我如何评价自己的。发言非常短。如果你不这么认为,可以不加入,因为我不希望将来我高兴的时候你不高兴,或者相反。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五
风车战争
□艾丽斯·施罗德
丹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是位于内布拉斯加州比阿特利斯镇的一个家族运营的公司,专门制造风车和灌溉系统。
巴菲特职业生涯中的这个故事,起初就像是又一个投入25美分可以吐出1美元的老虎机。股票售价为18美元一股,而公司稳步增长的账面价值为72美元一股。(“账面价值”是在账面上用公司资产减去公司负债——如房子价值需要减去抵押贷款额,或者银行现金要减去信用卡余额)。而丹普斯特的资产就是风车、灌溉设备以及它自己的制造工厂。
1958年,沃伦开车去过比阿特利斯镇。那是一个暴风肆虐的草原上的镇子,可以依靠的就是丹普斯特这个唯一的雇主。他带了一张写有19个问题的清单,比如:“公司有多少经销商?”以及“在大萧条期间,坏账情况如何?”参观过后他的结论是,这家公司“有钱不过不挣钱”。总裁克莱德·丹普斯特正在把公司弄得一团糟。
因为丹普斯特就是另外一个“烟蒂”,所以沃伦应用了他的烟蒂技巧,只要它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出售,就不断地买入。如果价格因某种原因上升,他就能出售获利。如果价格不上升,他会在拥有了足够控制这家公司的股票后停止购买,他可以通过变现,也就是清算资产,而获利。
和桑伯恩公司一样,巴菲特负担不起他想要的丹普斯特股票。他打电话给沃尔特·施洛斯和汤姆·纳普:“我希望你们跟着我干这第三次。”经过几年,这个三人组控制了11%的公司股票——仅次于丹普斯特家族——而且沃伦进入了董事会。1960年初,董事会聘用了李·戴蒙担任公司总经理,他是明尼阿波利斯模塑公司的以前采购经理。巴菲特策略性地把克莱德·丹普斯特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首脑,并且继续购买股票。他想要他能得到的每一股股票。他打电话给纽约的沃尔特·施洛斯:“沃尔特,我想买你的股票。”
在获取更多股票的同时,巴菲特也买下了丹普斯特家族的所有股份。通过那次交易,他取得了控制权,体面地打发了克莱德·丹普斯特,并且以30.25美元一股的相同条件对其他所有股东提出收购要约。
1961年7月,沃伦写信给他的合伙人们,告知他们,合伙公司已经投资了一家匿名公司,这家公司“会妨碍合伙公司短期的业绩表现,但能强力保证几年以后的最佳结果”。在1962年1月写给股东们的信中,他点出了合伙公司已经控制的丹普斯特公司的名字,信中写道:“丹普斯特过去挣了不少钱,不过目前只是盈亏平衡……”这样的看法促使他继续购买股票。事实证明,以前所写的“会妨碍合伙公司短期的业绩表现”比他期望的更有先见之明。
1962年,巴菲特在一旁辅导李·戴蒙,并且努力向他解释该怎样管理存货。可是戴蒙好像认为,无论丹普斯特卖出多少风车,他都可以不停地购买风车的配件。作为一个以前的采购经理,他知道如何去买——而且他也这么做了。就在丹普斯特吞噬现金的同时,仓库里堆满了风车的配件。1962年初,这家公司的贷款银行准备拿这些存货作为贷款抵押品,这足以给丹普斯特敲响警钟。而且,各种要关闭丹普斯特的议论纷至沓来。
在公司完全陷落之前的几个月,巴菲特还在观察。因此,现在他不得不向合伙人汇报,他投入了100万美元的公司就要破产了。他试图招募他在哥伦比亚的老朋友鲍勃·邓恩辞去在美国钢铁公司的工作,搬到比阿特利斯来管理丹普斯特公司。邓恩真的过来了一趟,但是最终并不感兴趣。巴菲特很少向别人请教建议,不过最后,在那年的4月,当他和苏珊去洛杉矶时,他和芒格讨论了这个情况。
芒格平时也帮他的法律客户分析生意,他像一个经理人一样想了想,立刻说:“我知道一个人,他经常处理这种棘手的情况。哈里·波特尔。” 他是通过一个专门从事业务扭转的熟人认识波特尔的。
6天以后,受到5万美元签约奖金的诱惑,哈里·波特尔来到了比阿特利斯。没过几天,沃伦派他的新雇员比尔斯科特去协助哈里·波特尔,他们四处翻检配件部门,以决定哪些该丢掉,哪些要重新定价。他们解雇了100个人。紧接着,外来的新管理层大规模收缩业务,这激起了比阿特利斯那里的人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待巴菲特,怀疑他是一个无情的清算人。
到1962年底,波特尔已经将丹普斯特公司拖了回来。在1963年1月写给合伙人的信中,巴菲特称丹普斯特公司为这一年的高潮,并且命名波特尔为年度人物。他估计公司价值现在为每股51美元,而上一年为每股35美元。银行非常高兴,由于出售资产,削减库存,丹普斯特公司积累了大约200万美元的现金,相当于每股15美元。同时,巴菲特还借了钱——每股20美元以筹集资金投资。这样,丹普斯特公司的证券投资组合规模和巴菲特合伙公司的就一样了。
巴菲特试图私下出售丹普斯特公司,却发现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的价格,于是8月份他通知股东们准备出售公司,并且在《华尔街日报》上登了广告。在公开拍卖之前,他给了买家一个月的时间出价。而且,他和大多数明显的候选人都已经说了这个情况。
一想到新的拥有者可能会对这家最大,事实上也是唯一的一家企业实施裁员或者关闭分厂,比阿特利斯的人就气疯了。人们拔出了干草叉。巴菲特震惊了。他拯救了一个濒死的公司,难道他们不明白这一点吗?如果没有他,丹普斯特公司早就破产了。他从没预料到凶猛狂暴的行为,他也没有想过人们会憎恨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六
拖车政策
·················································································································································································
□艾丽斯·施罗德
与巴菲特分居后,苏珊曾在纽约的格拉姆西塔附近找了一间不大的公寓作为住所,后来她又把住址搬到了位于华盛顿大街的有轨电车沿线,新住所可以看到附近海湾迷人的风景,更重要的是,这里离小儿子彼得的住所很近,彼得和他的妻子以及两个女儿就住在这里。那时的彼得依然在为自己的音乐梦想而奋斗,为了支付租房账单,他对外出租了音乐工作室,同时也开始为别人创作音乐——只要对方肯付钱,这些人中有学生电影社团,还有一家叫做“西部影音”的唱片公司。
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于苏珊来说是一段痛苦的日子,她先后失去了自己的双亲。1981年6月父亲汤普森博士离世,仅仅过了13个月,苏珊再次面临亲人离开的悲痛,母亲多萝西·汤普森也告别了这个世界。苏珊沉湎于失去父母的悲痛中不能自拔,她的心灵和生活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依然丝毫没有改善的迹象,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意识到了这些变化,巴菲特不再对苏珊的某些做法感到不理解了,他不再把苏珊的要求全都看做是理所应当,这个他希望去保护、去呵护的女人已经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了高档消费上,而这些钱都是出自巴菲特的钱包。苏珊年轻的时候,她最喜欢的是购买各种各样的祝福卡片,但是现在,苏珊更喜欢把钱花在那些知名品牌上,比如著名的皮鞋品牌波道夫,波道夫每年推出的新款皮鞋成了苏珊的最爱,一向吝啬的巴菲特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开明了很多,因为一个近似于无情却又不争的事实是,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掌管这么一大笔财富完全是因为苏珊的鼎力支持——无论任何时候,只要苏珊想用钱,不需要任何理由,她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花钱。面对两件皮草外套,苏珊不禁问道:“为什么我要选择买哪一件,非要给出一个答案呢?”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清楚,她根本不需要选择!
物质消费对于苏珊来说只是一方面,苏珊的资金更多的还是流向了她的朋友那里,她更多的时候还是为朋友们花钱。虽然肤色不同,虽然苏珊的这些朋友都不富裕,但是朋友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而且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位巴菲特夫人。彼得大学时代的女朋友也一度在苏珊身边工作,担任她的秘书,而且一做就是几年的时间,直到彼得与女友即将订婚,苏珊与准儿媳的合作才走向了终点。随着朋友数量的不断增加,家族规模的不断壮大,包括苏珊在旧金山的随行人员总是伴随在她的左右,要是换做一般人,早就被这样几乎没有个人空间的生活击垮了,但是苏珊并不是我们眼中的一般人,离开奥马哈后,拥有巨额财富的苏珊开始了自己的“魔幻”之旅,手中的金钱就像是魔法学徒手中的扫帚一样无所不能。圣诞节前,巴菲特问苏珊:“今年的圣诞节你需要多少钱?”苏珊的回答是7.5万美元。听到了这样一个答案,巴菲特很快就在支票簿上签了字。
在苏珊的若干朋友中,最能受到她贵宾礼遇的就是那些艺术家了,尤其是那些创作型的人才,那些苏珊认为潜能尚待开发以及天赋没有得到足够认可的人们,艾德沃德·莫尔达克就是其中之一。擅长当代油画的莫尔达克最喜欢的就是运用明快的色彩进行创作,而这正是苏珊所欣赏的。但是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人却得到了苏珊特别的关照,他就是比利·罗杰斯,他既是苏珊的外甥,也是最能给苏珊制造麻烦的人。罗杰斯本人是一位爵士乐吉他手,才华横溢的他曾先后与不同的乐队、组合合作,也曾担任过美国蓝调传奇歌手B· B·金的伴奏,他在音乐生涯中最大的成就就是作为美国爵士乐团“十字军战士”(Crusaders)的一分子,但是罗杰斯的音乐之路却毁于毒品。结婚后,罗杰斯育有一子,他把家安在了洛杉矶,之后几年他在美国西海岸着实找回了昔日的风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罗杰斯从来没有完全戒掉毒瘾,一段时间戒毒后的复吸只能使情况更加糟糕。但苏珊从来没有放弃他,在对待罗杰斯的问题上,她总是持乐观的态度,即便罗杰斯因为吸毒把自己搞得混乱不堪,苏珊对他的态度依然很坚定,因为在她眼中,罗杰斯就是自己的孩子。
1984年,艾滋病在美国已呈蔓延的趋势。在2000余名患者因此丧命,2000余人感染的情况下,苏珊决定投身到这场抗击艾滋病的战争中,她的重点就是那些旧金山的同性恋者,在当时艾滋病被称为“同性恋癌症”。那时,人们对于艾滋病的认知还远没有达到现在的程度,对于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也有很多误解,这样的大背景让人们对于艾滋病的抵触情绪完全转移到了那些同性恋者身上。而这种抵触情绪不断上升,最后就演变成了近似于歇斯底里的反对,人们认为那些性取向有别于常人的同性恋者应该遭到上帝的惩罚。就在这个时候,苏珊出现了,那些之前被家庭和朋友遗弃的同性恋者从苏珊那里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巴菲特夫人再一次跨越了社会伦理的界限,在艾滋病成为一场灾难,行将爆发的初期,人们总是能看到这样一种景象,一个富家已婚女子频频出现在身患艾滋病的同性恋患者的身旁,俨然是他们的庇护者,而这个人就是苏珊·巴菲特。
正因为如此,苏珊在旧金山的生活才变得非常紧张,这更需要一种平衡:在她与巴菲特分居后的6年里(1977~1983),公开场合苏珊依然是沃伦·巴菲特的妻子,但是现在,苏珊却徘徊在离婚和再婚的门口踌躇不前。知道苏珊处境的人们也许会认为苏珊为了取悦周围的人们而继续选择待在这个犹如牢笼的婚姻城堡中。在他们看来,苏珊这样做就是为了麻痹自己,让自己不去想真正希望得到的是什么,他们认为苏珊是那种永远都不会把自己真正的心理需求说出来的人。但是当人们亲自看看苏珊过去的生活经历时,才知道这种臆想的猜测是错误的,苏珊是那种从来不会向任何人屈服的人,她可以把自己的精力分成几份,可以同时处理几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苏珊,完全有理由让人们相信她有能力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但她有时又把这种自信转化成了自负。在苏珊的生命中不仅仅是沃伦·巴菲特,还有一个男人。当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苏珊这个秘密时,苏珊自己也很难说清楚,与身边的这两个男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事情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而且超出了她的控制范围。
1983年年底到1984年年初,苏珊和她的网球教练约翰·麦凯布一同前往欧洲旅行,旅行的过程中苏珊不仅结识了很多欧洲的朋友,也认识了很多来自奥马哈的同胞。一时间,苏珊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1984年3月,苏珊返回奥巴哈参加巴菲特母亲利拉80岁寿辰的庆典,其间,苏珊并没有向巴菲特隐瞒自己的情史,告诉沃伦自己离开奥马哈搬到旧金山居住和另外一个男人有关,但同时她也承认这不是离开的全部原因。听到这个消息,巴菲特意识到这件类似于婚外恋的故事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巴菲特还感觉到苏珊所说的这个男人是在她离开奥马哈后认识的。
即便苏珊向巴菲特坦承了自己的情感遭遇,她也是有所保留的,她没有把自己的秘密完全告诉这位股票巨人,但苏珊的心里已经很明确,在巴菲特和自己的网球教练之间,她选择了前者。她永远不会离开巴菲特,两人的婚姻也将继续下去,她没有离婚的打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七
两难抉择
□艾丽斯·施罗德
1985年对于巴菲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当巴菲特把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Foods)出售给菲利普·莫里斯时,仅仅这一只股票就为伯克希尔公司赚回了3.32亿美元的收入,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福布斯》也开始了对巴菲特的关注,在《福布斯》列出的世界400首富名单中,就有巴菲特的名字,当时,想要进入《福布斯》的财富名单,意味着你的身价必须要在1.5亿美元以上,但巴菲特就做到了,那时的他只有55岁。能在55岁就成为亿万富翁,这的确不简单,而且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亿万富翁都有进入财富榜单的实力——14个人中只有1个人才能有这样的幸运,从这个角度来讲,巴菲特的经济头脑绝对不一般!究竟是什么让巴菲特有如此神奇的魔力?也许把他小时候最喜欢读的书改名为《赚到百万美金的1000招》更能解释这个现象,但是在童年的幻想中,巴菲特从未想过能积累如此巨大的财富。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刚刚上市的时候,股票的票面价值只有7.50美元,但现在,在巴菲特的领导下,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发生了质一般的飞跃,每只股票飙升到了2000美元!尽管如此,巴菲特并没有因为公司规模,特别是资金规模的急速扩大而选择把公司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公司,他认为那样的话,公司需要额外支付一笔经纪人费用,当然,巴菲特的这个观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样的伯克希尔公司更像是一个俱乐部性质的集合体,过高的股价也让人们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伯克希尔公司上。
随着伯克希尔·哈撒韦在金融界受到的关注日益剧增,巴菲特也开始在业界声名鹊起。现在当他走进一个投资者聚集的大厅时,人们的注意力将瞬间集中在这位55岁的富豪身上。对美国广播公司的收购的确改变了巴菲特的生活,大屏幕也不再是巴菲特遥不可及的事物,在著名的美国肥皂剧编剧阿涅斯·尼克逊的劝说下,巴菲特在尼克逊导演的电视剧中过了一把演员瘾。巴菲特和尼克逊的相识是在墨菲的饭桌上,席间,他接到了尼克逊的邀请,在《爱情》一片中出任角色。一般情况下,那些身为CEO的大人物们对于这种客串是避之不及的,但是巴菲特并没有这样做,他很喜欢自己在银幕上的处子秀,最后在工会剧组为他结账后,巴菲特并没有兑现那张支票,而是把支票和剧照装裱起来放在办公室里留作纪念。对于化妆和演出的兴趣也许就是巴菲特性格中的一部分,后来某次在朋友的宴会上,巴菲特还扮成了美国摇滚乐灵魂人物“猫王”的模样。在出席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组织的一个晚宴时,巴菲特更是尽显高校本色系上了黑色领结,带着小女儿苏茜一同出席,当时出席这个晚宴的还包括著名影星史泰龙、世界知名时装设计师唐娜·凯伦等人,而且这两个人还与巴菲特同桌就餐。在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时,巴菲特带上了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同居女友阿斯特丽德·门克斯,当时阿斯特丽德穿了一件看上去是从旧货店里淘来的礼服,但她并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寒酸,依然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在颁奖典礼结束后,巴菲特和著名的乡村音乐女歌手多莉·帕顿共进晚餐,帕顿给巴菲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巴菲特认为帕顿既可爱又讨人喜欢,但是巴菲特却没有让自己在帕顿心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要知道之前面对很多女性,巴菲特都能轻松地在异性面前留给对方很好的印象。
在参加凯瑟琳·格雷厄姆举办的宴会上,巴菲特的位置总是会被安排在当晚两位最重要或者是最有意思的女性中间,这样,他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语言上的天赋,但是巴菲特从来没有发掘出对于诸如天气、体育这些闲谈话题的驾驭能力,为了引入正题而之前做一下铺垫对于巴菲特来说,往往是一件浪费时间的无聊的事情。
……
名气带给巴菲特的除了人身安全上的隐忧外,更多的是个人空间的减少,总是会有陌生人打电话到巴菲特的办公室,希望能与这位亿万富翁直接对话。这些陌生人认为没有人可以帮他们,他们请求巴菲特给他们的时间也不长,事实上他们更清楚巴菲特的命门:他们相信巴菲特对于他们要说的一切肯定非常感兴趣。后来,格拉迪丝·凯泽给巴菲特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这些陌生人给巴菲特写信。从那时起,巴菲特总是能接到有关询问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信件,刚开始,信件的内容还是很和善的,比如向巴菲特咨询有关山楂疗法的事宜,或者是希望巴菲特能够为一种全新的冰激凌配方提供启动资金,但是后来,信件内容的尺度开始放宽。“巴菲特先生,我已经厌倦了平淡的人生,我被富人的生活所吸引,对于财富的向往已经灼热了我身体的每一寸肌肤,你很有钱,能给我点吗?”这些只是若干信件中的一封,更多的信件还是人们抱怨自己的命运和生活。“现在我的脑海里除了信用卡和账单之外没有别的!”
被这些信件所包围着,巴菲特并没有把这些来信当做垃圾扔掉,相反他把这些信件收藏了起来,并分门别类加以保存。这种做法在很多人眼中都是非常巴菲特式的,巴菲特总是让自己处于角色中,有时是角色演员,有时是一名老师。当然,这些信件中也不乏能够打动巴菲特的东西。如果他有时间,而且他认为这样做值得的话,他会亲自给对方回信,用坚定而且毫不迟疑的口气告诉来信者,出现的问题都应该是写信人自己负责!这一切就像是写信的人是巴菲特的孩子一样,巴菲特会在信中教给对方如何应付出现的麻烦——告诉他们的债务人自己目前的情况是多么潦倒,尽可能地争取较低的偿还利率以为自己偿还债务争取更多的时间。这些话更像是巴菲特的独白,他深知陷入债务危机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特别是当债权方是信用卡部门或者垃圾债券部门的话,麻烦将会是接踵而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八
两难抉择
□艾丽斯·施罗德
尽管巴菲特是众人眼中的股神,但是他自己的孩子们并没有接受到父亲专业炒股水准的熏陶。甚至有关如何处理大宗金钱的技巧巴菲特也没有传授给子女们,但是他们却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价值连城的一课,就是对待债务的态度,巴菲特对于欠债深恶痛绝的观点也遗传到了孩子们身上,这其实已经是非常幸运了。对于债务,甚至是任何有关钱的话题,巴菲特的态度向来是非常一致的,他从来不会乱花一分钱,从这一点来看,巴菲特对待子女的态度和对待陌生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面对孩子们体重的问题上,巴菲特又非常愿意拿钱作为交易的筹码让孩子们去控制自己的体重。
女儿苏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齐肩的短发、精心雕琢的脸庞,看上去30出头的苏茜和25岁的妙龄女孩没有什么区别,但唯一令她不满的就是身上多出来的几磅体重。于是,巴菲特给女儿送上了一笔合适的买卖:如果苏茜能够减重成功,她将获得一个月内购物免单的机会,支出全部由巴菲特负担,而且一个月内购物不设上限,但如果苏茜的体重出现反弹,那么她必须要把消费的全部金额还给巴菲特。看上去这样的计划比双赢政策更容易俘获人心:在这个交易中,没有人的利益会受到伤害,也没有任何风险存在,特别是对于巴菲特,无论结果怎么样,他都算是赢了。如果女儿能像自己预料的那样减轻体重并保持没有反弹,那么巴菲特也算是心愿达成,而且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才会掏出钱包里的支票,而苏茜也能买到漂亮的衣服。正是在这个美丽的结果的驱动下,苏茜开始了节食减肥,当她“得偿所愿”,体重达到一个理想的数量时,母亲苏珊给她快递过来一张信用卡,卡片上这样写道:“玩得开心点!”
刚拿到“减重奖品”的时候,苏茜的态度还是小心翼翼的,她不敢去花卡里的一分钱,她怕父亲赖账不给钱还需要她自己为衣服付款,但是慢慢地,苏茜意识到这并不是父亲的玩笑,一切是真的!她正式进入了自己的疯狂消费月,频频出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场里,这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这样肆无忌惮地消费。不过每次回到家里,经过餐桌时,苏茜都把消费单据卷了起来,自己也不敢面对近乎疯狂的购买结果。换来的结局是,每天当苏茜的丈夫艾伦回家时,看到妻子大包小包的衣服,都会惊讶得大叫上帝。30天后,苏茜得到了这一个月疯狂购物的结果,这一个月她总共花掉了4.7万美元!
看到这个数字,苏茜也有点紧张了。“也许爸爸看到这一切后他会郁闷得想死!”深知父亲个性的女儿这样说道,所以苏茜也不得不去寻找援兵。在巴菲特面前,妻子苏珊的确很有说服力,但是苏茜知道当面对涉及金钱的话题时,搬动哪位救兵对她来说更有帮助——这个人就是凯瑟琳·格雷厄姆。在和巴菲特三个子女的相处过程中,凯瑟琳并不认识彼得,更谈不上了解;而霍伊总是认为凯瑟琳这个《华盛顿邮报》的CEO是一个很难相处的对象,他在她家里的时候,要么害怕自己坐在了不该坐的位置上,要么害怕打破她家的东西;只有苏茜向凯瑟琳伸出了友谊的双手,两个人也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当苏茜给凯瑟琳打电话,述说这个由减肥引发的故事时,凯瑟琳答应如果需要,她肯定会帮忙!
不过也许苏茜有些杞人忧天了,毕竟她和父亲是有言在先的,巴菲特最终还是付了这份4.7万美元的账单,虽然表现得很客气也很和善,不过之后巴菲特把自己的朋友们叫在一起,大书特书心中的不满:“如果你们的太太花掉这么多钱,你们会怎么想?”男人们的回答当然都向着巴菲特,认为这样一笔大单有点过火,但是女士们的答案却出乎巴菲特的意料,这些贤内助们认为巴菲特不应该从自己的朋友身上找安慰,其实巴菲特是应该庆幸的,要知道4.7万美元并不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言外之意是苏茜还可能玩得更疯!
也许是从苏茜事件上得到了教训,当巴菲特与儿子霍伊打赌时,他选择了霍伊缴纳农场收入比例的高低作为赌注。这个赌约依然和体重有关,体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霍伊向巴菲特缴纳的农场收入比例。巴菲特认为儿子最适合的重量应该不超过182.5磅,如果高于这个数字,霍伊向巴菲特缴纳的比例定在了26%,而低于182.5磅这个体重,份额也相应减少到22%。用霍伊自己的话说:“这就是典型的巴菲特式的体重检测手段,我自己并不介意他这么做,事实上这代表了他对我的关心,我并不在意缴纳份额的多少,但我知道,就算是交22%的租金,父亲也是赢家,他从我这里拿到的支票也比任何人都多!”的确,不管最后怎样,巴菲特也不是输家,要么得到一个减重成功的儿子,要么得到更多的利润分成,这就是典型的巴菲特式作风,就像他的一个朋友所说的那样:“巴菲特是双赢政策的大师,如果这笔买卖不会给他带来好处,他是肯定不会插手的!”
在巴菲特的三个孩子中,彼得是在经济方面对家里依赖最少的一个。当母亲苏珊搬到华盛顿后,彼得夫妇就把自己在华盛顿大街的公寓让给了苏珊,自己则搬到了位于斯科特大街的公寓居住。那时,彼得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在为一个刚刚创办的有线电视台MTV创作一个长15秒钟的音乐背景,他在音乐事业上的这种成功也带到了商业上。尽管在巴菲特的三个孩子中,彼得的经济头脑是最差的,但是彼得成功地把伯克希尔的股份和音乐天赋结合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事业,并最终过上了富庶的生活,完全超脱了金钱游戏的范畴。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彼得开始思考父亲所说的话。“你认为人们真的欣赏你的才能?没有人特意到超市里买(你的哥哥)霍伊种出的玉米!”从父亲的这番话里,彼得意识到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是股神巴菲特的儿子,他的音乐才华不会被人赏识,没有人会单纯因为自己的音乐才华去雇用广告经纪,彼得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成功完全来自于父亲的庇佑,所以如果他希望自己的才华真正被人们认可,就要彻底和巴菲特这个名字断绝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彼得不惜牺牲任何代价。于是之后大家看到了这样一个彼得,一方面他继续从事商业性的工作,但另一方面,彼得并没有放弃在音乐上的追求,与新世纪公司签约后做了自己的音乐小样,并在1991年推出了名为《纳拉达》(Narada)的专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九
两难抉择(三)
□艾丽斯·施罗德
人们很难用常理来衡量巴菲特的成功,但是盛名之下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平凡的人,而成了一个品牌,一个类似于“美国顶好牌花生酱”的商业品牌。不可避免的,他也因此成了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这些学者希望向人们证实巴菲特的成功不过是一个非常偶然的现象,没有必要为这样一个人而花时间和精力去捉摸,更不值得人们去崇拜。
这些学者们试图证明那些费尽心力想比一般人出色的“成功者”不过是若干一般人中的一个,但是他们只找到了一部分证据。套用数学中命题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来说,他们只找到了充分条件,没有阐述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很多在华尔街股市工作的人都能找到驳斥市场假说理论的案例,股票交易的确存在违反市场规则的特例,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这些案例的数量正在呈现减少的趋势,所以如果要对这些日益减少的案例进行研究,这些分析家必须要有一颗强壮的心来面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局面,还要考虑研究的长期性,毕竟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作后盾。即便如此,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支持者们也不允许任何特例和个案的出现,但对于他们来说,巴菲特本就是一个最大的难题!随着他的名气与日俱增,这位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商人已经成了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发展最大的障碍。在这些学者眼中,巴菲特就是一个蒙着眼睛在深藏冰山的大海里航行的水手,要想成功穿越这片冰山,理论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巴菲特肯定会触礁,注定会失败!于是那些“随机漫步”理论的推崇者们——包括麻省理工大学的萨缪尔森、芝加哥大学的法玛、罗切斯特大学的迈克·詹森、斯坦福大学的威廉·夏普等人——开始把巴菲特当做一个难题来进行研究。他究竟是千载难逢的天才?还是昙花一现的偶然事件?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巴菲特很多做法都是反常规的,就像一个发育迟缓的少年一样根本不需要人们对此进行研究,于是嘲笑巴菲特的声音也开始蔓延开来。这其中就包括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波顿·麦基尔,他在经过了细致的研究得出了一个总结论,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公开发表了对巴菲特的不屑:“无论是谁打破市场的运作规则,充其量都不过是一只幸运的猴子。”猴子能将飞镖投在靶上完全是因为它的运气,而在麦基尔眼中,巴菲特也同样如此。
猴子扔飞镖的比喻没有让巴菲特难堪,他反而在办公室里放了一个用《华尔街日报》报纸做成的镖靶当做娱乐。有效市场理论没有打垮巴菲特,同样没有对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无论巴菲特还是他的好朋友芒格,那些学者们在他们的眼中都不只是他们各自专业的带头人,拿到了“巫师专业”的学位证书,而他们所教授的内容更是让巴菲特他们觉得可笑,教的全都是那些根本无法被证实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说,学者们的做法冒犯了巴菲特缜密的理性思维,也在质疑巴菲特在投资领域的专业性。
1984年,哥伦比亚商学院为了庆祝本·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一书发行50周年召开了一个大型研讨会。格雷厄姆希望巴菲特能对自己已经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一书进行修订后再版发行,以当时巴菲特的名气,经他修订后的图书必然能有一个很好的销量。但是巴菲特和自己的导师在很多问题上都难以达成共识,特别是在资产格局方面,巴菲特信奉的资产集中和格雷厄姆主张的资产分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所以巴菲特并没有完成这本书的修订,只是给这本书写了序言。但哥伦比亚商学院并没有放弃这个机会,他们邀请巴菲特在这次研讨会上进行演讲,虽然商学院希望股神能侧重讨论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但这次演讲却成了针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大讨论。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的迈克·詹森成了这次讨论的另外一个主角,于是人们看到了在优瑞斯教学大楼里两人的辩论。詹森认为“即将被杀掉的火鸡要从一开始就感受到这种恐怖的气氛”。詹森这么做就是要唤起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追随者们对于已经过时的随机漫步理论的印象。他认为现实生活中并不能排除某些人在股票市场运作方面非常成功的可能,只是成功的比例很少。就拿掷硬币这个游戏来说,的确存在某些人每次都能让硬币有人头的一面在上,不过鉴于能够保证这一点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随机漫步理论还是能够成立的。
就在詹森慷慨陈词之时,坐在下面的大卫·多德脸色有些难看了,上了年纪的多德就坐在巴菲特的旁边,他倚着座位轻轻地对巴菲特说:“沃伦,去,让他看看我们的厉害!”
事实上,为了这次演讲,巴菲特已经准备了好几周的时间,他也知道会有人拿投掷硬币作为反驳的例子,所以在自己陈述的时候,巴菲特显得成竹在胸:如果那些投掷硬币的人完全来自同一个地方,非常擅长这个游戏,那么得到全是“人头”而不是“字”的结果就变得不再随意,而是可以操控的了。举个例子,如果这些人都是格雷厄姆·多德理论的追随者,那么当他们在投掷硬币或者从事某一项活动的时候,思想肯定会有相通的地方,因为指引他们考虑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的,所以要想得到全是人头的结果也不是什么难事。
随后,巴菲特给出了9份资金经理人的投资业绩线图——这9份投资业绩分别属于比尔·鲁安、查理·芒格、沃尔特·施洛斯、里克·格林、汤姆·纳普和埃德·安德森、FMC公司退休基金、巴菲特本人以及其他两名资金经理人。这些图表显示他们的投资内容并不相同,虽然早期几个人的发展方向还有彼此交融的地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投资产业逐渐延伸到了不同的方面。巴菲特对于包括自己在内的9名资金经理人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全都是格雷厄姆—多德理论的追随者,如果要玩投掷硬币的游戏,我们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都能让硬币的人头一面朝上,这一点我们很确信”,此外,他还表示包括自己在内的这几位资金经理绝大多数都不会退休,会继续在投资行业里打拼下去。巴菲特这样一番有理有据的陈词让现场的所有人相信,他们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是靠自身的努力,而不是凭借所谓的运气。
巴菲特结束自己的演讲后,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人们完全为巴菲特精彩的讲解所折服。之后,人们开始向他提问,巴菲特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很绅士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而且尽可能做到详尽有理。随机漫步理论存在的基础就是数据分析,而现在,巴菲特就是利用数据分析反驳了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和随机漫步理论的准确性,这一点足以让格雷厄姆和他的追随者们感到宽慰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一
浴缸障碍赛
沃伦·巴菲特9岁那年的冬天,他和妹妹在院子里玩雪。
巴菲特用手接着雪花。一开始是一次一片;接着,他把少量的雪积铲到一块儿,揉成一个雪球。雪球变大之后,沃伦把它放到地上,推着雪球慢慢滚动。巴菲特每推一下,雪球就会沾上更多的雪,变得越来越大。他推着它滚过草坪,很快到了院子边上。片刻犹豫之后,他继续向前,推着雪球穿过附近的街区。
从那里开始,沃伦一直朝前行进,把眼光投向白雪皑皑的整个世界……
□艾丽斯·施罗德
20世纪20年代,已经充满泡沫的股票市场的香槟气泡吸引了普通民众首次进入投资领域。1927年,霍华德·巴菲特决定进入这个行业,并在联合州立银行谋得一份股票经纪人的工作。
股票的庆典在两年后结束。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股市单日市值下跌了140亿美元,24倍于美国政府年度预算的财富在几个小时内蒸发。1929年的市场损失达到了300亿美元,接近美国在一战中的开支。
银行破产和自杀事件接踵而至,人们开始保有现金,没人想要股票。
股票市场崩溃10个月后,即1930年8月30日,霍华德·巴菲特家的第二个孩子沃伦·巴菲特出生,比预产期早了5周。
1932年,沃伦已经长成一个谨慎早熟的孩子。当他学走路的时候,他总是弯曲着膝盖,靠近地面。当他母亲带他去教堂参加定期聚会时,他很乐意静静待在母亲的旁边。母亲临时给他一个玩具就能让他高兴——一把牙刷。沃伦很安静地盯着牙刷,一盯就是两个小时。当沃伦盯着一行一列的牙刷毛时,他都一直在想什么呢?
巴菲特家有了新房子,也有一两件诸如管风琴这类的奢侈品,虽然这表明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但是,利拉总是给孩子们买一些无趣和不起眼的礼物,大减价时出售的不能退的衣服和生活必需品——丝毫不符合孩子的幻想。沃伦有一个小小的单轨列车,他非常想要另一套更加精致的列车——他在市区的布兰戴斯百货公司里看到的那款——转动着多个引擎,经过闪光灯和信号机,翻越雪山,潜入隧道,飞奔过小小的村落,消失进松林。不过,沃伦拥有火车的最大限度就是买一本画有这列火车的商品目录。
如果你是一个小孩子,只有一个小小的椭圆轨道的列车。盯着这个完全让你难以想象的东西,你会非常高兴用1毛钱买一本有火车模型的目录,然后就坐在那里幻想。
沃伦是个内向的小孩,他能数小时沉迷在画有火车模型的目录中。不过,作为一个学龄前的孩子,他有时不会表露出自己的情感。而他在朋友杰克·弗斯特(Jack Frost)家则会流露对杰克好心肠的母亲海兹尔(Hazel)孩子般的依恋。日子一长,他逐渐养成习惯,在邻居和亲戚家里待上很长的时间。沃伦最喜欢父亲的妹妹艾丽斯,一位高个子女士,一直未婚,和沃伦的祖父住在家里,教授家政课。她让沃伦感到很温暖,她对他做的一切事情都很有兴趣,想方设法鼓励他和启发他。
到沃伦上幼儿园的时候,他的爱好和兴趣都围绕着数字打转。6岁左右,他非常着迷于用秒来精确地记录时间,并且非常想要一只秒表。艾丽斯并不是简单地无条件送这件重要的礼物,她想得更周到。“她很爱我,”沃伦说,“但是她仍然会附加一两个条件,比如我得吃龙须菜之类的东西。礼物能激发我吃这些东西的动机,而我最终得到了一只秒表。”
沃伦拿起他的秒表,叫他的姐姐妹妹和他到浴室,一起观看他发明的新游戏。他在浴缸里装满水,拾起他的弹珠。每个弹珠都有自己的名字。他把它们放在浴缸后面的水平边缘上,排成一排。然后,他把弹珠扫进水,同时按下秒表。他们沿着瓷制浴缸的斜面向下滚,发出碰击声,然后击中水面,跳进水中。这些弹珠相互追赶,向浴缸塞子奔去。当第一个弹珠到达目的地,沃伦就按下秒表,宣布胜利者。他的姐姐妹妹看着他一遍又一遍的让弹珠赛跑,想要提高它们的成绩。弹珠不会疲倦,秒表也不会出错,还有沃伦,似乎从不会对这种重复游戏感到厌倦。不过,他的观众可不像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二
休战纪念日
□艾丽斯·施罗德
当沃伦于1936年开始在罗斯希尔学校读一年级的时候,他立刻就喜欢上了上学。至少,上学可以使他有一部分时间不用和母亲一起待在家里。
学校为沃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且他还很快交了两个朋友:鲍勃·拉塞尔(Bob Russell)和斯图亚特·埃里克森(Stuard Erickson,下称斯图)。沃伦和鲍勃——沃伦叫他鲁斯——开始一起步行去学校。有时候,沃伦放学后会去鲁斯家;还有些时候,斯图,他家住在一栋普通的木房子里,会去沃伦的新家——用砖砌成的房子,在欢乐谷乡村俱乐部(Happy Hollow )社区。沃伦每天放学后基本上都有事做,一直做到父亲下班回家。沃伦总是和其他孩子待在一起,他们让他觉得很安全。
沃伦和鲁斯会在鲁斯家的门廊前坐好几个小时,看着军事大街的来往车辆。他们在笔记本上一栏一栏地记下穿梭车辆的车牌号。家里人觉得这个癖好很奇怪,但认为这只是男孩子对数字的喜爱。他们知道沃伦喜欢计算车牌号上的数字和字母出现的频率。沃伦和鲁斯从未解释过他们这么做的真正原因。鲁斯家房前的街道是唯一一条进出于处于死胡同社区的道路——道格拉斯县级银行就在这里。沃伦让鲁斯确信,如果某天银行被抢了,警察可以利用车牌号抓住抢匪。而只有他和鲁斯握有警察用以捉拿罪犯的证据。
沃伦喜欢收集、计算和记忆与数字有关的所有事情。他非常热衷于集邮和收藏钱币。他会计算字母在报纸和《圣经》里出现的频率。他喜欢看书,大把的时间都用来阅读从本森图书馆借来的书。
不过,车牌号游戏的反犯罪和戏剧潜力——这是他家里人和鲁斯从不曾了解的——暴露出了沃伦的其他性情。沃伦喜欢扮演警察,喜欢能让他受到关注的几乎所有事情,包括扮演不同的角色。沃伦还是个学龄前儿童时,霍华德从纽约出差回家,会给沃伦和多丽丝带回戏服。沃伦会化身为印第安酋长、牛仔或是警察。他一踏入校门,就开始提出自己在戏剧方面的构想。
不过,沃伦最喜欢的是竞争性游戏,即使他只和自己竞争。沃伦很早就懂得与人相处的诀窍,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好输赢和早熟的孩子,智力很不错,但体育方面就欠佳。他8岁的时候,他的父母送了他一套拳击手套,他上了一堂拳击课之后就再也没有戴过它们。他学过溜冰,但是他的脚踝发抖。他没有加入其他男孩的街道游戏,即使他喜欢运动,协调性也不错。他唯一不厌恶的运动是打乒乓球。巴菲特家买回一张乒乓球桌后,沃伦会没日没夜地在球桌上打球,对手是任何和他玩球的人——父母的朋友、学校的同学——直到练到他的球拍极有杀伤力。如果有人看不起他,沃伦很容易大哭;他一直很努力地想要得到他人的喜爱,并和他人融洽相处。尽管沃伦总是很快乐,但他的朋友还是感到他身上有一种孤独。
沃伦着迷似地收集着瓶盖。所有免费的信息到处都是,无人问津——可没有人想要这些东西!沃伦觉得这是一件让人吃惊的事。晚饭过后,他在客厅地板上到处都铺上报纸,然后把收集的瓶盖摊放在上面,开始分类、计数……分类、计数。数字告诉他哪一种软饮料更畅销。不过,沃伦同时也很享受分类、计数的过程,他把这当做放松的方式。当他不摆弄瓶盖的时候,他喜欢整理他收集的钱币和邮票。
沃伦准确掌握细节的爱好也在发展。他的父母和朋友(都叫他“沃伦尼”)在他的聚会游戏上都会被踢出局——游戏是说出州首府的名字。读五年级的时候,沃伦已经完全沉浸于1939年《世界年鉴》(World Almanac),这本书很快就成了他最爱的一本书。沃伦记得每个城市的人口数。他开始和斯图比赛,看谁说出的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数量最多。
不过,在某一天晚上,可怕的肚子痛令沃伦无法看年鉴和玩瓶盖。医生上门进行了诊治,然后就回家了。但是,医生对这次的上门诊断不放心,又回头把沃伦送到了医院。就在那晚,沃伦进行了阑尾破裂手术。
医生差一点就晚了。沃伦在教会医院躺了几周,病情不轻。不过在修女的照顾下,他很快就发现医院是一个舒服的避难所。当身体开始恢复的时候,其他的乐趣也随之而来。《世界年鉴》被带过来供他学习。他的老师让班里所有的女孩给他写康复信。非常了解自己外甥的伊迪斯姨妈给他买了一套指纹识别玩具。他很懂得怎么玩。他哄诱每个顺路来到他房间的修女,让她们的手指蘸上墨水,提取指纹。回家后,沃伦把收集到的指纹仔细地整理好。家里人觉得他的这个行为非常有趣。有谁会想要修女的指纹?但是,沃伦的理论是,修女中最后会有人犯罪。而如果这事发生,只有他,沃伦·巴菲特,有线索识别罪犯的身份。
沃伦的另一个兴趣是音乐。他学小号学了好几年,他的偶像包括小号手巴里·贝里根(Banny Berigan)和哈里·詹姆斯(Harry Jnmes)。虽然玩音乐就意味着要和母亲待在家里——沃伦得努力取悦一个根本哄不高兴的人——不过,沃伦还是持之以恒。在经受利拉长时间、令人讨厌的尖刻评论之后,他获得了回报:被选去参加学校的休战纪念日典礼。
每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达成停战协议的周年纪念日,罗斯希尔的全体学生都要到体育馆举行典礼,以纪念战争中牺牲的战斗英雄。在学校的这项传统中,小号手会站在体育馆边上的门口,轮流用小号吹出节奏。
那天,沃伦的小号吹奏技术足以令他胜任吹奏其中的一部分。典礼当天早上起床后,一想到要在全校面前演奏,沃伦就很高兴。重要的时刻来了,他也准备就绪。
当沃伦带着小号站在门口,第一名小号手开始吹响音符,嗒——打——嗒。
但是,在吹第二个“打”的时候,这位小号手吹错了一个音。
“我整个儿的生活在我眼前闪过,因为我不知道要怎么接着吹。他们没让我准备这个。我动弹不得——我的重大时刻啊。”
沃伦是应该重复第一位小号手的错误,还是吹得和他不同,令他难堪?沃伦觉得自己完了。这一幕永远烙入了他的记忆——但他却记不得之后的行动。数年之后,他接下来的反应和行为——假设他还是吹响了号——已经变成了一片空白。
沃伦学到了一个教训:正如这次小号演奏一样,生活可能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当另一个家伙吹错的时候,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三
1000招
□艾丽斯·施罗德
即使沃伦还依然享受着普通男孩的娱乐活动:打篮球和乒乓球,收集钱币和邮票;即使全家陷入对亲切的小个子外祖父的哀悼,但他还是满怀激情地工作,为的是那前方所见的未来,那放眼可及的未来。他想挣钱!
“钱可以让我独立。然后,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工作。我不想别人主导我。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助他一臂之力的工具很快落入他的掌中。那天,在图书馆,一本书在书架上向他招手。这本书的封皮带着银色光泽,闪烁着光亮,如同一堆钱币,暗示着其内容的价值所在。受到书名的吸引,沃伦打开这本书,立即就迷上了,书的名字是《赚1000美元的1000招》,换句话说,就是“如何赚到100万美元”!
封面之下有一张照片,一个小个儿男人凝视着一堆巨大的钱币。“机会在敲门。”书的正文第一页这么写着,“在美国历史上,对一个手持小小资本开始创业的人来说,时间条件从未像现在这样有利。”
好一个想法啊!“过去,我们都听到过大量关于时机的东西……和今天等待那些有胆识、有谋略的人发掘的机会相比,昨天的机会什么都不是。所创造的财富会令ASTOR和洛克菲勒的财富相形见绌。”这些文字如甜美的天堂幻想浮现在沃伦·巴菲特的眼前,他更快地翻动书页。
“不过,”这本书警告说,“除非你开始行动,否则永远不可能成功。要赚钱的方式就是开始行动……美国有成千上百想要发大财的人都无法如愿,因为他们在等待着这种情况或那种情形发生。”行动!这本书如此劝诫,并说明了如何展开行动。《赚1000美元的1000招》里面有大量实用的商业建议和赚钱的想法,以“钱的故事”开篇,文字通俗易懂,文风亲切和善,就像是一个人坐在前门的门阶上和朋友谈话。书的有些想法存在局限—如山羊制酪业和玩具医院—但是很多都很实用。抓住沃伦的一个想法是本尼威特秤。如果沃伦有一个称重机,他会一天称重50次。他很有把握的认为,其他人也会付钱这么做。
“称重机赚钱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我会买一台称重机,然后用利润买更多的称重机。无须太久,我会有20台称重机,每个人一天称50次。我想,钱就放在那儿呢。钱又生钱,还有什么比这更来钱呢?”
“复利”的想法深深地触动了沃伦,这至关重要。这本书告诉他,自己可以挣1000美元。如果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5年内,1000美元变成1600多美元;10年内,将近2600美元;25年内,将超过10800美元。
当以固定增长率逐年变大的时候,数字会发生爆炸性增长,这就是一小笔钱如何形成一大笔财富的途径。沃伦可以清晰地构想这些钱的复利未来,正如他把雪球滚过草坪而让雪球变大的道理一样。沃伦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时间。复利把现在嫁给了未来,如果若干年后,1美元成了10美元,那在他的脑子里,这两个数字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坐在朋友家的门阶上,沃伦宣布自己在35岁的时候将会是一名百万富翁。一个孩子在大萧条的1941年说出这一言论,很是大胆放肆,而且听上去近乎是在犯傻。不过他的计算——还有那本书——表明这件事是有可能的。沃伦有25年的时间,他想要更多的钱。而且,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他一开始挣到的钱越多,资金复利的时间越长,他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高。
一年之后,他创造出实现梦想的核心现实。让家里人感到好玩和吃惊的事是,到1942年的春天,沃伦已经有120美元了。
姐姐多丽丝被招募为合伙人,沃伦为自己和多丽丝买了城市服务公司的3股优先股,一共花了114.75美元。
那年6月份,市场向下击出低点。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股价从38.25美元/股跳水到27美元/股。沃伦说,在上学的路上,多丽丝每天都“提醒”他,他的股票正在下跌。沃伦说他觉得责任压力大得可怕。因此,当股票最后回升的时候,他以40美元/股的价格卖出,为他和多丽丝赚了5美元。
“那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沃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多丽丝回忆说。不过,城市服务公司的股价很快就高涨到202美元/股。沃伦学到了三个教训,并把这段时期作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第一个教训是,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第二个教训是不要不动大脑地急于抓住蝇头小利。如果他能更耐心一点,他就能赚到492美元,他对此一直念念不忘,并由此吸取了上述两个教训。从他6岁开始,他干了5年活,才积下120美元买了这只股票。以当时从出售高尔夫球、在棒球场贩卖爆米花和花生赚到的钱为基准来计算,沃伦意识到,要把“丢失”的利润赚回来,那得用好多年。他将永远、永远、永远记住这个错误。
还有第三个教训,是关于投资他人资金的教训。如果他出现投资失误,那可能会有人因他而烦恼和不安。因此,他不想对其他任何人的资金负责,除非他非常确信自己会成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四
报 童
□艾丽斯·施罗德
沃伦一家搬到春谷后,他给自己找了一份送报的活,范围在家的附近。“第一年,房子都隔得太远,我不是特别喜欢这样。你每天都得送,包括圣诞节。在圣诞节早上,全家都必须等到我送完报纸。当我生病的时候,我母亲就帮我送,但钱还是归我。我房间里有很多罐子,里面都是50美分和25美分的钱币。”之后,他又增加了一条下午的送报路线。
《明星晚报》(The Evening Star)属于华盛顿贵族家庭,是当时镇上的主流报纸。
我喜欢一个人干活,这样我可以把时间用来想那些我想要思考的事情。华盛顿一开始让我觉得心烦意乱,但我一直待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可以坐在房间里想事,或者可以骑着车到处走,一边送报纸一边思考。
他脑子里琢磨的想法都是惹人发火的事儿。
我到爱丽斯—迪尔初级中学的时候,我已经落后了。之后,我和别人的差距更大了。我对这个环境感到不满,心里憋火。我做无数的白日梦,我总在画一些图表——我会把股票走势图带到学校,对课堂上的东西从不上心。之后,我和约翰·麦克雷(John McRae)、罗杰·贝尔(Roger Bell)交上了朋友。然后,我就成了一个搞破坏的捣乱分子。
沃伦孩童时讨人喜欢的个性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与此同时,沃伦的成绩比以往更差了,跌落到C和D,甚至D-——英文、历史、徒手画、音乐,甚至连数学都得了C。沃伦的老师发现他很固执、粗鲁和懒惰。有一些老师给了沃伦双黑叉,这表示特别的差。这在当时真是有点不像话。那个年代,孩子们都会按照教师说的做。“我的情况很快变坏,我的父母绝望了,他们绝望了。”
他只在一门课上表现优异,那就是打字。
我好像每个学期都在打字。我们每人都有手动打字机。你合上打字机,自然会听到“叮”的一声。
我是——至今为止——班里打字最好的一个,在教室里的20多个人当中。当他们进行打字测试的时候,我总会第一个完成。这样当我合上打字机的时候,其他所有人都会停下来,因为当他们听到“叮”一声的时候,他们才刚刚开始。然后,他们就开始慌乱,想要更快些。就这样,我在打字课上能获得极大的乐趣。
沃伦把同样强烈的能量用到了他的三条送报线路上。他喜欢送报纸,仿佛他出生时手指就带着油墨。后来,卢说,“沃伦说服负责路线分派的经理——此人和沃伦性情相仿——把威彻斯特分给他”,这原先属于之前被叫做邓雷镇的地区。沃伦在这事上成功了。威彻斯特属于成年送报人通常负责的区域。
这是一个绝顶的好机会。上流阶层的威彻斯特属于精英中的精英,为荷兰的薇赫明娜女王( Queen Wilhelmina )所有。这条路线上有6位美国参议员,还有上校和高级法院的法官,所有的大人物。还有奥维塔·卡尔普·霍比(Oveta Culp Hobby),以及物价管理局办公室的负责人里奥·汉德森(Leon Henderson)。霍比太太来自得克萨斯州一个著名的出版世家,她到华盛顿来负责指挥陆军妇女军团。
就这样,我一下就有了这笔大业务,当时可能也就是十三四岁的样子。我一开始只是在威彻斯特送《华盛顿邮报》。当我在威彻斯特送报的时候,我就不得不放弃早上的其他送报路线。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沃伦和《时代先驱报》的经理关系发展得不错。“当我告诉他,我有机会在威彻斯特送《华盛顿邮报》的时候,这表示我得放弃春谷路线……他对我很好,不过,那时候真的是让人觉得有点伤心。”
到这个时候,沃伦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熟练的送报工了,不过他还要应对一个复杂的逻辑挑战。威彻斯特包括了5幢建筑,面积达275英亩。5幢建筑中有4幢相邻,有1幢独立成户。送报区域包括了2栋以上公寓楼,要穿过教堂大街,还有马林大街和沃里克大街。同时,沃伦还要把报送到威斯康星大街那边的一小片独家住宅。
他穿上网球鞋,掏出公车通票——每天花3美分,睡眼惺忪地坐上华盛顿运输公司的公车,连早饭也没吃。
每天清晨,沃伦跑出门,搭上首班N2路公车,前往教学大街3900号的威彻斯特。他的公车通票号码经常是001号——每周第一个买通票的人。如果他晚了一点点,司机都会习惯性的找找他。他会跳下车,跑过几个街区,到威彻斯特。
沃伦找到了最有效率的送报路线,把本属无聊的重复性工作——每天递送几百份报纸——变成自己和自己的竞赛。
你看,在那段时间,报纸会比以前薄一点点,因为新闻用纸实行配给供应。36页的报纸,其大小、厚度正好。我拿着一捆报纸站在门廊的一端,抽出一份,把它叠平,然后把它卷成圆筒形。接着,我会在腿上拍打拍打报纸,用手腕把报纸旋个圈,让它沿着门廊滑行。我可以让报纸滑出50英尺,甚至是100英尺。这有点考验技术,因为公寓的门离门廊的距离不一样。我一开始会送距离最远的。不过,这个手法可以让报纸停在离门只有几英寸的地方。有时,门口还有牛奶瓶,这就让事情更有趣了。
他同时还向送报客户推销台历,并发展出另一项副业。他向所有的客户要旧杂志,然后,检查杂志上的标签,通过查询从摩尔—科特雷尔(Moore-Conttrell)——雇用他做杂志销售代理的一家很有实力的出版社——拿到的代码书,找到杂志订阅的到期时间。他把订户资料整理成卡片,在杂志订阅到期后,沃伦会上门拜访,向他们销售新的杂志。
1944年年底,沃伦填报了他的第一笔所得税——7美元。为了把税金降低到7美元,他把腕表和自行车作为业务支出费用加以扣除。他知道这么做是很有问题的,但是在当时,他没有其他省事的办法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14岁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他最喜欢的书——《赚1000美元的1000招》——提出的赚钱想法。他现在的储蓄总额大概是1000美元。他对这个成绩感到非常自豪。到那时为止,在赚钱方面,他做得很出色。他知道,保持领先位置是通向目标的途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本连载一、二刊登于12月4、8日海外财经版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五
戴尔·卡内基
□艾丽斯·施罗德
1945年,沃伦回到伍德罗-韦尔森高中完成十年级课程,此时他15岁,依然是个孩子,但也成了一名商人。他通过送报赚了很多钱,累计超过2 000美元。霍华德让儿子投资建材供应公司,回到奥马哈之后,霍华德与卡尔·福克在饲料公司旁边开了这家五金商店。与此同时,在内布拉斯加瑟斯顿县的沃尔特希尔附近,沃伦自己花1200美元买了一个40英亩的农场。一位农户租下了这个农场,利润则共享——这正好是沃伦喜欢的一种安排,由其他人来做那些会让人汗水淋漓的无聊工作。沃伦开始在高中向人介绍自己是来自内布拉斯加的沃伦·巴菲特,在中西部拥有一处租赁给他人的农场。
沃伦的思考方式像个商人,但他的样子可不像。他和高中同学相处很不好。他长年累月地穿着同一双破破烂烂的运动鞋,在松松垮垮的裤子下面可以看到往下垂的袜子;细细的脖子和窄窄的肩膀缩在衬衫里面。如果被迫要穿礼服鞋,他就会穿着让人瞠目结舌的黄色或白色袜子,在那双被磨损的皮鞋外面露出一截。他似乎一直就坐不住。有时他看起来很害羞,几乎是一派天真的样子,而有的时候,他又说话尖刻、咄咄逼人。
沃伦面无表情和自以为是的做派掩盖了自己无能为力的内在感受,自离开奥马哈之后,这种感受就让他非常难过。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大家,但仍然强烈地觉得自己是个外来者。
他说话“吞吞吐吐,犹犹豫豫”,同班同学诺尔玛·瑟斯顿(Norma Thurston),沃伦朋友唐· 丹利的女朋友说:“他仔细谨慎地遣词用句,从来不许下任何承诺。如果他认为有一天他会食言,无论多小的事都不会给出承诺。”
很多同学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青春期的生活,参加各种联谊会,与异性花前月下,参加彼此在家里地下室举行的聚会——在这里,他们享受汽水、热狗和冰激凌;然后,当所有人搂着脖子亲吻的时候,把灯光调暗。沃伦没和人搂着亲吻,相反,他伸长了脖子好奇地观看。
到现在为止,沃伦与人相处的努力产生了不同的结果。除了老师之外,他很讨大人的喜欢。他和同龄人的相处不自在,但却总能设法交到几个知心朋友。他竭尽全力地想要人们喜欢他,尤其是尽力避免对他进行个人的人身攻击。他想要获得一套系统的方法。实际上,他有一套方法,不过他没有把方法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由于没有其他办法,他开始更努力地运用这套方法。
沃伦是在祖父的家里发现的这套系统方法。在祖父家里,沃伦以惊人的速度阅读了所有手边的读物,就跟他在家一样。在这当中,有本很特别的书——不是传记,是一个以前做过销售的人——戴尔·卡内基(Dale Carngit)写的一本平装书。这本书有个非常诱人的名字:《如何赢得朋友及影响他人》(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沃伦在八九岁的时候就发现这本书了。
沃伦明白自己需要赢得朋友,而且他也想影响他人。他打开书,第一页就勾住了他。卷首语是:“如果你想得到并增加你的财富,那就不要去捅马蜂窝。”
挑剔、批评和非难无济于事,卡内基说。
规则第一条:不要批评、谴责或是抱怨。
这个观念吸引住了沃伦。对于批评这件事,他理解和体会得太清楚了。
批评让人们处于一种防御状态,卡内基说,会使他们竭力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批评很危险,因为这会伤害到人们宝贵的自尊,以及他们觉得自己重要的情感,而且还会引致怨怼。卡内基提倡避免正面冲突。“人们不喜欢被批评。他们希望得到诚实和真诚的赞扬。”卡内基说,我并不是在提倡阿谀奉承。奉承是不真诚的,而且带有自私心理。赞扬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人性最渴望的事就是“拥有重要性”。
虽然“不去批评别人”是最重要的一点,但卡内基一共提了30条规则。
每个人都想受到关注和被人欣赏。没人想要被批评。
英语中最甜美的声音就是说出一个人名字的声音。
做最好的争论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争论。
发问,而不要直接发号施令。
让他人获得符合其预期的好名声。
间接让他人注意到他们的错误,为他人保留脸面。
……
我正在谈论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卡内基说。
沃伦的心被触动了。他想他找到了真理。这是一套系统方法。他在社交方面觉得自己缺陷很大,需要一套系统的规则向人们推销自己。这套方法一经学会,他就可以随意运用,而无须针对每一种变化的情形作出新的调整。
不过,需要用数字来证明这套方法确实可行。如果他遵照戴尔·卡内基的规则,结果会发生什么,如果他不按照规则行事,又会出现什么结果?他决定对此进行统计分析。他试着关注他人,并给予赞扬,不再做招人反感的事或者发表反对意见。周围的人并不知道他正在脑子里默默地对他们进行实验。沃伦会观察人们的反应,并跟踪记录结果。结果是,他周身充满了喜悦,而且越来越高兴,他得到的数据证明:规则有效。
现在,他获得了一个体系,他拥有了一套规则。
卡内基还说,不过,对你来说,看这些规则是毫无裨益的。你得去实践它们。我正在谈论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沃伦开始身体力行,从非常基本的事情做起。他发现,有一些事他做得很自然,但这套方法无法自动应用,而且做起来可不容易。“不要批评”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有很多方式是在批评人,你甚至都意识不到。你也很难不去炫耀,很难不表现出心烦意乱和不耐烦。承认自己有错有时很容易,但有时候非常困难。关注他人,并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钦佩也是难度最大的事情之一。有些人很多时间都沉浸在难过和痛苦当中,就像沃伦一样,发现很难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而不去在意自己。
不过,沃伦逐渐让自己想明白,不听戴尔·卡内基的话行不通,初中的黑暗时光就是活生生的证据。当他开始在高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的时候,他继续在和他人的往来中实践这些规则。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六
地下卖场
□艾丽斯·施罗德
沃伦满17岁了,并升到了高年级。有一天,他跑去告诉自己的朋友唐·丹利一个新想法。这个主意和称重器——《赚1000美元的1000招》里的主意——的想法一样具有指数成长特性——一台称重器可以赚钱,然后买一台又一台的称重器。“我用25美元买了一台旧的弹子机,”沃伦说,“我们可以合伙,你负责修理机器。听着,我们去告诉理发师弗兰克·埃里克( Frank Erico),‘我们是韦尔森投币机公司的代表,韦尔森先生让我们向你提个建议。你不会冒任何风险,埃里克先生,我们把这台投币机放在理发店的后面,当你的顾客在等待的时候他们可以玩这个。利润我们平分。’”
丹利对这一想法跃跃欲试。虽然在此之前,没有人在理发店放置弹子机,但他们还是把这个建议告诉了埃里克先生,而埃里克先生被说动了。两个男孩把弹子机拆卸下来,放进丹利父亲的车里,运到埃里克先生的理发店,再把它装好。他俩对这事有足够的信心。当弹子机放置好的第一个晚上,沃伦和唐来到理发店后面查看情况,“哗!”沃伦说——有4美元的镍币被投进了机器。埃里克先生也很高兴,弹子机被留下来了。
一周之后,沃伦把弹子机里的钱全都取出来,分成两堆。“埃里克先生,”他说,“我们就不要那么麻烦的你一个、我一个的分了,你拿走你想要的那堆吧。”这就像以前的分蛋糕:一个孩子切蛋糕,另一个孩子选蛋糕。在埃里克先生拿走桌子上靠近自己的那堆钱后,沃伦数了数另一堆,一共有25美元。这足够再买一台弹子机了。很快,有七八台来自“韦尔森先生”的弹子机被摆放到了镇上的理发店里。沃伦发现了资本产生的奇迹:钱为自己的主人效力,仿佛这是它自己的一项工作。
你必须和理发师们处好关系。这一点非常关键。我想说的是,这些人可以自己花25美元去买台弹子机。因此,我们一直让他们相信,一个季度得花400美元雇一个人修理弹子机。
那时,在弹子机这个行业,有一些捞偏门的人。他们成天都在一个叫做地下卖场的地方游手闲荡。这是我们购买弹子机的地方。地下卖场在D大街的900街区,市区里面比较乱的地方有个滑稽戏院,地下卖场就在这个戏院的附近。地下卖场的人觉得我俩有些逗。因为我和丹利会去那里看弹子机,只要是25美元的弹子机我们都会买下。新的弹子机大概要300美元。我当时订阅了《告示牌》(Billboard)杂志,以跟踪弹子机的发展情况。
地下卖场的这些人教会了我们一些事。到处都有非法的老虎机。他们教我们怎样把啤酒倒进老虎机,以便让一枚50美分的硬币卡在机械装置里,然后你就可以不停地拉动把手,直到老虎机把钱吐出来。他们还教我们怎么破坏汽水自动贩卖机的电源断流器——把一枚镍币塞到自动贩卖机里,然后立马把插头拔了,然后你就可以把售货机里的东西洗劫一空。
这些家伙把所有这一切都解释给我们听,我们只管听就好了。
我父亲对我们和什么人混在一起可能有所起疑。不过,他总认为我不会干坏事。
只凭借在理发店放弹子机,沃伦和唐就已经挣了不少钱,不过后来,他们发现了一处“金矿”。“我们一直以来最赚钱的地方在格里菲思体育馆附近,那里有一个旧的棒球场。”在华盛顿最贫穷地区的中心,他们发现有一家理发店,很多纨绔子弟都跑去那里。我们放了一台弹子机在那里,之后,我们就会去那里收钱。这些家伙在弹子机底盘上打洞,让弹子机往后倾。这真是一场意志的较量。但这是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是至今为止我们最好的位置。这些在理发店玩弹子机的人经常恳请我们去调整倾斜功能,这样就可以更用力地撞击弹子机,而不会把它给撞斜了。
听着,我们并不是容不得我们顾客的这些行为。
如果有什么的话,那沃伦和丹利也可能是试图发现更多的创新想法,就像地下卖场的人教他们的那些小把戏一样。他们想靠自己的能力创造一些东西。
有一次,我们去丹利家的地下室玩我收集的硬币。我在送报的时候会收集硬币,为了让这事更有趣,我过去收集了不同类型的硬币。因此,我有惠特曼钱板,硬币就放在上面的小槽里。我对唐说,“我觉得,我们好像可以用这些钱板做模子,用来浇铸自动售货机的代用币。”
丹利的动手能力很强。有足够的把握之后,他就学习怎么浇铸这些模子做代用币,而我则提供钱板。我们想把这些做出来的代用币用于汽水自动贩卖机之类的东西。我们的基本想法是花代用币,收到钱。
有一次,丹利的父亲来到地下室,问我们:“小伙子,你们在干什么?”
我们当时正把金属水倒进钱板。于是,回答说:“我们正在做学校要求的实验,”学校一直都有实验要我们完成。
不过,在学校里,沃伦大多数时候喜欢说的是他的业务,而不是玩的诡计,到了春季,高中的学业临近尾声,沃伦的健谈让他和唐成为了伍德罗—韦尔森高中附近的小小传奇人物。
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在做一项弹子机生意。而我们靠弹子机挣了钱,对这事,所有人都知道一点儿。我们在跟他们说的时候可能夸张了一点,结果,人人都想入伙。就像是股票。
到现在为止,沃伦已经发了一笔小财:5000美元,闪闪发光的一堆钱,投递了50多万份报纸挣到的钱。报纸形成的雪片占了雪球的一半以上。虽然有钱了,但沃伦打算继续让雪球向前滚动。考虑到通货膨胀,在17岁的时候,沃伦的财富相当于2007年的53000美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七
蝴 蝶
□艾丽斯·施罗德
沃伦没有参军,而是在秋天的时候开始上大学。巴菲特一家一直都认为沃伦会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是全美范围内供本科生就读的最有地位的商学院;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建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也留下了很多名言,如“借钱味难尝,使人心悲伤”、“时间就是金钱”、“省一分钱即挣一分钱”等等。实际上,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沃伦非常合拍——当其他孩子玩的时候,精力过人的沃伦像个装卸工一样四处忙碌挣钱。
但是沃伦自己并没有把这事看得太过重要。“关键是什么?”他问自己。“我知道我想要干什么。我已经挣了足够的钱生活。大学只会拖我的后腿。”但是他从来不会拒绝他父亲认为重要的事,因此,他勉强同意进入学院学习。
考虑到儿子尚不够成熟,父母安排奥马哈的一个朋友的儿子查克·皮特森当他的室友。皮特森比沃伦大5岁,在军队服役18个月,刚刚退役回来。
查克相貌英俊,是个纨绔子弟,每晚会和不同的女孩约会、喝酒。皮特森一家天真地认为沃伦也许能让查克定定性,而沃伦的父母则觉得年长的查克也许有助于沃伦适应大学生活。
1947年秋,巴菲特一家全都坐上车,送沃伦到费城。他们把沃伦和他的浣熊毛皮大衣都放进一个小小的宿舍套间。查克已经搬了进去,不过并不在宿舍,而是在外面的某个地方约会。
巴菲特一家驾车回到华盛顿,将沃伦留在校园,这个地方到处都是查克这样的年轻人。二战的老兵成群结队地走过学校的绿地,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的中心生活区全是这帮老兵。他们多年形成的世故和老道扩大了沃伦与同学之间的差异——在搬到华盛顿时,沃伦也曾有这种感受。校园生活忙碌又很社会化,在这样的校园里,在一群性格坚毅、穿着运动外套和锃亮鞋子的人中,穿着松垮T恤和破旧网球鞋的沃伦很显眼。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橄榄球运动非常盛行,秋季的校园社交生活都是兄弟会组织的橄榄球比赛。沃伦虽然也喜欢运动,但是在这里运动的社交需求超过了他对运动的需求。他习惯了把大量时间用来琢磨事情、计算资金、整理他的收藏,以及在自己房间里演奏音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1951届的1600名学生四处交友调情、玩摇滚乐、喝酒、玩橄榄球,沃伦的独居寡处显得格格不入。他就像蜂巢里的一只蝴蝶。
对于飞入群中的蝴蝶,蜜蜂出现强烈反应是预料之中的事。查克保持着士兵式的整洁和永远锃亮的皮鞋。当他第一次遇到他的新室友,沃伦的邋遢令他感到震惊。他很快发现,沃伦完全不知道怎样独立生活。
在他们合住的第一个晚上,查克因参加社交活动而照例回宿舍很晚。第二天一早,查克醒来发现整个浴室一团糟,他的室友显然已经急匆匆地去上早课了。当他晚上看到沃伦时,查克说:“洗漱完以后请把浴室打扫干净,好吗?”“好的。”沃伦说。查克接着数落:“我早上进来时发现你把剃刀丢在水槽里,把肥皂弄得到处都是,毛巾扔在地上,简直比地狱还糟糕。我喜欢干净。”沃伦只好不停地道歉。
第二天早上查克起床时,沃伦的毛巾还是在浴室的地上,洗脸盆里除了到处都是的胡子碴,居然还有一个湿漉漉的电动剃须刀。晚上查克看见沃伦时对他说,“沃伦,你自己看看。用完剃须刀要拔掉插头,否则别人可能会因此而触电。我不想每天早上都帮你收拾。你的不拘小节会把我逼疯的。”“好的,好的,没问题。”沃伦这么回答。
可是,一切还是维持原样。剃刀还是在水槽里。查克意识到,他说的话,沃伦根本就没有听进去。查克很生气,他决定采取行动。他把剃刀的插头拔了,然后扔进已经放满水的水槽里。第二天,沃伦买了一个新的剃刀,插上插头,浴室照旧是一片凌乱。
查克没辙了,他想他是跟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叛逆的孩子住在一起。沃伦当时沉迷于阿尔·乔森(Al Jolson)的音乐,每天没日没夜地练习他的曲子,唱着“妈咪,我愿意为了你的一个微笑而跋涉千里”。
查克需要学习,可是沃伦的音乐让他无法安静。沃伦有充足的时间唱歌,因为他只买了少量的课本,而且在开学前就已经读完了,就跟别人看《生活》(Life)杂志一样。之后,沃伦把书本扔到一边,再也不翻。这让他能够把整晚的时间都用来唱“妈咪”,只要他喜欢的话。查克觉得自己快要疯了,而沃伦知道自己很幼稚,但就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
我那时候可能无法很好地适应一切,而且我和整个环境不同步。但是,除了我的年纪也比其他人都小以外,在很多方面,我的表现比自己的年龄还小。我真的无法适应社会。
查克的业余生活自然丰富多彩,他宣誓加入了Alpha Tau Omega兄弟会。巴菲特对希腊人的生活不感兴趣,但是,他宣誓参加了父亲的Alpha Sigma Phi兄弟会。这个组织并不是特别令人讨厌,但是,其宣誓仪式却让沃伦闹了个大红脸。这个兄弟会的格言是具备热情、谦虚和勇气。沃伦有足够的热情和谦逊,但缺乏勇气却是他的致命弱点。宣誓仪式是去沃纳梅克百货商店买特大号的女士内裤和内衣,沃伦在内衣柜台前徘徊了很久很久,然后才看见窃笑的售货小姐。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八
面 试
□艾丽斯·施罗德
1950年春,沃伦经过3年的学习,只需要再上几节暑期班的课就可以毕业了。就在这时,沃伦作出了一个完全改变他到目前为止的所行路线的决定。高中毕业之后,他就认为,自己完全有资格和能力在35岁的时候实现成为百万富翁的目标,而无须接受进一步的教育。然而现在他却立志要去哈佛商学院,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他对正规的课程学业几乎没有什么兴趣,但对学习知识则很有兴趣,并认为自己大部分是在自学。
沃伦非常有信心哈佛会录取他,以至于他已经迫不及待地邀请杰瑞·奥兰斯和他一起去读哈佛。此外,他也认为自己可以申请到奖学金。
有一天,我在学生报纸《内布加斯加日报》上读到一条小新闻,上面说:“今天将颁出约翰·米勒奖学金。申请者应该前来商学院所在大楼的300房间。”如果你得到所选择的学校的鉴定认可,那么该奖学金将会为你提供500美元。500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这相当于2007年的4300美元。
我去300房间,是唯一一个到场的人。那里的3名教授一直想再等等看。我告诉他们说:‘不,别等了。已经3点钟了。’因此,我没动一个指头就得到了这笔奖学金。
这笔从大学报纸上掘来的钱让沃伦变得富裕,他在半夜起身搭乘前往芝加哥的火车,去参加他的哈佛入学面试。沃伦19岁,比毕业生的平均年龄小了两岁,同时也比商学院学生的平均年龄小。他的成绩不错,但并非特别拔尖。尽管是国会议员的儿子,但他没有动用任何关系以便进入哈佛。既然霍华德·巴菲特不会乞好于人,也不愿受人吹捧,那么他的儿子也不会这样。
沃伦打算凭借自己对股票的了解在面试时有不俗的表现。到现在为止,无论什么时候他开口谈到股票,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听他说话。他的亲戚、老师、父母的朋友,以及同学们和所有想听他关于股票的观点的人,都是如此。
不过,他错解了哈佛的宗旨——其目标是培养领导者。他来到芝加哥,进入面试。沃伦因为自己在股票方面具有天赋而拥有自信,面试的男士通过这种对单一领域的自信一下就看到了沃伦的自我意识和他不太自信的内在。“我的样子看起来在16岁左右,而情绪的表现大概是9岁。我和进行面试的哈佛校友待了10分钟,他评估了我的能力,把我拒之门外。”
沃伦根本没有得到机会展示他的股票知识。哈佛的这位先生很有礼貌地告诉他,在几年后,他会有更好的机会。沃伦很天真,这番话并未令他十分消沉和低落。当哈佛来信拒绝他的申请时,他惊呆了。他说,他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要怎么跟我父亲交待呢?”
虽然霍华德很吃惊,表情也不太好看,不过他对他的孩子并不苛刻。哈佛是沃伦的梦想,并不是他父亲的梦想。真正的问题可能在于,沃伦要怎么跟他妈妈交待。
虽然他们进行过交谈,但是记忆都已经模糊。不过,后来沃伦认为哈佛遭拒是他一生中关键的一幕。
沃伦几乎立刻动手研究其他的研究生学校。一天,快速翻阅哥伦比亚大学概况手册的时候,他见到两个非常熟悉的名字: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David Dodd)。
“对我来说,这可是两个响当当的名字。我刚好读过格雷厄姆的书,不过,我不知道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
“格雷厄姆的书”指的是《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这本书,1949年出版。这本书向各类投资者,不管是谨慎型还是投机型,提供实战建议,摧毁了华尔街的投资惯例和陈规,颠覆了以前股票投资在大范围内存在的一致性思维。这本书首次用老百姓都能明白的方式阐释说明,股票市场并不是通过黑魔法在运行。通过真实示例,比如北太平洋铁路、美国夏威夷轮船公司,格雷厄姆展示了如何运用一种理性和数学的方式对股票进行估值。投资,他说,应该是系统化行为。
这本书迷住了沃伦。
根据沃伦手里所拿的哥伦比亚大学说明手册,那位他最喜欢的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金融学。戴维·多德也在那儿当老师,是商学院的教学副院长、金融系系主任。
沃伦如今决定要去哥伦比亚。但是,时间已经太晚了。
“我在8月写的申请信,离开学只剩一个月,而其实我应该早这么做了。天知道我写了些什么。我可能写的是,我刚刚在奥马哈大学发现了这本册子。手册上面说你和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贵校任教,我认为,你们是站在奥林匹斯山山顶的某个地方,正笑着俯视我们其余的人。如果我能被录取,我会很高兴。我当然知道这不是一次常规的入学申请,这可能是一次非常私人的申请。”
不管是什么原因,在截止日期之后,没有经过面试,沃伦就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九
珠穆朗玛峰
□艾丽斯·施罗德
沃伦带着崇拜的敬畏仰望着格雷厄姆。他在10岁的时候——早在他了解到格雷厄姆在投资界是何许人之前——就反复读过NorthernPipeline的故事。如今,他希望能和他的老师互通往来。不过,在课堂之外,沃伦和格雷厄姆鲜有共同兴趣。格雷厄姆涉猎和探索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相关领域的知识;他写诗,是个众所周知的失败的百老汇剧作家;他在好几本笔记本上写满了笨拙的发明想法。他还痴迷去舞厅跳舞。在亚瑟·默瑞的工作室里,他脚步笨重的盘桓了数年,跳起舞来像肢体僵硬的士兵,还高声数舞步。在晚餐宴会上,格雷厄姆经常中途消失,跑去演算他的数学公式、读普鲁斯特(法文),或是独自一人去听歌剧。他宁愿做这些事也不愿和无趣的公司同事待在一块儿受罪。“我记得我学过的东西,”他在回忆录里写道,“却记不住我生活中的事。”生活之事优于学习的一个例外是格雷厄姆的约会。
一个人如果要与一流作者竞争以吸引格雷厄姆的注意,那么,唯一途径是这人是一名女性,而且主题是性。格雷厄姆个子矮小,也没有堂堂仪表,不过人们告诉他,他那性感丰满的嘴唇和具有穿透力的蓝眼睛会让他们想起爱德华·罗宾逊。他的五官有些部分像一只小精灵,长相并不英俊。不过,对喜欢挑战的女性来说,格雷厄姆似乎是珠穆朗玛峰:她们遇到他,就想登顶。
从格雷厄姆的三任太太可以看出,他的偏好变化极大:从充满热情、意志坚定的教师海兹尔·马左,到百老汇的歌舞女郎卡萝尔·维德——比他小18岁,再到第三任妻子,他的前任秘书、聪明智慧、无忧无虑的埃斯特尔·梅辛。复杂的三段婚姻源于他对一夫一妻制的完全漠视。格雷厄姆后来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开头:“让我以最认真、最严肃、最清醒的方式来描述我的第一次出轨。”结合格雷厄姆的嗜好来看,他兴许还曾匆匆在地铁上为遇到的心仪女性写过挑逗性的小诗。不过,他太理性了,就算他的爱慕者要赢得他的目光也肯定是一大挑战。
对格雷厄姆的太太们而言,他的花心简直令人发狂。不过,沃伦当时对格雷厄姆的私生活一无所知,他一心一意地想着能从才华横溢的老师那里学到东西。1951年1月,在格雷厄姆研究班课程的第一天,沃伦走进一间摆放着一张长方桌的狭窄教室。格雷厄姆坐在中间,离他最近的都是18或20岁的小伙子。其他大部分学生年纪都比较大,其中还有一些是退伍老兵。有一半的人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而是旁听这门课的生意人。沃伦又一次成了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不过也是知识最丰富的一个。沃伦的同学杰克·亚历山大回忆说,当格雷厄姆发问的时候,他必然是“第一个举手,并立刻开口发言的人”,班上的其他人都变成了“二重奏”的听众。
随着春季学期的一天天过去,沃伦的同班同学逐渐接受了教室里的“二重奏”常规剧目。杰克·亚历山大说,沃伦“是个非常专心致志的人,他可以专注得像一只聚光灯,几乎是一天24小时,一周7天,我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睡觉”。沃伦能够引述格雷厄姆的投资案例,也能提出自己的投资案例。他常去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看以前的老报纸,一读就是连续好几个小时。
沃伦收集信息资料,剔除其他人思维方式所形成的偏见。他花很多时间阅读穆迪和标准普尔的手册,寻找股票。不过,格雷厄姆每周的研究班课是沃伦最期盼的事,超过他所做的其他一切事情。随着期末的临近,班里的其他同学都忙着找寻他们的未来。几乎所有年轻的经商者都将努力在大工业公司里向上爬看做通向成功之路。在艾森豪威尔领导的战后及大萧条后期的美国,安稳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美国人都相信,从政府到大企业,这些公司和机构在本质上都是乐善好施的。在机构的蜂房里面找到一间巢室,并学会如何适应,这是人们普遍的预期。
沃伦脑子里有一个目标。他知道,如果格雷厄姆雇佣了他,他会超过他人。虽然沃伦在很多事情上都缺乏自信,但在股票这个专业领域,他心里总是很有底气。他向格雷厄姆毛遂自荐,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即使是梦想到格雷厄姆这位大人物的公司去工作也需要胆识和勇气,不过,沃伦就是这么闯劲十足。毕竟,他是格雷厄姆的明星学生,班里唯一一个得A+的人。为了抓住这个机会,他提出无薪工作。
没想到,格雷厄姆以公司只雇用犹太人为由拒绝了他。
巴菲特发现,自己无法对老师格雷厄姆说出任何可以被解读为不满的话,即便在10年之后也是如此。当然,失望是难免的。格雷厄姆难道不能为他的得意门生破一次例吗?雇佣一个不花他一分钱的人?
将老师奉为圣明的沃伦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即格雷厄姆不认为与他存在私人交情,格雷厄姆认定了这点,因此他不会破例,即使是对自己最优秀的学生。沃伦并不投合格雷厄姆的心意,至少目前还没有。沃伦很灰心失望,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毕业,直至他再一次让自己振作精神,踏上归乡的列车。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
一记好球
□艾丽斯·施罗德
在参加马歇尔·韦尔斯公司的股东大会时,沃伦结识了一位股东,虎背熊腰、叼着雪茄的路易斯·格林(Louis Green),一位有名的投资人,也是一家规模虽小,但很受人尊重的证券公司史赛克·布朗的合伙人。
沃伦被路易斯·格林震住了,想要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因此开始和格林聊了起来。沃伦、斯坦贝克和格林一起从新泽西坐火车返回。格林请这两个年轻人吃了顿午餐。
沃伦很享受和格林的聊天,直到格林突然话锋一转,问了一个让他坐立不安的问题。
“他对我说,‘为什么你买马歇尔·韦尔斯公司?’”
“然后我说,‘因为本杰明·格雷厄姆买了。’”
千真万确,格雷厄姆已经成了沃伦的英雄,即便两人从未谋面。不过,实际上,沃伦有很好的理由去买马歇尔·韦尔斯公司,而不只是因为《证券分析》一书提到过这只股票。
马歇尔·韦尔斯公司是北美很有名望的最大的五金批发企业。公司非常赚钱,如果它把赢利分给股东作为红利,股东可以每股得到62美元。而当时股票的成交价格是200美元/股。拥有一股马歇尔·韦尔斯公司的股票就如同拥有一种利率高达31%的债券(200美元/股的股票每股可以获得62美元)。以这个利率,在3年时间内,沃伦每在马歇尔·韦尔斯公司投一美元就可以获得差不多两美元。即使公司不把赢利分给股东,股票价格最终也会上涨。
如果你拒绝这样一只股票,那你一定是个疯子。
不过,沃伦没有向路易斯·格林说明上述任何理由。相反,他说,“‘因为本杰明·格雷厄姆买了马歇尔·韦尔斯公司。’”
格林看着我,说“好球”。
我一直记得他说这番话时看我的样子。
沃伦慢慢明白了他的意思:“沃伦,独立思考。”他觉得自己愚蠢极了。
沃伦不想再犯任何类似的错误,而且他的确想找到更多像马歇尔·韦尔斯公司这样的股票,因此当格雷厄姆的研究班的临近,沃伦记熟了他能找到的关于格雷厄姆的所有东西——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他写的书、他投资的具体股票以及他自身的情况。沃伦了解到格雷厄姆是一家叫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的董事会主席。《证券分析》里面没有提到过这只股票。当沃伦查看《穆迪手册》(Moody’s Manual)的时候,他发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拥有GEICO 55%的股份,但是最近把股票分给了股东。
这个GEICO公司是做什么的?沃伦很好奇。因此,几周后,在冬日寒冷的一个周六清晨,沃伦跳上了去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第一班火车,来到了GEICO公司的大门外。周围没有其他人,不过一个警卫给他开了门。
警卫快步走到楼上GEICO财务副总裁洛里默·戴维森(Lorimer Davidson)的办公室,他正坐在那里办公。面对沃伦的请求,戴维森心想:“既然是本的学生,那我给他5分钟,并对他的到来表示感谢,然后找个礼貌的法子把他打发走。”
沃伦向戴维森作了自我介绍,带着清晰、恰到好处但又有些讨巧的真诚:
我叫沃伦·巴菲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学生。本杰明·格雷厄姆可能会成为我的教授。我读过他的书,认为他非常了不起。我注意到他是GEICO的董事会主席。我一点也不了解GEICO,不过,我希望来这里,并能了解到这家公司。
戴维森开始向沃伦谈起鲜为人知的汽车保险业务,心里想着,出于好心对待格雷厄姆学生的考虑,他可以浪费他宝贵的几分钟时间。不过,戴维森说:“在他提问有大概10~12分钟之后,我意识到,我正在和一个非同一般的年轻人谈话。他问我的问题是经验老道的保险股票研究员才会问的问题,非常专业。他年纪不大,长相很年轻。他称自己是学生,但是他的言语却像一个阅历颇深的人。他的知识很渊博。当我对沃伦的看法改观后,我开始向他提问。然后我发现,他在16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在15岁的时候就开始上报自己的所得税,而且从此以后每年都会填报,他做着很多小生意。”
而戴维森的故事则让沃伦听得入了迷。“我只是不停地问关于GEICO的问题,他那天都没有去吃午饭,就坐在那里,和我谈了4个小时,仿佛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当他打开那扇见我的大门时,他也为我打开了那道通往保险世界的大门。”
当时,保险领域的大门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被钉死的,不过,商学院教授保险课程。沃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研究过保险,而这个领域有一个方面和赌博有些类似,这激发了沃伦计算赔率的兴趣。他开始对一种叫做联合养老保险的保险方案产生了兴趣——人们把钱放到一块,形成资金池,活到最后的人得到全部的基金。不过,当时这种做法是非法的。
沃伦甚至考虑把保险精算作为职业,如果是这样,他可能会数十年埋首桌面,辛苦处理死亡统计数据,计算人的预期寿命。除了这些明显适合他个性的方式之外,计算寿命的保险精算工作可以让沃伦把时间都用来思考他最为关注的两件事之一:寿命预期。
不过,他另一件最喜欢做的事——敛财,占了上风。
沃伦正在抓住商业的基本理念:公司如何赚钱?一家企业更像一个人。它必须出门,找到一个可以为它的雇员和股东搭建一片屋檐的方式。
他领会到,因为GEICO以最便宜的价格出售保险,那它能够挣钱的唯一法门就是拥有尽可能低的成本。他同时明白,保险公司收取客户的保险金,要早在赔偿金支付之前,用保险金进行投资。对他而言,这听起来像是拿别人的钱免费使用,正是他所喜欢的那种方法。
对沃伦而言,GEICO是一个永不赔钱的企业。
那天周一,离沃伦回到纽约还不到48小时,沃伦抛售了正在增长的资产组合中价值75%的股票,用现金买了350股GEICO。对一个平常做事谨慎的年轻人来说,这可是一大反常之举。
到了4月份,他给盖尔公司和布莱丝公司写信——最有名的经纪公司,擅长投资保险类股票——希望得到他们的研究分析。之后,他拜访了一些专家,和他们谈论GEICO。在他听到这些人的意见之后,他解释说明了自己的理论。
他们告诉沃伦他疯了。
他们说,GEICO不能胜过那些规模更大、更有建树的公司,那些公司通过经纪代理人销售保险。GEICO只是一家小公司,市场份额不超过1%。拥有几千名保险经纪人的大型保险公司主导着整个行业,因此,GEICO永远是一家小公司。不过,GEICO就在眼前,它的成长像6月的蒲公英,赚钱的速度像丹佛造币厂。
沃伦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看不到他们眼前正在发生的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一
内布拉斯加小姐
□艾丽斯·施罗德
在和女孩交往方面,沃伦一直是个失败者。他很渴望有一位女朋友,但他与众不同的特质阻碍了他在这方面的诉求。“和女孩子们待在一起的时候,我是最害羞的一个,”他说,“不过,我的应对方法可能就是让自己变成一台说话机器。”当他把股票或者政治话题都说完了的时候,他只有咕咕哝哝。他很害怕邀请女孩出来约会。假如有女孩偶尔做了一些事,让他觉得他不会被拒绝的时候,他就能鼓起勇气,但是一般而言,他的态度是,“为什么她们不来约我呢?”因此,在高中和大学期间,他并没有太多约会。而当他有约会的时候,总有些事似乎不太对劲。
1950年,在沃伦回哥伦比亚大学前的那个夏天,沃伦的妹妹伯蒂为他和她在西北大学的室友安排了一次约会。一个脸形圆圆、像洋娃娃一样的女孩,一头浅黑色的头发,名字叫苏珊·汤普森。她比伯蒂大一岁零六个月,通过短时间的接触,她就给伯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个很善解人意、特别的女孩。沃伦一见到苏珊,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不过,他怀疑她好得不真实:“一开始,我认为她是装出来的。我被她迷住了,并打算追求她。我决心要在堤坝找到一个突破口。我只是不相信有人真的像她这样。”不过,苏珊对沃伦并不感兴趣,她爱着别人。
每次沃伦回到内布拉斯加的家里,只要苏珊·汤普森同意,他就去见她,虽然这样的情况不是太多。在沃伦看来,苏珊非常老练,甚至专横,而且博爱。“苏珊比我要成熟得多,多得多。”沃伦说。他开始深深为苏珊而倾倒,并离开范尼塔,即便对苏珊而言,“明显不是头号选择”。 “我的意图和想法非常清楚,”沃伦说,“不过,它们就是无法打动她。”沃伦心知汤普森博士对他女儿的影响,因而每晚都带着夏威夷四弦琴去苏珊家,以打动苏珊的父亲,而不是直接取悦她。
虽然苏珊一开始对沃伦不感兴趣,但如果她不想了解这个人的全部,她就不会在一个人身上花哪怕一分钟时间。苏珊很快就意识到她的第一印象错了,沃伦并不是她所认为的享有特权、傲慢而自恋的人。苏珊逐渐认识到沃伦内心的自卑。巴菲特谈论股票时自信、天才的光环,以及夏威夷四弦琴弹奏,所有这一切都包藏着一个脆弱和需要他人的内心:一个男孩整日笼罩在忧伤之下,踌躇困惑,不知所措。“我一片混乱,”沃伦说,“苏珊看穿了我的部分内心,她如何做到这点令人难以置信。”
沃伦对其他人的穿着几乎跟瞎子一样视而不见——即使对女性也如此——但他如今非常爱苏珊,以至于他注意到了苏珊的衣着。沃伦从不会忘记他们约会时苏珊穿的蓝色女装,或者是他称之为“报纸装”的黑白印刷风格的衣服。在牡丹公园的亭子里,四周飞舞着萤火虫,两人随着格伦·米勒的曲子跌跌绊绊地跳舞,沃伦还没有学会跳舞,所以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劳动节,沃伦带苏珊去游园会,此时他们已出双入对。苏珊在大学完成注册,成了新闻专业二年级学生;同时她还报名参加了辩论队以及动力学组织研究协会,这是一个心理团体。
1951年10月,沃伦带着他最为自作聪明的风格,给他的姨妈写信说:“和一个女孩子的交往正处于火热的状态……她已经深深把我迷住。只要我一从叔叔和您那里得到鼓励和首肯,我也许可以进一步推进我们的关系。这个女孩就有一点不好,她丝毫不懂股票,但在其他方面,她真是无与伦比。不过,我想我可以忽视她的这个缺点。”
谨慎地“有所推进”是正确的做法,沃伦为此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他没有提出结婚,而“只是假定,并不停地说起这事”。而对苏珊而言,她“意识到自己被选中了”,虽然“她并不确定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沃伦把婚讯告诉苏珊的父亲,希望得到他的同意和祝福。沃伦事先就知道,这不是什么难事。不过,汤普森博士花了一点时间才表示同意。他的开场白是说明哈里·杜鲁门和民主党人正在葬送国家。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和柏林空运计划把钱倾入欧洲,这就是恶棍罗斯福的政策仍然阴魂不散的证据,同时也说明杜鲁门正让国家陷入破产境地。看看在杜鲁门解除部分军事武力之后,苏联是如何掌握原子弹的。参议员乔·麦卡锡(Joe McCarthy)所领导的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HUAC)就证明了汤普森博士一直以来都知道的事儿,政府被共产党蒙蔽了。HUAC发现共产党到处都是,在和共产主义打交道方面,政府完全一败涂地,甚至更糟。杜鲁门的中国民主化进程已经失败。在麦克阿瑟将军反复游说杜鲁门,获准进攻满洲的中国共产党之后,杜鲁门却解除了英勇的麦克阿瑟将军的职务。他的这一决定永远不能被饶恕。但是现在,即使是麦克阿瑟出动,要拯救这个国家可能也为时已晚。共产党人正在逐步掌控世界,股票正在成为一文不值的纸片。因此,沃伦想要从事股票行业的计划正在泡汤。不过,当女儿挨饿的时候,汤普森博士不会怪罪沃伦,他是一个聪明的好小伙。如果不是民主党正在摧毁国家,沃伦可能会把一切都做得很好。等待着苏珊的悲惨未来不是沃伦的错。
沃伦很早就适应了他父亲和苏珊父亲的这类谈话,他耐心地等待着那个关键的词——“同意”。3个小时后,汤普森博士结束谈话,得出了结论,表示同意。
那年感恩节的时候,苏珊和沃伦计划在第二年4月份举行婚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二
火车头
□艾丽斯·施罗德
作为投资顾问,巴菲特可以合法地拥有100个合伙人,而不需要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随着合伙公司的发展,他开始鼓励人们非正式地组成一个团队,然后再以单个投资者的身份加入进来。最终,他已经能把人们放在一个资金池中,以汇合他们的钱。后来他自己描述这样的战略是持质疑的态度——不过这确实奏效。得到更多资金、挣更多钱的强迫驱使着他不断向前。巴菲特忙忙碌碌、火烧火燎,往返纽约的频率堪称疯狂。他开始遭受和紧张相关的背痛之苦,当他坐飞机的时候病情就会加重,他用了各种办法和东西来减轻疼痛——除了待在家里。
至此,他的名字已经像一个秘密一样传播。“和沃伦·巴菲特一起投资会让你变富有。”可是现在规则已经改变了:到1960年,至少得8000美元才能跨入门槛,而且他再也不需要请求别人和他一起投资了,他们必须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才行。人们不仅对他在干什么一无所知,而且他们还必须把自己放在那个位置上。这将他们转化为巴菲特的热衷者,并且减少了他们对他所做事情的抱怨。以前是他请别人帮忙,而现在是他给别人帮忙;如果人们要从合伙公司拿走钱,会因此觉得亏欠。让别人开口请求,使他心理上觉得被赋予了重任。
在很多情况下,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他开始经常使用这个技巧。他一边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一边也似乎抚平了他一直以来因为要对别人的命运负责而产生的恐惧。
虽然不安全感和以前一样肆虐,可他的成功以及苏珊的关心和辅导已经让他有了改观。他开始显得有力量,而不是过去那样脆弱。很多人高兴地请求他为他们投资。巴菲特于1961年5月16日成立了他的第11个,也是最后一个合伙公司:巴菲特-霍兰德。这个合伙公司是为迪克和玛丽·霍兰德而设的。
1959年,合伙公司的业绩表现高出市场6个百分点;1960年资产价值跃至将近190万美元,超过市场29个百分点。比单个年度的利润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复合增长率。如果最初在第二个合伙公司,即巴菲特基金里投资1000美元,4年以后,这1000美元变成了2407美元。而如果投资于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只值1426美元。更重要的是,他获得较市场为高的回报同时,整体承担的风险也较少。
巴菲特收取的费用经过再投资,到1960年底已经为他挣了243494美元。现在超过13%的合伙公司的财产属于他。虽然他在合伙公司的份额增加了,但他为合伙人们挣的钱也已经不单单是让他们感到高兴了,很多人对他怀有敬畏之心。
这时他复杂的王国拥有接近400万美元的资金、11个合伙公司、超过100个的投资者。这些所需要的簿记、金融、储蓄安全以及邮寄等工作已经变得几乎不能抵挡。令人惊讶的是,沃伦仍然自己处理钱和做所有职员的工作:申报税收、打字、把分红或者资本支票存起来,偶尔会停下来在咖啡馆吃一顿饭,把股票凭证塞进保险箱内。
1962年1月1日,巴菲特把所有的合伙公司放进了一个单个的实体—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 Ltd.),即BPL。1961年合伙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为46%,而道指同期只有22%。1962年初,新的BPL的净资产为720万美元。仅仅6年,他的合伙公司规模就超过了格雷厄姆-纽曼。
就在搬进Kiewit Plaza之前,他雇佣了比尔·斯科特。后者是美国国家银行的信托管理人员。斯科特曾经读过沃伦的一篇关于一家不是很著名的保险公司的文章。他还参加了巴菲特的投资课程。有一天,他说,“我要去巴结他,直到我能在那得到一份工作。”斯科特开始在星期天的早晨去巴菲特的家,半路上把孩子丢在教堂,而他们两个讨论股票,最终巴菲特给了他一份工作。
斯科特开始帮助巴菲特把钱引入合伙公司,速度快得和两个年轻人拆信封的速度一样了。巴菲特第一次让他的母亲加入,还有斯科特、唐·丹利、玛吉·罗林—沃伦的桥牌搭档卢斯。罗林,甚至还有弗雷德·史坦贝克—他有家族生意,所以迄今为止只和沃伦在特别的项目上合作过。而且第一次,沃伦把他自己的钱投了进来—大约45万美元。经过6年的工作,他和苏珊在合伙公司的股份上升到超过100万美元,总共拥有BPL公司14%的股份。
时间上的契合令人惊叹。1962年3月中旬,市场最终溃散,持续下滑一直到6月底。股票突然比它们这些年来的价格都便宜。巴菲特现在只有一个合伙公司,坐拥一大笔等待投资的现金。他的投资组合在这个低迷时期并未受损。“和通常较为常规的股票投资方法相比,我们的方法风险相对更低。”他在给合伙人的信中写道。1962年第二季度,道指从723.5下滑到561.3,跌了23%。那一年的上半年,合伙公司支付合伙人红利之前的损失为7.5%,而同期道指损失21.7%—合伙公司的业绩表现高出14.2%。他通过股票和别人竞赛,他经常这样解释格雷厄姆的思想,而且这种解释对格雷厄姆的原始说法聪明地进行了再加工:“当其他人贪婪的时候你要胆怯,而当其他人胆怯的时候你要贪婪。”现在到了贪婪的时候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三
然后呢?
□艾丽斯·施罗德
那年的秋天,苏珊明显开始意识到她的生活已经多么的糟糕。她会在凌晨4点出门,一路驱车来到瓦胡——她欢度新婚之夜的地方——将保时捷上的收音机开到最大声,听着音乐,一直到拂晓才一个人孤独地回到家中。
在苏珊状态最佳的时候,她关心着他人。现在,在恐慌之中,她又找到了他们,把自己的苦恼说给他们听。在公园里,在散步中,在长途驾驶时,朋友们聆听着她诉说自己的苦闷。她积攒了一点钱,并且让朋友们掌管着,就好像在计划逃跑一样。她来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办公地点,找到网球球友丹·格莱斯曼的办公室,哽咽着向他寻求建议,而她的丈夫就在隔壁的办公室里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苏珊似乎认识到她正在拖累很多人,因为她告诉了他们许多婚姻问题以及她生活幻想的破灭,而她的丈夫对此却还蒙在鼓里。她对一个人说:你不能告诉沃伦。如果你爱他,你就不会那样伤害他。如果他发现了话,他会自杀的。
苏珊很有影响力,很受人爱戴,沃伦对妻子的挚爱也很明显,苏珊让每个人觉得没有了她,沃伦会变得无依无靠,因此人们都接受了这个责任。有些人是出于自动,有些人是出于忠诚,还有些很不自在,感觉她的逻辑多少有些不对。但是他们感觉到有责任替她保守秘密,以免脆弱的沃伦受到伤害。
在47岁时,沃伦已经实现了他的一切梦想,他的身价高达7200万美元,而他所经营的公司市价已经达到了1.35亿美元。他的报纸已经两次荣获新闻界的最高奖。他是奥马哈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在全美范围内他的知名度也在不断上升。他是最大的地方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同时也是《华盛顿邮报》和其他许多公司的董事,他是三家公司的CEO,并且成功地买进和卖出了许多公司的股票,而多数人可能一生也说不出这些公司的名字来。他最初的合伙人大都成了超级富翁。
他的生活依然和以前一样,挣钱是他最为激动和兴奋的事,他所有想做的就是继续挣钱。他知道苏珊认为他痴迷钱财,而且她一直就这么认为,但是他们仍然能够互相尊重彼此的差异,继续生活在一起,共同度过25个春秋,或者说他似乎是这样认为的。
在巴菲特集团的年会后不久,深秋的一天,苏珊去旧金山看望一位高中时的朋友,她在那里待了四五周。一个又一个的亲朋故交似乎把她吸引到了加利福尼亚州。
在旧金山住了这么长时间后,苏珊发现这是一个漂亮、激发想象和生气勃勃的城市。站在小山坡上,从每一个角度都可以俯瞰到海湾、大海、桥梁和日落,一排排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呈波浪形散居在海滩上。人们熙来攘往,形形色色,邻里社区,以及建筑、文化、艺术、音乐等汇集成了一个奇异的马赛克,在旧金山,你永远也不会感到厌烦。这里的温度从来都不会达到110华氏度(约为43.3摄氏度),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在20世纪70年代各种运动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的热潮之中,旧金山也在风头浪尖涌动着,到处弥漫着一股享乐主义和宽容的精神,没有人会对他人品头论足。
苏珊看了一些公寓,然后她回到奥马哈,来到法国咖啡屋,这是她曾经登台歌唱的地方。她找到了阿斯特丽德·蒙克斯,那里周一晚上的领班,也是调酒师,有时还客串一下主厨。苏珊和阿斯特丽德关系很亲密;后者在法国咖啡屋为她服务。那年早些时候,英格兰新任驻美大使彼得·杰伊到奥马哈访问时,到巴菲特家赴宴,就是阿斯特丽德置办的酒席。她做的是高糖类的食物:炸鸡、土豆泥、肉汁、煮玉米和热的奶油巧克力圣代,她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否合大使的口味,但这都是巴菲特的最爱。
现在,苏珊请阿斯特丽德顺便去看看沃伦,并且给他做做饭。接着,苏姗和沃伦谈了谈,她说她想在贵族山的格拉姆西塔租一个时尚的小屋子,这样她就可以在旧金山有个落脚点了。
沃伦基本上没有怎么听进去,他只听他想听的东西,不过他同意了苏珊的想法,因为她解释说她并不是要离开他。他们不是“分居”,他们的婚姻仍然存在。即使她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也不会有什么真的改变,在旧金山这个地方,她可以找到自我。她只是想让自己体验一下这种充满艺术、音乐和剧院的城市生活,她一再向他这样保证。他们的生活早就已经走上了不同的轨道,并且他们俩一年到头都在四处旅行,他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不同。随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她也该考虑自己的需要了。她一遍遍地告诉他:“我们都—我们都—有自己的需要。”现在这是很肯定了。
“苏珊并没有完全离开,事情就是这样的,她只是想改变一下。”
在苏珊所有的旅行中,她都不断地说着要买这个地方或者那个地方,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她会离开他,因为他从来都不会想她会离开他。“想改变一下”和“并没有完全离开”,这就是巴菲特式含糊其辞的说法,他们两个人都想避免捅破那层窗户纸。
接着她就离开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四
合伙公司
□艾丽斯·施罗德
“我大约有174000美元,准备退休了。我在奥马哈安德伍德Underwood大街5202号租了一间房子,每个月付175美元。我们每年的生活费是12000美元,而我的资产还在增长。”
回想起来,沃伦在26岁的年纪就使用“退休”这个词,着实会让人觉得奇怪。也许这是降低预期的一种方式,也许他的意思是把资产看作可以使人变得富有的工具。资本的监督者不是一个受雇佣者。
以数字而言,沃伦理论上可以凭借现在拥有的钱退休,而且到35岁就可以达到他成为百万富翁的目标。(那时候的100万美元相当于2007年的800万美元)自从怀揣9800美元上哥伦比亚大学以来,每年他的资金增长率超过61%。可是他还是很急,为了达到目标,他需要非常大的复合增长率。因此,他决定成立一个合伙人公司,类似格雷厄姆-纽曼的姐妹对冲基金纽曼-格雷厄姆。这样,也许他就不用把它看成是一份工作。事实上,这是无须拥有一份“工作”的几近完美的解决方式。他不会有老板,可以在自己的家里投资,还可以让朋友和亲戚们买他自己也买的股票。如果他可以在为合伙人挣的每1美元中提取1/4的费用进行再投资,那么他成为百万富翁的速度就会快很多。拥有本杰明·格雷厄姆买股票的方法和格雷厄姆式的对冲基金,因而他有充足的理由把自己看成一个富人。
现在,他的想法只面临一个问题:他无法忍受合伙人因股票价格下跌而带来的批评。但是,沃伦已经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他打算只邀请自己的家庭成员和朋友们——他确信会信任他的人——加入合伙公司。1956年5月1日,以纽曼-格雷厄姆模式为基础,共有7位合伙人的巴菲特联合公司(Buffett Associates,Ltd)正式成立了。
汤普森博士投资了25000美元。“汤普森博士基本上把他所有的钱都给我了,我就是他的孩子。” 沃伦的姐姐多丽丝和她的丈夫杜鲁门·伍德投了10000美元,他的姑姑艾丽斯·巴菲特投了35000美元。“在那之前,我已经将股票卖给了其他人,现在我成为那些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人的受托人。他们都很信任我。如果我想过我会失去这些钱,无论如何我也不会要我的姑姑艾丽斯或者姐姐,还有岳父的钱。基于这一点,我认为我不会损失这笔钱。”
沃伦已经和他的父亲单独成立了一个合伙人公司,而他的妹妹伯蒂及其丈夫没有钱参与。因此他的沃顿室友查克·彼得森成为他的第四位合伙人,投了5000美元。因为是室友,查克非常了解沃伦以及他在金融方面的成熟动作经验。在沃伦去纽约之前,查克就从沃伦那儿买过股票,成为第一批让沃伦“开方子”的人之一。“我真的很了解他有多聪明、多诚实,而且多么有能力,”他说,“我会一直信任他,除非有事实来反证。”沃伦的第五个合伙人是彼得森的母亲伊莉莎白,她投入了25000美元,是上一年去世的丈夫留给她的。
第六个合伙人丹·莫奈(Dan Monen)是一个安静、健壮、黑头发的年轻人,是沃伦儿时的玩伴,他们曾一起在欧内斯特·巴菲特家的后院挖蒲公英。他现在是沃伦的律师,没有多少钱,不过也尽其所能,投资了5000美元。
沃伦是第七个合伙人,只投资了100美元。他的股份的其余部分将来自通过经营基金挣的钱中收取的费用。“实际上,我是从管理合伙公司中获得杠杆作用的。我有的是主意,而不是资本。”事实上,按照这个国家大多数人的标准,沃伦已经有的是资本了。不过,他把这个合伙公司看成是个混合机器——一旦钱投进去,就不能企图撤回。因为他需要从他剩余的资金上挣取一年12000美元的家庭生活费用,这部分钱他将单独投资。
他设计了一个收费公式。
“4%以上的收益我拿一半,4%以下的我收1/4。因此,如果不赔不赚,我就会亏钱。而且我赔偿损失的责任并不局限于我的资本,它是无限责任的。”
那时,沃伦已经在为安妮·戈特沙尔特(Ann Gottschaldt)和凯瑟琳·埃伯菲尔德(Catherine Elberfeld),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叫作弗雷德·库尔肯的朋友的母亲和阿姨管理资金。去年弗雷德启程前往欧洲之前就请沃伦帮忙照看他的阿姨和母亲的一部分钱。从那时起,沃伦一直尽可能谨慎地将那部分钱投资于政府债券,费率不同且安排更为适度。
他本可以邀请戈特沙尔特和埃伯菲尔德加入合伙公司,不过他觉得要收取比她们目前水平更高的费用不太公平。当然,他对这个合伙公司很有把握,不让她们合伙也意味着他剥夺了她们的一次大好机会。然而,一旦投资出了差错,他的姑姑和姐姐以及汤普森博士永远都不会责备他。而对其他人,他却没有这样的把握。
对沃伦而言,扮演一个“受托人”意味着他承担的责任是无限的。为了让他的合伙人知晓这些基本原则,他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召开了第一次正式会议。查克在奥马哈俱乐部为大家预约了晚餐。在这个城市里,如果你想要一个私人空间,那就是最好的去处了。沃伦想要认真地定义和限定他的责任,而一个他不愿意承担的责任就是为晚餐买单。他让查克传话给大家说各付各的。接着,他不仅将这顿晚餐变成了讲述有关合伙人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是谈论股票市场的机会。他已经将这个合伙公司看成是一个教学试验了。
合伙人迅速分为两个阵营:绝对禁酒者和剩余人士。在桌子的一端,汤普森博士以家长的方式提醒那一部分人快要进地狱了。然而,沃伦才是那个夜晚的传道者,他们都在那儿听他滔滔不绝。
我以与投资者们的协议开始,在我们已经展开的基础上不需要改变太多。要知道,所有的好事由此而来。这是我能想到的最不复杂的一件事。
我就基本原则向他们做了一个简短概括的发言:这些是我能做的;这些是我不能做的;这些是我不知道能不能做的;这是我如何评价自己的。发言非常短。如果你不这么认为,可以不加入,因为我不希望将来我高兴的时候你不高兴,或者相反。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五
风车战争
□艾丽斯·施罗德
丹普斯特磨坊制造公司是位于内布拉斯加州比阿特利斯镇的一个家族运营的公司,专门制造风车和灌溉系统。
巴菲特职业生涯中的这个故事,起初就像是又一个投入25美分可以吐出1美元的老虎机。股票售价为18美元一股,而公司稳步增长的账面价值为72美元一股。(“账面价值”是在账面上用公司资产减去公司负债——如房子价值需要减去抵押贷款额,或者银行现金要减去信用卡余额)。而丹普斯特的资产就是风车、灌溉设备以及它自己的制造工厂。
1958年,沃伦开车去过比阿特利斯镇。那是一个暴风肆虐的草原上的镇子,可以依靠的就是丹普斯特这个唯一的雇主。他带了一张写有19个问题的清单,比如:“公司有多少经销商?”以及“在大萧条期间,坏账情况如何?”参观过后他的结论是,这家公司“有钱不过不挣钱”。总裁克莱德·丹普斯特正在把公司弄得一团糟。
因为丹普斯特就是另外一个“烟蒂”,所以沃伦应用了他的烟蒂技巧,只要它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出售,就不断地买入。如果价格因某种原因上升,他就能出售获利。如果价格不上升,他会在拥有了足够控制这家公司的股票后停止购买,他可以通过变现,也就是清算资产,而获利。
和桑伯恩公司一样,巴菲特负担不起他想要的丹普斯特股票。他打电话给沃尔特·施洛斯和汤姆·纳普:“我希望你们跟着我干这第三次。”经过几年,这个三人组控制了11%的公司股票——仅次于丹普斯特家族——而且沃伦进入了董事会。1960年初,董事会聘用了李·戴蒙担任公司总经理,他是明尼阿波利斯模塑公司的以前采购经理。巴菲特策略性地把克莱德·丹普斯特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首脑,并且继续购买股票。他想要他能得到的每一股股票。他打电话给纽约的沃尔特·施洛斯:“沃尔特,我想买你的股票。”
在获取更多股票的同时,巴菲特也买下了丹普斯特家族的所有股份。通过那次交易,他取得了控制权,体面地打发了克莱德·丹普斯特,并且以30.25美元一股的相同条件对其他所有股东提出收购要约。
1961年7月,沃伦写信给他的合伙人们,告知他们,合伙公司已经投资了一家匿名公司,这家公司“会妨碍合伙公司短期的业绩表现,但能强力保证几年以后的最佳结果”。在1962年1月写给股东们的信中,他点出了合伙公司已经控制的丹普斯特公司的名字,信中写道:“丹普斯特过去挣了不少钱,不过目前只是盈亏平衡……”这样的看法促使他继续购买股票。事实证明,以前所写的“会妨碍合伙公司短期的业绩表现”比他期望的更有先见之明。
1962年,巴菲特在一旁辅导李·戴蒙,并且努力向他解释该怎样管理存货。可是戴蒙好像认为,无论丹普斯特卖出多少风车,他都可以不停地购买风车的配件。作为一个以前的采购经理,他知道如何去买——而且他也这么做了。就在丹普斯特吞噬现金的同时,仓库里堆满了风车的配件。1962年初,这家公司的贷款银行准备拿这些存货作为贷款抵押品,这足以给丹普斯特敲响警钟。而且,各种要关闭丹普斯特的议论纷至沓来。
在公司完全陷落之前的几个月,巴菲特还在观察。因此,现在他不得不向合伙人汇报,他投入了100万美元的公司就要破产了。他试图招募他在哥伦比亚的老朋友鲍勃·邓恩辞去在美国钢铁公司的工作,搬到比阿特利斯来管理丹普斯特公司。邓恩真的过来了一趟,但是最终并不感兴趣。巴菲特很少向别人请教建议,不过最后,在那年的4月,当他和苏珊去洛杉矶时,他和芒格讨论了这个情况。
芒格平时也帮他的法律客户分析生意,他像一个经理人一样想了想,立刻说:“我知道一个人,他经常处理这种棘手的情况。哈里·波特尔。” 他是通过一个专门从事业务扭转的熟人认识波特尔的。
6天以后,受到5万美元签约奖金的诱惑,哈里·波特尔来到了比阿特利斯。没过几天,沃伦派他的新雇员比尔斯科特去协助哈里·波特尔,他们四处翻检配件部门,以决定哪些该丢掉,哪些要重新定价。他们解雇了100个人。紧接着,外来的新管理层大规模收缩业务,这激起了比阿特利斯那里的人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待巴菲特,怀疑他是一个无情的清算人。
到1962年底,波特尔已经将丹普斯特公司拖了回来。在1963年1月写给合伙人的信中,巴菲特称丹普斯特公司为这一年的高潮,并且命名波特尔为年度人物。他估计公司价值现在为每股51美元,而上一年为每股35美元。银行非常高兴,由于出售资产,削减库存,丹普斯特公司积累了大约200万美元的现金,相当于每股15美元。同时,巴菲特还借了钱——每股20美元以筹集资金投资。这样,丹普斯特公司的证券投资组合规模和巴菲特合伙公司的就一样了。
巴菲特试图私下出售丹普斯特公司,却发现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的价格,于是8月份他通知股东们准备出售公司,并且在《华尔街日报》上登了广告。在公开拍卖之前,他给了买家一个月的时间出价。而且,他和大多数明显的候选人都已经说了这个情况。
一想到新的拥有者可能会对这家最大,事实上也是唯一的一家企业实施裁员或者关闭分厂,比阿特利斯的人就气疯了。人们拔出了干草叉。巴菲特震惊了。他拯救了一个濒死的公司,难道他们不明白这一点吗?如果没有他,丹普斯特公司早就破产了。他从没预料到凶猛狂暴的行为,他也没有想过人们会憎恨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六
拖车政策
·················································································································································································
□艾丽斯·施罗德
与巴菲特分居后,苏珊曾在纽约的格拉姆西塔附近找了一间不大的公寓作为住所,后来她又把住址搬到了位于华盛顿大街的有轨电车沿线,新住所可以看到附近海湾迷人的风景,更重要的是,这里离小儿子彼得的住所很近,彼得和他的妻子以及两个女儿就住在这里。那时的彼得依然在为自己的音乐梦想而奋斗,为了支付租房账单,他对外出租了音乐工作室,同时也开始为别人创作音乐——只要对方肯付钱,这些人中有学生电影社团,还有一家叫做“西部影音”的唱片公司。
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于苏珊来说是一段痛苦的日子,她先后失去了自己的双亲。1981年6月父亲汤普森博士离世,仅仅过了13个月,苏珊再次面临亲人离开的悲痛,母亲多萝西·汤普森也告别了这个世界。苏珊沉湎于失去父母的悲痛中不能自拔,她的心灵和生活都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依然丝毫没有改善的迹象,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意识到了这些变化,巴菲特不再对苏珊的某些做法感到不理解了,他不再把苏珊的要求全都看做是理所应当,这个他希望去保护、去呵护的女人已经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了高档消费上,而这些钱都是出自巴菲特的钱包。苏珊年轻的时候,她最喜欢的是购买各种各样的祝福卡片,但是现在,苏珊更喜欢把钱花在那些知名品牌上,比如著名的皮鞋品牌波道夫,波道夫每年推出的新款皮鞋成了苏珊的最爱,一向吝啬的巴菲特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开明了很多,因为一个近似于无情却又不争的事实是,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掌管这么一大笔财富完全是因为苏珊的鼎力支持——无论任何时候,只要苏珊想用钱,不需要任何理由,她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花钱。面对两件皮草外套,苏珊不禁问道:“为什么我要选择买哪一件,非要给出一个答案呢?”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清楚,她根本不需要选择!
物质消费对于苏珊来说只是一方面,苏珊的资金更多的还是流向了她的朋友那里,她更多的时候还是为朋友们花钱。虽然肤色不同,虽然苏珊的这些朋友都不富裕,但是朋友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而且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位巴菲特夫人。彼得大学时代的女朋友也一度在苏珊身边工作,担任她的秘书,而且一做就是几年的时间,直到彼得与女友即将订婚,苏珊与准儿媳的合作才走向了终点。随着朋友数量的不断增加,家族规模的不断壮大,包括苏珊在旧金山的随行人员总是伴随在她的左右,要是换做一般人,早就被这样几乎没有个人空间的生活击垮了,但是苏珊并不是我们眼中的一般人,离开奥马哈后,拥有巨额财富的苏珊开始了自己的“魔幻”之旅,手中的金钱就像是魔法学徒手中的扫帚一样无所不能。圣诞节前,巴菲特问苏珊:“今年的圣诞节你需要多少钱?”苏珊的回答是7.5万美元。听到了这样一个答案,巴菲特很快就在支票簿上签了字。
在苏珊的若干朋友中,最能受到她贵宾礼遇的就是那些艺术家了,尤其是那些创作型的人才,那些苏珊认为潜能尚待开发以及天赋没有得到足够认可的人们,艾德沃德·莫尔达克就是其中之一。擅长当代油画的莫尔达克最喜欢的就是运用明快的色彩进行创作,而这正是苏珊所欣赏的。但是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人却得到了苏珊特别的关照,他就是比利·罗杰斯,他既是苏珊的外甥,也是最能给苏珊制造麻烦的人。罗杰斯本人是一位爵士乐吉他手,才华横溢的他曾先后与不同的乐队、组合合作,也曾担任过美国蓝调传奇歌手B· B·金的伴奏,他在音乐生涯中最大的成就就是作为美国爵士乐团“十字军战士”(Crusaders)的一分子,但是罗杰斯的音乐之路却毁于毒品。结婚后,罗杰斯育有一子,他把家安在了洛杉矶,之后几年他在美国西海岸着实找回了昔日的风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罗杰斯从来没有完全戒掉毒瘾,一段时间戒毒后的复吸只能使情况更加糟糕。但苏珊从来没有放弃他,在对待罗杰斯的问题上,她总是持乐观的态度,即便罗杰斯因为吸毒把自己搞得混乱不堪,苏珊对他的态度依然很坚定,因为在她眼中,罗杰斯就是自己的孩子。
1984年,艾滋病在美国已呈蔓延的趋势。在2000余名患者因此丧命,2000余人感染的情况下,苏珊决定投身到这场抗击艾滋病的战争中,她的重点就是那些旧金山的同性恋者,在当时艾滋病被称为“同性恋癌症”。那时,人们对于艾滋病的认知还远没有达到现在的程度,对于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也有很多误解,这样的大背景让人们对于艾滋病的抵触情绪完全转移到了那些同性恋者身上。而这种抵触情绪不断上升,最后就演变成了近似于歇斯底里的反对,人们认为那些性取向有别于常人的同性恋者应该遭到上帝的惩罚。就在这个时候,苏珊出现了,那些之前被家庭和朋友遗弃的同性恋者从苏珊那里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巴菲特夫人再一次跨越了社会伦理的界限,在艾滋病成为一场灾难,行将爆发的初期,人们总是能看到这样一种景象,一个富家已婚女子频频出现在身患艾滋病的同性恋患者的身旁,俨然是他们的庇护者,而这个人就是苏珊·巴菲特。
正因为如此,苏珊在旧金山的生活才变得非常紧张,这更需要一种平衡:在她与巴菲特分居后的6年里(1977~1983),公开场合苏珊依然是沃伦·巴菲特的妻子,但是现在,苏珊却徘徊在离婚和再婚的门口踌躇不前。知道苏珊处境的人们也许会认为苏珊为了取悦周围的人们而继续选择待在这个犹如牢笼的婚姻城堡中。在他们看来,苏珊这样做就是为了麻痹自己,让自己不去想真正希望得到的是什么,他们认为苏珊是那种永远都不会把自己真正的心理需求说出来的人。但是当人们亲自看看苏珊过去的生活经历时,才知道这种臆想的猜测是错误的,苏珊是那种从来不会向任何人屈服的人,她可以把自己的精力分成几份,可以同时处理几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苏珊,完全有理由让人们相信她有能力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但她有时又把这种自信转化成了自负。在苏珊的生命中不仅仅是沃伦·巴菲特,还有一个男人。当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苏珊这个秘密时,苏珊自己也很难说清楚,与身边的这两个男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事情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而且超出了她的控制范围。
1983年年底到1984年年初,苏珊和她的网球教练约翰·麦凯布一同前往欧洲旅行,旅行的过程中苏珊不仅结识了很多欧洲的朋友,也认识了很多来自奥马哈的同胞。一时间,苏珊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1984年3月,苏珊返回奥巴哈参加巴菲特母亲利拉80岁寿辰的庆典,其间,苏珊并没有向巴菲特隐瞒自己的情史,告诉沃伦自己离开奥马哈搬到旧金山居住和另外一个男人有关,但同时她也承认这不是离开的全部原因。听到这个消息,巴菲特意识到这件类似于婚外恋的故事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巴菲特还感觉到苏珊所说的这个男人是在她离开奥马哈后认识的。
即便苏珊向巴菲特坦承了自己的情感遭遇,她也是有所保留的,她没有把自己的秘密完全告诉这位股票巨人,但苏珊的心里已经很明确,在巴菲特和自己的网球教练之间,她选择了前者。她永远不会离开巴菲特,两人的婚姻也将继续下去,她没有离婚的打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七
两难抉择
□艾丽斯·施罗德
1985年对于巴菲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当巴菲特把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Foods)出售给菲利普·莫里斯时,仅仅这一只股票就为伯克希尔公司赚回了3.32亿美元的收入,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福布斯》也开始了对巴菲特的关注,在《福布斯》列出的世界400首富名单中,就有巴菲特的名字,当时,想要进入《福布斯》的财富名单,意味着你的身价必须要在1.5亿美元以上,但巴菲特就做到了,那时的他只有55岁。能在55岁就成为亿万富翁,这的确不简单,而且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亿万富翁都有进入财富榜单的实力——14个人中只有1个人才能有这样的幸运,从这个角度来讲,巴菲特的经济头脑绝对不一般!究竟是什么让巴菲特有如此神奇的魔力?也许把他小时候最喜欢读的书改名为《赚到百万美金的1000招》更能解释这个现象,但是在童年的幻想中,巴菲特从未想过能积累如此巨大的财富。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刚刚上市的时候,股票的票面价值只有7.50美元,但现在,在巴菲特的领导下,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发生了质一般的飞跃,每只股票飙升到了2000美元!尽管如此,巴菲特并没有因为公司规模,特别是资金规模的急速扩大而选择把公司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公司,他认为那样的话,公司需要额外支付一笔经纪人费用,当然,巴菲特的这个观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样的伯克希尔公司更像是一个俱乐部性质的集合体,过高的股价也让人们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伯克希尔公司上。
随着伯克希尔·哈撒韦在金融界受到的关注日益剧增,巴菲特也开始在业界声名鹊起。现在当他走进一个投资者聚集的大厅时,人们的注意力将瞬间集中在这位55岁的富豪身上。对美国广播公司的收购的确改变了巴菲特的生活,大屏幕也不再是巴菲特遥不可及的事物,在著名的美国肥皂剧编剧阿涅斯·尼克逊的劝说下,巴菲特在尼克逊导演的电视剧中过了一把演员瘾。巴菲特和尼克逊的相识是在墨菲的饭桌上,席间,他接到了尼克逊的邀请,在《爱情》一片中出任角色。一般情况下,那些身为CEO的大人物们对于这种客串是避之不及的,但是巴菲特并没有这样做,他很喜欢自己在银幕上的处子秀,最后在工会剧组为他结账后,巴菲特并没有兑现那张支票,而是把支票和剧照装裱起来放在办公室里留作纪念。对于化妆和演出的兴趣也许就是巴菲特性格中的一部分,后来某次在朋友的宴会上,巴菲特还扮成了美国摇滚乐灵魂人物“猫王”的模样。在出席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组织的一个晚宴时,巴菲特更是尽显高校本色系上了黑色领结,带着小女儿苏茜一同出席,当时出席这个晚宴的还包括著名影星史泰龙、世界知名时装设计师唐娜·凯伦等人,而且这两个人还与巴菲特同桌就餐。在出席奥斯卡颁奖典礼时,巴菲特带上了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同居女友阿斯特丽德·门克斯,当时阿斯特丽德穿了一件看上去是从旧货店里淘来的礼服,但她并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寒酸,依然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在颁奖典礼结束后,巴菲特和著名的乡村音乐女歌手多莉·帕顿共进晚餐,帕顿给巴菲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巴菲特认为帕顿既可爱又讨人喜欢,但是巴菲特却没有让自己在帕顿心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要知道之前面对很多女性,巴菲特都能轻松地在异性面前留给对方很好的印象。
在参加凯瑟琳·格雷厄姆举办的宴会上,巴菲特的位置总是会被安排在当晚两位最重要或者是最有意思的女性中间,这样,他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语言上的天赋,但是巴菲特从来没有发掘出对于诸如天气、体育这些闲谈话题的驾驭能力,为了引入正题而之前做一下铺垫对于巴菲特来说,往往是一件浪费时间的无聊的事情。
……
名气带给巴菲特的除了人身安全上的隐忧外,更多的是个人空间的减少,总是会有陌生人打电话到巴菲特的办公室,希望能与这位亿万富翁直接对话。这些陌生人认为没有人可以帮他们,他们请求巴菲特给他们的时间也不长,事实上他们更清楚巴菲特的命门:他们相信巴菲特对于他们要说的一切肯定非常感兴趣。后来,格拉迪丝·凯泽给巴菲特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这些陌生人给巴菲特写信。从那时起,巴菲特总是能接到有关询问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信件,刚开始,信件的内容还是很和善的,比如向巴菲特咨询有关山楂疗法的事宜,或者是希望巴菲特能够为一种全新的冰激凌配方提供启动资金,但是后来,信件内容的尺度开始放宽。“巴菲特先生,我已经厌倦了平淡的人生,我被富人的生活所吸引,对于财富的向往已经灼热了我身体的每一寸肌肤,你很有钱,能给我点吗?”这些只是若干信件中的一封,更多的信件还是人们抱怨自己的命运和生活。“现在我的脑海里除了信用卡和账单之外没有别的!”
被这些信件所包围着,巴菲特并没有把这些来信当做垃圾扔掉,相反他把这些信件收藏了起来,并分门别类加以保存。这种做法在很多人眼中都是非常巴菲特式的,巴菲特总是让自己处于角色中,有时是角色演员,有时是一名老师。当然,这些信件中也不乏能够打动巴菲特的东西。如果他有时间,而且他认为这样做值得的话,他会亲自给对方回信,用坚定而且毫不迟疑的口气告诉来信者,出现的问题都应该是写信人自己负责!这一切就像是写信的人是巴菲特的孩子一样,巴菲特会在信中教给对方如何应付出现的麻烦——告诉他们的债务人自己目前的情况是多么潦倒,尽可能地争取较低的偿还利率以为自己偿还债务争取更多的时间。这些话更像是巴菲特的独白,他深知陷入债务危机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情,特别是当债权方是信用卡部门或者垃圾债券部门的话,麻烦将会是接踵而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八
两难抉择
□艾丽斯·施罗德
尽管巴菲特是众人眼中的股神,但是他自己的孩子们并没有接受到父亲专业炒股水准的熏陶。甚至有关如何处理大宗金钱的技巧巴菲特也没有传授给子女们,但是他们却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价值连城的一课,就是对待债务的态度,巴菲特对于欠债深恶痛绝的观点也遗传到了孩子们身上,这其实已经是非常幸运了。对于债务,甚至是任何有关钱的话题,巴菲特的态度向来是非常一致的,他从来不会乱花一分钱,从这一点来看,巴菲特对待子女的态度和对待陌生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面对孩子们体重的问题上,巴菲特又非常愿意拿钱作为交易的筹码让孩子们去控制自己的体重。
女儿苏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齐肩的短发、精心雕琢的脸庞,看上去30出头的苏茜和25岁的妙龄女孩没有什么区别,但唯一令她不满的就是身上多出来的几磅体重。于是,巴菲特给女儿送上了一笔合适的买卖:如果苏茜能够减重成功,她将获得一个月内购物免单的机会,支出全部由巴菲特负担,而且一个月内购物不设上限,但如果苏茜的体重出现反弹,那么她必须要把消费的全部金额还给巴菲特。看上去这样的计划比双赢政策更容易俘获人心:在这个交易中,没有人的利益会受到伤害,也没有任何风险存在,特别是对于巴菲特,无论结果怎么样,他都算是赢了。如果女儿能像自己预料的那样减轻体重并保持没有反弹,那么巴菲特也算是心愿达成,而且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才会掏出钱包里的支票,而苏茜也能买到漂亮的衣服。正是在这个美丽的结果的驱动下,苏茜开始了节食减肥,当她“得偿所愿”,体重达到一个理想的数量时,母亲苏珊给她快递过来一张信用卡,卡片上这样写道:“玩得开心点!”
刚拿到“减重奖品”的时候,苏茜的态度还是小心翼翼的,她不敢去花卡里的一分钱,她怕父亲赖账不给钱还需要她自己为衣服付款,但是慢慢地,苏茜意识到这并不是父亲的玩笑,一切是真的!她正式进入了自己的疯狂消费月,频频出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场里,这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这样肆无忌惮地消费。不过每次回到家里,经过餐桌时,苏茜都把消费单据卷了起来,自己也不敢面对近乎疯狂的购买结果。换来的结局是,每天当苏茜的丈夫艾伦回家时,看到妻子大包小包的衣服,都会惊讶得大叫上帝。30天后,苏茜得到了这一个月疯狂购物的结果,这一个月她总共花掉了4.7万美元!
看到这个数字,苏茜也有点紧张了。“也许爸爸看到这一切后他会郁闷得想死!”深知父亲个性的女儿这样说道,所以苏茜也不得不去寻找援兵。在巴菲特面前,妻子苏珊的确很有说服力,但是苏茜知道当面对涉及金钱的话题时,搬动哪位救兵对她来说更有帮助——这个人就是凯瑟琳·格雷厄姆。在和巴菲特三个子女的相处过程中,凯瑟琳并不认识彼得,更谈不上了解;而霍伊总是认为凯瑟琳这个《华盛顿邮报》的CEO是一个很难相处的对象,他在她家里的时候,要么害怕自己坐在了不该坐的位置上,要么害怕打破她家的东西;只有苏茜向凯瑟琳伸出了友谊的双手,两个人也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当苏茜给凯瑟琳打电话,述说这个由减肥引发的故事时,凯瑟琳答应如果需要,她肯定会帮忙!
不过也许苏茜有些杞人忧天了,毕竟她和父亲是有言在先的,巴菲特最终还是付了这份4.7万美元的账单,虽然表现得很客气也很和善,不过之后巴菲特把自己的朋友们叫在一起,大书特书心中的不满:“如果你们的太太花掉这么多钱,你们会怎么想?”男人们的回答当然都向着巴菲特,认为这样一笔大单有点过火,但是女士们的答案却出乎巴菲特的意料,这些贤内助们认为巴菲特不应该从自己的朋友身上找安慰,其实巴菲特是应该庆幸的,要知道4.7万美元并不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言外之意是苏茜还可能玩得更疯!
也许是从苏茜事件上得到了教训,当巴菲特与儿子霍伊打赌时,他选择了霍伊缴纳农场收入比例的高低作为赌注。这个赌约依然和体重有关,体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霍伊向巴菲特缴纳的农场收入比例。巴菲特认为儿子最适合的重量应该不超过182.5磅,如果高于这个数字,霍伊向巴菲特缴纳的比例定在了26%,而低于182.5磅这个体重,份额也相应减少到22%。用霍伊自己的话说:“这就是典型的巴菲特式的体重检测手段,我自己并不介意他这么做,事实上这代表了他对我的关心,我并不在意缴纳份额的多少,但我知道,就算是交22%的租金,父亲也是赢家,他从我这里拿到的支票也比任何人都多!”的确,不管最后怎样,巴菲特也不是输家,要么得到一个减重成功的儿子,要么得到更多的利润分成,这就是典型的巴菲特式作风,就像他的一个朋友所说的那样:“巴菲特是双赢政策的大师,如果这笔买卖不会给他带来好处,他是肯定不会插手的!”
在巴菲特的三个孩子中,彼得是在经济方面对家里依赖最少的一个。当母亲苏珊搬到华盛顿后,彼得夫妇就把自己在华盛顿大街的公寓让给了苏珊,自己则搬到了位于斯科特大街的公寓居住。那时,彼得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在为一个刚刚创办的有线电视台MTV创作一个长15秒钟的音乐背景,他在音乐事业上的这种成功也带到了商业上。尽管在巴菲特的三个孩子中,彼得的经济头脑是最差的,但是彼得成功地把伯克希尔的股份和音乐天赋结合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事业,并最终过上了富庶的生活,完全超脱了金钱游戏的范畴。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彼得开始思考父亲所说的话。“你认为人们真的欣赏你的才能?没有人特意到超市里买(你的哥哥)霍伊种出的玉米!”从父亲的这番话里,彼得意识到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是股神巴菲特的儿子,他的音乐才华不会被人赏识,没有人会单纯因为自己的音乐才华去雇用广告经纪,彼得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成功完全来自于父亲的庇佑,所以如果他希望自己的才华真正被人们认可,就要彻底和巴菲特这个名字断绝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彼得不惜牺牲任何代价。于是之后大家看到了这样一个彼得,一方面他继续从事商业性的工作,但另一方面,彼得并没有放弃在音乐上的追求,与新世纪公司签约后做了自己的音乐小样,并在1991年推出了名为《纳拉达》(Narada)的专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十九
两难抉择(三)
□艾丽斯·施罗德
人们很难用常理来衡量巴菲特的成功,但是盛名之下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平凡的人,而成了一个品牌,一个类似于“美国顶好牌花生酱”的商业品牌。不可避免的,他也因此成了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这些学者希望向人们证实巴菲特的成功不过是一个非常偶然的现象,没有必要为这样一个人而花时间和精力去捉摸,更不值得人们去崇拜。
这些学者们试图证明那些费尽心力想比一般人出色的“成功者”不过是若干一般人中的一个,但是他们只找到了一部分证据。套用数学中命题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来说,他们只找到了充分条件,没有阐述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很多在华尔街股市工作的人都能找到驳斥市场假说理论的案例,股票交易的确存在违反市场规则的特例,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这些案例的数量正在呈现减少的趋势,所以如果要对这些日益减少的案例进行研究,这些分析家必须要有一颗强壮的心来面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局面,还要考虑研究的长期性,毕竟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作后盾。即便如此,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支持者们也不允许任何特例和个案的出现,但对于他们来说,巴菲特本就是一个最大的难题!随着他的名气与日俱增,这位来自美国中西部的商人已经成了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发展最大的障碍。在这些学者眼中,巴菲特就是一个蒙着眼睛在深藏冰山的大海里航行的水手,要想成功穿越这片冰山,理论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巴菲特肯定会触礁,注定会失败!于是那些“随机漫步”理论的推崇者们——包括麻省理工大学的萨缪尔森、芝加哥大学的法玛、罗切斯特大学的迈克·詹森、斯坦福大学的威廉·夏普等人——开始把巴菲特当做一个难题来进行研究。他究竟是千载难逢的天才?还是昙花一现的偶然事件?在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巴菲特很多做法都是反常规的,就像一个发育迟缓的少年一样根本不需要人们对此进行研究,于是嘲笑巴菲特的声音也开始蔓延开来。这其中就包括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波顿·麦基尔,他在经过了细致的研究得出了一个总结论,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公开发表了对巴菲特的不屑:“无论是谁打破市场的运作规则,充其量都不过是一只幸运的猴子。”猴子能将飞镖投在靶上完全是因为它的运气,而在麦基尔眼中,巴菲特也同样如此。
猴子扔飞镖的比喻没有让巴菲特难堪,他反而在办公室里放了一个用《华尔街日报》报纸做成的镖靶当做娱乐。有效市场理论没有打垮巴菲特,同样没有对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无论巴菲特还是他的好朋友芒格,那些学者们在他们的眼中都不只是他们各自专业的带头人,拿到了“巫师专业”的学位证书,而他们所教授的内容更是让巴菲特他们觉得可笑,教的全都是那些根本无法被证实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说,学者们的做法冒犯了巴菲特缜密的理性思维,也在质疑巴菲特在投资领域的专业性。
1984年,哥伦比亚商学院为了庆祝本·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一书发行50周年召开了一个大型研讨会。格雷厄姆希望巴菲特能对自己已经出版的《聪明的投资者》一书进行修订后再版发行,以当时巴菲特的名气,经他修订后的图书必然能有一个很好的销量。但是巴菲特和自己的导师在很多问题上都难以达成共识,特别是在资产格局方面,巴菲特信奉的资产集中和格雷厄姆主张的资产分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所以巴菲特并没有完成这本书的修订,只是给这本书写了序言。但哥伦比亚商学院并没有放弃这个机会,他们邀请巴菲特在这次研讨会上进行演讲,虽然商学院希望股神能侧重讨论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但这次演讲却成了针对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大讨论。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的迈克·詹森成了这次讨论的另外一个主角,于是人们看到了在优瑞斯教学大楼里两人的辩论。詹森认为“即将被杀掉的火鸡要从一开始就感受到这种恐怖的气氛”。詹森这么做就是要唤起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追随者们对于已经过时的随机漫步理论的印象。他认为现实生活中并不能排除某些人在股票市场运作方面非常成功的可能,只是成功的比例很少。就拿掷硬币这个游戏来说,的确存在某些人每次都能让硬币有人头的一面在上,不过鉴于能够保证这一点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随机漫步理论还是能够成立的。
就在詹森慷慨陈词之时,坐在下面的大卫·多德脸色有些难看了,上了年纪的多德就坐在巴菲特的旁边,他倚着座位轻轻地对巴菲特说:“沃伦,去,让他看看我们的厉害!”
事实上,为了这次演讲,巴菲特已经准备了好几周的时间,他也知道会有人拿投掷硬币作为反驳的例子,所以在自己陈述的时候,巴菲特显得成竹在胸:如果那些投掷硬币的人完全来自同一个地方,非常擅长这个游戏,那么得到全是“人头”而不是“字”的结果就变得不再随意,而是可以操控的了。举个例子,如果这些人都是格雷厄姆·多德理论的追随者,那么当他们在投掷硬币或者从事某一项活动的时候,思想肯定会有相通的地方,因为指引他们考虑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的,所以要想得到全是人头的结果也不是什么难事。
随后,巴菲特给出了9份资金经理人的投资业绩线图——这9份投资业绩分别属于比尔·鲁安、查理·芒格、沃尔特·施洛斯、里克·格林、汤姆·纳普和埃德·安德森、FMC公司退休基金、巴菲特本人以及其他两名资金经理人。这些图表显示他们的投资内容并不相同,虽然早期几个人的发展方向还有彼此交融的地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投资产业逐渐延伸到了不同的方面。巴菲特对于包括自己在内的9名资金经理人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全都是格雷厄姆—多德理论的追随者,如果要玩投掷硬币的游戏,我们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都能让硬币的人头一面朝上,这一点我们很确信”,此外,他还表示包括自己在内的这几位资金经理绝大多数都不会退休,会继续在投资行业里打拼下去。巴菲特这样一番有理有据的陈词让现场的所有人相信,他们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是靠自身的努力,而不是凭借所谓的运气。
巴菲特结束自己的演讲后,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人们完全为巴菲特精彩的讲解所折服。之后,人们开始向他提问,巴菲特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很绅士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而且尽可能做到详尽有理。随机漫步理论存在的基础就是数据分析,而现在,巴菲特就是利用数据分析反驳了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和随机漫步理论的准确性,这一点足以让格雷厄姆和他的追随者们感到宽慰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二十
两难抉择(四)
□艾丽斯·施罗德
从巴菲特成为公司CEO的那一天起,他就算正式走进了企业CEO俱乐部,但是和其他CEO们不同,巴菲特没有任何恶习——他不会去住所谓的五星级酒店,不以收藏名酒、名家作品为乐,也没有见他购买豪华游艇,抑或是另觅爱人,找一位漂亮的花瓶小姐做自己的太太。“花瓶?我从来不认为花瓶太太是对自己的奖励,在我看来,那样的奖品是给失败者准备的!”
但1986年的某一天,巴菲特的态度似乎发生了改变。一天,他给好朋友小沃尔特·斯科特打电话。斯科特是地地道道的奥马哈人,他和巴菲特是同乡,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斯科特一直在为彼得·基维特父子公司工作,他的血液里充满了商人的DNA,但又不失风趣和幽默。在彼得·基维特父子公司,小沃尔特·斯科特接替了基维特成为了这家公司的老板。在之后发生的美国联邦高速公路串通投标丑闻案中,他登上了美国各大新闻的头版,这使得彼得·基维特公司在任何涉及到政府基金的合同中投标的资质受到质疑,严重威胁了公司的生存。不过最终斯科特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坦率与平稳的做法以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选择与政府部门进行交易,而这样的风险是很大的,动不动就可能让公司陷入生死边缘),帮助公司回到了之前的轨道上来。对于巴菲特来说,斯科特是值得信任的,所以凯瑟琳·格雷厄姆偶尔几次来奥马哈看望巴菲特时,她都选择住在斯科特家里。
巴菲特在打给斯科特的电话中这样说道:“沃尔特,你觉得我买一架私人飞机怎么样?”巴菲特之所以给斯科特打电话,是因为他知道基维特公司内部有若干架飞机,主要负责接送来自边缘地区的合作伙伴。
而斯科特的回答是:“你不用问我,我想你自己能找到适合的理由!”
两天后,已经找到答案的巴菲特再次打电话给斯科特:“沃尔特,我已经找到答案了,现在我想问你的是,怎么找到飞行员帮你开飞机,还有你是怎么对飞机进行护理的?”
为了让巴菲特解开心中的疑惑,斯科特邀请巴菲特小试了一下基维特公司刚刚购进的新款飞机。飞了一圈后,巴菲特小心翼翼地走了出来,随后立即购买了一架,“猎鹰20”,型号和斯科特邀请他试驾的飞机一模一样,而这架飞机也成了伯克希尔公司的专机。这样,巴菲特的个人空间更多了,他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旅行时间表了。一直以来,隐私和自由支配时间都是巴菲特最在意的东西之一,一架飞机帮他解决了很多问题。
不过购买私人飞机也让巴菲特违背了自己的一贯原则,那就是不浪费一分钱。杜绝浪费是巴菲特人生的首要信条。他永远也不会忘记与凯瑟琳·格雷厄姆在机场打电话的那件事。有一次在机场上,格雷厄姆要打个电话,需要10美分,由于没有零钱,她向巴菲特借钱。当巴菲特掏出口袋里仅有的一枚硬币时,发现是25美分。他毫不犹豫地转身去换零钱,格雷厄姆知道巴菲特是不想浪费,她连忙叫住了巴菲特,用半开玩笑的口气说就让她浪费掉这15美分吧。对于巴菲特拥有的财富来说,这浪费掉的15美分就像是乘坐飞机在飞越乞力马扎罗山时丢掉一磅的货物一样不值一提,而此时巴菲特正在给自己找借口,找一个能解释自己买了一架飞机又雇用了两名飞行员这种行为的借口。在巴菲特自己看来,这无异于古埃及法老那样奢华的生活,但是如果真的要为浪费找借口的话,巴菲特无视清算而损失的1.85亿美元更需要他的解释!
是啊,巴菲特一向吝啬的性格和昂贵的飞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舍友克莱德·瑞查德却给出了其中的答案,不过这样的说法看上去并不是十分妥帖,同样听上去有点令人尴尬。“他购买这架飞机的目的无非是希望给自己省钱,当然也能省些时间。”听到了这种说法,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也拿自己开玩笑:“我啊,就是工作的时候太吝啬,而出去玩的时候舍得花钱!”
这架“猎鹰20”,作为唯一一件属于巴菲特的奢侈品也让他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便如此,巴菲特“吝啬”的性格也没有改变多少。即便打着代表绅士身份的领结,巴菲特并没有真正融入所谓的名流社会,他依然是芒格口中那个“冰冷公司”的CEO。
1987年,美国大使沃尔特·安嫩伯格夫妇邀请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携夫人、巴菲特和苏珊到著名的棕榈泉国际公寓(Palm Springs)度周末。其实在此之前,巴菲特就已经和里根夫妇见过面了,那是在凯瑟琳·格雷厄姆在马撒葡萄园岛的别墅里,而且巴菲特还与里根总统在白宫一起用过餐,但是与总统先生度过一个周末,对于巴菲特来说还是第一次。“一切都是精心安排好的,这里的一切都是为沃尔特这样的人来设计的,偌大的一个房子里,除了你和你的太太就是50多个服侍你的人。墙壁上挂着的动不动就是价值亿万美元的名画,而我在那里就像是一个看客,只有我对这些艺术作品一窍不通!要是我,我倒是希望墙上挂着的都是《花花公子》的封面!”相比之下,苏茜对这些高雅生活的适应要比巴菲特好很多!
在这里,沃尔特为自己准备了专门的9洞高尔夫课程。球座排列非常整齐,而那些高尔夫球码放成一个金字塔的形状。在沃尔特上课的时候,草坪上除了他没有别人,课程也安排得非常精确。如果他一天被安排了4个四人赛的课程,他会说自己这一天的课程安排太满了,留下3个,让剩下的那个自己回太阳岛乡村俱乐部去打吧。我要是他,我就会自己去那个俱乐部挥上几杆,太阳岛乡村俱乐部的服务很好,在球被拿走后,会有专人把球码放整齐,依然像之前金字塔的形状,这样的生活对于我来说,如同梦幻一般!对于金字塔和法老的奢华生活,巴菲特有自己的见解,但他并不排斥和安嫩伯格这位大使先生一起打球,因为他很喜欢安嫩伯格,也喜欢和他打球。尽管巴菲特并不认为自己要过安嫩伯格一样的生活,但他也知道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当然,巴菲特更不会抨击安嫩伯格选择的这种方式。那个周末,安嫩伯格成了巴菲特身边最好的朋友,一直陪伴在他的左右,而总统里根则成了他们在高尔夫球场上的玩伴。巴菲特知道这个周末有很多的特工人员一直在保护着总统,但是他们的隐蔽工作做得很好,即便巴菲特把高尔夫球打到了水里,这些特工人员也没有现身捡球,这让巴菲特一睹特勤人员的希望落了空。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二十一
两位巨人的第一次会面
□艾丽斯·施罗德
1991年美国独立日(7月4日)那个周末,巴菲特和盖茨见面了。这次会面是在凯瑟琳·格雷厄姆和她所拥有的《华盛顿邮报》的主编梅格·格林菲尔德的倡议下进行的,地点选在了华盛顿州的双桥岛(Bainbridge Island)。他们希望巴菲特和盖茨两位巨人能在这里过一个周末,放松一下他们的神经。不过对于巴菲特来说,他并不愿意去:从西雅图到双桥岛坐轮渡大约需要半个小时,但要离开这里,只有乘船,水上飞机、或者搭便车三种方法,只是这次聚会凯瑟琳他们什么交通方式也没有提供,要想离开,对于巴菲特来说很困难。此外,格林菲尔德建议巴菲特参观胡德运河(Hood Canal)附近的一处四居室的建筑,这正是盖茨为家人修建的小别墅。对于盖茨,巴菲特还是非常欣赏的,尽管巴菲特比他年长25岁,他知道盖茨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两人就是《福布斯》财富榜上争相被人们比较的对象。不过,以巴菲特对于IT业人士并不感冒的性格,他自己是肯定不会加入凯瑟琳的周末之旅的,但是在格林菲尔德的劝说下,巴菲特动摇了。格林菲尔德告诉他:“你肯定会喜欢上盖茨的父母的,而且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会去。”最终,巴菲特还是同意了。
凯瑟琳和巴菲特驱车赶往了格林菲尔德的“度假胜地”,虽然沿途有些泥泞,但是眼前的风景还是令巴菲特眼前一亮:房屋墙壁全部用玻璃打造,非常具有现代气息,屋旁粉红色和紫色的豌豆苗在风中轻轻晃动。但是巴菲特的好心情却被主人的第一句话打乱了,虽然这里的风景很好,可以直接看到普吉特海峡(Puget Sound),但却只有两间客房,凯瑟琳和另外一名记者罗利·埃文斯(Rallie Evans)及夫人住在这里,而巴菲特则被安排在了远处的另外一个小客房休息。当巴菲特赶到自己房间的时候,看到工人们正在为他搭建临时床位,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套房子的客房也都住满了人。
事实上,巴菲特并不介意住在哪里,他并不挑剔居住环境,而且在他入住之前,格林菲尔德已经在房间里放满了樱桃可乐、喜诗糖果,还有其他的小零食,把一切布置得都非常舒适。但是当巴菲特想上洗手间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洗手间的门上挂了一个“NO TP”的牌子,巴菲特一时间没有搞懂,所以他叫来了凯瑟琳和格林菲尔德,但是两个人也都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最后他们猜测可能是洗手间里的管道出了什么问题所以不能使用。如果巴菲特要去洗手间,白天的话还好一些,如果他正巧在格林菲尔德的住所那边自然没有问题,但由于那里和巴菲特借住的地方相隔较远,所以他只能借用附近加油站的公共洗手间了,格林菲尔德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当晚,巴菲特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吃着格林菲尔德为他准备的零食,喝着可乐,一直在想洗手间牌子上“NO TP”的意思,为什么门是锁着的?第二天,包括格林菲尔德那边的所有客人也没有弄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第二天,巴菲特穿了一件非常休闲的开身毛衣,还把灰色的头发梳理得很光洁,这一天,格林菲尔德载着包括巴菲特在内的5个人去了盖茨的家。天啊!一辆普通汽车里坐了6个人,可以想见这会是多么拥挤!汽车足足开了95分钟。巴菲特不禁开始抱怨了:“我们究竟去那里干什么?难道让我们要守着这些人待一天吗?我们要保持高雅客气的待人接物究竟要到什么时候?”
想到要见到巴菲特他们,盖茨的心理何尝不是一样呢?“我和母亲谈了谈,而结论就是母亲质问我,问我为什么不来参加家里的聚餐?我告诉她我太忙了,我走不开,可她却搬出了凯瑟琳·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两个人,说他们都参加了!”其实,盖茨是更希望见到凯瑟琳的,这位已经74岁的老人现在成了传媒界的传奇,不过她的脾气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改变,依然是充满贵族气息、非常自我,这样的性格很容易让人把她和伊丽莎白女王联系在一起,但是,“我又告诉我的母亲说,我对那个只会拿钱选股票投资的人一点都不了解,我没有什么可以和他交流的,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不过在母亲的坚持下,我还是答应了。”
就这样,盖茨坐飞机回到了双桥岛,他也希望飞机能在第一时间带他脱离那个地方。不过在走出机门的一瞬间,盖茨十分惊讶地看到了那些名人,那些格林菲尔德请来的客人,只是他们的装束有点可笑,看起来有些像杂技团的小丑。
在格林菲尔德众多的客人中,他最先认识了凯瑟琳。这位74岁的老人被介绍给盖茨时,她看到了一个“刚刚毕业的小伙子”——盖茨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他穿得很随意,一件红色的外套里面是一件高尔夫T恤,衣服的领子稍稍翻着,之后盖茨还邀请凯瑟琳乘坐水上飞机。而那一边,巴菲特已经和盖茨的父母老比尔和玛丽夫妇聊了起来。接下来自然而然,巴菲特和盖茨就认识了。
对于两位巨人的第一次见面,很多人都在仔细观察。至少在一点上,巴菲特和盖茨是相似的,如果遇到不热衷的话题,他们会尽量选择结束。人们对于盖茨不善隐藏自己的耐心早有耳闻,而巴菲特,虽然在遇到感觉无聊的话题时他不会再提前走开转而找本书看,但是他依然有自己的方法,他会在第一时间把自己从不感兴趣的话题中解脱出来。
在与盖茨的交流中,巴菲特还是和平常一样,没有过渡语言直奔正题,他问盖茨有关IBM公司未来走势的问题,他还向盖茨询问是否IBM已经成了微软公司不可小视的竞争对手,以及信息产业公司更迭如此之快的原因为何?盖茨一一做出了回答。他告诉巴菲特去买两只科技类股票:英特尔公司和微软。轮到了盖茨提问,他向对方提出了有关报业经济的问题,巴菲特直言不讳地表示报业经济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深渊,这和其他媒体的蓬勃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是几分钟的时间,两个人就完全进入了深入交流的状态。
巴菲特和盖茨边走边谈从花园来到了海滩,人们也竞相尾随。“我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这边这些人的存在,没有发觉周围还有很多举足轻重的人,最后还是盖茨的父亲看不过去了,他非常绅士地对我们说,他希望我们能融入大家的这场派对,不要总是两个人说话。”
一直到太阳落山,鸡尾酒会开始,两人的谈话还没有结束。盖茨之前过来时乘坐的飞机将在傍晚离开,只是飞机走了,盖茨没有走,他依然在享受与巴菲特聊天的乐趣。晚饭的时候,盖茨的父亲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巴菲特的答案是“专注”,而比尔的答案和他的一样!
当巴菲特说出“专注”这个词的时候,不知道在座的人群中有多少能够体会他这个词的含义,但一直以来,专注就是巴菲特前行的重要指南。专注是什么?是对于完美的追求,而且这种禀性是特有的,不是谁说模仿就能模仿得了的。专注是对于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由于专注,才成就了托马斯·爱迪生这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正是由于专注,才诞生了沃尔特·迪士尼这位享誉世界的动画片之父;正是由于专注,才让大家认识了美国灵魂乐教父詹姆斯·布朗。同样,专注还是完成伟大事业的决心,否则,人们都不会看到首位女性国会议员珍妮特·兰金(Jeannette Rankin)力排众议反对美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而这两场战争带给世界的除了灾难就是痛苦。专注还包括对于理想的追求,即便是这位身价过亿的人,也会因为一件小事,一个写着“NO TP”字样的牌子而想要探个究竟并迫切需要找到一个答案。
不过在那个周末,“NO TP”这个牌子的含义并没有被哪个专注的人揭开谜底,他们后来才终于知道,原来它的意思是洗手间里没有可以处理厕纸的可触管道(TP为Touchy Plumbing的英文缩写)。谜底大白天下,巴菲特也解脱了,他再也不用去加油站的公共洗手间了。不过,还是有人对这件小事津津乐道,凯瑟琳、格林菲尔德就是其中两位,至于后来他们在向盖茨一家介绍巴菲特时,还免不了把这件事情再抖出来。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
■ 《滚雪球》精彩章节连载之二十二
打桥牌
□艾丽斯·施罗德
闲暇时间,巴菲特最大的爱好就是打桥牌,一项在巴菲特的生命里已经存在50年时间的运动!当巴菲特在纽约处理所罗门公司丑闻时,他迷上了国际桥牌,相对于巴菲特之前打的桥牌,国际桥牌更具挑战性。1993年的一天,巴菲特正在和乔治·吉莱斯皮打牌时,遇到了卡罗尔·卢米斯,和她在一起的正是两届桥牌世界冠军沙伦·奥斯伯格。
奥斯伯格几乎就是为桥牌而生的,她从大学时代就开始玩桥牌,在成为桥牌选手前她的职业是电脑程序员。现在她在美国富国银行(Wells Fargo)工作,主管公司新近开发的互联网业务。作为两届桥牌世界冠军的她大概40多岁,是一位身材娇小的金发女郎。
“下次她过来时候,让她在奥马哈停留一下,并给我打电话。”巴菲特对卢米斯说道。
“奥马哈?奥马哈在哪儿?”当时奥斯伯格还不知道自己面前站着的就是鼎鼎大名的巴菲特。在知道后,她整整花了三天的时间才鼓足勇气给巴菲特打电话,“我都要吓死了,我从来没有和依然健在的传奇人物说过话!”
差不多一周左右的样子,奥斯伯格从旧金山的家里乘飞机来到了奥马哈。“我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到了巴菲特的办公室,股神的新秘书戴比·博赞科把她领进了门。巴菲特的见面方式很特别,他把奥斯伯格带到了一个盒子面前,并给了她三个骰子,骰子上面刻着的不是平时常用的1、2、3,而是17、21、6、0四个数字。“你选一个,我选一个,然后我们两个开始掷骰子,看看谁能赢。”巴菲特说出了游戏规则,随后两人就在地板上玩起了掷骰子游戏。巴菲特就这样打破了初次见面的陌生感。
游戏结束后,巴菲特邀请奥斯伯格在Gorat’s拉特牛排店共进晚餐,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巴菲特最喜欢的餐馆。“这里的牛排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走进Gorat’s牛排店后,巴菲特说道。不知道对方究竟想说什么,奥斯伯格很小心地应对着:“今天晚上您吃什么,我就吃什么。”几分钟后,奥斯伯格的牛排到了——一块巨大的五分熟牛排,看上去足足有棒球手套那么大!由于不想因为牛排冒犯了这位股神,奥斯伯格还是硬着头皮吃了下去。晚饭结束后,巴菲特带奥斯伯格到奥马哈当地的一家桥牌俱乐部消遣,10点钟左右,俩人从俱乐部里走了出来,巴菲特终于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了——内布加斯拉家具城、巴菲特的家、还有巴菲特小时候住过的地方、波珊珠宝店,奥斯伯格感觉到每个地方都充满了巴菲特的特色。最后,汽车停在了巴菲特事先为奥斯伯格预定的酒店。
第二天早上,当奥斯伯格退房时,酒店前台小姐告诉她“有人过来找您,并给您留下了一个包裹”。奥斯伯格打开一看,是巴菲特撰写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年度报告,巴菲特是在早晨4点半亲自给奥斯伯格送过来的,不过和平时伯克希尔公司股东们看到的不一样,巴菲特已经把报告装订成册,看上去非常正式。就这样,奥斯伯格也成了巴菲特朋友圈里的一员。
不久之后,在巴菲特的介绍下,奥斯伯格和凯瑟琳·格雷厄姆相识,这样奥斯伯格也成了凯瑟琳的桥牌友之一。两个人的友情就这样建立了起来,奥斯伯格也开始在凯瑟琳的家里小住,她还经常和桑德拉·戴·奥康纳这位美国著名的大法官等名人一起切磋桥牌技艺。一次,奥斯伯格在凯瑟琳的客房里看到了一幅毕加索的油画,正好巴菲特当时也在,就听见奥斯伯格大叫起来,“天啊,浴室里居然有一张毕加索的真迹!”
“我在那里住了30年,从来都没有注意那儿有一幅毕加索的画。”巴菲特说道,“我只知道那儿有免费的洗发水。”
为了能和奥斯伯格打上几局桥牌,巴菲特甚至调整了自己的行程时间,每次都安排在奥斯伯格到纽约公干的时候赶往纽约与她见面。经常是在凯瑟琳的家里,巴菲特、奥斯伯格、卡罗尔·卢米斯、乔治·吉莱斯皮几个牌友凑在一起。“我们都挺喜欢对方,”巴菲特评价奥斯伯格说道,“但尽管她从没有说过可我能看出她被我们这么烂的桥牌技术给吓到了。”奥斯伯格是一个很亲和的人,如果巴菲特在打牌的时候出现错误,她会不留痕迹地予以纠正,她知道如果触犯了巴菲特的威严,也就意味着与他的友情很难再继续下去。所以通常是在几手后,奥斯伯格会很客气地问巴菲特为什么刚才会那样出牌,“现在,我们先学学桥牌吧”,奥斯伯格总会这样说,然后她会教他一种更合理的出牌方法。
不久之后,巴菲特和奥斯伯格就成了要好的朋友。正是奥斯伯格让巴菲特改变了对电脑的看法。她认为股神需要添置一台电脑,就这件事,两个人争论了几个月的时间。“我确实觉得你应该有一台电脑了!”奥斯伯格说道。“不!我真的不需要。”“你可以在电脑上玩桥牌。”“嗯,不一定吧。”最后,奥斯伯格说道:“沃伦,你至少应该去试一下,即使只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好吧,好吧。”巴菲特妥协了,“你来奥马哈吧,把电脑装好,然后你就待在房间里。”
就这样,桥牌和奥斯伯格完成了甚至连比尔·盖茨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巴菲特终于走进了电脑与互联网时代。他让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布鲁姆金家族的员工为他安好了电脑,然后乘私人飞机亲自去接奥斯伯格。那时,奥斯伯格正在美国中西部的一座城市参加桥牌巡回赛,就这样,巴菲特把她带回了奥马哈。很快,奥斯伯格就和巴菲特的女友阿斯特丽德熟悉了,而奥斯伯格在奥马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巴菲特如何上网和如何使用鼠标。“他胆子很大,真的很大!”奥斯伯格说道,“他要打桥牌。”当然,只有桥牌才能把巴菲特拉到电脑旁边。“帮我把在桥牌游戏中我所需要知道的东西写下来,”巴菲特对奥斯伯格说,“别的我什么都不想知道了,而且不要试图向我解释电脑的工作模式。”巴菲特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在桥牌游戏中的网名“T形骨头”(tbone),奥斯伯格在网上则使用“莎洛诺”(sharono)的名字,一周中有4-5个晚上,巴菲特会同奥斯伯格还有其他的桥牌爱好者通过互联网来切磋牌技。为此,阿斯特丽德特意把晚饭的时间也提前了,一切活动都要以桥牌为先!
就这样,桥牌游戏成了巴菲特生活的全部,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吸引他的注意力。一天,一只蝙蝠飞进房间,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后来又撞到了墙上,阿斯特丽德发出一声尖叫:“沃伦,这里飞进来一只蝙蝠!”巴菲特坐在屋子里,穿着那件磨破了的厚绒布浴袍,紧盯着他的桥牌,根本舍不得将注意力从电脑显示器上移开:“没有关系,它不会打扰我的桥牌游戏。”最终,阿斯特丽德叫专人才把这位不速之客请了出去。
在奥斯伯格的指导下,巴菲特感觉到自己的桥牌技巧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是他想要向更高水平的竞赛中冲刺。“为什么不从顶级赛事开始呢?”奥斯伯格说道。就这样,两人报名参加了世界桥牌锦标赛的男女混合双打项目。阿布奎基赛事中心(Albuquerque convention center)聚集了成百上千的参赛选手,他们围坐在桥牌桌旁。外面还围了一圈旁观者,他们关注着场上的每一个变化,有时也会小声议论几句。当美国首富沃伦·巴菲特和两届世界冠军沙伦·奥斯伯格出现时,整个赛事中心震动了,早已有人认出了股神其人,瘦长的脸庞和灰白头发是他的标志,巴菲特的参赛引发了全场的轰动,之前还没有哪位桥牌爱好者能出现在世界锦标赛的舞台上,历史的改变本身就非常引人注目,再加上事件的主人公是巴菲特,轰动自然是正常的。
奥斯伯格并没有想到和巴菲特的组合能取得好成绩,在她看来,他们这对组合能取得一些积分、获得一些比赛经验就足够了,但是巴菲特并不这样以为。赛场上的他坐在桌边,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似乎屋子里根本没有其他人的存在。他的水平自然不能和专业选手相比,但是巴菲特表现得异常专注,他可以沉重冷静地面对对手,就好像是在自己家里打牌一样。“和沙伦一起搭档,我的防守非常好!我似乎能感觉到她在做什么,相信我,沙伦每一次出牌都能影响比赛的进程!”最终,巴菲特的专注弥补了他在技术上的不足,两人顺利地打进了决赛,这样的结果让奥斯伯格也感到很吃惊,“我们真的太棒了!”她说道。
但是得到这样的分数,巴菲特和奥斯伯格已经打了一天半的比赛了,巴菲特处于一种极度疲倦和痛苦的状态中。唯一的休息时间只有一个小时,还要跑出去到处寻找汉堡包吃。他看起来像是刚跑完一场马拉松。决赛之前,巴菲特决定放弃,他对奥斯伯格说:“我不想比赛了,我要退出!”
“什么?!”奥斯伯格非常震惊。
“我不想继续比赛了,我要退出!告诉组委会我们不参加决赛了,告诉他们我急着去谈一笔生意。”于是,奥斯伯格被巴菲特委派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向世界桥牌联合会提出退赛申请。
在这之前还没有人愿意放弃进入决赛的比赛资格。世界桥牌联合会的代表们感到很愤怒,巴菲特不能退出比赛!组委会当然不会不知道巴菲特的威望以及他背后的财富,正是因为如此,他在取得了决赛资格却要求退赛的要求才让官员们感到震惊!“你们不能这么做!”官员们众口一词,甚至威胁剥夺奥斯伯格的世界排名以及其参赛资格,“我不是要退赛的那个人!你们不能这么做!”奥斯伯格说道,一再解释巴菲特退赛是因为生意的缘故。最终组委会同意了,同意俩人退赛,而且他们知道奥斯伯格并不是事件的策划人,所以也没有给她任何处罚。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享有《滚雪球》全国性财经媒体独家连载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