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每个观众看二十小时《奋斗》只花一元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00:01:12
谁都知道,商业社会中,一个位置利益不足,便无人会在此位置上做超级努力,竞争不激烈,压力不大,编剧也无更好发挥,制作公司无好编剧,便无好戏拍,观众看不到好戏,那么便选择干别的,整个行业便在整体上受影响——娱乐业现在正沦为旧式社会街头戏班子,他们出丑耍宝,只为博人一哭一笑,他们在内部争腕成角儿,却无法令社会认真看待他们,从长远看,这无异于自我拆台,全因他们不能击中人们的内心世界,无法反应及干预现实,不令人思考,在社会生活中站不到一个有意义的位置,而他们的创作越来越表面化,台湾的行业垮了,接下来是香港,而大陆呢,懒得往下想了。

  有人说编剧只需高风亮节即可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没有常识。即使是高风亮节,也须在赢得利益后再高,一无所有,拿什么去高风亮节?

  重点是,编剧行业少后继人才涌入,那么整个行业便会受限,出的作品跟风一片,很少创意,因即使有好创意也卖出不好价儿,还不如跟着写胡写写算了。

  编剧胡写的后果已经显示出来了,目前制作公司不停地洗牌,他们挣不到钱,难以为继,即使拍出好片,重头利益也会归到电视台,制片公司无法产生财富效应,你看不到哪一个投资人说挣钱了,因为说挣钱了会被人认为不公,你也看不到谁说赔钱了,说赔钱了就无人再相信他们,叫人感到制作方是在偷偷摸摸地搞娱乐,接下来的后果是,我上网看一看娱乐界所谓的“名人效应”,多半是观众们眼中的笑料而已。

  我以为,使老舍被迫投湖自尽,瞎子阿柄生活凄惨的社会是无聊及不公不义的,我们不能再走回去,人们若想有一个好一点的精神生活,那么,他们不得不付出一个好一点的价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分钱一分货,如此而已。

  以《奋斗》为例,先不说它好与不好,我只把它当成一个商品,它是一部可连续观看二十四小时的戏,只投入一千五百万,按最保守的估计,假设它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观众只有一千五百万人,那么算下来平均每人在二十四小时中只花去一元钱,这叫人难以置信,谁会为一个价值一元的产品上花去一生中珍贵的二十四小时呢?若是有,那么这人真是一个悲惨而无聊的观众。

  事实上,我这么一算之下,便觉荒谬,我相信每一个观众多多少少都是有点理性的,他们不可能蠢到把生命中宝贵的二十四小时花在一个只值一元的产品上——事实上,很明显,一部戏的利益要多得多,只是利益没有被合理的分配而已。

  总体来看,我以为是制作方得到利益太少了,他们没有机会加大投入,他成功两个戏,也不能养活那失败的一个,这使得制作方无法扩大他们的生产规模,产生更多的利润,他们只能小打小闹,电视台宁可以低价收购十个破戏,也不愿以高价收购一个好戏,这使得制作方即使成功地制作了一部戏,也分不到成果,制作方分不到,制作人员当然也分不到,我相信,损失终会转移到电视台,他们得不到好戏可播,当然也就无好广告可拿,收益当然也不会好,结果大家都无动力,所以一切都会在原地踏步,凑合着来罢了。

  制度与个人的关系讲起来很复杂,不过大体上就是这么回事儿,当然,这事儿经济学家会分析得更好,一个编剧去说这些,已是讨人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