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投行项目储备至2008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46:17
中信证券:投行项目储备至2008年

 

 


  
  不管是从承销的公司数量还是承销的股份数量来看,中信证券都已经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投资银行,取代了昔日投行老大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地位。
  
  “中信证券的投行项目已经储备至2008年。”这不是秘密,但绝对是国内券商重新分野的标志。
  过去5年,因市场的持续低迷,国内券商全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几乎所有的证券公司都被逼至绝境。但始于今年五一之后的行情,使国内众多的证券公司又重新恢复活力。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约120家证券公司的净利润总额超过了120亿元,离券商全行业五年来的历史最好水平一步之遥。历史上,证券公司最佳的经营业绩是2000年,全行业净利润达135亿元。
  突破历史最好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券商全行业能够在哀鸿遍野后找到发展的新机遇。对于大部分证券公司来说,即使今年赚够了前五年的总和,也是不能弥补这五年来被蹉跎的岁月。
  “请你们做报道的时候一定要客观,不要有任何‘吹嘘’的味道。”9月27日上午,在记者提出相关采访要求后,中信证券新闻发言人房庆利这样告诫,现在公司最怕的不是所谓的负面报道,而是正面宣传。
  在先后将万通证券、金通证券和昔日“翘楚”华夏证券网罗麾下后,中信证券这只国内证券公司的“出头鸟”已经被推上了舆论和业界关注的浪尖。
  而曾几何时,在市场只能屈居“二流”的中信证券还仅在大股东(中信证券第一、第二大股东分别是中信集团和中信国安集团,两者持股比例分别为32.55%和8.06%,后者是前者的全资子公司)的庇护下,勉强糊口而已,相对于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华夏证券、南方证券等老牌证券公司来说,其模样还显得稚嫩。
  世事已变。五年的低迷行情,成就了稳健扩张的中信证券。“中信证券已经进入这个行业的第一梯队。”国泰君安证券金融行业高级研究员梁静表示,证券行业的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
  据Wind资讯统计,在今年36家已经发行或正在发行的新股中,中信证券占据了5家公司的主承销商席位,同时还是今年国内IPO前三名工商银行(601398.SH)、中国银行(601988.SH)、中国国航(601111.SH)的联席主承销商。
  不管是从承销的公司数量还是承销的股份数量来看,中信证券都已经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投资银行,取代了昔日投行老大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地位。
  除投行业务外,中信证券及其所属子公司在境内合计拥有165家证券营业部,65家证券服务部,是国内目前拥有最多营业部的证券公司。
  今年6月初,再融资大闸开启,作为国内两家上市券商之一的中信证券就“闪电”完成了46亿元资本金的非公开定向增发,中信证券的净资本规模一举突破了100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本土券商。
  梁静认为,依靠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赚钱,并不代表券商的真正实力。在净资本成为证券公司开展各项业务的门槛之后,高端业务的竞争才是未来券商实力的体现。
  目前,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创新类高端业务要求证券公司的净资本至少达到12亿元。在18家创新类券商中,有相当数量的券商因达不到这一要求而被创新高端业务拒之门外。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这些没有达到净资本额度的创新类券商以及部分规范类券商中,相当部分证券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增资扩股工作,一部分证券公司还在酝酿通过上市来解决这个问题。
  “具有净资本优势的券商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一位人士坦言,今后包括直接融资业务在内的所有创新类高端业务都要求证券公司有足够的净资本。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称雄于市场的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国信证券已落入第二阵营。”该人士表示,要想及时补足净资本,具有上市地位的券商优势明显。中信证券已经先走了一步,对于志在高端业务竞争的券商来说,净资本门槛将在一段时间内捆住他们的手脚。
  中信证券在其定向增发的项目说明书上这样表示,资本市场的宽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中信证券未来主要的竞争对手将是更具有资本实力和销售网络的商业银行以及具有全球性资源配置和技术能力的外资投行。
  2006年注定是中国资本市场转轨的一年,作为资本市场的纽带,券商能否顺利转轨显然是市场能否成功重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