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万亿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7:17:19

2005.1—2006.3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货款同比增长图
 
贷款增长过快的原因有三,一是储备增长过快,导致银行流动性过剩;二是基层金融机构和农信社贷款增长过快;三是商业银行担心中长期利率向下,所以提前放贷。
“一季度贷款一下子就放掉了1.26万亿,这确实是比较快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的担忧得到不少金融研究人士的认同。
4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指出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年投资增长较快,和信贷增长较快相关联。今年前三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5193亿元,已超过了全年贷款预期目标的50%以上。这个放贷规模已引起了国务院和货币当局的高度重视。
全年人民币贷款突破3万亿?
此前,一季度金融运行数据经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后,业界认为“宽货币,宽信贷”的苗头已经出现。但是否需要采取紧缩政策,央行一直没有表态。
4月17日,在银监会召开的内部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为,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增幅13.98%,略高于去年同期,考虑到资本充足率的严格管理、银行存贷比逐步下降、新增中长期贷款增幅下降、短期贷款增幅上升等因素,贷款投放虽偏快,总体上是基本合理的。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也指出,今天一季度和2003年、2004年同比的贷款增速相比,还要略低一些。不过他担忧,信贷投放和货币供给如果继续增长过快,开始可能会推动经济较快增长,但接下来会引起通货膨胀、经济秩序混乱和经济结构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
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提出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对于政府未来将采取何种政策措施,郑京平说,“毫无疑问,适当地管好信贷这个闸门仍然是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一季度信贷增长过快的判断,得到了金融研究人士的认同。
“超额准备金率已经降到了3%,这已经是很低的水平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看到央行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数据时很是吃惊,甚至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超额准备金是银行持有的高于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低比率表明银行已经改变了过去“惜贷”的信贷政策倾向。
而更让夏斌担忧的是这1.26万亿元,相对于全年目标2.5万亿而言确实有些过快,但这是否意味着长期以来的“宽货币、紧信贷”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则还需进一步观察。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全年人民币贷款肯定要突破3万亿。”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教授分析说。他认为,按照贷款的季节分布来看,第一季度贷款增多有其合理性,因为第一季度企业采购都比较多,银行的贷款发放也都较多地集中在第一季度,但目前这个速度显然太快了,将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无疑将引发投资增长过快,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不均衡状况。
谁在支撑固定资产投资?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告诉本报记者,现在业界包括监管部门,都想知道1.26万亿的新增贷款是怎么投放出去的,投放在哪些行业。
他认为,贷款增长过快的原因有三,一是储备增长过快,导致银行流动性过剩,这是央行追求汇率稳定而必然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二是基层金融机构和农信社贷款增长过快;三是商业银行担心中长期利率向下,所以提前放贷。
而苑德军教授判断,国家对一些商业银行注资以后,资本充足率提高了,资本对贷款的硬约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这是刺激银行贷款猛增的重要因素。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今年以来,建行与地方政府频频签署合作协议。短短几个月时间,建行通过与东部、中部等地方政府签署银政合作协议的方式,承诺提供的资金已经近1万亿元。而且,建行还与中国东方航空、华润总公司、金地股份公司、中海地产、中国航空工业第二工业公司等大企业签署了巨额的银企合作协议。
钟伟也分析,一些农信社和基层商业银行,对贷款的过快增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农信社改革以后,由于资本充足率有了较大提高,同时由于存款增加较多,出于追求利润的考虑,这些机构有增加贷款的动机。银监会的判断也表明,由于农村信用社股金和存款增长较多,贷款增加迅猛,2005年为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年,今年这一状况仍在延续。
短贷催化剂
贷款总量增速过快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但是,令人费解的是,贷款结构的数据却有些让学者们“看不懂”。
从贷款的结构来看,这新增的1.26万亿贷款中,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加较多,中长期贷款相对比重下降,如果联系到固定资产投资过快,新增的贷款应该是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才对,为什么出现了这种南辕北辙现象?
“贷款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不好说,从数据来看,贷款增长并不是这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原因,因为这次是流动资金贷款增长的多。”钟伟认为。他据此判断,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因素是土地,而不是信贷。有数据为证,2004年土地出让金是5800多亿,2005年是7000多亿,而今年第一季度就近3000亿元,所以,钟伟判断,是土地供应太多了,是“地根”松导致了“银根”松。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