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讲课变成做电视节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23:38
   假如讲课变成做电视节目?
  来源:闾丘露薇 ROSE GARDEN
  做电视节目,即便是大家认为最最有言论自由的地方,还有有很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来自于几个方面:
  因为受众的面广,面杂,因此需要顾及到不同层面的受众,这也就使得节目不可能像平时几个朋友之间聊天那样的随心所欲。
  同样因为受众的原因,讲者也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形象建立的问题,一旦涉及到这点,顾忌就会因此而增加。
  另外,最电视的,其实有一定的营销手法存在,至少语言要流畅,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尽量清晰的表达,有的时候,要挑选受众感兴趣的话题,未必是自己最想说的。
  最后一点,不同的地方,对电视言论的监管程度不同,方法不同,但是至少粗话不能够讲,这一点是肯定的。不然,等着接观众的投诉电话好了,弄得不好,还会演变成为轩然大波。
  但是在大学里面上课,面对的是大部分已经步入成年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和受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老师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个提供资讯和娱乐的来源,而是教授知识,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们学会和善于进行思考的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如果把学生当成电视观众,教学里面带有一些表演因素,不能够推心置腹,或许会很好看,对自己来说,也很安全,但是却蹉跎了学生们的大学时光,而且,那些是来学习,而不是来欣赏老师们表演的学生,自然会看出名堂。
  所以,一直觉得,深为大学学子,所承担的责任还有幸运的地方,就是能够在课堂上,听到在公共媒体上听不到的观点和声音,这些观点和声音会很不同,但是这个社会其实本来就不同我们从媒体传递的信息里面构建出来的,本来就很多元。
  如果,当老师站在课堂上,对着自己的学生讲课的时候,总是要不断地估量一下,接下来的表达是否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要表达的观点是否政治正确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互信,这个学习的基础,去了哪里?
  上个星期在北大讲座上,在谈到一些人和事情的问题上,和同学的对答好像在用暗号交流,在这样一个几百人的讲堂上面,不管是我,还是提问的学生,大家都心照不宣,不想为自己,为对方找麻烦,但是有抑制不住对问题的探究,于是采取了这样的方法。虽然听得人都明白,讲的人也清楚,但是却让人觉得心酸。
  北大老校长蔡元培提倡「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办学理念,因为真理的探索需要空间,如果连大学校园都没有足够的空间对不同的观点给与包容的话,那麽大学也就是一个文凭的生产工厂而已。至于老师的观点如果听上去很刺耳,或者是不准确,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自然可以找出理据和老师来辩论个明白,而这样的过程的本身,就这就是为何要到大学来学习的目的。
  学生有从不同途径举报的权力,如果要责怪,就是为何这末多年的教育,不能够培养出一个学生包容的心胸,接受不同观点的胸怀,以及学会在课堂上用辩论来证明对方的错误?更值得关注的,是接下来,司法是否真的介入,这位老师是否还有机会在大学课堂授课。
  仔细想想,这位老师很弱势,因为事情的发生,发展,都不是他可以控制的。而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倒也提醒了其他老师,或者未来自保的方法,就是少说少错。
  只是,连老师都不和学生说真话,谁是最终的受害者呢?毕竟,学习,是不能够光靠看电视的。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20218feff27380b4