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农民工就业问题应纳入反危机考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02:53:51
80后农民工就业问题应纳入反危机考虑

邓聿文

就业市场的坏消息看来是一个接一个。中国人保部等多个部门的调查均显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提前返乡的人数已经达到近800万之巨,占到1.2亿外出农民工的6%,广东的统计也表明,10月份倒闭的企业达8万多家,与前9月的数量齐平。

在这股返乡大潮中,我们尤要关注“80后”出生的所谓“第二代”农民工即青年农民工的失业问题。这是因为,中国农民工已经占了中国城市职工总数一半以上,青年农民工又占了农民工总数的2/3以上,约达8300万人。青年农民工如果呈现大规模失业潮,可能演变成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第二代”农民工有着与他们的父辈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与社会环境。他们的身上除了户籍是农民外已经没有多少农民的影子,也没有农业生产技能,更不希望回到农村。由于他们相对受教育程度较高,与“第一代”农民工多在建筑、餐饮、卫生等服务行业打工不同,他们多在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就业,还有一部分在需要一定技能的服务业中就业。此外,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精神生活需求,渴望继续学习,重视技能培训,希望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愿望特别强烈,有着更为强烈的权利诉求。

这些是青年农民工的主要社会特点,也决定了政府在寻求化解其就业困境时要采取不同于其他群体的解决办法。

首先,应为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建良好环境。无论从眼下应对失业潮着眼,还是从未来解决就业问题考虑,都有必要在青年农民工中倡导以创业带动就业。对他们创业不利的因素主要是自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狭窄以及地方投资环境恶劣等。这就需要公共财政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为他们的创业项目贷款提供财政贴息,或者纳入扶贫开发项目;同时,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提供创业技术支持。如果青年农民工的创业能够兴起一定的规模,像当年发展乡镇企业一样,不单能解决他们本人的就业问题,还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其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青年劳动力就地转移。现代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在农村新“土改”推开后,农业必定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化。老一代的农民囿于文化水平,虽有农业生产的传统经验,但不可能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个任务只有完成了基础教育的青年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工才能承担。另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也需要国家把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现代农业发展起来了,能解决相当部分青年农民的就业问题。

最后,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推进城市化。农村人多地少,无论是创业还是现代农业都无法全部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此外,就青年农民工自身的定位来说,其最终出路还是在城市。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自身的工业化进程,也与同等收入国家有较大差距,因此,两者的发展空间都非常广阔。推进城市化和加快发展服务业,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也需要打破城市管理和就业中对农民工的歧视。在最终废除现行户籍制度之前,可以先行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向农民工开放城市的公共服务,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青年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而为解当前就业的燃眉之急,可采取“社区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等灵活就业方式,拓宽青年农民工的就业渠道。

总之,青年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应该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目前的危机中,将青年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纳入进来,统筹考虑,并借着这一时机,对现行的不利于青年农民工就业的制度和政策进行清理,为经济增长和最终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创造条件。

(本文作者邓聿文为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多家报刊专栏作者和特约作者,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问题。文中所述只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