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的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1:41:38
2006-03-13 23:30:05   来自:smalldie
评论:The Addiction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部表面为吸血鬼题材的影片,实际上他却带着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
影片的开始是一段资料片,越战时期美国对越南人民的屠杀,这一事件当时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美国政府把指导那次行动的将军提交法庭并指证有罪,影片女主人公Kathleen很正常的想到,那场战争属于国家政府行为,怎么可以让一个当事人负完全责任呢?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位美国导演如此对美国参与越战用非常独立而人性的立场阐述自我观点。
这部《The Addiction》与Abel Ferrara导演五年前所拍摄的《King of New York》相比是截然不同的风格。首先说《King of New York》的姿态毫无商业色彩,但影片拍摄中却运用了很多商业元素。《The Addiction》是彻底的不商业,彻底的独立,我甚至觉得他是部地下影片。
本片导演采用了黑白效果,中间穿插大量战争杀戮的纪实影像,摄影取景风格朴实,成功营造出简约粗涩但似刀锋般锐利的诡异效果。
在我印象中,一般地下影片的作者拍摄技术都不过硬,因为资金有限也请不到相得益彰的合适演员。就《The Addiction》的低调和影片本身的单纯性和思考性,我不假思索的就把他归类为地下影片。但问题在于Abel Ferrara并不是一个拍摄技术拙劣的导演,影片中的演员表演也相当到位。
因为了解一些Abel Ferrara的情况,让我更加敬仰这位独立自我的导演。以在《King of New York》中的展示,若想挣大钱只要他肯妥协一点点市场就毫无问题了,然而他偏偏不。这应该源于对电影创作的理解。
故事通过一名主修哲学的女研究生探究对自我存在的意义,来阐述人性本身的存在就是罪恶之源。人对降生与存在是被迫接受的,所需一切也是被迫的面对,而实际上你无法终止这一切迫于你的压力。那么生存的真相并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瘾故我在,我欲故我在。
影片利用吸血鬼这个表象的特性,隐喻了很多人们在生存时遇到的种种情况。
当Casanova把Kathleen逼进暗巷要吸她的血,Kathleen面对邪恶是软弱的,邪恶也就此得逞而大行其道。邪恶的形成不是单方面的,如你是弱势方本也有控制力让某种事态形成,所以此时此刻自我认为是极其重要的,我真的就是弱势方么?影片中Kathleen引诱吸食主修人类学的女研究生之后也曾说,在上帝面前人人皆平等,你的不幸并不我造成的,而是你自己的心愿。
当Kathleen第一次吸食了血浆,她在镜子里永远的消逝了。当我们长大成人,当我们真正的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无可厚非的会做一些败坏道德的事情,目的无非是为了生存,但我们将永远在镜子里看不到自己。
当Kathleen嗜血成性,Peina出现了。这个已斋戒四十年能象正常人吃喝拉撒睡觉的老吸血鬼渡化Kathleen:“无限扩大的欲望让我们成为自己的奴隶,但重点在于融入而非突显。我的习性由我的意志力控制,虽然意志力最初是由癖瘾激发,但我已经坚强到能控制满足我需要的地步。”这里的几句话我没有办法轻易的还原于真实事件,因为它们很矛盾,却千真万确的存在着。生存的限度在于自我控制,而癖瘾的本性也是生存的动力,再就是这种动力并非我们自愿,你无路可退。想较为不煎熬的活着,就要善于控制自我,这也是人活着唯一可做的事情。
我也曾看过一些吸血鬼题材的影片,唯这部《The Addiction》感觉最怪异。导演没有用唯美或浪漫的手法描述交待吸血鬼的行为,只是那被啃咬过的脖颈上的伤口不停淌下血来的画面和那吸食血液时发出的唏嗉声响让人感到吸血鬼存在的真实性。
Lili Taylor的表演非常到位,她的状态让我想起P.J Harvey来。如果她的身形能够再长一些,拍摄出来的效果会挺拔些,那样可能更利于人物冰冷无情的刻画。
Annabella Sciorra以前只看过她在《Romeo Is Bleeding》中的表演,不是很好。这次不一样了,她所饰演的Casanova颇有邪恶味道,妖艳的贪婪者。
Christopher Walken ,只有十几分钟的戏份,但他却是女主角Kathleen之外最重要的角色,痛苦的化身。
影片结尾的一句旁白,非常吸引人:为了面对最终的自己,我们站在光前,真性显露,自我显现,即是自我毁灭。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