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强:机关节能还要“三公”改革(南方都市报 2008-12-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6:37:30

[批评/回应]机关节能还要“三公”改革

日期:[2008年12月21日]  版次:[AA02]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3  条

  贵报昨日社论指出“节能需要更真实的约束与激励”,笔者完全赞同,同时还想提出几点拙见。

 

  原因何在?除去真实的约束与激励之外,“三公”(公款招待费、公车支出费以及公务考察费)消费的存在是个重要原因。前不久,北京大学法学教授王锡锌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一年“三公”加起来,费用可能接近9000亿元。早在1998年有关部门就研究公车改革,但至今没有取得大的进展。以广东省为例,珠海实行了车改,但广州、深圳尚未进行。公款接待、公款考察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前不久江西一些党政干部出国考察的问题受到了各界关注。

 

  一切节约都是资源能源的节约,要真正在机关实现节能就要把“三公”改革推向前台。首先是公车改革。拙见以为,除去公安机关等执法单位的执法车辆之外,全部都要纳入改革范畴,以此消除公车私用的根源;同时,执法车辆的使用要受社会监督,尤其是媒体的监督。其次是公务接待改革。除了严格执行接待标准,公务接待费用的报账需要附上当次菜单,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再次是公务考察问题。坚决制止以旅游为实质的考察项目,对确实需要考察研究学习的课题,可以实行课题招标制度,委托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对涉及秘密的课题要在单位内部招标,实行专款专用。

 

  □孙宝强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8-12/21/content_663808.htm
 

[社论]节能需要更真实的约束和激励

日期:[2008年12月20日]  版次:[AA02]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1  条

  节能与环保议题常说常在,现实境遇又如出一辙。昨日,《广东省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实施方案》新鲜出炉。这份地方实施方案明确,将在全省实行“能源紧缺体验日”,强化社会节能意识;除特殊公务车外,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电梯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诸多方面,也在方案中再度强调。

 

  这份节能行动实施方案,有难得的实操侧重和行动强调,对行政机构节能的表率角色也有自觉承担。比如,倡导每周少开一天车,首先即从各级行政机关做起,并细化到每周具体停开的公务车牌号。甚至针对广东地区的气候特点,规定每年夏季,除重大外事活动及有特殊要求以外,公务人员一律着便装出席公务活动,展现出政府公文难得的细节关注。

 

  这种身先士卒的节能意识,蕴含行政机关对于自身治理的重视,意即要社会大众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这种反躬自省、率先垂范的行政意识,不仅在节能倡导上理应如此,对于整个行政作风改善都应有借鉴。不过,正如每一项公共政策出台,民众最为关注的是实效如何,节能行动方案中的种种设想能否付诸实现,行政机关能否首当其冲践行节能承诺,目下仍只能拭目以待。

 

  当然,节能不只是行政机构的事,与全社会成员都息息相关。但正所谓匹夫有责,往往变成人人无责,故只能是一种道德召唤,而难以成为事实激励。面对节能降耗这种市场失灵环节,如果仅仅停留在“节约能源,从我做起”的行政倡导,仅仅依靠唤起文明耻感和道德承担,恐怕永无建成节约型社会之可能。因而,节能既需要政府机构率先而行,也确实需要更加真实的约束与激励。简言之,要让真正践行节能者得到好处。

 

  这就使得相较于杜绝长流水、长明灯之类的生活细节,整体上的节能政策体系安排更值得重视。只有建立起一整套贯穿节能降耗理念的政策体系,方能使社会的微观运行真正指向这一目标,使节能的根基深植于民生日常与生产活动中去,从而避免因为政策措施的内部混乱,导致政策效果的相互取消。

 

  以节能灯为例,方案鼓励各级行政机关要优先采购节能产品,但政府机关的电费开支却是凭票据实报实销,财务列支并不鼓励节能支出。节能产品一般比非节能产品价格高,国外一般由政府出钱补贴差价鼓励购买,我们虽称鼓励使用节能电器,却又无明确的补贴措施。另外,虽然明确公务车每周少开一天,但因为公务用车存量和增量巨大,公车滥用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令节能目标也只能形式大于内容。

 

  而就更大范围的制度关系来看节能,则我国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财税政策体系等,都还未能就这一目标达成合力。一方面,能源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从而不能有效抑制各种不合理的能源消费;另一方面,财税政策也没有鲜明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发展节能建筑等。凡此种种,都表明节能行动在行政倡导之外,还亟须建立更真实的政策激励和刚性约束。

 

  目前,国家出台了《节约能源法》,制订了节能中长期规划,推动了全民节能行动,但还需要更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真正能落到实处的节能措施,全社会的节能效果才能彰显。只有真正激发节能动力的配套措施出台,而非仅靠行政机关身先士卒的节能示范,才能保证节能行动不会流于形式主义。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8-12/20/content_663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