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台独的民进党 政治版图进一步萎缩(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0:12:57
倡导台独的民进党 政治版图进一步萎缩(图)   文章提供 于 2008-12-11 16:3:15 (北京时间: 2008-12-12 5:3:15)
  文章作者: 郭震远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 新闻热评 首页 ] [ 加入博客 ] [ 回 顶顶华闻 主页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评论月刊学术顾问郭震远,在《中国评论》月刊12月号上发表专文,评析“台独”诉求与民进党的政治命运。

  近几个月以来,针对民进党失去执政地位的重大挫败,蔡英文及其他民进党人士有一些反思。但是,蔡英文等人的言行表明,他们的反思只停留在选举的层次上,而完全没有触及“台独”诉求这一民进党兴衰的关键因素。

  民进党成立二十多年以来的事实已经清楚表明,所谓的“台独”诉求,固然曾经推动了民进党的一度兴旺,直至取得执政地位,但同时也直接导致民进党迅速衰落、失去执政地位。可以说,民进党兴衰皆因“台独”诉求。要是在这一点上不能深刻反思并进行认真调整,民进党不要说东山再起,就是维持生存也将十分困难。

  “台独”诉求是民进党兴衰的关键因素

  民进党成立之初,其成员具有各种政治诉求,只是在反对国民党这一点上结合在一起。所谓的民进党创党理念“本土、清廉、革新、民主”,正是这种不同政治理念的结合的产物。实际上,这一理念中的“本土”与其他几点并没有必然联系。 1991 年的民进党党纲明确列入了“台独”条款,因而民进党从此成为“台独党”。“台独”诉求是“本土”诉求的极端化表现,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在此后的十几年中,“台独”诉求始终是民进党的基本诉求。大多数情况下,民进党宁可采用诸如“台湾认同”、“台湾主体意识”、“爱台湾”等等诉求,但所有的人都清楚知道,这些都只是“台独”诉求的不同表述而已。


无法清晰区隔民进党的“陈水扁时代”和“蔡英文时代”

  只用了短短十四年,民进党就在台湾取得了执政地位,同时一度掌握了多数县市的政权,并成为民意机构的第一大党,可以说达到了兴旺的顶点。民进党得以如此兴旺的原因众多而复杂,但坚持“台独”诉求是最关键的:

  第一、通过“台独”诉求,民进党在岛内成功地制造了“统独对抗”、“蓝绿对立”、以及“省籍矛盾”、“族群撕裂”,导致政局、社会的长久动乱、人们情绪的持续狂热,从而为民进党乱中夺权制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通过“台独”诉求,民进党得到了一批狂热的死忠支持者,成为民进党在一切选举中可靠的基本队伍。

  第三、利用“台独”诉求,民进党为自己创造了所谓的“道德优势”,从而迫使实际上略占优势的蓝营,只能居于被动和守势。

  第四、在“台独”诉求的掩护下,民进党可以没有任何顾忌地运用各种权谋和手段打击蓝营,为自己牟利。尽管曾经有人一度把“台独”诉求视为民进党选举的“瓶颈”、“票房毒药”,但在获得执政地位后,“台独”诉求已成为民进党保持执政地位不可动摇的“神主牌”。

  但是,十几年的事实也表明了,“台独”诉求在使民进党达到兴旺顶点的同时,已经预伏下了民进党必然由盛而衰的前景,而且直接导致了民进党由兴旺的顶点急速地跌至衰落的低谷。 2005 年底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中大败,控制的范围缩小至上一世纪 90年代中以前的局面;2008年1 月的民意机构代表选举中民进党惨败,不仅失去第一大党地位,而且沦为无制衡能力的少数; 2008年3 月民进党失去执政地位,持续八年的民进党政权被终结。

  民进党失去执政地位,按说只是单纯的政党轮替,但实际上民进党却几乎遭到没顶之灾。显然,民进党遭遇的不是简单的挫败,而是由兴旺顶点急速跌入衰落低谷的重大转折。导致这一转折的原因众多而复杂,而民进党坚持“台独”诉求同样是关键的。

  第一、坚持“台独”诉求,使民进党政权陷入全面被动的困境,而且八年中局面不断恶化,形成了“台独”诉求导致严重困境,为摆脱困境又更坚持“台独”诉求,造成了无法走出的恶性循环。

  第二、民进党的“台独”诉求遭到大陆全面、坚决的打击、遏阻,已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虽然部分绿营支持者未必瞭解这一形势,但民进党领导层十分清楚无法实现“台独”的前景,他们坚持“台独”诉求只是出于一种赌徒心理,并企图以此谋求其他利益。所以民进党政权不可能有全面的政策规划,也不可能有施政节奏,八年始终处于混乱局面之中,毫无政绩可言。

  第三、民进党坚持“台独”诉求,造成两岸严重对抗、台海局势始终紧张,导致台湾经济长期陷于困境,而且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日益明显地被边缘化,严重损害了台湾经济的活力、竞争力。所以过去八年台湾经济一直停滞,民众不满情绪持续高涨。

  第四、坚持“台独”诉求,迅速成为民进党内部争权夺利的手段,大为加剧了民进党内的权力斗争,存劣逐优、派系斗争激化,导致了民进党的严重涣散和士气低落。总之,坚持“台独”诉求,既使民进党执政失败,也使民进党本身受到严重损害,从而必然陷于衰落。

  事实已表明,“台独”诉求给民进党带来的兴旺是短暂而且不稳定的,而带来的衰落则是必然的、难以恢复的。在这个意义上,“台独”诉求之于民进党,与体育竞技中个别人服用的兴奋剂颇为相似:虽然可以兴奋肌体于一时,甚至获得奖牌;但终究不是体能与技能的真正提高,而且还对肌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是无法恢复的伤害。所以,继续坚持“台独”诉求,甚至企图以此谋求民进党东山再起,无异于饮鸩止渴。


不摒弃“台独”,民进党连生存都困难,更遑论东山再起

  “台独”诉求不可能为民进党东山再起提供基础

  民进党一向自我标榜为“本土政党”,由其执政则是“本土政权”,或者“台湾人的政权”,因为“本土”是民进党创党理念之一。岛内外一些人士也有相同的认识。值得重视的是,近几个月以来,民进党内外都有人宣称,民进党是所谓“本土意识”的代表,宣称这将不仅保证民进党必可继续生存,而且这还将成为民进党东山再起的基础。民进党把马英九当局改善两岸关系的举措做为攻击重点,一再喊出“维护台湾主权”的口号,充分表现了他们企图凭藉“本土”诉求,实际是“台独”诉求,维持民进党生存并东山再起的心态。

  虽然民进党把“本土”列为创党的理念之一,但始终无法对其内涵做出明确界定。原因很简单,因为被民进党痛斥为“外来政党”、“外来政权”的国民党及其政权,无论领导层还是党员,主体早已都是“本省人”;这是台湾人口结构、族群融合的必然结果,所以民进党的“本土”说根本就没有基础。

  曾经有民进党的理论家声称,“本土”不是指党员的省籍比例,而主要是指是否把台湾的利益置于第一位,是否维护台湾人的权利。很明显,这种“本土”理念只不过是“台独”诉求另一种表述而已。陈水扁执政八年,民进党创党理念中的“革新、民主、清廉”荡然无存,甚至与之背道而驰;但他在所谓的“取暖之旅”中,叫嚷他是“台湾人做总统”。显然对他名为“本土”,实为“台独”的“政绩”颇为得意。事实上,陈水扁八年的“政绩”无善可陈,唯独在“本土化”,即去中国化方面,却颇有成果。但正是包括这些成果在内的“台独”诉求,导致了民进党失去执政地位,陷于严重衰落。陈水扁的“本土化”没有能够巩固民进党的执政地位,那么已经在野的民进党难道能够通过鼓吹“本土”,实际上是继续坚持“台独”诉求而东山再起吗?当然不可能。

  马英九执政以来,民意支持率一度下降到仅有二成四,这颇让民进党感到鼓舞。但必须看到的是,就是在马英九民意支持率恶性下滑的同时,对他改善两岸关系的一系列举措的民意支持率,却高达六成以上。 这表明,岛内民众不满意的是马英九的经济和社会政策,而不是他的大陆政策,不是他改善两岸关系的决心和措施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湾民众理性化的总趋势,即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福趾,凡是有利于增进他们福趾的政策和政权就予以支持,而对于不利于增进他们福趾的政策和政权就不支持。

  对于台湾民众理性化的总趋势,实际上民进党也有所觉察。在“8.30”的“呛马游行”中,民进党的口号“护主权、顾肚腹”;与当年的“肚子扁扁,票投阿扁”比较,显然是开始关注到“肚子”问题,即民众的福趾问题。但重要的问题在于,“护主权”与“顾肚腹”二者能否同时成为民进党新的诉求?正如 “本土”与“革新、民主、清廉”,能否同时成为民进党的创党理念一样。所谓的“护主权”,是比“本土”更明显、更直接的“台独”诉求。近几个月蔡英文的言行,已经十分清楚地反映了“护主权”的内涵,那就是通过反对马英九当局改善两岸关系的政策和动作,阻挠两岸关系的改善。这本来就是民进党一贯的立场,蔡英文继续坚持也不足为怪,只不过表示了民进党并无改弦更张之意而已。

  不过,既要坚持“台独”诉求,就不可能实现“顾肚腹”。陈水扁执政八年,把台湾经济拖入严重困境,这固然有诸多原因,但坚持“台独”诉求,导致两岸关系持续高度紧张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马英九当局决心改善两岸关系,最根本的考虑就是为严重困难的台湾经济引入强劲的活水,不仅以大陆观光客、大陆资金、台商回台投资等,直接激活长期停滞、下滑的台湾经济,而且为台湾经济的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营造有利环境。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理解、认同。这正是尽管马英九民意支持率降至二成四,但对他改善两岸关系的民意支持率却高达六成的根本原因。

  民进党将“护主权、顾肚腹”做为一个诉求,明显地严重自相矛盾,而绝不可能成功。“护主权”即坚持“台独”诉求,只能使台湾经济更加持久、更加严重地恶化,台湾民众的“肚腹”只会更加“扁扁”。实际上,蔡英文等人的“护主权、顾肚腹”,正是表现了民进党对“台独”诉求的继续坚持,同时也表现了民进党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关注台湾民众的福趾,因为“台独”诉求与台湾民众的福趾,绝对不相容,相互严重排斥。显然,无论所谓的“回归创党理念”,还是提出“护主权、顾肚腹”,民进党其实都不准备改弦更张,而将继续做为“台独”政党,坚持其“台独”诉求。但这种坚持,绝不可能为民进党提供东山再起的可能,甚至将危及民进党的生存。尽管坚持“台独”诉求曾经使民进党一度达到兴旺顶点,但这一坚持的失败以及大形势的重大变化,都决定了民进党继续坚持“台独”诉求绝无重新兴旺的可能。

  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论调称,所谓的“台湾认同”、“台湾主体意识”等等“本土”诉求在台湾已有很普遍的认同,所以民进党的继续存在,甚至东山再起,都有现实的基础和可能。这种论调对于已陷于衰落的民进党,无疑是又一副兴奋剂。提出这种论调的主要依据是,在几场失败的选举中,民进党仍然保持着四成左右的得票率,而且,国民党也已接受“台湾认同”等等。但是,这种论调实际上是建立于一些被故意偷换概念,或故意混淆内涵的所谓根据上的,因而这一论调将被事实证明是不成立的。例如,把民进党的得票率,称为对“台湾认同”、“台湾主体意识”的支持率;把台湾民众对自己各方面利益的关注,称为“争取和维护台湾主权”;有意略去国民党坚持一个中国立场,承认九二共识的事实,等等。民进党以这种不能成立的论调,作为自己坚持“本土”诉求,即坚持“台独”诉求的信心基础,最终必将完全丧失东山再起的可能。

  民进党的前景

  近几个月来,失去执政地位的民进党不得不有所反思,也进行了某些人事调整,例如蔡英文出任党主席。他们的反思、调整是否深刻、认真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观察。第一、对于导致重大挫败的理念、政治诉求即路线、政策有无深刻地检讨和调整;第二、对于相关的人事安排有无重大调整,能否确保反思、调整的进行和有效;第三、能否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愿景,以鼓舞党内士气和赢得党外支持。以这三方面衡量,民进党迄今的反思、调整明显地很不深刻、认真。

  虽然最初的反应表明,失去执政地位对民进党的打击,远大于正常的政党轮替所应有的程度;但随后民进党的反思、调整却又显示,民进党的新领导层人士并没有认真看待失去执政地位的重大挫败。迄今他们相关的反思、调整都只表现于与选举直接相关的具体层面上;而他们对待陈水扁的态度则更是集中、明确地反映了他们不准备彻底改弦更张的心态。

  民进党失去执政地位,陈水扁毫无疑问地应负最主要责任。但下野的陈水扁一直对民进党下“指导棋”;而民进党也一直接受他的指导,甚至在陈水扁因“海外洗钱案”自行宣布退出民进党后,他对民进党的影响力也未见有所下降。尽管民进党人士声称“现在已是蔡英文时代”,但不仅对于陈水扁涉及的大量弊案没有任何交待、处理,更重要的是陈水扁的“台独”诉求和一系列相关政策,都已被“蔡英文时代”全面接受。实际上,人们无法认真区隔“陈水扁时代”的民进党与“蔡英文时代”的民进党。由此可以清楚看出,“蔡英文时代”的民进党不准备,也不可能对于失去执政地位进行深刻、认真的反思、调整。

  民进党迄今的表现给人们的印象是, 他们正在等待马英九当局犯下足以失去政权的重大错误的机会,以便轻松地东山再起、重新执政。 所以,他们不仅没有对民进党的“台独”诉求及相关政策深刻反思,也不对陈水扁的种种弊案进行认真清理,而且对于台湾的发展、民众的福趾,也没有提出任何有意义的新愿景,这当然完全不是蔡英文所说的“负责任的在野党”应有的作为。民进党的这种心态与作为表明,作为一个政党,他们已经失去了奋斗精神与活力,真正处在了衰落之中。由于台湾确实还存在一批死忠的“台独”分子,因而民进党坚持“台独”诉求,还可以在他们的支持下,保有继续生存的少量空间。但是,正因为不能深刻、认真地反思、调整,以及失去了奋斗精神与活力,民进党的政治版图进一步萎缩,将是最可能的前景,也不能完全排除沦为一个基本没有政治影响的政党的可能。

  民进党生存与东山再起的唯一机会只能是,摒弃“台独”诉求,立足于台湾民众的福趾,提出符合台湾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新愿景,并据此监督马英九当局、与国民党竞争。但是,民进党的现状却显示,他们没有能力,特别是没有愿望来试图把握这唯一的机会。
来源: 中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