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点QDII九大投资路径 香港商机惊雷细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8:07:29

 
QDII出台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热钱”太多,需要寻找出口,进行“排洪”。估计排洪的规模不会超过100亿美元,这个规模不会对香港市场有太大的支持。
九大安全投资领域
自从中国人民银行对QDII政策松绑之后,香港各大投行和投资机构争先向外界披露了对QDII之后投资形势的分析,其中不少报告认为QDII将给香港业界带来一股新的投资热潮,特别是一些蓝筹股将获益。
究竟QDII应该如何利用香港市场?JP摩根中国证券市场部主管兼董事总经理李晶4月20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蓝筹股、派息率强劲的股份,以及并没有发行A股的H股,都有可能是QDII的选择。
但持有异议者也不乏人。香港亨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独立财务顾问郑建基则表示,其实国内资金要投资香港的话,已经有太多的渠道,根本不需要等到QDII出台。“考虑到第一批QDII的特殊性,我判断他们会投资到安全的、收益比较稳定的市场。”
郑建基认为,由于QDII中不少是美元资产,而在目前美元面临贬值的情况下,QDII的一个主要投资原则应是投资在非美元资产上。“不过,这并不是说不应该投资在微软这一类的公司上,这一类的公司其实已经不应该被当成美国公司,它们已经是环球公司。”
他认为,如果按安全性来分的话,QDII可以遵循如下九大类的投资渠道:
首先最安全的应该是一些外国政府或是一些经济体发行的债券。郑建基称,“这些是评级较高且风险非常低的投资工具,回报率也非常高。以香港为例,可以投资香港金管局推出的一些债券,比方说外汇基金票据等,这一类投资基本上没有风险,目前回报率约是4厘多,比国内的回报要高得多。”
其次是海外的按揭债券。如美国的按揭债券有5%左右的回报,可以归为此类。
第三是海外企业债券,郑建基认为,如果QDII愿意投资香港,可以考虑和黄、长实这一类大公司发行的债券。“香港有一些五年期或七年期的企业债券是QDII可以选择的;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海外的一些投资,海外有一些AAA级的债券,其实也有不少回报率能够达到6%—7%的水平。”郑透露,东盟国家不少企业就发行这样的高回报率高信用评级债券。
第四、五类分别是成熟市场的股票(主要以蓝筹股为主)和全球性资源类别股(例如原材料和石油、金属等)。不过郑建基并不建议QDII投入香港股市。“QDII根本不需要投资到香港股票市场,因为香港股市已经涨得太厉害了。再则,香港股价已经反映了对QDII的预期。”
第六、七类分别是新兴市场的债券和股票。郑认为,债券的风险比股票要更低一点,更符合QDII的安全性要求,而且目前新兴市场也正处于加息周期,购买债券的回报率较为可观。
郑建基看好的第八类投资是贵金属,如黄金、铜、白银等。郑称,“可能一两年之后,黄金会上升至800美元一盎司,甚至两三年之后达到1000美元也是有可能的———当然这与美国的利率政策有很大关系,美国不加息的话,黄金会继续上升。”
除了上述投资方向之外,郑建基建议,QDII还可以投资于全球表现较佳的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有不同的投资策略,有一些投资策略是相当保守的,回报也很好。”
还不是香港的机会?
除了投资领域之外,郑建基认为,QDII的海外合作战略也相当重要。“要知道,QDII服务的是国内投资者,它们对于海外投资市场的认识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左右这些QDII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QDII应该透过国内的咨询公司,与香港或者其他海外的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建立联系,通过这些海外的投资公司进行操作。”
不过,从业界目前的反应来看,QDII似乎还没有成为香港的商机。“我只是听说有这么一回事,还没有去考虑它对我们有什么机会。”香港某基金管理公司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继称,目前香港业界对QDII的期望更主要反映在股市层面,而对于他们这些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的人员来说,QDII带来的商机仍很遥远。他坦言道,“这些QDII资金主要是要追求固定收益,这意味着他们愿意投入股市的资金已是十分有限;其次,由于这些QDII资金的策略是保守型的,对我们来说,可能只赚取了一定的管理费和第一次的交易佣金。”
郑建基分析,目前符合QDII的几类机构中,银行、保险公司和全国社保基金主要会是投资在固定资产中,而只有共同基金和私人财富管理这两类才有可能投资到股票市场里面。
前述基金负责人表示,“整个QDII的初期总额可能都不会超过100亿美元,这些钱还不是全部能进入香港,再轮到能投资于股市的基金,更是微不足道。”
不过,他同时也表示,也有不少香港资产管理公司或是投行愿意与QDII的机构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其实更多是着眼于它们的未来发展和其他业务的开展。”
QDII是否应该入港?
事实上,香港股市已经对QDII热浪汹涌。QDII新措施公布之后,国企指数突破了7000点大关,为8年来的新高。
前述JP摩根的李晶表示,预测QDII总额将介于40亿至50亿美元之间,但是香港仍有很大机会取得相当一部分。
李晶同时看好未来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她称,“内地居民的储蓄率一直有增无减,目前两万亿美元的国民储蓄之中,即使只有1%通过QDII流入香港,规模也会相当庞大。”
在一片高涨的热情面前,郑建基却提出,要冷静判断QDII的影响。“QDII的放行,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郑说这番话时,恒指已经连续数日攀高。
“QDII出台之后,香港股市涨得很厉害,这个情况会不会结束?QDII对香港股市或者是对H股究竟多有利?我觉得都需要思考。”郑建基说。
郑表示,QDII出台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热钱”太多,需要寻找出口,进行“排洪”。“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要考虑到这个排洪的力度应该有多大,第一个数字是QFII。据我了解,现在QFII的数量已经有40家,差不多80个亿美金,所以QDII的额度应该是差不多的,不会超过100亿美元,这是判断之一。”
郑建基说,事实上,QDII即使只有80亿美元,而且全部都投入香港市场,也不会惊起多大浪花。“现在香港股票市场每天的交易量已经有300多个亿,600多个亿港币的QDII不过是香港两天的交易量,因此这个因素不会对香港市场有太大的支持。”
郑继称,“此外还需要考虑的是,香港的H股跟A股价差已不是太大,QDII与其投资H股,不如投资A股更方便。”
前述没有透露姓名的基金负责人与郑建基判断一致,认为时下并不是QDII进入香港股市的良机。“目前的港股完全是个别股份供求失衡的结果。”
该人士提醒说,近期有多个利好消息激励香港股市,但是如果留意观察会发现,目前的恒指完全只是由少部分的成分股带动,这意味着有大量的热钱正在有意地拉高恒指。他警告说,“这些成分股涨幅也是相当不寻常的。”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